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癲狂」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癲狂,又稱癲癇,是一種古老的疾病,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記載。癲狂的發作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抽搐、昏迷、狂躁等症狀。中醫認為,癲狂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內傷、情志等因素。外感所致的癲狂,多見於春夏季節,常伴有發熱、頭痛、嘔吐等症狀;內傷所致的癲狂,多見於秋冬季節,常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狀;情志所致的癲狂,多見於平素性格急躁、易怒的人,常伴有失眠、多夢等症狀。
中醫治療癲狂,以扶正祛邪、平肝熄風為主。常用方藥有鎮肝熄風湯、羚羊角鉤藤湯、天麻鉤藤飲等。此外,針灸、推拿、拔罐等中醫外治方法,對治療癲狂也有一定效果。
癲狂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激動。
- 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如果出現癲狂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大承氣湯
- 1.《皇漢醫學》:「《古今醫統》曰:「大承氣湯,治癲狂熱壅,大便秘結。」」
- 2.《古今醫統大全》:「_大承氣湯_(方見傷寒門),治癲狂熱壅,大便秘結。」
- 3.《醫宗說約》:「心火亢極陽強病,人壯氣實咸令進,癲狂便閉用(樸)硝(大)黃(大承氣湯:朴硝、大黃、枳實、厚朴,水煎服),大便如常芩連應(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烏梅,水煎服,治火熱錯語,呻吟不眠,煩躁脈數,乾嘔)。實火可瀉從上方,隨經調治須臾定。」
小柴胡湯
- 1.《世醫得效方》:「治血熱癲狂,加生薑、生地黃同煎,日三服,須服百餘服即安。凡婦人顛狂,未可頓服補心藥多。(方見大方科傷寒類。)」
歸脾湯
- 1.《濟陰綱目》:「_加味八珍湯_,產後癲狂,乃血虛神不守舍,非補養元氣不可,用此,或茯苓散、歸脾湯。(下二方,見後驚悸門)」
加味逍遙散
- 1.《醫宗說約》:「婦人產後,血迷心包,亦令癲狂,歌唱無時,逾垣上屋,宜加味逍遙散。用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生地、遠志、桃仁、蘇木、紅花、甘草,水姜煎服。此屬虛證,宜補不宜瀉,故予拈出。」
竹葉石膏湯
- 1.《醫學指要》:「六部之脈,必有虛實,辨症用方,自無差謬。如左寸心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口燥舌乾,煩悶癲狂,汗如流水,面似桃花,小便短少,宜黃連瀉心湯、麥冬湯、三黃湯、竹葉石膏湯。如左寸心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多怔忡健忘,宜養心湯、歸脾湯、茯苓補心湯。」
防風通聖散
- 1.《萬病回春》:「狂者,痰火實盛也。又云狂者,狂亂而無正定也。防風通聖散,治一切大風癲狂之疾(方見中風)。依本方加牡丹皮、生地黃、桃仁。」
- 2.《濟世全書》:「_防風通聖散_,治一切大風癲狂之疾。(依本方)加生地、桃仁、牡丹皮。」
- 3.《雜病廣要》:「防風通聖散,治一切癲狂風疾暴發之證。(《醫鑑》)(按:此本於子和,既見上。)」
黃連解毒湯
