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湯

YI SH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5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4%
心經 15%
胃經 15%
肺經 14%
肝經 13%
腎經 5%
膀胱經 4%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1%
脾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易生湯」

中藥方劑「易生湯」,主要成分包括蒼朮、桔梗、枳殼、麻黃、附子、橘皮、白芍、白芷、川芎、當歸、甘草、肉桂、半夏、赤茯苓、厚朴、生薑、乾薑。

蒼朮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在傳統中醫中,蒼朮常與厚朴、陳皮等配伍,用於治療脾運不健所致的脘腹痞脹、食慾不振、泄瀉痢疾等症。此外,蒼朮還可外用,驅除穢惡之氣,治療皮膚瘡瘍。

桔梗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桔梗還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排膿解毒、止血等功效,可用於治療膿瘍、癤子、瘡瘍等疾病。

枳殼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它能理氣寬中,行滯消脹,主治胸脅氣滯、脹滿疼痛、食積不化;其性寒,故不適用於脾胃虛寒、腹瀉洩瀉者。枳殼也能止咳化痰,主治咳嗽痰多、喘息氣促;消食化積,主治食積不消、腹脹腹痛;降氣,主治胃氣上逆、嘔吐呃逆。此外,枳殼還具有破氣、行氣、消痞、散結、除痰、止痛、緩瀉等功效。在臨牀上,枳殼常與其他中藥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麻黃

麻黃性辛溫,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其中,發汗解表是麻黃的主要功效,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利水消腫可治療風寒表實證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止咳平喘則用於治療外邪侵襲、肺氣不暢所致之喉癢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緊迫、胸悶、氣喘等症;此外,麻黃還能散風寒,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等表證疾病。

附子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附子能溫暖身體,促進血循,增強心臟功能,加速新陳代謝,排毒。此外,附子能補腎陽、益火消陰,治療腎陽虛寒性陽萎宮冷、腰膝冷痛、夜尿頻多等症。另外,附子還能活絡止痛,治療寒邪內侵之胃腹疼痛、洩瀉,以及寒濕阻絡之痹痛。

橘皮

橘皮具有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等功效。它可以促進尿液生成,增加尿量,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和毒素。橘皮還能疏通氣滯、理氣行氣,緩解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它還有清熱利尿、健脾胃、止咳化痰、解魚蟹毒的功效。

白芍

中藥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白芷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白芷可治療外感風寒或風熱所致的頭痛、鼻淵、齒痛及風濕痹痛,適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軟、筋骨疼痛等症狀,可溫暖陽氣,散寒除濕,利水消腫,改善經血過多或經期不調,以及陰道分泌物過多等。可治療感冒、咳嗽,使呼吸暢通,並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能力,可幫助排膿。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當歸

中藥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甘草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臨牀上,甘草可適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藥物中毒、心氣不足、脾氣虛弱、熱毒發熱、口渴、咳嗽、痺痛、泄瀉、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肺熱咳嗽、痰多氣喘、咽喉腫痛、口瘡、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狀。

肉桂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對陽虛體弱、手足冰涼、陽痿宮冷、經血不暢、痛經、血瘀、血栓性疾病、寒痹腰痛、胸痹、陰疽、心腹冷癰、寒疝作痛、閉經、痛經、月經不調、陰道濕熱、脾胃虛寒、陽虛畏寒、腹痛吐瀉、月經不調、血虛萎黃、心腹冷痛等症具有良好的療效。

半夏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能溫暖肺氣,使痰液化解,鎮咳祛痰,消除嘔吐,幫助降低血壓,減少水腫,散結消腫,適用於咳嗽、哮喘、嘔吐、腹脹、水腫等症狀。同時還可外用於治療皮膚腫瘤、毒蛇咬傷等。

赤茯苓

赤茯苓具有清心安神、鎮靜安神、利水滲濕、健脾養胃、益氣活血、化痰消腫、止瀉、止渴、祛風除濕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心煩不眠、心神不寧、驚悸、健忘、耳鳴、

傳統服藥法


蒼朮(淨洗,去皮)12兩,桔梗6兩,枳殼(去瓤,麩炒)3兩,麻黃(去根節)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芍藥1兩半,白芷1兩半,芎藭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甘草(銼)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半夏(湯洗7次)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乾薑(炮)2兩。
上為粗末,除桂、枳殼二味外,其餘慢火炒令色轉,攤冷,次入桂、枳殼末令勻。
每服3錢匕,水1盞半,醋1合,入生薑3片,煎至1中盞,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麻黃、附子、乾薑溫經散寒;蒼朮、白朮健脾燥濕;桔梗、枳殼、厚朴、半夏行氣化痰;白芍、白芷、川芎、當歸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活血化瘀、通經止痛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易生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九。 組成:蒼朮(淨洗,去皮)12兩,桔梗6兩,枳殼(去瓤,麸炒)3兩,麻黃(去根節)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3兩,芍藥1兩半,白芷1兩半,川芎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甘草(銼)1兩半,桂(去粗皮)1兩半,半夏(湯洗7次)1兩半,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2兩,乾薑(炮)2兩。 主治:婦人血氣不調,心腹(疒丂)痛,或月閉不通,每有妊娠,多難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