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苓散

CAN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8%
胃經 16%
心經 12%
肝經 10%
腎經 5%
大腸經 5%
膀胱經 3%
膽經 1%
心包經 1%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參苓散中包含人參,主要是因為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能益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參苓散中加入人參,可以提升脾胃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對於脾虛氣弱、食慾不振、倦怠乏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此外,人參亦可益肺生津,潤燥止咳,對於肺虛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也有輔助作用。因此,參苓散中加入人參,可以起到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綜合作用,提高藥效。

參苓散中包含茯苓,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益氣: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要功效,茯苓有助於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益氣健脾的目的。
  2. 利水滲濕:茯苓能利水滲濕,有助於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肢體沉重、小便不利等症狀。參苓散中加入茯苓,不僅能健脾益氣,還能起到利水滲濕的作用,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從而達到整體的調理效果。

參苓散中含有白朮,主要是因為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等功效。

  1. 健脾益氣: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白朮能補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虛所致的食慾不振、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燥濕利水:白朮性燥,能燥濕利水,有助於消除脾虛所致的濕氣,改善水腫、腹瀉等症狀。白朮與茯苓搭配,更能增強利水滲濕功效。

參苓散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微寒,具有宣肺利咽、開音通竅的作用。參苓散主要用於脾虛氣弱、容易感冒咳嗽等症狀,桔梗能幫助宣肺利氣,化解肺氣鬱滯,使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止咳化痰的效果。
  2. 助脾運化: 桔梗入肺經,同時也兼入脾經,能促進脾胃運化,使脾胃功能更佳,進一步提升藥效。參苓散中含有白朮、茯苓等健脾藥材,桔梗的加入可以更好地促進脾胃的消化吸收,提升藥物的療效。

參苓散中加入橘紅,主要是為了 疏肝理氣,燥濕化痰

橘紅味辛、苦,性溫,入肺、肝經。其疏肝理氣之效,能解除肝氣鬱結,促進氣機運行;燥濕化痰之效,能化解痰濕,暢通氣道。

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要功效,但脾胃虛弱常伴隨肝氣鬱結、痰濕阻滯,因此加入橘紅,可協同其他藥材,達到 健脾化痰,理氣和胃 的目的,使療效更佳。

參苓散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白芷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參苓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狀,而風寒之邪易侵犯脾胃,導致氣機不暢,甚至出現鼻塞流涕等症狀。白芷的加入有助於祛除風寒,通暢鼻竅,進一步改善脾胃功能。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白芷性溫,與參苓散中其他藥材如茯苓、白朮等性平或偏寒的藥材相配伍,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不易燥烈,更適合脾胃虛弱者服用。

參苓散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弱,健脾止瀉:白芍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中止痛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白芍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增強參苓散健脾止瀉的功效。
  2. 協調藥性,增強藥效:參苓散中,人參、茯苓、白朮等藥材偏於燥性,白芍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潤燥的作用,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和,避免燥性藥材對脾胃造成過度刺激,更利於脾胃的恢復。

參苓散中添加當歸,主要考量其補血活血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養血、活血調經、潤腸通便的功效。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而脾主血,脾氣健運則血氣充盈。當歸補血活血,能促進脾氣生化,使氣血雙補,達到更好的健脾益氣效果。此外,當歸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營養吸收,有助於增強身體抵抗力。

參苓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活血行氣,助脾運化: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加入川芎能促進脾胃氣血運行,有助於藥物更好地被吸收利用,增強補益效果。
  2. 協調藥性,平衡寒熱: 參苓散以滋陰補脾為主,性偏寒涼,加入川芎可協調藥性,避免過於寒涼,防止損傷脾陽,使藥效更溫和。

參苓散中加入半夏,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燥濕健脾: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但部分患者脾虛兼有濕濁內停,影響脾胃運化。半夏加入其中,能燥濕化痰,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更有效地發揮健脾益氣之功。
  2. 降逆止嘔: 參苓散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引起的食少便溏、腹脹、倦怠乏力等症。而脾胃虛弱,易導致氣機升降失調,出現噁心嘔吐。半夏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嘔吐症狀,增強療效。

