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頂散

RU D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三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17%
肝經 16%
肺經 14%
脾經 13%
心經 11%
胃經 10%
膀胱經 7%
心包經 3%
膽經 3%
腎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入頂散中加入山茱萸,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腎固精: 山茱萸性溫,味酸澀,歸肝、腎經,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之效。入頂散主要用於治療遺精、滑精等腎虛精關不固之症,山茱萸可補腎固精,收斂止遺,從根本上改善精關不固的病理狀態。
  2. 澀精止瀉: 山茱萸具有澀精止瀉的功效。入頂散除了治療遺精外,還可治療腎虛引起的久瀉不止。山茱萸能收斂固澀,有助於止瀉,配合其他藥物,達到固精止瀉的治療目的。

入頂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膽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入頂散多用於治療頭痛,而川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頭部疼痛。
  2. 升散上行,開竅醒神: 川芎氣味芳香,具有升散上行的特性,可直達頭部,改善頭部氣血運行,開竅醒神,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阻滯引起的頭痛、頭暈、神志不清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川芎在入頂散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頭部氣血循環,緩解疼痛,開竅醒神,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入頂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入頂散用於治療風寒頭痛,而防風可有效驅散頭部風寒,緩解疼痛。
  2. 升散止痛: 防風兼具升散止痛的作用,可將風寒之邪向上驅散,並緩解頭痛症狀。入頂散中配合其他藥物,可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風寒頭痛。

總而言之,防風在入頂散中發揮了疏風散寒、升散止痛的重要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入頂散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濕止痛:獨活味辛性溫,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止痛。入頂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上犯頭面所致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獨活可有效驅散風寒濕邪,緩解頭面部疼痛。
  2. 通絡止痛:獨活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的作用,能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進而止痛。入頂散中加入獨活,可促進頭面部氣血流通,減輕頭痛、頭暈等症狀。

總而言之,獨活在入頂散中起到祛風濕止痛、通絡止痛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頭風的功效。

「入頂散」方劑中包含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1. 辛溫通竅: 細辛味辛性溫,具有通竅散寒之效,能溫經散寒、通利鼻竅,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鼻塞、頭痛、流涕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 入頂散中其他藥物如川芎、白芷等,也具有通竅止痛的作用,細辛與之搭配,能增強藥效,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

總之,細辛在入頂散中起到溫經散寒、通利鼻竅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能有效治療寒邪侵襲所致的頭面部疾病。

「入頂散」方劑中含有「莽草」,此乃醫學史上的重大錯誤,應予以嚴正糾正!

「莽草」為劇毒植物,其毒性強勁,誤食極易致死,古籍記載亦明文記載其不可入藥。古方中使用「莽草」多為誤傳或偽造,絕非正統醫學之用藥。

「入頂散」方劑應當重新審視,確認其組成是否誤植或偽造,並應當遵循醫學倫理與安全原則,避免使用有毒植物。若有疑問,請務必諮詢專業醫師,切勿自行嘗試使用。

入頂散中包含白朮,主要原因如下: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入頂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上襲頭面,導致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白朮能補脾益氣,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
  2. 固表止汗:白朮還有固表止汗的作用。風寒濕邪上襲頭面時,容易導致腠理開泄,汗出不止。白朮能固表止汗,減少汗液流失,防止病情加重。

入頂散方劑中加入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固精: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具有補脾益氣、滋腎固精的功效。入頂散主治腎虛精虧導致的頭頂疼痛、眩暈、耳鳴等症,而山藥能補腎固精,從根本上改善腎虛之症,有助於緩解頭頂疼痛。

2. 健脾益氣:山藥同時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的抵抗力。入頂散中常配伍其他滋補藥材,山藥的健脾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更好地發揮效用,提升藥效。

入頂散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經活絡,引藥上行: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絡、引藥上行的功效。它能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將藥物引至頭部,從而有效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
  2. 祛風濕,止痛:川牛膝還具有祛風溼、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溼邪入侵頭部引起的疼痛,川牛膝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因此,入頂散中加入川牛膝,可有效改善頭部血運,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達到治療頭痛、眩暈等病症的目的。

入頂散方劑中加入石南葉,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石南葉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熱上攻、毒邪侵襲而引起的頭痛、頭昏、目赤腫痛等症狀,石南葉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幫助改善患者的頭部不適。
  2. 疏風散寒,止咳化痰: 石南葉還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止咳化痰功效。若患者因風寒入侵,導致頭部疼痛、咳嗽痰多等症狀,石南葉可以幫助疏散風寒,止咳化痰,緩解患者的症狀。

