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儒醫心鏡》~ 四、《儒醫心鏡》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17)

回本書目錄

四、《儒醫心鏡》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17)

1. 痰飲

痰者,人身之痰貴乎順行,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設若氣逆,阻其道路,為喘,為咳,為嘔噦,為眩暈,為驚悸,為健忘,為不語,為狂言,為癲呆,為厥逆,為怔忡,為嘈雜,為串痛,為糜,為流注,為腫塊,為痰核,為痰氣,為痰結,為痰燥,為痰話,為痰悶,為痰火,為寒,為熱,皆是痰之為患。各有治法。

諸病以化痰為先。善治痰者兼治氣,氣順則痰自利。痰脈浮滑者宜降,浮實者宜吐,沉小者不宜吐,恐虛故也。凡治痰症,不可全用利藥,過多使脾胃虛弱,則痰反易生而多。若脾虛生痰者,用健脾燥濕,俱要利補兼用,陳皮、白朮為佐也。痰乃穢濁之物,宜吐不宜留,留則反生別病矣。

治痰要藥:

黃芩治熱痰,黃連、梔子降火痰,蒼朮、白朮治濕痰,半夏治寒痰,南星治風痰,貝母治稠痰,海石粉、連翹治老痰,瓜蔞仁治結痰,蘇子、砂仁降氣痰,枳實降痰能沖牆壁。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痰在四肢,非竹瀝不能到;痰在皮膚膜外,非竹瀝不能除;痰在胸膈間,非竹瀝不能化。氣虛之人有痰,非竹瀝不能開;血虛之人有痰,非竹瀝不能補。

竹瀝治陰虛,降火,痰家聖藥。胎前損子,產後無礙。竹瀝性溫,實非寒也。世俗不知竹瀝甚妙,恐其性寒而不用,誤之甚矣!若大便不實,或瀉者,或手足冷者,或嘔吐寒痰,或脈息沉細者,或脘腹腫痛者,俱不可用竹瀝。其餘痰症皆當用之,不必慮也。凡用竹瀝,加薑汁少許,竹瀝非薑汁不能行經絡也。

二陳湯加減

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姜三片,水煎,不拘時服。

咳嗽有白痰,乃肺感風寒。風寒者,遇風冷即發,痰多咳嗽是也。寒痰加乾薑、官桂。風痰加南星、防風、枳實、桔梗。食積痰者,多餐飲食,郁久成痰,小兒多有此症,加山楂、神麯、砂仁、香附。嗽吐綠痰者,脾胃有濕也,加蒼朮、白朮、山藥、砂仁。痰氣者,胸膈有痰,氣脹滿也。

痰在咽喉間,如綿絮,如梅核,咯不出,咽不下,或升或降,塞礙不通,亦痰氣也。後成膈噎病。加砂仁、香附、瓜蔞、枳實、蘇子、當歸、桔梗、貝母,去半夏。痰飲者,痰在胸脅間,痛而有聲也。痰飲與死血皆窠囊,加蒼朮、瓜蔞、枳實、木香、砂仁、當歸、香附、川芎、青皮、白芥子,治痰飲極效。痰涎症者,凡人身胸背脅痛不可忍,或牽引釣痛,手足冷痹者,是痰涎在胸膈也。

加白芥子、砂仁、木香、枳實、當歸、茴香、蒼朮、酒炒黃芩、香附。濕痰流注症者,凡人骨體串痛,或作寒熱,發腫塊,皆是濕痰流注經絡也。加瓜蔞、枳實、蒼朮、酒炒黃芩、羌活、防風、連翹、當歸、香附、砂仁、木香、紅花、竹瀝、薑汁少許。有熱加柴胡,上痛加川芎、白芷,下痛加黃柏、牛膝,塊痛加乳香,若項頸痛加威靈仙。

白話文:

痰這種東西,在人體內最好是順暢地流動,隨著氣的升降而在全身各處運行。如果氣不順,阻礙了痰的通道,就會引起喘氣、咳嗽、嘔吐、頭暈、心悸、健忘、說不出話、說胡話、精神呆滯、昏厥、心神不定、心煩意亂、胸腹嘈雜、串痛、皮膚潰爛、身體某處流膿、腫塊、痰核、痰氣積聚、痰結塊、痰液乾燥、痰多、胸悶、痰火、寒症、熱症等等,這些都是痰造成的危害。針對不同的情況,有不同的治療方法。