參苓散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參苓散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濕濁內停所致的食少、腹脹、便溏等症。厚朴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腹脹、便溏等症狀。
  2. 行氣止痛: 厚朴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滯所致的胸悶、腹痛等症狀。參苓散中加入厚朴,可以進一步促進脾胃氣機的運行,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參苓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兩大原因:

  1. 和胃止嘔: 生薑味辛性溫,具有解表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參苓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氣陰不足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而生薑可溫中散寒,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改善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參苓散中藥材多偏涼性,如茯苓、白朮等,加入生薑可調和藥性,避免過寒傷脾,增強藥效。同時,生薑還可增強人體對其他藥材的吸收利用,起到輔助作用。

參苓散中加入肉桂,看似與補脾健胃的方劑主旨相悖,但實則有其深意。

  1. 溫陽助脾:肉桂性熱,可溫陽散寒,有助於溫補脾陽,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消化不良、腹痛腹瀉等症狀。
  2. 促進氣血運行:肉桂能溫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脾胃氣機通暢,提升脾胃運化能力,進一步增強藥效。

肉桂的加入,在補脾健胃的同時,兼顧了溫陽散寒、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提高藥效,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脾胃功能。

參苓散中加入枳殼,乃取其理氣消食之功。

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為目的,但脾胃濕困、食滯不化亦可致腹瀉。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食、破氣散結的功效,能疏通脾胃之氣,促進食積消化,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進而達到止瀉的效果。

因此,加入枳殼於參苓散中,可輔助健脾益氣,並消除食積,提高療效。

參苓散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脾助運:參苓散以健脾益氣為主,但脾胃虛寒者,單靠補益恐難奏效。乾薑性溫,能溫脾散寒,助脾胃運化,使補益藥物更易於吸收。
  2. 扶正祛邪:參苓散用於脾虛泄瀉,而寒邪易傷脾陽,導致脾胃運化失常。乾薑溫脾散寒,能扶正祛邪,驅散寒邪,進一步增強脾胃功能,達到治療目的。

故參苓散中加入乾薑,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溫脾助運、扶正祛邪之效,使療效更加顯著。

參苓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狀。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參苓散由人參、茯苓等多種草藥組成,旨在健脾利濕。然而,如果該方劑中包含麻黃,則需注意麻黃為辛溫之品,功能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常見於治療外感風寒或哮喘咳嗽等症。

在參苓散中加入麻黃的原因,可能是基於臨床實際需要,如患者同時伴有表證或氣喘等症狀時,利用麻黃來解表散寒、平喘止咳。但此舉需謹慎使用,因為麻黃性質偏溫燥,可能對部分體質產生不適,且與其他草藥配伍需考慮相互之間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必須根據具體病情及患者體質來調整配方,並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以免發生不良反應或藥物交互作用。

參苓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是因為甘草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調和藥性: 參苓散主要用於脾胃虛弱,甘草性平和,味甘,能調和諸藥,使其藥性更加協調,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或燥熱,更好地發揮藥效。
  2. 增強補脾益氣: 甘草本身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的功效,與參苓散中其他藥物如人參、茯苓等,共同增強補益脾胃、健運脾陽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的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參苓散」介紹

參苓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人參、茯苓、白朮、桔梗、橘紅、白芷、白芍、當歸、川芎、半夏、厚朴、生薑、肉桂、枳殼、乾薑、麻黃、甘草組成。