- 1.《醫宗說約》:「心火亢極陽強病,人壯氣實咸令進,癲狂便閉用(樸)硝(大)黃(大承氣湯:朴硝、大黃、枳實、厚朴,水煎服),大便如常芩連應(黃連解毒湯: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烏梅,水煎服,治火熱錯語,呻吟不眠,煩躁脈數,乾嘔)。實火可瀉從上方,隨經調治須臾定。」
溫膽湯
- 1.《儒醫心鏡》:「痰燥者,痰火作熱,煩躁也。痰話者,痰火作熱,驚惕不安,錯語失神也。痰迷心竅,神不守舍,因憂慮鬱結,驚恐傷心,心不自安,神出舍空,則生痰矣,使人癲狂煩亂、悲歌叫罵、奔走不識人者,俱用溫膽湯加減治之。」
- 2.《醫學三字經》:「_溫膽湯_,駱氏《內經拾遺》云:癲狂之由,皆是膽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溫膽。亦治癇病。」
- 3.《醫學實在易》:「_溫膽湯_(駱氏《內經拾遺》云:「癲狂之由,皆是膽涎沃心,故神不守舍,理宜溫膽,亦治癇病。」)」
三黃湯
- 1.《醫學指要》:「六部之脈,必有虛實,辨症用方,自無差謬。如左寸心脈,三按有力為實,其外症必口燥舌乾,煩悶癲狂,汗如流水,面似桃花,小便短少,宜黃連瀉心湯、麥冬湯、三黃湯、竹葉石膏湯。如左寸心脈,三按無力為虛,其外症多怔忡健忘,宜養心湯、歸脾湯、茯苓補心湯。」
瓜蒂散
風引湯
- 1.《醫學實在易》:「癲狂與癇本難醫,痰火迷(其)神(明)四字規,風引湯為《金匱》法,磁朱(丸)緩步滾痰(丸為急)追(法)。」
二陳湯
- 1.《溫熱經緯》:「雄按:二陳湯去甘草,加旋覆花、石菖蒲、膽南星,亦名六神湯,治癲狂昏厥諸痰證,極效。」
二陰煎
- 1.《類證治裁》:「〔心火〕,二陰煎,見本卷癲狂。」
失笑散
- 1.《胎產心法》:「產後危證,莫如敗血三沖。其人或歌舞談笑,或怒罵坐臥,甚者逾牆上屋,口咬拳打,山腔野調,號佛名神,此為敗血衝心,多死。《醫通》云:花蕊石散最捷,琥珀黑龍丹亦效。如雖悶亂不致癲狂者,失笑散加鬱金。予謂當於妄言妄見門參看治療。」
牛黃清心丸
- 1.《醫方集宜》:「治中風發熱狂言痰盛心悸恍惚癲狂」
- 2.《古今醫統大全》:「(《局方》)_牛黃清心丸_,治心志不足,神氣不定,驚恐癲狂,語言譫妄,虛煩少睡,甚至棄衣登高,逾牆上屋等證。」
- 3.《神農本草經疏》:「入至寶丹,治中風不語氣絕,中惡蠱毒屍疰,難產血暈等證。入牛黃清心丸,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謇澀,恍惚怔忡,痰涎壅塞,驚恐怕怖,或喜怒無時,癲狂昏亂。入紫雪,治內外煩熱,口舌生瘡,狂呼叫走,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屍,五疰,蠱毒,卒黃,小兒驚癇百病。紅雪治療略同。」
- 4.《醫宗必讀》:「_牛黃清心丸_,治諸風緩縱不隨,語言蹇澀,怔忡健忘,頭目眩冒,胸中煩郁,痰涎壅塞,精神昏憒,心氣不足,神志不定,驚恐怕怖,悲憂慘慼,虛煩少睡,喜怒無時,癲狂昏亂。」
- 5.《濟陽綱目》:「_牛黃清心丸_,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定,驚恐癲狂,語言譫妄虛煩少睡,甚至棄衣而走,登高而歌,逾垣上屋等證。」
控涎丹
滾痰丸
- 1.《菉竹堂集驗方》:「_沉香滾痰丸_,治一切怪症、痰火、癲狂、胡言亂語、稱神說鬼,皆神效。」
- 2.《身經通考》:「_滾痰丸_,治一切怪症痰火,癲狂,氣喘咳嗽,痰唾稠黏,頭眩耳響,煩躁欲狂,大便不通,咽乾口苦。」
三聖散
- 1.《退思集類方歌註》:「(張子和方),治猝中痰迷壅盛,癲狂煩亂,人事昏沉,五癇痰潮痰厥,頭痛;及食填太陰,欲吐不出。」
- 2.《退思集類方歌注》:「(張子和方),治猝中痰迷壅盛,癲狂煩亂,人事昏沉,五癇痰潮痰厥,頭痛;及食填太陰,欲吐不出。」
癲狂夢醒湯
- 1.《醫林改錯》:「癲狂一症,哭笑不休,詈罵歌唱,不避親疏,許多惡態,乃氣血凝滯,腦氣與臟腑氣不接,如同作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