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明辨》~ 痢不獨濕熱

回本書目錄

痢不獨濕熱

1. 痢不獨濕熱

《內經》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泄,此因風之伏氣至夏始發也,又曰:飲食不節,起居不時者陰受之,……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䐜滿閉塞,下為飧泄,久為腸澼。常恣縱口腹,肥甘濃厚,傷及腸胃,或多食瓜果,陽氣被抑,反受生冷之害;須知腸胃一傷,不能轉化精微,傳送糟粕,壯者氣行則已,弱者著而為病,蓄積停滯而為痢矣。

故戴元禮曰:痢疾古名滯下,以氣滯成積,積滯成痢,治法當順氣為先,故古法清熱導滯方中,必用辛溫藥味為反佐,如「潔古芍藥湯」之肉桂,「瀉心湯」之乾薑,皆先正法程也。按:春風伏氣,至夏腸澼,亦是下陷,「活人敗毒散」亦對症之妙法也。

白話文:

【痢疾不僅是由濕熱引起】

根據《黃帝內經》所述:春季若遭受風邪侵襲,到了夏季便可能產生飧泄(急瀉),這是因為春季風邪潛藏在體內,到了夏季才開始發作。再者,飲食不節制,生活作息不正常,易使身體陰分受損,...陰分受損後,病邪就會深入五臟,...深入五臟後,會導致腹部脹滿,消化道閉塞,下痢急瀉,長期下來會形成腸澼(慢性痢疾)。平時過度放縱口腹之慾,過量攝取肥膩、濃厚的食物,對腸胃造成傷害,或大量食用瓜果,使得體內的陽氣受到抑制,反而受到生冷食物的侵害;必須知道,一旦腸胃受損,就無法正常地轉化營養物質,排除體內廢物,身體強壯的人或許可以自行調節恢復,但體質虛弱的人就容易因此生病,食物殘渣在體內積聚、停滯,最終引發痢疾。

因此,戴元禮曾說:古時稱痢疾為滯下,是由於氣滯導致積聚,積聚又引發痢疾,治療上應以順暢氣機為首要原則,所以古法中,在清熱去積的處方中,必定會加入一些辛溫的藥材作為輔助,例如「潔古芍藥湯」中的肉桂,「瀉心湯」中的乾薑,這些都是遵循正確治療原則的例子。另外,春季風邪潛藏,到夏季引發腸澼,這也是氣機下陷的表現,「活人敗毒散」也能對症治療,是個絕妙的方法。

希望這個翻譯能幫得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