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吳秦艽散中包含秦艽,主要原因如下:
- 主治風寒濕痹:秦艽性苦寒,具有祛風濕、止痛、解熱的功效。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痹,而秦艽正能針對風寒濕邪,消除痺痛。
- 配合其他藥物:吳秦艽散中其他藥物,如防風、羌活等,也具有祛風濕之效,秦艽與之相配,可增強祛風濕之力,提高療效。
因此,秦艽是吳秦艽散中不可或缺的藥物,其寒性可散寒濕,苦味可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風寒濕痹的效果。
吳秦艽散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燥濕止癢之效。方中秦艽、防風等藥材性寒,容易寒邪入侵,而花椒的溫性可助其溫經散寒,達到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2. 助藥力:花椒辛香氣味強烈,可引導藥力直達病所,並能促進藥效的發揮。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
吳秦艽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固表: 人參味甘性溫,具有補氣益血、固表止汗的作用。吳秦艽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患者常伴有氣虛乏力、畏寒肢冷、自汗等症狀。人參的補氣固表作用,可提升患者正氣,增強抵抗力,更有利於驅散寒邪,緩解病症。
- 調和藥性: 方中秦艽、防風、羌活等藥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人參的溫補作用,可緩解寒涼之性,使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對患者脾胃造成損害,提高藥效的安全性。
吳秦艽散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健脾利濕,除濕止痛:吳秦艽散以祛風濕止痛為主要功效,而茯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痛的功效,能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消除體內濕邪,進一步緩解疼痛。
- 配伍增效:茯苓與秦艽、川芎等藥物配伍,能協調藥性,增強藥效。茯苓能幫助秦艽、川芎等藥物更好地發揮祛風濕止痛的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吳秦艽散中包含牡蠣,主要原因有二:
- 平肝潛陽,安神定志: 牡蠣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心安神之效。吳秦艽散主治風濕痺痛、筋脈拘攣,而肝主筋,肝陽上亢則易致筋脈拘攣、疼痛。牡蠣能平抑肝陽,使筋脈舒緩,達到止痛的目的。
- 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牡蠣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之效。吳秦艽散中常配伍辛燥之品,易傷陰耗津,牡蠣則能滋陰補液,防止藥物燥烈傷陰,並清熱解毒,使藥效更加平和。
吳秦艽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散寒止痛: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痺,肢體疼痛,細辛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減輕疼痛。
- 宣肺通竅: 細辛還具有宣肺通竅的作用,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因風寒阻滯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吳秦艽散中加入細辛,可以幫助患者更快速地恢復正常呼吸,緩解不適。
吳秦艽散中加入麻黃,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發汗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效。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痺,麻黃可助其發散風寒,使表邪外出,解除肌表之寒邪,達到散寒止痛的效果。
- 通經活絡:麻黃亦能通經活絡,促進氣血運行。吳秦艽散中加入麻黃,可配合秦艽、防風等藥物,共同疏通經絡,解除痺痛,使氣血暢通,達到止痛的效果。
吳秦艽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花粉為栝樓的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其清熱解毒之性,可針對風熱痰火所致的咽喉腫痛、咳嗽、喘息等症狀;其消腫止痛之效,則能緩解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吳秦艽散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肢體麻木,而天花粉加入其中,可增強清熱解毒之效,並輔助緩解疼痛,使療效更加顯著。
吳秦艽散中加入乾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 溫經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秦艽性寒,善於祛風濕,但容易傷陽氣。乾薑與之配伍,可溫陽散寒,防止秦艽寒性過盛,避免傷及陽氣。
- 助秦艽祛風濕:乾薑辛溫之性,可助秦艽疏通經絡,祛除風寒濕邪。同時,乾薑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有助於秦艽發揮療效。
總之,乾薑在吳秦艽散中,起着溫陽散寒、助秦艽祛風濕的作用,與秦艽相輔相成,增強方劑整體療效。
吳秦艽散中加入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經散寒: 附子性熱,味辛,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之功。秦艽性寒,主治風寒濕痺,若單用秦艽寒性過重,易傷陽氣。附子配伍,可溫陽散寒,使藥性溫和,提高療效。
二、祛風除濕: 附子溫陽化濕,可助秦艽祛風除濕,並能溫經通絡,改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
吳秦艽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燥,能健脾燥濕,祛除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秦艽性寒,易傷脾胃,白朮可補益脾氣,防止秦艽寒性損傷脾胃,使藥力得以更好地發揮。
