舒筋丸
SHU JI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7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舒筋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個特性:
一、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活絡之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筋骨疼痛、麻木等症狀,對於舒筋活絡,治療筋骨疾病有顯著效果。
二、利濕通痺: 川牛膝亦具利濕通痺之效,可祛除體內濕氣,改善關節腫脹、疼痛等症狀。對於因濕氣侵襲導致的筋骨疼痛,川牛膝有助於排除濕氣,消除病竈,達到舒筋止痛之效。
舒筋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舒筋丸主要用於治療筋骨疼痛,而木香能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輔助舒筋活絡。
2. 消食健脾: 舒筋丸常用於治療因脾胃不和導致的筋骨疼痛。木香能健脾消食,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從而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筋骨疼痛。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木香,不僅可以緩解疼痛,還能改善脾胃功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舒筋丸中加入補骨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腎壯陽,祛風散寒: 補骨脂性溫,味甘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散寒之效。舒筋丸主要針對風寒濕邪所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補骨脂的溫陽散寒作用能有效驅散寒邪,解除痺痛。
- 補腎壯骨,強筋健骨: 補骨脂亦有補腎壯骨之效,能補益腎氣,促進骨骼生長,對於因腎虛引起的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亦有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補骨脂在舒筋丸中發揮溫腎壯陽、祛風散寒、補腎壯骨的功效,為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筋骨疼痛提供溫補之力。
舒筋丸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穿山甲的鱗片富含膠原蛋白,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組織修復,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跌打損傷等病症有顯著療效。因此,穿山甲被列入舒筋丸的組成,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舒筋丸中包含杜仲,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補肝腎、強筋骨: 杜仲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等功效。對於因肝腎不足、筋骨失養導致的腰膝痠軟、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杜仲可起到調理作用,改善筋骨功能。
- 祛風溼、利水消腫: 杜仲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溼、利水消腫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溼痹痛、水腫等症。舒筋丸中常加入杜仲,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緩解筋骨疼痛、腫脹等症狀。
舒筋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滋陰,強筋健骨: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的功效。舒筋丸常用於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熟地黃可以補益肝腎,增強筋骨的營養,從而緩解疼痛,改善肢體功能。
- 緩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 熟地黃還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從而緩解瘀血引起的疼痛和腫脹。對於筋骨損傷或寒溼瘀阻引起的疼痛,熟地黃的活血化瘀作用能起到輔助治療的效果。
舒筋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通痺止痛: 白芷味辛性溫,入肺、胃經,具有通竅止痛、散風解表之功效。舒筋丸主治風寒濕痺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白芷可以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緩解痺痛。
2. 行氣活血: 白芷還能行氣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的供血不足,有助於緩解麻木、疼痛等症狀。
因此,白芷在舒筋丸中發揮了通痺止痛、行氣活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風寒濕痺所引起的肢體疼痛和麻木。
舒筋丸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是針對其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山茱萸性溫,味酸澀,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澀止瀉的作用。
肝腎虧虛,筋骨失養是導致筋骨疼痛、麻木、無力等症的主要原因。山茱萸可補益肝腎,使肝腎精血充盈,從而強筋壯骨,緩解疼痛。同時,山茱萸亦可收斂固澀,防止滑脫,有助於改善筋骨的穩定性。
