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輕骨散

REN CAN QING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6%
心經 14%
肝經 14%
胃經 13%
腎經 5%
膽經 4%
心包經 3%
大腸經 2%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川貝母,主要基於其潤肺止咳、化痰散結的功效。

川貝母性寒,入肺經,能清熱化痰,尤其對於燥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有良好療效。人參輕骨散以人參補氣,輕骨散則活血化瘀,而川貝母的加入,可有效緩解因氣虛、血瘀導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使補氣活血的效果更顯著,促進整體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目的。

人參輕骨散中添加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除濕止痛: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本方中,人參補氣,而茯苓則可助脾運化水濕,避免補氣過於燥烈,同時也可改善因濕氣阻滯導致的關節疼痛。
  2. 配伍人參,協調藥性:人參性溫,偏於補益,而茯苓性平,偏於利濕。兩者配伍,可以互相協調,使補而不燥,利而不傷,達到平衡藥性,更有效地緩解關節疼痛。

總之,茯苓在人參輕骨散中起到健脾利濕、除濕止痛、協調藥性的作用,是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燥濕化痰: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效。此方治以濕邪困脾,痰濕阻肺,半夏可化解痰濕,使脾胃氣運恢復,有助於輕身健骨。
  2. 和胃止嘔:半夏亦能和胃止嘔,若患者因濕邪阻滯脾胃而伴有嘔吐,半夏可緩解其症狀,使脾胃運化正常,更利於藥物吸收,提升療效。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性寒,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降逆止嘔之功。方中加入枳殼,可疏解肝氣鬱結,緩解因氣機阻滯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有助於改善骨骼關節的疼痛和活動受限。
  2. 行氣消積:枳殼亦能行氣消積,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食積停滯等問題,進而間接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骨骼關節病變。

總而言之,枳殼在人參輕骨散中發揮疏肝理氣、行氣消積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骨骼關節疼痛的目的。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健脾: 蒼朮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健脾利水,對於脾虛濕困、痰濕阻滯所致的肢體沉重、筋骨酸軟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
  2. 祛風除濕: 蒼朮亦能祛風除濕,對於風濕痹痛、筋骨麻木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療效。與人參、當歸等藥材配合,可加強補氣活血、祛風除濕的作用,改善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人參輕骨散」方劑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本:人參味甘性溫,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效。方劑中加入人參,可補益元氣,提升身體抵抗力,有助於骨骼的生長發育和修復。
  2. 扶正祛邪:人參能增強人體免疫力,有效抵抗外邪入侵,預防骨骼疾病的發生。同時,人參亦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組織營養,加速骨骼修復,達到扶正祛邪之功效。

因此,人參輕骨散方劑中加入人參,可謂補氣固本、扶正祛邪,有助於增強身體機能,促進骨骼健康。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本扶正: 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效。人參輕骨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氣弱、筋骨痿軟等症狀,白朮可補脾益氣,加強人參補氣之力,使藥效更加顯著。
  2. 燥濕健脾,防止痰濁阻滯: 白朮同時具備燥濕健脾之功,可以防止脾虛導致痰濁阻滯,影響藥物到達病竈。人參輕骨散中含有許多滋潤性的藥材,白朮的加入可以防止藥物過於滋膩,避免影響藥效。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白芷,主要是因為白芷具備以下兩項功效:

  1. 祛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白芷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利於消腫止痛,加速骨骼的修復。

因此,白芷在人參輕骨散中,不僅能起到祛風止痛的作用,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骨骼修復,達到治療骨骼疼痛的功效。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人參輕骨散以補益氣血、強筋健骨為目的,而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虛氣滯則影響藥力發揮。陳皮可理氣健脾,促進藥物吸收,增強補益效果。
  2.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補氣力強,若單用易於燥熱,陳皮性溫而燥,可中和人參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補益過度而引發副作用。

因此,陳皮加入人參輕骨散中,可起到理氣健脾、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補益效果更佳,藥性更平和。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秦艽,是基於秦艽的以下藥理作用:

  1. 祛風濕止痛:秦艽性苦寒,善於清熱解毒,並能祛除風濕寒邪,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痠痛、四肢麻木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舒筋活絡:秦艽能通經活絡,舒筋止痛,有助於改善關節疼痛、僵硬等症狀,配合人參等藥材,可增強藥效,達到緩解疼痛、改善活動能力的目的。

