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明辨

痢疾明辨

基本介紹

《痢疾明辨》是一部中醫古代典籍,作者不詳,成書年代不詳。該書主要論述了痢疾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內容

《痢疾明辨》全書分為三卷,第一卷論述了痢疾的病因、病機、症狀和診斷;第二卷論述了痢疾的治療方法;第三卷論述了痢疾的預防。

在論述痢疾的病因時,該書認為,痢疾的病因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飲食不節,二是感受外邪,三是情志不遂。飲食不節,會導致腸胃功能紊亂,從而引起痢疾;感受外邪,會導致腸道受損,從而引起痢疾;情志不遂,會導致肝氣鬱結,從而引起痢疾。

在論述痢疾的病機時,該書認為,痢疾的病機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濕熱內蘊,二是脾胃虛弱,三是氣血不足。濕熱內蘊,會導致腸道濕熱蘊結,從而引起痢疾;脾胃虛弱,會導致腸道運化功能失常,從而引起痢疾;氣血不足,會導致腸道抵抗力下降,從而引起痢疾。

在論述痢疾的症狀時,該書認為,痢疾的症狀主要有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膿血便等。腹痛,是痢疾最常見的症狀,多表現為陣發性絞痛;腹瀉,是痢疾的另一個主要症狀,多表現為水樣便或膿血便;里急後重,是痢疾的特徵性症狀,多表現為排便急迫、排便不暢;膿血便,是痢疾的另一個特徵性症狀,多表現為排出膿血便。

在論述痢疾的診斷時,該書認為,痢疾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如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膿血便等。此外,還可以根據患者的舌苔、脈象等進行診斷。

在論述痢疾的治療方法時,該書認為,痢疾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清熱解毒,二是健脾利濕,三是止血止瀉。清熱解毒,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型痢疾;健脾利濕,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型痢疾;止血止瀉,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型痢疾。

在論述痢疾的預防時,該書認為,痢疾的預防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飲食衛生,二是注意個人衛生,三是增強體質。飲食衛生,要注意飲食的清淡,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注意個人衛生,要勤洗手、勤換衣,保持皮膚清潔;增強體質,要注意鍛鍊身體,提高免疫力。

評價

《痢疾明辨》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古代典籍,對後世的痢疾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該書論述了痢疾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內容全面、系統,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影響

《痢疾明辨》對後世的痢疾研究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引用了《痢疾明辨》的內容;在清代,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引用了《痢疾明辨》的內容;在民國時期,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引用了《痢疾明辨》的內容。

參考資料

  • 《痢疾明辨》
  • 《本草綱目》
  • 《溫病條辨》
  • 《醫學衷中參西錄》

陳序

自序

辨痢疾之源

箝六經表裡陰陽虛實寒熱乃治痢要訣

辨痢大綱有四 (1)

辨痢大綱有四 (2)

辨痢大綱有四 (3)

痢因暑濕熱三氣

痢不獨濕熱

辨治痢與治瀉不同

辨痢屬大小腸之病

辨痢屬脾胃濕熱當分陰陽虛實

辨痢疾有燥矢凍膩旁流

辨痢因邪滯廣腸藥難立到致後重窘迫

辨腹痛有火有滯有肝邪橫逆有傷臟陰之不同

辨痢不腹痛

治痢七日以內用藥宜峻不可因循誤事

治痢又不宜鹵莽峻攻致傷

辨治痢用補中益氣之謬

辨治痢用二術之謬

血痢

下痢血水

下痢如屋漏水

下痢五色及凍如魚腦

痢疾發癍疹

久痢傷陰

痢疾呃逆

噤口痢

胎前痢

產後痢 (1)

休息痢

老人虛人患痢

小兒痢

吳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