各味藥材組成介紹

  1. 人參:具有補氣、生津、益脾、健胃、養肝、補肺等功效。
  2. 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益氣、寧心安神、止瀉等功效。
  3.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尿、止瀉等功效。
  4. 桔梗:具有宣肺化痰、利咽排膿、止咳平喘等功效。
  5. 橘紅:具有理氣化痰、健脾和胃、補陽益氣、散結消腫等功效。
  6. 白芷:具有宣肺通竅、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等功效。
  7. 白芍:具有平肝解痙、養血活血、調經止痛等功效。
  8.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9.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
  10. 半夏:具有燥濕化痰、止咳平喘、消炎止痛等功效。
  11. 厚朴: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消積除脹等功效。
  12. 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散寒活血等功效。
  13. 肉桂:具有補陽、散寒、活血、理氣止痛等功效。
  14. 枳殼:具有理氣健脾、消食化積、導滯消脹等功效。
  15. 乾薑:具有溫中止嘔、散寒健脾、回陽救逆等功效。
  16.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等功效。
  17.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參苓散具有益氣健脾、益氣生津、解表發汗等功效。主治傷寒、百節疼、一切虛勞氣痰等疾病。

總結

參苓散是一種中藥方劑,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多種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傷寒、百節疼、一切虛勞氣痰等疾病。

傳統服藥法


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黃(炒)3分,陳橘皮(去白,薑汁浸1宿,炒)3分,京三稜2兩(以冷水浸令軟,薄切,濕杵碎,焙乾,炒),青橘皮(去白,焙)1兩,麥糵(炒)1兩,木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上為細散。
每服2錢匕,加生薑、鹽少許,沸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溫燥之性,陰虛火旺、口乾咽燥、大便乾結者慎用。
  • 本方含有麻黃,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百日咳低血壓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慢性腎衰竭嗜眠症(嗜睡症)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嘔吐骨質疏鬆症咳嗽腹瀉無尿及少尿

相同名稱方劑


參苓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九。 組成:人參1分,茯苓1分,甘草(炙)1分,白朮1分,黃芩半兩,乾葛半兩。 主治:小兒風吹著,渾身壯熱,頭疼面赤多渴。

參苓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六十三。 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藿香葉1兩,丁香枝半兩,甘草(炙,銼)半兩,葛根(銼)1兩。 主治:胃氣逆,乾嘔惡心。

參苓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人參1錢,茯神1錢,麻黃(去節)半兩,白朮2錢,乾葛1錢半,白芍藥1錢,升麻1錢,甘草2錢。 主治:鎮心,化痰涎。主治:小兒患驚風,傷寒咳嗽,身熱胸膈下不快,睡卧不安,或疹痘不能勻遍。

參苓散,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組成: 參苓散(《墨寶齋集驗方》卷上。)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組成:人參1兩,白茯苓4兩(蒸),蓮肉8兩(去心),薏苡仁6兩(炒),甘草(炙去皮)2兩,芡實粉5兩,砂仁5錢(炒),白扁豆4兩,桔梗(白者)1兩。主治:養胃氣。 。 主治:養胃氣。

參苓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五。 組成:人參3分,白茯苓(去黑皮)3分,黑豆黃(炒)3分,陳橘皮(去白,薑汁浸1宿,炒)3分,京三棱2兩(以冷水浸令軟,薄切,濕杵碎,焙乾,炒),青橘皮(去白,焙)1兩,麥糵(炒)1兩,木香半兩,甘草(炙,銼)半兩。 主治:脾臟氣虛,風冷乘之,正氣相擊,心腹疼痛。

參苓散,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一引何伯應方。 組成:人參2兩,茯苓1兩,白朮20兩(銼細),桔梗10兩(去蘆),橘紅6兩,香白芷3兩,芍藥1兩,當歸2兩(去蘆頭),川芎1兩半,半夏1兩(湯泡7遍),厚朴2兩(去皮,生薑汁制),官桂(去皮)春夏3兩,秋冬4兩,枳殼4兩(麸炒令黃,同桂舂爲末),乾薑春夏1兩半,秋冬2兩,麻黃(去根節),春夏2兩,秋冬3兩,甘草3兩。 主治:傷寒,百節疼,一切虛勞氣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