二、 助秦艽祛風除濕: 白朮具有利水滲濕之效,配合秦艽祛風除濕,可加強藥效,使濕邪更容易排出體外。同時,白朮還能補中益氣,有助於改善體虛乏力,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吳秦艽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歸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邪阻絡,筋脈拘攣,肢體疼痛等症,桔梗的加入有助於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促進痰液排出,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 引藥下行: 桔梗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能將藥物引導下行,使藥力直達病所。吳秦艽散中含有秦艽、川芎等藥物,這些藥物主要作用於筋骨、關節,桔梗的加入有助於將藥力引導至病變部位,提高藥效。
吳秦艽散中加入桂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的作用。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痹,而桂枝可溫散寒邪,通利經絡,緩解疼痛。
- 配合秦艽,協調藥性:秦艽性寒,善於祛風濕,但寒性較烈,易傷陽氣。桂枝溫性,可溫和秦艽之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使藥性協調,更好地發揮祛風濕止痛之功效。
吳秦艽散中包含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風解表,祛風止痛:獨活性溫,具有疏散風寒、祛風濕、止痛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獨活,可與秦艽、防風等藥材協同作用,加強疏風解表,散寒止痛的效果,對於風寒濕邪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二、 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獨活還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進一步緩解疼痛。配合方劑中的其他藥材,如當歸、川芎等,共同起到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吳秦艽散中加入當歸,主要是為了其補血活血的功效。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方中秦艽、防風等藥物寒涼,容易傷及脾胃,而當歸能補益脾胃,使藥力更易於吸收,避免寒涼藥物對脾胃的損害。此外,當歸還能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協調地發揮作用,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的目的。
吳秦艽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瀉火,涼血止痛:黃芩性寒,味苦,歸肺、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痛之功效,可針對風濕熱痹所致的疼痛、紅腫、發熱等症狀,與秦艽等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效果。
二、 抑制濕熱,防止毒邪外溢:黃芩能抑制濕熱,防止風濕邪氣外溢,進一步緩解疼痛和腫脹,同時也能有效地保護機體免受感染,使治療更加全面。
吳秦艽散中加入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柴胡味苦辛,性微寒,歸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和解表裏的功效。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痺,兼有肝鬱氣滯、胸脅脹痛等症。柴胡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並協調表裏,使寒邪得以透達排出,有助於緩解痺痛。
- 配合秦艽,祛風除濕:秦艽味苦辛,性微寒,歸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柴胡與秦艽相配伍,一疏肝解鬱,一祛風除濕,相輔相成,共奏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之效,以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的目的。
吳秦艽散中使用川牛膝,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通經活絡,祛風除濕: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祛風除濕的功效。吳秦艽散用於治療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川牛膝可助於疏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疼痛。
- 引藥下行,活血化瘀: 川牛膝性直,具有引藥下行之效,可將藥力引導至下肢,加強治療風寒濕痺所致的下肢疼痛。同時,川牛膝亦具活血化瘀之功,有助於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疼痛消退。
吳秦艽散中包含川芎,主要原因如下:
- 祛風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方中以秦艽、防風等藥物祛風散寒,而川芎則可進一步疏通經絡,止痛消腫,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 活血化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方中因寒邪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幫助藥物更有效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目的。
吳秦艽散中使用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止痛: 防風性辛溫,入膀胱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痺,四肢疼痛,故以防風散寒祛風,緩解疼痛。
- 調和藥性: 方中秦艽苦寒,易傷脾胃,而防風性溫,可調和秦艽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起到保護脾胃的作用。
綜上所述,防風在吳秦艽散中既能祛風止痛,又能調和藥性,是方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吳秦艽散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祛風濕止痛: 石南葉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與方中秦艽、防風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風寒濕痺引起的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 活血化瘀: 石南葉亦具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增強散寒除濕、消腫止痛的療效。