舒筋丸方劑中加入澤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利水滲濕,通絡止痛:澤瀉性寒,味甘淡,入膀胱、腎經,具有利水滲濕、通絡止痛的功效。舒筋丸主要用於治療筋骨疼痛,而濕邪阻滯經絡是造成筋骨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澤瀉利水滲濕,可以祛除濕邪,通暢經絡,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藥性:舒筋丸中其他藥材,如牛膝、羌活、獨活等,大多具有溫經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澤瀉的寒性可以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燥熱傷陰。同時,澤瀉的利水滲濕作用,也能促進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更好地吸收和發揮作用。
舒筋丸中加入藁本,主要基於其舒筋活絡和止痛的功效。
藁本性溫,味辛,歸肝經、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解痙攣的作用。其有效成分藁本內酯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緩解肌肉痙攣,同時還可改善血液循環,消炎止痛。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藁本,可以有效地緩解因風寒溼邪侵襲所致的筋骨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達到舒筋活絡、止痛的效果。
舒筋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舒經活血、緩解疼痛。馬錢子作為其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藥理作用。馬錢子含有多種生物鹼,如馬錢子鹼,這些成分能夠有效地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從而減少肌肉和關節的緊張感,緩解疼痛。
此外,馬錢子對於痺症、風濕及神經性疼痛等有良好的療效。它的驅風解痙功能使得舒筋丸在治療由於風寒濕邪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時,能夠更有效地發揮療效。透過馬錢子的協同作用,其他成分在方劑中的效果也得以增強,形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整體。因此,馬錢子的加入不僅提升了舒筋丸的整體療效,也使其成為針對相關症狀的有效治療選擇。
舒筋丸中加入續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 補肝腎、強筋骨:續斷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強筋骨之功效。對於肝腎虛損、筋骨失養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筋脈拘攣等症狀,續斷能起到滋補強壯的作用。
- 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續斷亦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之效。其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筋脈瘀阻所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續斷,可以起到補肝腎、強筋骨、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舒筋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功效是舒筋活絡、通經止痛。其中包含蜈蚣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蜈蚣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蜈蚣在中醫中被視為一種強效的藥材,常用於治療風濕、關節痛等病症。
蜈蚣的主要成分包括多種生物活性物質,這些成分具有抗炎、鎮痛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能有效緩解由於筋骨鬱結引起的不適。此外,蜈蚣具有驅風的特性,能夠幫助排除體內的風邪,減輕關節腫脹及疼痛。
在傳統中醫理論中,舒筋丸所針對的症狀常與氣滯血瘀、風寒濕邪等因素有關,蜈蚣作為方劑中的一味,能增強整體療效,使方劑在治療痛症、改善肌肉筋骨的功能上更為全面。因此,蜈蚣的添加使得舒筋丸在止痛及活絡方面更具優勢。
舒筋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散風止痛、解毒消腫之效。對於風寒濕痹所致的筋脈拘攣、疼痛,以及跌打損傷、骨折腫痛等症狀,皆可發揮一定的緩解作用。
2. 通絡活血:全蠍性味辛,能通經絡、散瘀血,對於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亦具有一定療效。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全蠍,有助於疏通經絡、祛風止痛,進而達到舒筋活絡、解除疼痛的目的。
舒筋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胃經。其具有行氣消積、燥濕止瀉、降逆止嘔的功效,能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痙攣和疼痛。對於舒筋活絡、治療風濕痹痛等疾病,厚朴能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
- 調和脾胃:厚朴還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吸收,從而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利用,提高舒筋丸的療效。此外,厚朴還能緩解因脾胃虛弱引起的疼痛,進一步提升舒筋丸的整體效果。
