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1)

1. 素女經四季補益方七首

素女經。黃帝問素女曰:男子受氣。陰陽俱等。男子行陽常先病。耳目本其所好。陰痿不起。氣力衰弱。不能強健敢問療之道。素女曰:帝之所問。眾人同有陰陽為身。各皆由婦人夭年損壽。男性節操。故不能專。心貪女色。犯之竭力。七傷之情。不可不思。常能審慎。長生之道也。

心意不安。忽常喜驚恐悲憂不樂。第三之忌。新飽食飲𥫝力未行。太倉內實五臟防響。以合陰陽。六腑損傷。小便當赤。或白或黃。腰脊疼痛頭項寄強。或身體浮腫。心腹脹滿。毀形夭壽。天道之常。第四之忌。新小便精氣微弱。榮氣不固。衛氣未散。以合陰陽令人虛乏陰陽氣閉。

絕食無味。腹脹滿結。怫鬱不安。忘誤或喜怒無常。狀如癲發。第五之忌。作事步行身體勞。榮氣不定。衛氣未散。以合陰陽。藏氣相干。令人氣乏。喘息為難。唇口乾燥。身體流汗。谷不消化。心腹脹滿。百處痠疼。起臥不安。第六之忌。新息沐浴頭身發濕。舉重作事。流汗如雨。

以合陰陽。風冷必傷。少腹急痛。腰脊疼強。四肢痠疼。五臟防響。上攻頭面。或生漏瀝。第七之忌。共女語話。玉莖盛強。以合陰陽。不將禮防。氣腠理開。莖中痛傷。外動肌體。內損腑臟。結髮塞耳。目視䀮䀮。心中怵惕。恍惚喜忘。如杵舂膈。咳逆上氣。內絕傷中。女絕痿弱。

身可不防。犯此七篇。形證已彰。天生神藥。療之有方。

黃帝問高陽負曰:吾知素女明知經脈臟腑虛盈。男子五勞七傷。婦人陰陽隔閉。漏下赤白。或絕產無子。男子受氣陰陽同等。其病緣由。因何而起故欲問之。請為具說。對曰:深哉問也。男子五勞六極七傷病。皆有元本由狀。帝曰:善哉七傷之病幸願悉說。對曰:一曰陰汗。

二曰陰衰。三曰精清。四曰精少。五曰陰下濕癢。六曰小便數少。七曰陰痿。行事不遂。病形如是。此謂七傷。黃帝曰:七傷如是。療之奈何。對曰:有四時神藥。名曰:茯苓。春秋冬夏。療隨病形。冷加熱藥。溫以冷漿。風加風藥色脈診評。隨病加藥悉如本經。春三月宜以更生丸

得食不常。或氣力不足。時時氣逆坐犯。七忌。以成勞傷。此藥主之甚驗方。

茯苓四分(若不消食三分加一),菖蒲四分(若耳聾三分加一),山茱萸四分(若身癢三分加一),栝蔞根四分(若熱渴三分加一),菟絲子四分(若痿泄二分加一),牛膝四分(若機閔不利加一倍)赤石脂四分(若內傷三分加一),乾地黃七分(若煩熱三分加一),細辛四分(若目䀮䀮三分加一),防風四分(若風邪三分加一),薯蕷四分(若陰濕癢三分加一),續斷四分(若有痔加一倍),蛇床子四分(若少氣三分加一),柏實四分(若少力加一倍),巴戟天四分(若痿弱三分加一),天雄四分(炮若有風三分加一),遠志皮四分(驚恐不安三分加一),石斛四分(若體疼加一倍),杜仲四分(若絕陽腰痛三分加一),蓯蓉四分(若冷痿加一倍)

上二十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三丸。日三。不知漸增。以知為度。亦可散服。以清粥飲服方寸匕。七日知。十日愈。三十日餘氣平。長服老而更少。忌豬羊肉餳冷水生菜蕪荑等物。

又黃帝問曰:夏三月以何方藥。幸得具聞。對曰:宜以補腎茯苓丸。療男子內虛。不能食飲。忽忽喜忘。悲憂不樂。恚怒無常。或身體浮腫。小便赤黃。精泄淋瀝。痛絞膀胱。脛疼冷痹。伸不得行。渴欲飲水。心腹脹滿。皆犯七忌。上已具記。當療之法。隨病度量。方用如下。

