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癢怎麼辦?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5-05-08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耳朵癢


耳朵癢

耳朵癢在現代醫學中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從輕微的不適到需要醫療介入的情況都有。

常見原因包含,耳道乾燥或過度清潔(過度使用棉花棒造成皮膚乾裂)、耳垢堆積、皮膚細菌感染、過敏反應(對耳機、耳飾、助聽器等)、壓力或異物入耳。

一些疾病如中耳炎、帶狀皰疹感染、顳顎關節炎、咽喉發炎感染/腫塊、神經性耳癢症,也都會出現耳朵發癢。

現在醫學治療耳朵癢的方法,除了避免過度清潔耳朵,使用保濕劑緩解乾燥,避免接觸過敏源之外。也會運用抗生素、抗真菌藥...等等。

只要是耳朵發癢持續不退,甚至耳朵流膿、有異味,嚴重時造成聽力下降、耳鳴或疼痛,這就需要就醫。

如果是那些不嚴重的耳朵癢,可以從經絡與季節的角度來理解,這可能是提醒大家進行養生的重要訊息。

從中醫的觀點看耳朵癢


耳部發癢,包括耳廓與外耳道的搔癢感,絕對是困擾中國人千百年的常見症狀,卻少有人因此而就醫。

多數人只有在出現耳內流膿、皮膚瘙癢、濕爛、甚至耳瘡等較嚴重的情況時,才會尋求醫療協助。

中醫認為,最常見的病因是「肝膽濕熱」,這種濕熱之邪循著經絡,如肝經、膽經及三焦經,上擾耳部所致。最直觀的理解方式,是查看「少陽經」的經絡走向。

《黃帝內經.靈樞》中記載:「膽足少陽之脈……上抵頭角,下耳後。」可見膽經異常會造成耳朵疾病。

而三焦經更與耳部密切相關,經文提到:「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系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䪼;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耳朵發癢與少陽經(膽經、三焦經)密切相關
耳朵發癢與少陽經(膽經、三焦經)密切相關

可見整個少陽經脈幾乎貫穿了耳部,因此少陽經的病變常與耳疾密切相關。

當人體內有肝膽濕熱蘊結,濕熱之氣便會沿著膽經上蒸於耳,使耳竅受到擾動,從而出現耳癢症狀。

常見表現包括耳垢增多、耳內悶脹,甚至有分泌物流出。典型特徵為:耳癢劇烈、耳道潮濕,並常伴隨口苦、心煩、舌紅、苔黃膩等症狀。

傳統中醫是這樣描述,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中,找出數百個耳朵癢的經絡數據中發現,發現90%以上都是屬於化火熱型態

依照雲端中醫的「寒熱指數」定義,上半身火熱是三焦經、大腸經實證,下半身火熱是膽經與胃經實證,印證古代的理論完全沒錯。

從這些經絡數據中,可以清楚看到,「三焦經」是最高機率出現實證的,所以可見耳朵發癢與三焦經是密切相關的。

耳朵發癢常見的經絡型態
耳朵發癢常見的經絡型態

從三焦經的能量運行來看,甚至可以預測耳朵發癢的時間點。每年進入5月後,三焦經的能量逐漸升高,並一路延續到9月底的秋季。

因此,每到夏季之後,出現耳朵搔癢的情況就變得相當常見,一直延續到秋季末期。

以2025年5月7日為例,某會員就反映,他在入夏後耳朵經常發癢,時常需要用棉花棒或直接用手指抓癢,讓他感到非常困擾。

不僅如此,他還出現了眼睛癢、臉癢,甚至全身皮膚也略有癢感的情況。

後來他泡了一壺決明子茶,連續飲用一天後,不僅耳朵的癢感消失了,連其他部位的癢也一併改善。

這也驗證了中醫理論中「決明子能清肝膽火」的說法,顯示這類因季節性肝膽濕熱引起的不適,是可以透過簡單的養生方式來調理改善的。

這種原因造成的耳朵癢,是最多人出現的類型。傳統中醫也提到腎陰不足時,虛火上炎會造成耳朵癢。

此外,感冒時也容易耳朵癢,尤其是「風熱感冒」,風邪夾熱或夾寒侵襲頭面,滯留耳部肌表,導致局部氣血不和,發為瘙癢。

當一個人血虛時,因為長期氣血虧虛,氣血不濡養耳朵周圍皮膚,化燥生風造成耳朵癢,常見於慢性皮膚病或體質虛弱者。

由於造成耳朵癢,最高機率就是「少陽經氣」鬱滯火熱,所以要疏通膽經、三焦經,常見的穴道如聽會、外關、 翳風、耳門...等等。可配合腎經的穴道如太溪、照海,滋腎陰,降虛火。

也可以運用瀉肝火的中藥如「龍膽瀉肝湯」、「小柴胡湯」,或「知柏地黃丸」合「四物湯」、「當歸飲子」,用以滋陰降火養血潤燥。

臨床上有些中醫師會運用「消風散」來止癢,這也可以連帶改善風邪外襲,全身瘙癢遊走不定的類型。

如果從《傷寒論》的角度來看,治療耳朵癢或耳朵疾病,要「從少陽立論」,屬於少陽病現象。

從《金匱要略》角度來看,側重「痰飲水氣」與「血虛」致竅病,臨床需綜合經絡辨證與臟腑病機,靈活化裁經方,以達「通竅止癢」之效。

體內陰寒的人,也可能出現耳朵發癢
體內陰寒的人,也可能出現耳朵發癢

而從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一派陽虛的經絡型態也有可能出現耳朵癢,出現機率約10%。

這種耳朵發癢的經絡型態特點,是「少陽經」與「陽明經」都是虛證,而不是常見的實證現象。

這時候反而要從「少陰病」的角度來治療,運用「四逆湯」、「八味地黃丸」之類的中藥才能根本解決。

相關的5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改善耳朵癢的18個中藥方劑清單


改善耳朵癢的15個食物清單


大蒜生薑白木耳金銀花魚腥草紫菜菊花黑芝麻蜂蜜綠茶橄欖油薄荷薏苡仁藍莓蘆薈

與耳朵癢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耳朵癢之相關中醫典籍


  • 《證治匯補》"尋常耳癢,有風有火,易於調治。甚有耳癢不歇,挑剔出血,不能住手,此腎臟風毒上攻於耳,宜透水丹治之,並戒酒色膏粱厚味。"
  • 《周慎齋遺書》/周之千:「耳病,少陽證也。足少陽支脈,從耳後入耳中。少陽為相火,宜清之。」
  • 《外臺秘要》/王燾:「病源耳者,宗脈之所聚,腎氣之所通,足少陰,腎之經也,勞傷血氣,熱乘虛而入於其經,邪隨血氣至耳,熱氣聚則生膿汁,故謂之聤耳。」
  • 《瘍醫大全》/顧世澄 耳癢,並治耳中有核,或耳屎凝結難取。胡桃肉煨熱塞耳內,食頃即通。耳癢或耳屎結於耳底,火酒滴入,片時即止。
  • 《外科大成》/祁坤:「耳癢搔之。雖至血出。而癢不止者。腎風也。宜服三因四生散。三二服即瘥。」白附子,白蒺藜(炒去刺),黃耆(蜜炙),羌活(等分)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