舒筋丸中加入鈎藤,主要基於其平肝熄風的功效。鈎藤性味甘平,入肝經,具有 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鎮靜安神 等作用。
對於因肝風內動而引起的筋脈拘攣、肢體麻木、頭暈目眩等症狀,鈎藤可通過平息肝風、舒筋活絡,達到緩解病症的效果。因此,舒筋丸中加入鈎藤,可有效提升其舒筋活絡、止痛止痙的療效。
舒筋丸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舒筋活血、緩解疼痛,其成分中包含紅花。紅花(Carthamus tinctorius)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血滯所引起的疼痛和淤血癥狀。
紅花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對於由於氣血不暢引起的肌肉和關節疼痛非常有效。此外,紅花中的有效成分如紅花黃苷等,具有抗炎和 analgesic 的作用,進一步加強其止痛效果。在舒筋丸的配方中,紅花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還能協同其他藥材,達到舒通經絡、減輕肌肉僵硬的作用。這使得舒筋丸成為針對風濕、痹痛等疾病的有效選擇,特別是在長期勞累或運動後所導致的筋骨不適。
舒筋丸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局部組織修復,對於筋骨疼痛、痺痛、麻木等症狀有緩解作用。
- 補血養血,滋潤筋脈:當歸性溫,味甘,入心、肝、脾經,能補血養血,滋潤筋脈,改善血液品質,使筋脈得到滋養,更有利於舒筋活血,緩解疼痛。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當歸,可以有效地發揮其活血化瘀、舒筋止痛和補血養血的作用,達到改善筋骨疼痛、痺痛、麻木等症狀的效果。
舒筋丸中加入黑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腎益氣:黑豆性平味甘,入腎經,有補腎益氣、活血通絡之效。舒筋丸多用於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而腎虛氣虛是造成這些病症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加入黑豆以補腎益氣,增強藥效。
- 活血化瘀:黑豆含有豐富的活性物質,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營養供應,有助於舒筋活絡,緩解疼痛。
總之,黑豆在舒筋丸中起到補腎益氣、活血化瘀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發揮治療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的效果。
舒筋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溫經散寒,舒筋活絡: 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舒筋丸常用於治療風寒溼痹、筋骨疼痛等症,桂枝可溫暖經絡,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肌肉、關節疼痛,達到舒筋活絡的效果。
二、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舒筋丸中往往包含其他具有祛風濕、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如羌活、獨活、當歸等。桂枝與這些藥物配伍,既可緩解藥性偏寒的副作用,又能增強藥物的溫經散寒、舒筋活絡之功,使藥效更顯著。
舒筋丸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祛風散寒,舒筋活絡: 羌活性溫,味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絡止痛之效。舒筋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溼痹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而羌活的祛風散寒、舒筋活絡功效,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利溼通絡,止痛: 羌活亦具有利溼通絡的作用,可促進體內溼邪的排出,從而緩解風寒溼邪對筋骨的侵襲,達到止痛的效果。
綜上所述,羌活在舒筋丸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其祛風散寒、舒筋活絡、利溼通絡等功效,可有效治療風寒溼痹所致的筋骨疼痛,達到舒筋活絡的目的。
舒筋丸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獨活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通經絡的功效。舒筋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而獨活的藥性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肢體麻木、活動不便等症狀。
- 活血化瘀:獨活還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利於舒筋活絡,消除瘀血腫痛,進一步緩解疼痛。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獨活,能有效發揮其祛風濕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風濕痹痛、筋骨疼痛的目的。
舒筋丸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 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其溫陽散寒之效,可緩解寒凝筋脈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僵硬等症狀,有助於舒筋活絡,改善血液循環。
- 助藥力,提高藥效: 肉桂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引藥入經、助藥力發揮作用的效果。例如,與川芎、當歸等藥材合用,可加強活血化瘀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舒筋丸的療效。