治療各種疾病,通常會先考慮化痰。善於治療痰的人,也會同時調理氣,氣順了,痰自然就容易排出。痰的脈象如果是浮滑的,適合用藥物使其下降;如果是浮實的,適合用催吐的方式排出;如果是沉小的,就不適合催吐,因為可能身體比較虛弱。治療痰症,不能只用利痰的藥,過多使用會使脾胃虛弱,反而容易產生更多痰。如果是脾虛導致的痰,要用健脾燥濕的方法,並且要同時考慮補益,像是搭配陳皮、白朮這類藥材來輔助。痰是污濁的東西,最好是吐出來而不是留在體內,留在體內反而會引起其他疾病。

治療痰的常用藥物:

黃芩可以治療熱痰,黃連、梔子可以降火痰,蒼朮、白朮可以治療濕痰,半夏可以治療寒痰,南星可以治療風痰,貝母可以治療濃稠的痰,海石粉、連翹可以治療老痰,瓜蔞仁可以治療結塊的痰,蘇子、砂仁可以降氣痰,枳實降痰的效果很強。如果痰在脅下,必須用白芥子才能到達;如果痰在四肢,必須用竹瀝才能到達;如果痰在皮膚外層,必須用竹瀝才能去除;如果痰在胸膈之間,必須用竹瀝才能化解。氣虛的人有痰,必須用竹瀝才能開通;血虛的人有痰,必須用竹瀝才能補益。

竹瀝可以治療陰虛,降火,是治療痰症的良藥。懷孕時損傷胎兒,產後使用也無妨。竹瀝性質溫和,其實並非寒性。世俗的人不了解竹瀝的妙用,擔心它的寒性而不敢使用,實在是誤解了!如果大便不成形、腹瀉、手腳冰冷、嘔吐寒痰、脈象沉細、或胸腹腫痛的人,都不能使用竹瀝。其他痰症都可以使用,不必擔心。使用竹瀝時,可以加入少許薑汁,因為竹瀝需要薑汁才能運行到經絡。

二陳湯加減

茯苓、陳皮、半夏、甘草

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不拘時間服用。

咳嗽有白色痰,是因為肺部感受了風寒。風寒的症狀是遇到風或寒冷就會發作,痰多咳嗽。寒痰可以加乾薑、肉桂;風痰可以加南星、防風、枳實、桔梗;因為飲食積滯導致的痰,通常是吃太多東西,積久成痰,小孩子比較常見,可以加山楂、神麯、砂仁、香附;咳嗽吐出綠色的痰,是因為脾胃有濕,可以加蒼朮、白朮、山藥、砂仁;痰氣,是因為胸膈有痰,導致氣脹滿。

痰在咽喉間,感覺像棉絮、像梅核,想咳咳不出,想吞吞不下,時上時下,阻礙不通,這也是痰氣,之後可能發展成食道阻塞的疾病。可以加砂仁、香附、瓜蔞、枳實、蘇子、當歸、桔梗、貝母,去除半夏。痰飲,是痰在胸脅之間,疼痛且有聲音。痰飲和死血一樣都像一個個囊狀物,可以加蒼朮、瓜蔞、枳實、木香、砂仁、當歸、香附、川芎、青皮、白芥子,治療痰飲效果很好。痰涎症,指的是身體胸背脅部疼痛難忍,或是牽引般的刺痛,手腳冰冷的,這是痰涎在胸膈之間造成的。

可以加白芥子、砂仁、木香、枳實、當歸、茴香、蒼朮、酒炒黃芩、香附。濕痰流注症,指的是身體各處骨頭串痛,有時會發冷發熱,出現腫塊,這是濕痰在經絡中流動造成的。可以加瓜蔞、枳實、蒼朮、酒炒黃芩、羌活、防風、連翹、當歸、香附、砂仁、木香、紅花、竹瀝、少許薑汁。如果有發熱可以加柴胡;如果是上身痛可以加川芎、白芷;如果是下身痛可以加黃柏、牛膝;如果是腫塊痛可以加乳香;如果是頸部疼痛可以加威靈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