因此,人參輕骨散中加入秦艽,可以有效地發揮其祛風濕止痛、舒筋活絡的功效,以達到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痠痛等疾病的目的。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與人參補氣活血,共同促進傷患組織的修復。
  2. 清熱解毒: 赤芍的藥性偏涼,能清熱解毒,與人參的溫補相配,可平衡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導致燥熱,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整體而言,赤芍在人參輕骨散中,不僅能促進活血化瘀,更能平衡藥性,達到更好的療效。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川芎,主要是為了其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狀,川芎能有效改善。

此外,川芎還能通經絡、散寒濕,與人參、當歸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活血化瘀、舒筋活絡的作用,達到緩解疼痛、促進康復的效果。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滋養筋骨: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養血滋陰等功效。人參輕骨散主要用於治療骨骼疾病,而當歸能補血活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骨骼營養供給,有助於骨骼的修復和再生。
  • 緩解疼痛,促進癒合: 當歸具有一定的鎮痛作用,可以緩解骨骼疾病引起的疼痛,同時也能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進而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補益氣血: 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腎、肝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益氣血、通經活絡之功效。與人參、當歸等藥物配合,可有效緩解因陽氣不足、氣血虛弱導致的寒邪入侵、骨骼疼痛等症狀。
  2. 引藥入骨,增強藥效: 肉桂性溫,具有通經活絡之效,可引導其他藥物深入骨骼,增強藥效。例如,肉桂可促進人參、當歸等藥物的吸收,使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骨骼,達到治療效果。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原因在於其溫中散寒、止痛之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脾胃、散寒邪、止嘔吐、止痛等功效。此方中加入乾薑,可以溫補脾胃,助藥力運行,同時散寒止痛,緩解關節疼痛、肢體麻木等症狀,提高藥效。

此外,乾薑還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末梢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關節處的寒凝血瘀,進一步減輕疼痛。因此,乾薑是人參輕骨散中不可或缺的藥材,其溫中散寒、止痛作用對於治療關節疼痛具有重要意義。

人參輕骨散中包含柴胡,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疏肝解鬱,和解表裏: 柴胡性微寒,味苦,歸肝膽經,能疏肝解鬱,和解表裏。此方主治風寒濕邪侵襲,氣血凝滯,導致肢體疼痛、關節腫脹等症。柴胡可疏肝理氣,使氣血運行通暢,減輕疼痛。

二、配合人參補氣,扶正祛邪: 人參為補氣之要藥,而柴胡則偏於疏泄。兩者配伍,既能補氣扶正,又能疏肝解鬱,相輔相成,使藥效更佳。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麻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發散風寒,通利關節: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散風寒、宣肺通竅、解表止痛之效。輕骨散主要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關節疼痛,麻黃能發散外寒,使腠理開泄,解除風寒阻滯關節,達到通利關節的目的。
  2. 配合人參補氣,協調寒熱:人參補氣益血,扶正祛邪,麻黃則發散風寒,二者相配,寒熱並用,可使藥力相得益彰,既能祛除風寒,又能補益正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總之,人參輕骨散中加入麻黃,旨在發揮其發散風寒、通利關節的功效,同時與人參相配,寒熱相濟,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關節疼痛。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其宣肺利咽排膿的功效。

桔梗性平味辛,入肺經,具有開宣肺氣、利咽消腫、排膿止痛的作用。方中加入桔梗,一方面可與人參等藥材共同宣肺止咳,另一方面可促進痰液排出,同時亦可化解膿液,幫助病症康復。

此外,桔梗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協同增效,發揮更好的療效。

人參輕骨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1. 調和藥性: 人參輕骨散中包含多種藥材,藥性偏溫燥,而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於燥烈,減少副作用。
  2. 增強療效: 甘草有益氣補中、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能增強人參補氣益血的功效,促進藥材的吸收和發揮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因此,甘草在人參輕骨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僅調和藥性,還增強療效,使其成為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人參輕骨散中包含厚朴,主要源於厚朴的以下兩大作用: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入肺脾經,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虛痰濕凝滯所致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行氣止痛: 厚朴亦有行氣止痛之效,能疏通氣機,緩解胸腹脹滿、疼痛等症狀。