總而言之,石南葉在入頂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頭部風熱、風寒等疾病。

入頂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藥性: 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入頂散中可能含有性味偏寒或偏熱的藥物,甘草可以調和藥性,使藥物更平和地作用於人體。
  2. 保護脾胃: 入頂散可能含有較為辛辣或苦燥的藥物,容易傷脾胃。甘草能健脾益氣,保護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對脾胃的損傷,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入頂散中包含烏頭,主要是由於烏頭具有以下兩點藥理作用:

  1. 溫經散寒止痛: 烏頭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經絡所致的頭痛、風寒感冒、關節疼痛等症狀,烏頭能有效溫經散寒,起到止痛作用。
  2. 祛風濕通絡: 烏頭具有祛風濕、通絡的功效,對於風濕痺痛、肢體麻木等症狀,烏頭能起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

因此,入頂散中加入烏頭,主要是利用其溫經散寒止痛、祛風濕通絡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頭風、風寒濕痺等疾病的目的。

入頂散方劑中加入通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通淋: 通草性味甘淡,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之效。入頂散主治頭痛眩暈、腦熱痰盛,而通草可利水降火,清熱化痰,有助於改善頭部濕熱狀態,達到治療目的。
  2. 通竅開竅: 通草還具有通竅開竅之效。入頂散中,通草可以疏通頭部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改善頭部供血不足,有助於緩解頭痛、眩暈等症狀。

入頂散中包含水菖蒲,主要因其具有開竅醒神之效。

水菖蒲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其揮發油中含有菖蒲酮、菖蒲腦等成分,具有開竅醒神、化濕止嘔、祛風散寒的功效。

臨牀中,水菖蒲常用於治療神志昏迷、癲癇發作、痰迷心竅、嘔吐不止等症。

因此,入頂散中加入水菖蒲,可起到開竅醒神、化痰開竅之效,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提高治療效果。

入頂散方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脈之效。入頂散主要用於治療陽虛寒凝所致的頭痛,附子能溫陽散寒,通達經絡,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緩解頭痛症狀。

二、 扶正祛邪:陽虛寒凝常伴隨體質虛弱,附子能補益腎陽,提高人體抵抗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從根本上治療頭痛。

入頂散方劑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1. 疏風解表,宣肺止咳: 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對於風寒束表、肺氣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等症狀,麻黃能通過發汗解表,使外邪從汗孔排出,並疏通肺氣,止咳化痰,起到治療作用。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入頂散中,麻黃常與其他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功效的藥物配伍,如黃芩、生地等。麻黃的發汗解表作用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入頂散方劑中包含天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 天雄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疼痛的功效。入頂散主治頭痛,而天雄可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礙氣血運行而引發的頭痛。
  2. 散寒通竅: 天雄能散寒通竅,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頭部氣血流通不暢而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入頂散中加入天雄,可有效改善頭部氣血運行,緩解頭痛症狀。

總而言之,天雄在入頂散方劑中,主要發揮祛風止痛、散寒通竅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頭痛等症狀。

「入頂散」方劑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散寒:花椒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除濕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導致的頭痛、鼻塞、肢體麻木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經散寒的作用,緩解症狀。
  2. 通絡止痛:花椒亦有通絡止痛之效,可改善氣血循環,緩解局部疼痛。對於因寒邪阻滯經絡導致的疼痛,花椒可起到通絡止痛的作用,減輕病患的痛苦。

入頂散中包含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平,具有宣肺利咽的功效,可以幫助肺氣宣降,痰濁排出,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入頂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濁阻肺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狀,桔梗的宣肺利咽功效可以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2. 利氣消腫: 桔梗還具有利氣消腫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促進水液代謝,對於因痰濁阻滯所致的頭面部腫脹也有緩解作用。入頂散中加入桔梗,可以協同其他藥物,有效改善頭面部腫脹,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入頂散」

中藥方劑「入頂散」,主要成分有:山茱萸、川芎、防風、獨活、細辛、莽草、白朮、山藥、川牛膝、石南葉、甘草、烏頭、通草、水菖蒲、附子、麻黃、天雄、花椒、桔梗。

主治功效是:頭面部疼痛脹滿,偏頭痛,有時發作,像刀刺一樣疼痛,失聲,隱隱作痛,臉色發青。厥頭痛,牙齒也痛。

藥物組成介紹:

