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明辨》~ 血痢

回本書目錄

血痢

1. 血痢

痢下純紅或鮮紅,或紅紫相兼,二者皆濕傷及血分,此極重之候也,必用苦寒以清其熱,歸芍以和其血,製大黃,「青麟丸」在所必用,「潔古芍藥湯」、「東風散」皆對症之王道藥。時賢陳修園曰:醫書云下痢純血者死;按其治法,不過阿膠、地榆、槐米之屬,安能救得死症。

如果鮮紅下奔,口渴溲短,裡急後重,脈盛者,乃火症,宜「白頭翁湯」,一日兩服;虛人及產後加甘草、阿膠;亦有鮮血而非火症者,血帶黯而成塊,俱宜從脈症細辨。

附:血痢色鮮色黯治驗

繆仲醇治陳督學,因校事過勞,感暑滯下純紅,醫皆難之,陳刺史曰:「此非仲醇不能療也」,使者旁午得至吳門,一日夜馳至武陵。仲醇診得其所由,用人參五錢,升麻七分,炙草錢半,烏梅二個,紅曲二錢,黃連三分,白芍三錢,蓮肉四十粒,煎調滑石粉五錢,兩劑愈,督學曰:「痢止矣,心搖搖不能閱案,奈何?」仲醇曰:「此勞心太過,暑因客之故耳」,加棗仁、乾葛、竹葉,一劑遂平。

吾鄉戚孟楊先生治潘金奎,裡急後重,腹痛下痢,純紅不爽,日夜二十餘次,脈沉、弦數有力,以暑濕滯食、兼時毒傷血也,用「潔古芍藥湯」去桂易炮薑炭,加地榆、銀花、荷葉、陳米湯煎,三帖而愈。

又治一人,血色晦黯,脈細如絲,腹痛作嘔,後重逼迫,十餘日飲食不進,用「黃芩湯」,加炮薑、地榆、桃仁、枳殼、楂肉、伏龍肝、荷葉、陳米,服之血漸少,後用「連理湯」而愈。

白話文:

【血痢】

若患者下痢血色純紅或鮮紅,甚至紅紫交錯,這些皆是由濕氣傷及血液導致,是病情極為嚴重的信號。治療上需使用苦寒藥物來清熱,並用歸芍來調和血液,制大黃與「青麟丸」為必選藥物,「潔古芍藥湯」和「東風散」都是對症的良方。當代名醫陳修園表示:醫書上說下痢純血的病人會死亡,然而其治療方式不過是使用阿膠、地榆、槐米等藥物,如何能夠救治得了重症呢?

如果出現鮮紅血痢,伴有口渴、尿量減少,腸胃急迫且排便困難,脈搏強烈,這是火熱的症狀,應服用「白頭翁湯」,每日兩次;體弱者或產後婦女可加入甘草、阿膠。但也有鮮血痢並非火熱引起,血色暗沉結塊,這種情況需從脈象和症狀細細辨別。

附:鮮紅與暗紅血痢的治療經驗

繆仲醇醫師曾治療督學陳公,因工作過度勞累,感染暑熱導致純紅血痢,其他醫生都束手無策。陳刺史評價:「唯有仲醇才能治療」,於是派人前往吳門請繆仲醇,日夜兼程至武陵。繆仲醇診斷出病因,開出人參、升麻、炙甘草、烏梅、紅曲、黃連、白芍、蓮子肉,以及滑石粉,兩劑後病情痊癒。督學表示:「雖痢疾已止,但心神不定,無法審閱公文,該怎麼辦?」繆仲醇解釋:「這是因為心力過度耗損,暑熱乘虛而入所致」,再加入酸棗仁、乾葛、竹葉,一劑後即見效。

戚孟楊醫師治療潘金奎,他出現腹部劇痛,下痢頻繁,血色純紅,日夜達二十多次,脈象沉弦且有力,診斷為暑濕滯食,兼有時毒傷血。使用「潔古芍藥湯」去掉肉桂,改為炮薑炭,加入地榆、銀花、荷葉,用陳米湯煎煮,三劑後病情好轉。

另有一病患,血色晦暗,脈細如絲,腹痛作嘔,排便困難,十多天來無法進食。戚醫師使用「黃芩湯」,加入炮薑、地榆、桃仁、枳殼、山楂肉、伏龍肝、荷葉、陳米,服用後血量逐漸減少,後續使用「連理湯」,最終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