茯苓(二兩食不消加一倍),附子(二兩炮有風三分加一),山茱萸(三兩身癢三分加一),杜仲(二兩腰痛三分加一),牡丹(二兩腹中游氣三分加一),澤瀉(三兩有水氣三分加一),薯蕷(三兩頭風加一倍)桂心(六兩顏色不足三分加一),細辛(三兩目視䀮䀮三分加一),石斛(二兩陰濕癢三分加一),蓯蓉(三兩身痿三分加一),黃耆(四兩體疼三分加一)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七丸。日二服。忌生蔥生菜豬肉冷水大酢胡荽等物。

又黃帝問曰:春夏之療已聞良驗。秋三月以何方藥。對曰:宜以補腎茯苓丸。療男子腎虛冷。五臟內傷。風冷所苦。令人身體濕癢。足行失顧。不自覺省。或食飲失味。目視䀮䀮。身偏拘急。腰脊痛強。不能食飲。日漸羸瘦。胸心懊悶。咳逆上氣。轉側須人。起則扶升。針灸服藥。

療之小折。或乘馬觸風。或因房室不自將護。飲食不量。用力過度。或口乾舌燥。或流涎出口。或夢寤精便自出。或尿血尿有淋瀝。陰下癢濕。心驚動悸。少腹偏急。四肢痠疼。氣息噓吸。身體浮腫。氣逆胸脅。醫不能識。妄加余療。方用如下。

茯苓(三兩),防風(二兩),桂心(二兩),白朮(二兩),細辛(二兩),山茱萸(二兩),薯蕷(二兩),澤瀉(二兩)附子(二兩炮),乾地黃(二兩),紫菀(二兩),牛膝(三兩),芍藥(二兩),丹參(二兩),黃耆(二兩),沙參(二兩),蓯蓉(二兩),乾薑(二兩),玄參(二兩),人參(二兩),苦參(二兩)獨活(二兩)

上二十二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食前服五丸。臨時以酒飲下之。忌酢物生蔥桃李雀肉生菜豬肉蕪荑等。

又黃帝問曰:春夏秋皆有良方。冬三月復以何方治之。對曰:宜以㪷命茯苓丸。療男子五勞七傷。兩目䀮䀮。得風淚出。頭項寄強。不得回展。心腹脹滿。上支胸脅。下引腰脊。表裡疼痛。不得喘息。飲食咳逆。面目痿黃。小便淋瀝。清精自出。陰痿不起。臨事不對。足脛痠疼;或五心煩熱。

身體浮腫,盜汗淋漓。四肢抽搐,時而緩和時而劇烈。夢裡受驚恐,醒來也心神不寧。呼吸急促,口乾舌燥,像得了糖尿病一樣。時而糊塗健忘,時而悲傷憂愁,抑鬱低落。

這味藥可以治療這些症狀,滋補身體,使人肥壯。增強體力和氣力,食量增大,百病得以根治。

茯苓(二兩),白朮(二兩),澤瀉(二兩),牡蒙(二兩),桂心(二兩),牡蠣(二兩熬),牡荊子(二兩),薯蕷(二兩),杜仲(二兩),天雄(二兩炮),人參(二兩),石長生(二兩),附子(二兩),乾薑(二兩),菟絲子(二兩),巴戟天(二兩),蓯蓉(二兩),山茱萸(二兩),甘草(二兩炙),天門冬(二兩去心)

上二十味搗篩。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先食服五丸。酒飲皆得。忌海藻菘菜鯉魚生蔥豬肉酢等物。

又黃帝問曰:四時之藥。具已聞之。此藥四時通服得不。對曰:有四時之散。名茯苓散。不避寒暑。但能久服。長生延年。老而更壯。方用如下。

茯苓,鍾乳(研),雲母粉,石斛,菖蒲,柏子仁,菟絲子,續斷,杜仲,天門冬(去心)牛膝,五味子,澤瀉,遠志(去心),甘菊花,蛇床子,薯蕷,山茱萸,天雄(炮),石葦(去毛),乾地黃,蓯蓉(並等分)

上二十二味搗篩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再。二十日知。三十日病悉愈。百日以上體氣康強。長服。八十九十老公還如童子。忌酢物羊肉餳鯉魚豬肉蕪荑等。

高陽負曰:凡經方神仙所造。服之療病。具已論訖。如是所擬。說從開闢以來。無病不治。無生不救也。(並出古今錄驗二十五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