1.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常與桂枝、杏仁、甘草等同用,以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2.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3.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4. 牛膝

牛膝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牛膝最突出的功效是強筋骨,尤其以懷牛膝為良品。牛膝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閉阻引起的婦科疾病,如經閉、痛經、月經不調、產後腹痛等。牛膝利水滲濕,利尿消腫,可治淋證、小便不利等症。牛膝活血止痛,能緩解頭痛、肌肉痛、經痛、關節痛等疼痛。牛膝通經,舒筋活絡,能緩解經痛。牛膝清熱利尿,能治肝陽上亢,眩暈,胃火上炎,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滋陰,有引火(血)下行之效,故可治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及胃火上炎之齒齦腫痛,口舌生瘡等火熱上炎、陰虛火旺之證。牛膝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活血止痛,適用於腰膝酸軟、筋骨疼痛、腎虛、肝血不足、月經不調、產後血虛等症。

5. 花椒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花椒是茴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在中醫中,花椒性溫,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殺蟲止癢、理氣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6.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7. 獨活

獨活是一種中藥,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腰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產後瘀血等症狀。獨活常與其他中藥材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8. 防風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防風能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表證,如感冒、流行性感冒等;防風能祛風除濕,勝濕止痛,常用於治療風濕、類風濕關節炎、痛風等;防風能解痙止痙,常用於治療肌肉痙攣、抽搐等;防風能活血通經,常用於治療瘀血經閉、痛經等;防風能解毒透疹,常用於治療溫熱病、瘡瘍腫毒等。防風是中醫常用的藥物之一,具有多種功效。在使用時應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誤用。

9.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10.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11. 山藥

山藥具有補氣、澀精止遺、補腎、止咳化痰、強筋骨、健脾胃、滋陰、止瀉等功效。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肺、腎經,有補氣益虛,生津止渴,健脾養胃的功效。山藥含有黏液蛋白、澱粉、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能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增強體質,緩解疲勞,增強體力。山藥還具有滋陰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症狀。

12. 山茱萸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山茱萸能治療腎虛精虧引起的遺精、早泄、腰膝痠軟、月經過多、崩漏等症狀,以及眩暈耳鳴、腰膝痠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等症狀,以及內熱消渴。此外,山茱萸富含維生素B系列和鐵元素,有助於生成血紅蛋白和補充血液,改善血虛症狀。山茱萸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增加肝組織血流量,改善肝功能,對肝損傷和肝纖維化具有療效。山茱萸也能益精,即增強腎精,改善腎臟功能,增強性功能,達到輕度壯陽補腎的作用,對精虛型性功能障

傳統服藥法


山茱萸1.5兩,芎窮1.5兩,防風1.5兩,獨活1.5兩,細辛1兩,莽草1兩,白朮1兩,薯蕷1兩,牛膝1兩,石南1兩,甘草1兩,烏頭1兩6銖,通草1兩6銖,菖蒲1兩6銖,附子1兩6銖,麻黃1兩6銖,天雄1兩6銖,蜀椒1兩6銖,桔梗1兩6銖。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用量宜慎。

相關疾病


頭痛半身不遂原發性高血壓心肌梗塞低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手腳冰冷手指緊繃難以伸直

相同名稱方劑


入頂散, 出處:《千金翼》卷十六。 組成:天雄(炮,去皮)1兩半,山茱萸1兩半,麻黃1兩(去節),薯蕷2兩,細辛半兩,石南半兩,牛膝半兩,莽草半兩,蜀椒(去目、閉口者,汗)4兩,白朮4兩,烏頭(炮,去皮)4兩,桔梗4兩,防風4兩,甘草(炙)4兩。 主治:三十六種風,偏枯不遂。

入頂散, 出處:《千金》卷十三。 組成:山茱萸1兩半,川芎1兩半,防風1兩半,獨活1兩半,細辛1兩,莽草1兩,白朮1兩,薯蕷1兩,牛膝1兩,石南1兩,甘草1兩,烏頭1兩6铢,通草1兩6铢,菖蒲1兩6铢,附子1兩6铢,麻黃1兩6铢,天雄1兩6铢,蜀椒1兩6铢,桔梗1兩6铢。 主治:頭面脹滿,腦瘛偏枯,發作有時,狀似刀刺,失聲,陰陰然疼,面目變青;厥逆頭痛,齒亦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