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明辨》~ 辨痢疾有燥矢凍膩旁流
辨痢疾有燥矢凍膩旁流
1. 辨痢疾有燥矢凍膩旁流
下痢膿血稠黏,必有燥矢結於腸內,故後重窘迫、屢下不爽;結於廣腸則後重更甚,赤白腸膏皆從燥矢之旁流出,燥矢一日不去,腸膏一日不止,每見用升、柴升提而後重依然如故者,何哉?蓋無形之氣下墜可升,有形之滯壓於肛門,不能升也,當用大黃下之,大解頓然通暢,燥矢盡去,後重如失,腸垢自無,霍然而愈。若元氣稍虛者,燥矢化作小塊,陸續而下,一時不愈,必待數日屎多凍少,漸次而愈。
無論陷邪、秋燥、時毒,均有燥矢結於陽明者。此理前人亦未發明也。
附:醫案
憶道光戊子七月,先君七十七歲,患痢,腹痛後重,日夜三十餘次,進「敗毒散」,用人參,是夕不減,明晨又進一劑。謂士英曰:予收視返聽,覺致疾之處在小腸下口接大腸地,病至其痛令人難堪,所以痢下不起者頗多。不肖於是晚進「敗毒散」半劑,明晨進「潔古芍藥湯」,制軍用三錢,至下午,大解慄糞數枚,尚有凍膩,傍晚又大解燥矢二三寸者數枚,諸症如失,即飽餐夜飯,從此霍然。
白話文:
拉肚子又帶膿血,而且又黏又稠,一定是腸子裡有乾燥的屎塊卡住了,所以會覺得肛門沉重、難受,而且一直拉不停。如果卡在直腸,肛門就會更沉重,還會排出白色或黃色的腸垢,這些腸垢都是從乾燥的屎塊旁邊流出來的。只要乾燥的屎塊沒排出來,腸垢就不會停止,有些人明明用了升麻、柴胡來提氣,但肛門還是沉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無形的氣可以往上提,但有形的屎塊堵在肛門,提不上去啊!應該用大黃把它往下瀉出來,一瀉通暢,乾燥的屎塊全部排光,肛門就輕鬆了,腸垢也自然消失,一下子就治好了。如果元氣比較虛弱,乾燥的屎塊會變成一小塊一小塊,慢慢地排出來,可能一下子治不好,要等幾天,排出的屎多,凍塊少,才慢慢好起來。
無論是外邪入侵、秋季乾燥、或是季節性毒素,都會造成乾燥的屎塊積聚在陽明經脈。這個道理,以前的人也沒有說清楚。
附:醫案
我記得道光戊子年七月,我父親七十七歲,得了痢疾,肚子痛,肛門沉重,一天拉了三十多次,日夜不停。我給他吃了敗毒散,還加了人參,當天晚上病症沒有減輕,第二天早上又吃了一劑。我仔細觀察,發現他生病的地方是小腸下口連接到大腸的地方,病痛到了這個程度,讓人難以忍受,所以很多人拉肚子後還起不來。我當天晚上給他吃了半劑敗毒散,第二天早上又給他吃了潔古芍藥湯,制軍用三錢。到了下午,他拉了很多硬的糞便,還有一些粘膩的凍塊,傍晚又拉出幾塊兩三寸長的乾燥屎塊,所有的症狀都消失了,他還可以安心地吃晚飯。從此,他病就好了。
先君平日勤修好學,內養功深,嘗謂不肖曰:守真劉河間云:「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二句,切中是病,糞結而不行,凍系腸膏,因後重逼迫,旁流而出,前賢不說破者,要後學用功心悟耳。
白話文:
我的父親平常努力學習,內在功夫深厚,他曾經對我不才的兒子說:“守真的劉河間曾說過‘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這兩句話正好符合這種疾病的特徵。大便堵塞不能排出,像冰塊一樣附著在腸壁上,因為排便時感到壓力,所以從旁邊流出。前輩們沒有明確說明的原因是要讓後來的人用心去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