吳秦艽散中加入杜仲,主要基於其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
杜仲味甘、性溫,入肝、腎經。其補益肝腎,可改善腰膝酸軟、肢體乏力等症狀,同時強筋骨,有助於恢復筋骨的正常功能。
吳秦艽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痹,而杜仲的加入不僅能補益肝腎,更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好地祛風除濕,緩解疼痛,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
吳秦艽散中包含莽草,主要原因有二:
- 祛風濕止痛: 莽草性溫,具有祛風濕、止痛之功效,與方劑中秦艽、防己等藥物協同作用,可有效緩解風溼痹痛、筋骨痠痛等症狀。
- 解毒止癢: 莽草亦有解毒止癢之效,可用於治療因風寒溼邪所致的皮膚瘙癢、風疹等病症,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止癢的藥材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總體而言,莽草在吳秦艽散中的加入,旨在發揮其祛風溼止痛、解毒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皮膚瘙癢等病症的目的。
吳秦艽散為一傳統中醫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方中含烏頭一味,烏頭性大熱,味辛、苦,歸心、肝、腎經,雖有毒性,卻有強烈的溫經散寒、袪風除濕之效。在吳秦艽散中,烏頭與吳茱萸、秦艽等藥相配伍,共同增強了整體方劑的溫經散寒、袪風止痛功能。烏頭的應用,需極度謹慎,其用量需恰當,且常與甘草同用以減輕毒性。此方適於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等症狀,烏頭的加入,使吳秦艽散更適合於寒濕偏重,痛勢劇烈之患者,彰顯了中醫辨證施治,藥盡其用的智慧。
請注意,因烏頭含有烏頭鹼等有毒成分,必須由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切勿自行採購服用,以免發生中毒事件。
吳秦艽散中使用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濕止痛: 天雄性溫熱,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吳秦艽散主治風寒濕痺,筋骨疼痛,而天雄的祛風濕止痛作用,可配合其他藥材,協同發揮療效。
- 溫陽散寒: 天雄性溫,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能溫煦脾腎陽氣,改善寒濕痺痛所致的陽氣虛衰。吳秦艽散中使用天雄,可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緩解痺痛症狀。
吳秦艽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吳秦艽散以秦艽為君藥,性苦寒,擅長祛風濕、止痺痛。甘草性甘溫,能緩解秦艽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傷正。同時,甘草又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不易產生副作用。
二、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解毒、緩和藥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在吳秦艽散中,甘草可以增強秦艽祛風濕、止痺痛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吳秦艽散 」,主要成分是:秦艽,花椒,人參,茯苓,牡蠣,細辛,麻黃,天花粉,乾薑,附子,白朮,桔梗,桂枝,獨活,當歸,黃芩,柴胡,川牛膝,川芎,防風,石南葉,杜仲,莽草,烏頭,天雄,甘草,
主治功效是:
- 清熱瀉火
- 祛風除濕
- 活血化瘀
- 補氣益血
- 鎮靜安神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內容如下: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桂枝: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花椒: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杜仲:具有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安胎、補腎等功效。
- 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附子: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牡蠣:具有補腎固精、益氣養血、益氣養血、化痰止咳、生津止渴、清熱利濕、滋陰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 天花粉: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細辛:具有辛溫散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開竅、止咳化痰、活絡止痛的功效。
- 烏頭:具有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吳秦艽散 」,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活血化瘀、補氣益血、鎮靜安神等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喉嚨痛、風濕痹痛、腰痠背痛、中風半身不遂、頭風頭痛、心腹冷痛、陰疽腫毒、瘀血腫痛等症。
傳統服藥法
秦艽18株,蜀椒18株,人參18株,茯苓18株,牡蠣18株,細辛18株,麻黃18株,栝樓根18株,乾薑1兩,附子1兩,白朮1兩,桔梗1兩,桂心1兩,獨活1兩,當歸1兩,黃芩半兩,柴胡半兩,牛膝半兩,芎(艹窮)1兩半,防風1兩半,石南半兩,杜仲半兩,莽草半兩,烏頭半兩,天雄半兩,甘草1兩半。
上為末,盛以韋袋。
每服方寸匕,食前以溫酒1升送下;急行700步,更飲酒1升,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發汗解表的作用,體質虛弱、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祛風散寒的作用,風寒感冒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吳秦艽散, 出處:《千金》卷八。 組成:秦艽18铢,蜀椒18铢,人參18铢,茯苓18铢,牡蠣18铢,細辛18铢,麻黃18铢,栝樓根18铢,乾薑1兩,附子1兩,白朮1兩,桔梗1兩,桂心1兩,獨活1兩,當歸1兩,黃芩半兩,柴胡半兩,牛膝半兩,川芎1兩半,防風1兩半,石南半兩,杜仲半兩,莽草半兩,烏頭半兩,天雄半兩,甘草1兩半。 主治:體虛受風,角弓反張,手足酸疼,皮膚習習,身體都痛,眉毛墮落,風註入肢體百脈,身腫耳聾,驚悸心滿,短氣魂志不定,陰下濕癢,大便有血,小便赤黃,五勞七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