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明辨》~ 辨痢大綱有四 (2)
辨痢大綱有四 (2)
1. 一曰邪熱
若寒熱往來多嘔者,小柴胡湯,若熱多而口渴者,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瓜蔞根主之。若發熱不惡寒,裡急後重者,以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照古法先煎葛根,後煎諸藥,日服二三劑必愈。若用痢門成方,其邪無不陷入變危者,予深恨倪氏三方,真是殺人之具。
愚按:三陽經邪陷有虛、實之分,實者必陷陽明之腑,俗云「無積不成痢」,蓋因積滯引邪而入也。虛者,中氣之虛也,「活人敗毒散」中有人參,夾虛者必須加入,以鼓舞胃氣。至三陰陷邪,宜遵仲景心法。附錄三陽邪陷醫案,俾知虛、實之辨,瞭然心目,以增見識。
【醫案】
喻嘉言治周信川,年七十三,平素體健,秋月病痢,久而不愈,至冬因成休息痢,一晝夜十餘次,面目浮腫,肢體肌膚晦暗,診其脈沉數有力;此陽邪陷入之徵也。吾意以法治之,尚可全愈,於是以「人參敗毒散」煎好,用厚被圍椅上坐,置火其下,更以布條捲成鵝卵狀,置椅褥上,墊肛門,使內氣不得下走,然後以前藥趁熱與服,良久,遂覺皮膚津津微潤,再灌以熱湯,教令努力忍便,不得移身,如此約二時之久,皮門津潤,病者心躁畏熱,始令連被臥,是晚只痢一次,不旬日而愈。蓋內陷之邪,欲提之轉從表出,不以逆流挽舟法治之,何可底哉。
閩王星宰患痢,諸藥不效,蘇郡先醫進以「人參敗毒散」,其勢差減,大有生機,但少此一段斡旋之法,竟無成功。故凡遇陽邪陷入陰分,如久瘧、久熱之症,皆當識此,使其緩緩透出表外,方為合法。若急而速之,則恐挽出又入,徒傷其正耳。
吳興陸養愚:治歸安李令尹之岳,路途感冒,至署頭常微痛,身體微熱,飲食如故,不以為意,數日後患暑瀉,小便赤痛,自服「胃苓湯」不止,後下赤白,又服芩、連、檳、芍、廣木香,二劑不效,李公延予診治,脈兩手浮弦,沉按澀數;此表氣不舒,故里氣亦不順,偶值脾胃不調而泄瀉也,以「五積散」加白朮、木香,二劑,大汗,諸症悉退。
盧紹安評云:長途未免勞頓,感冒表邪,飲食失調,業已成痢,世俗惟投痢疾之藥,此其常也;先生以「五積」雙解表裡之邪,得汗而諸症如失。痢因汗愈,非真知灼見,孰敢如斯。
惺庵治塘橋龐微帆,下痢,晝夜約二百餘遍,腹痛後重無片刻安,初起本有微寒發熱之象,至第二日寒熱已無,第四日延予治之,見其神清音亮,脈浮弦數,用「人參敗毒散」一劑,次早又服一劑,晚用「潔古芍藥湯」,製大黃三錢,去桂枝,是日下痢百餘次,第三日再進「敗毒散」一劑,加白芍、木香、檳榔汁,至晚痢減十之七,三更時又進「芍藥湯」,熟軍只用二錢,白芍用肉桂炒,是夕出溏糞頗多,痢減大半,又投「芍藥湯」,去桂枝、大黃加桔梗,是夕下痢尚二十餘次,明日停藥一天,次早用輕劑,漸次平安,為時不過十日而愈。症雖重,每日尚能吃粥三碗,故能應手。
白話文:
一曰邪熱
若寒熱交替且嘔吐不止,服用小柴胡湯;若發熱較多且口渴,則在小柴胡湯中去掉半夏,加入瓜蔞根治療。若發熱但不畏寒,裡急後重(裡急:腸鳴腹痛;後重:肛門墜脹),則服用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需按照古法先煎葛根,再煎其他藥物,每日服用二到三劑即可痊癒。若使用治療痢疾的成方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危急,我對倪氏三方深感痛恨,認為是殺人利器。