舒筋丸中加入秦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功效:
- 祛風濕止痛:秦艽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引起的筋骨疼痛、四肢麻木、關節腫痛等症,秦艽能有效緩解症狀。
- 舒筋活絡:秦艽能舒筋活絡,解除筋脈拘攣,改善肢體活動障礙。配合其他舒筋活絡藥材,可增強方劑的整體效果,使筋骨疼痛症狀得到更有效的緩解。
舒筋丸中加入狗脊,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補肝腎、強筋骨: 狗脊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之效。對於肝腎虛損導致的腰膝酸軟、筋骨無力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 祛風濕、止痛: 狗脊還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風濕痹痛、腰腿疼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狗脊,可以起到補肝腎、強筋骨、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對於治療筋骨疼痛、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效果。
舒筋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原因有二:
- 健脾燥濕,助藥力達筋骨: 白朮性溫燥,具有健脾燥濕之效,可改善脾胃虛弱,濕氣困阻,進而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易滲透至筋骨,達到舒筋活絡的效果。
- 固本培元,增強體質: 白朮具有補氣固表之功,能增強體質,增強機體抵抗力,改善因脾虛造成的筋骨不健,從根本上改善舒筋活絡的效果,使療效更加持久。
舒筋丸中加入千年健,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舒筋活絡:千年健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舒筋活絡、祛風濕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補益肝腎:千年健也具有補益肝腎的功效,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有助於改善因肝腎虛弱導致的腰膝痠軟、筋骨無力等症狀。
因此,舒筋丸中加入千年健,可有效發揮舒筋活絡、補益肝腎的功效,更好地緩解因風寒溼邪侵襲和肝腎不足導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舒筋丸中包含威靈仙,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舒筋活絡: 威靈仙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祛風濕、通經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筋骨疼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等症狀,能起到舒筋活絡、散寒除濕的作用。
- 活血化瘀: 威靈仙還能活血化瘀,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因此,舒筋丸中加入威靈仙,可以更好地發揮其舒筋活絡、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舒筋丸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肝腎,強筋骨: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之效。舒筋丸主要針對筋骨疼痛、麻木、活動不便等症狀,何首烏的補益作用可為治療提供基礎。
- 活血化瘀,通經絡: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有助於緩解疼痛,改善肢體活動功能。
舒筋丸中含有烏頭,主要源於其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烏頭性溫熱,入經絡,具有強烈的止痛作用,對於風寒濕痺所致的疼痛,尤其關節疼痛、肌肉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的緩解效果。其辛散之性,可通經活絡,散瘀止痛,對於風寒痹阻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亦有改善作用。因此,烏頭在舒筋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有效解除風寒濕邪,緩解疼痛,恢復肢體功能。
舒筋丸方劑中加入土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袪濕解毒: 土茯苓性甘淡平,入肝、脾經,具有利濕解毒之效。舒筋丸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痺痛,而風濕病多因濕邪入侵所致,土茯苓能利濕化濁,驅散體內濕邪,有助於改善風濕病症狀。
- 活血化瘀: 土茯苓亦有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除瘀血阻滯,進一步緩解風濕痹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舒筋丸」之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古代醫籍對於「舒筋丸」的記載,其主治功效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並可藉由方劑組成來分析其治療原理:
主治病症:
- 筋骨拘攣,不能屈伸: 這是舒筋丸最核心的治療目標。許多古籍皆明確指出本方用於「筋骨不能屈伸」、「四肢拘攣,不得屈伸」等症狀。
- 寒濕痺阻經絡,腰腳腫痛,行步艱難: 舒筋丸也常被用於治療因寒濕侵襲經絡所導致的腰腿腫痛、行走困難等症狀。
- 風寒痹痛,肩背疼痛,腰痠腿痛,四肢麻木: 舒筋丸亦適用於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等痹證。
