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功效
五積交加散
整體功效
主治
- 瘴瘧: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赤。
- 寒濕痹痛:關節疼痛,屈伸不利,伴有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赤。
- 內感風寒、上膈蘊熱: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胸悶不舒,咳嗽痰黃。
五積交加散由人參、生薑、薄荷、柴胡、獨活、茯苓、桔梗、前胡、羌活、枳殼、麻黃、甘草、白芍、白芷、半夏、蒼朮、陳皮、川芎、當歸、乾薑、厚朴、肉桂等中藥組成。本方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主治瘴瘧、寒濕痹痛、內感風寒、上膈蘊熱等症。
方解
本方由辛溫解表藥、苦寒祛風藥、辛溫祛濕藥、苦辛燥濕藥、甘溫補氣藥、甘平和中藥、辛溫通絡止痛藥等組成。辛溫解表藥麻黃、生薑、薄荷發散風寒,疏通肺氣;苦寒祛風藥柴胡、獨活、羌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辛溫祛濕藥茯苓、蒼朮健脾利濕,燥濕化痰;苦辛燥濕藥半夏、陳皮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甘溫補氣藥人參、白芍、甘草補氣生津,緩急止痛;甘平和中藥大棗、厚朴、肉桂和中補虛,溫中散寒。諸藥合用,共奏解表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生料五積散、人參敗毒散各等分。上和勻。
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棗子1枚,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
(《普濟方》卷一四七引《如宜方》)。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辛溫解表藥、苦寒祛風藥、辛溫祛濕藥、苦辛燥濕藥、甘溫補氣藥、甘平和中藥、辛溫通絡止痛藥等組成。辛溫解表藥麻黃、生薑、薄荷發散風寒,疏通肺氣;苦寒祛風藥柴胡、獨活、羌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辛溫祛濕藥茯苓、蒼朮健脾利濕,燥濕化痰;苦辛燥濕藥半夏、陳皮燥濕化痰,健脾和胃;甘溫補氣藥人參、白芍、甘草補氣生津,緩急止痛;甘平和中藥大棗、厚朴、肉桂和中補虛,溫中散寒。諸藥合用,共奏解表散寒、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辛溫解表,孕婦慎用。
- 本方苦寒祛風,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燥濕化痰,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積交加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五。 組成:五積散合人參敗毒散加木瓜。 主治:臂冷痛,起手甚難,或一臂痛,或兩臂俱痛者。
五積交加散, 出處:《嶺南衛生方》卷中。 組成:生料五積散、人參敗毒散各等分。 主治:瘴瘧、寒濕痹痛。內感風寒、上膈蘊熱。
五積交加散, 出處:《證治寶鑑》卷五。 組成: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蒼朮、厚朴、茯苓、陳皮、半夏、桔梗、羌活、獨活、前胡、柴胡、乾薑、枳殼、肉桂、甘草、生薑。 主治:跌撲閃銼,惡寒體弱者。
五積交加散, 出處:《夀世保元》卷七。 組成:羌活1錢,蒼朮(米泔浸)8分,防風(去蘆)8分,枳殼(麸炒)8分,陳皮8分,柴胡8分,當歸(酒洗)8分,川芎8分,獨活8分,白芷8分,半夏(薑汁制)8分,麻黃8分,桔梗8分,白茯苓8分,厚朴(薑炒)8分,桂枝4分,甘草3分。 主治:婦人34-35歲,因經水到時,當風坐卧,失於迴避,腠理空虛,外邪乘入。遍身麻痹,不能轉側;肺經受風,咳嗽痰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