人參輕骨散旨在治療氣虛痰濕、咳嗽氣喘等症狀,厚朴的燥濕化痰和行氣止痛功效,能有效改善病症,故而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人參輕骨散」由多種中藥材組成,具有多種療效,包括清熱解毒、活血化瘀、補氣、止咳化痰、利水消腫等。常被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瘟疫、五臟勞累、七種損傷、婦女血氣淤積疼痛、經期不調等疾病。

主治功效:

  • 風寒
  • 感冒
  • 瘟疫
  • 五臟勞累
  • 七種損傷
  • 婦女血氣淤積疼痛
  • 經期不調

組成:

  • 川貝母
  • 茯苓
  • 半夏
  • 枳殼
  • 蒼朮
  • 人參
  • 白朮
  • 白芷
  • 陳皮
  • 秦艽
  • 赤芍
  • 川芎
  • 當歸
  • 肉桂
  • 乾薑
  • 柴胡
  • 麻黃
  • 桔梗
  • 甘草
  • 厚朴

# 組成介紹:

  1.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2.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3.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4.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5.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6.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7. 柴胡: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8. 陳皮:性溫,味苦、辛,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9. 川貝母:具有清肺熱、化痰、潤肺、止咳、平喘、鎮咳、祛痰、散結、清熱解毒、安神等功效。

  10.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11.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12.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3. 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14.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15.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16.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7. 秦艽: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18.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19. 肉桂:性溫,味辛甘,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20.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貝母(去心)1兩,白茯苓(焙)1兩,半夏(煮)1兩,枳殼(去瓤,炒)2兩半,蒼朮(浸1宿)6兩,人參2兩,白朮(焙)2兩,白芷(不見火)2兩,陳皮(去白)2兩,秦艽2兩,赤芍藥2兩,川芎1兩半,當歸(去蘆,焙)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乾薑(炮)1兩半,柴胡(去蘆)3兩,麻黃(去根節)3兩,桔梗(去蘆)4兩,甘草(熞)4兩,厚朴4兩(薑汁浸)。
身體倦怠,加烏梅1個;咳嗽加大棗2枚。
上藥為細末。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3片,同煎至7分,通口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辛溫解表、宣肺透熱、化痰止咳、活血通絡的功效,適用於四時傷寒、頭痛壯熱、項背拘急、骨節煩疼、憎寒惡風、肢體困倦、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嘔逆煩渴;或傷風感寒、頭痛體熱、鼻塞聲重、咳嗽痰涎;或山嵐瘴氣、時行疫癘、潮熱往來;或療五勞七傷、中脘氣滯、心腹痞悶、停痰嘔逆、冷氣奔衝、攻註刺痛;婦人血氣撮痛,經候不調。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氣。

相關疾病


咳血頭痛小便顏色偏黃肺氣腫咳嗽身體發低熱鼻塞肺結核排尿困難原發性高血壓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痲風 [漢生氏病]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鼻息肉嘔吐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輕骨散, 出處:《局方》卷二(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貝母(去心)1兩,白茯苓(焙)1兩,半夏(煮)1兩,枳殼(去瓤,炒)2兩半,蒼朮(浸1宿)6兩,人參2兩,白朮(焙)2兩,白芷(不見火)2兩,陳皮(去白)2兩,秦艽2兩,赤芍藥2兩,川芎1兩半,當歸(去蘆,焙)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乾薑(炮)1兩半,柴胡(去蘆)3兩,麻黃(去根節)3兩,桔梗(去蘆)4兩,甘草(熞)4兩,厚朴4兩(薑汁浸)。 主治:四時傷寒,頭痛壯熱,項背拘急,骨節煩疼,憎寒惡風,肢體困倦,大便不調,小便赤澀,嘔逆煩渴;或傷風感寒,頭痛體熱,鼻塞聲重,咳嗽痰涎;或山嵐瘴氣,時行疫癧,潮熱往來;或療五勞七傷,中脘氣滯,心腹痞悶,停痰嘔逆,冷氣奔衝,攻註刺痛;婦人血氣撮痛,經候不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