- 手足不能伸屈: 有醫家記載舒筋丸可用於治療男女手足伸屈不利的病症。
- 筋脈中風: 亦有古籍提到舒筋丸可用於治療筋脈中風導致的肢體拘攣、無力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舒筋丸的組成多樣,且歷代醫家所用藥物略有不同,但綜觀其藥物組成,可歸納出以下幾個主要的治療方向:
- 祛風散寒除濕:
- 防風、白芷、藁本: 這些藥物具有祛風散寒、解表發汗的作用,可驅散體表之風寒濕邪。
- 海桐皮: 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的功效,可治療風濕痹痛。
- 活血通絡止痛:
- 當歸、川牛膝、木香: 這些藥物可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達到止痛的效果。
- 乳香、沒藥、血竭: 這些活血化瘀藥物可消腫止痛,通利關節。
- 強筋壯骨:
- 杜仲、牛膝、補骨脂: 這些藥物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可增強筋骨的韌性和力量,改善關節活動度。
- 虎骨(或虎筋骨): 傳統上被認為具有強筋健骨、祛風止痛的功效,但因現今保護動物的考量,已鮮少使用。
- 骨碎補: 具有活血續傷、強筋健骨的功效,可治療骨折損傷,並有助於恢復筋骨功能。
- 舒筋活絡:
- 木瓜: 可舒筋活絡,緩解肢體拘攣。
- 地龍: 具有通經活絡,息風止痙的功效。
- 威靈仙: 可祛風濕,通經絡,用於治療風濕痹痛。
- 補益氣血:
- 熟地黃、山茱萸: 具有滋陰養血、補益肝腎的功效,可補益氣血,為筋骨的修復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
- 肉桂: 可溫經散寒,補益陽氣。
綜合分析:
舒筋丸的治療原理是多方面的,不僅著重於祛除外邪,同時也重視補益正氣。其組方思路是透過祛風散寒除濕、活血通絡止痛、強筋壯骨等方法,使氣血運行順暢,經絡通暢,筋骨得以濡養,從而達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改善肢體功能的效果。
在古代醫家的運用中,舒筋丸的組成及用藥劑量會因應不同病症及患者體質而有所調整,顯示本方具有一定的靈活性。此方劑之核心精神在於「舒筋活絡」,針對筋骨、關節活動不利、肢體疼痛等問題,可作為一個有效的治療選擇。
傳統服藥法
蒼朮(削成塊子)1兩,川牛膝(去蘆頭,銼)1兩,肉蓯蓉(銼)1兩,木瓜(去瓤)1兩(並酒浸1宿,焙乾),虎脛骨1兩(酥炙),附子1兩半(炮,去皮臍),乳香(研)半兩,沒藥(研)半兩,官桂(不見火)半兩,血竭(研細)半兩。
生陽消陰,疏風去濕。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70丸,空心溫酒送下,1日2次。服之旬日,以手足輕,腳膝有力為驗。
可戒羊肉豬頭動風氣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舒筋丸性味辛溫,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及月經期間不宜服用。
- 舒筋丸有一定的刺激性,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口苦、便秘等症狀,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 舒筋丸不宜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同時服用,以免加重出血症狀。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舒筋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組成:烏頭(去皮臍,半生半炒)1兩,牛膝(酒浸、切、焙)1兩,地龍(去土,炒)1兩,赤小豆2合(生爲末),烏藥(銼)1兩。 主治:筋脈中風,四肢拘攣,不得屈伸,手足無力。
舒筋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八六。 組成:海桐皮2錢,天麻2錢半,大瓜蔞2錢半,防風2錢半,虎骨2錢半,牛膝2錢半,沉香1錢半,木香2錢,當歸1錢,乳香3錢,沒藥2錢,血竭2錢,甜瓜子半兩,楮實1錢半,自然銅1錢,肉桂1錢半。 主治:筋痹,不能屈伸。
舒筋丸,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七。 組成:大天南星(炮裂)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黃,别研)1兩,山梔子(取仁,略炒)1兩,川烏頭(炮裂)半兩,自然銅1兩(大小燒酒內淬10數遍,研細,水飛過,淘,别研)。 主治:中風,手足筋急,開展艱難;婦人血風,攣卻手足。
舒筋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當歸(洗,焙)、赤小豆(生用)、地龍(去土,炒)、甜瓜子、木瓜(去皮,切,焙)、威靈仙(去土)、白膠香(别研)、骨碎補(去毛)、海桐皮(去粗皮)、烏藥、草烏頭(去皮尖,炒)、五靈脂(炒)、芸薹子(炒)各等分。 主治:寒濕在經絡,腰腳腫痛,行步艱難。
舒筋丸,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天麻半兩,白附子(炮)半兩,當歸(去蘆,酒浸)半兩,川烏頭(炮,去皮臍)半兩,宣木瓜半兩,防風(去蘆)半兩,全蠍7個(用薑汁略浸過),乳香(别研)1分,沒藥(别研)1分,川椒(去目,炒出汗)1分,肉桂(去粗皮)1分。 主治:血弱氣虛,風濕乘之,筋脈不舒,頸項緊痛,不能轉側,連耳皆痛。
舒筋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川牛膝1兩,木香1兩,補骨脂(鹽炒)5錢,山甲(炙)5錢,杜仲(炒)5錢,熟地2兩,白芷5錢,山茱萸(炙)1兩,鑽地風5錢,澤瀉1兩,藁本1兩,馬錢子(炙去毛)1兩,續斷5錢,蜈蚣1錢,全蠍5錢,厚朴(炙)5錢,鉤藤5錢,紅花5錢,當歸5錢,黑豆8兩,脂麻4兩,桂枝5錢,羌活5錢,獨活5錢,官桂5錢,秦艽5錢,狗脊(燙去毛)1兩,白朮(炒)1兩,千年健1兩,威靈仙1兩,何首烏(炙)1兩,川烏(炙)4兩,草烏(炙)4兩,土茯苓1兩,肉桂(去粗皮)5錢。 主治:舒筋活絡,追風散寒。主治:受風受寒,肩背疼痛,腰痠腿痛,四肢麻木,步履艱難。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