愚見:三陽經邪氣入侵,有虛實之分。實證者邪氣必然入侵陽明腑臟,俗話說「無積不成痢」,都是因為積滯導致邪氣入侵。虛證者,則是中氣虛弱,「活人敗毒散」中含有參,夾雜虛證者必須加入人參以振奮胃氣。至於三陰經邪氣入侵,應遵循仲景的醫學理論。附錄三陽經邪氣入侵的醫案,以便了解虛實之辨,增長見識。
【醫案】
喻嘉言治療周信川,七十三歲,平素身體健康,秋天患痢疾,久治不癒,到冬天變成休息痢(間歇性痢疾),一天十多次,面部浮腫,四肢皮膚暗淡無光,脈象沉而數,有力;這是陽邪入侵的徵兆。我認為用正確的方法治療,尚可痊癒,於是使用「人參敗毒散」煎好後,讓病人坐在加厚被子的椅子上,椅子下面生火取暖,並用布條捲成鵝卵石狀,墊在椅子坐墊上,抵住肛門,使氣體不能向下流動,然後趁熱服用藥物,過了一會兒,病人感覺皮膚濕潤,再灌些熱水,囑咐病人努力忍住便意,不要移動身體,如此持續約兩個小時,肛門濕潤,病人感到煩躁畏熱,才讓其躺下蓋被子休息,當天晚上只拉肚子一次,不到十天就痊癒了。這是因為內陷的邪氣,想要把它引導到體表排出,如果不採取逆流挽舟(比喻逆勢而行)的方法治療,怎麼能根治呢?
閩王星宰患痢疾,多種藥物都不見效,蘇州的一位老醫生用「人參敗毒散」治療,病情有所減輕,大有起色,但缺少這段緩解的方法,最終未能成功。所以遇到陽邪入侵陰分的情況,比如久瘧、久熱的症狀,都應該掌握這個方法,讓邪氣緩緩地透出體表,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如果操之過急,則可能把邪氣又逼回體內,反而損傷正氣。
吳興陸養愚:治療歸安李令尹的岳母,路途中感冒,到目的地後經常輕微頭痛,身體微熱,飲食如常,沒有在意,幾天後患上暑瀉,小便灼痛,自己服用「胃苓湯」不見效,之後排出赤白混雜的大便,又服用黃芩、黃連、檳榔、芍藥、廣木香,兩劑藥物無效,李公請我診治,脈象兩手浮弦,沉取澀數;這是表氣不暢,導致裡氣也不順暢,恰逢脾胃失調而導致瀉痢,於是服用「五積散」加白朮、木香,兩劑藥物後,病人大量出汗,所有症狀都消失了。
盧紹安評論道:長途旅行難免勞累,感冒表邪,飲食失調,已經導致痢疾,世俗只用治療痢疾的藥物,這是普遍現象;先生用「五積散」同時解除表裡邪氣,通過出汗使諸症消失。痢疾因出汗而痊癒,如果不是真知灼見,誰敢這樣治療呢?
惺庵治療塘橋龐微帆,下痢,一天一夜約二百多次,腹痛裡急後重,一刻不得安寧,初期有輕微寒熱的症狀,到第二天寒熱已消失,第四天請我診治,見其精神清爽,聲音洪亮,脈象浮弦數,用「人參敗毒散」一劑,第二天早上又服用一劑,晚上服用「潔古芍藥湯」,大黃三錢,去掉桂枝,當天拉肚子一百多次,第三天再服用「敗毒散」一劑,加入白芍、木香、檳榔汁,到晚上拉肚子的次數減少了七成,三更時又服用「芍藥湯」,大黃只用二錢,白芍用肉桂炒制,當天晚上排出稀軟的大便很多,拉肚子的次數減少了一大半,又服用「芍藥湯」,去掉桂枝、大黃,加入桔梗,當天晚上拉肚子的次數還有二十多次,第二天停藥一天,第二天早上服用輕劑,逐漸康復,總共不到十天就痊癒了。病情雖然嚴重,但每天還能吃三碗粥,所以才能很快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