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醫心鏡》~ 四、《儒醫心鏡》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18)
四、《儒醫心鏡》各症病原並用藥治法要訣 (18)
1. 痰飲
痛塊腫,外用皮硝、五倍子、大黃、南星為細末,醋調,敷腫塊上,漸漸自消。不散則成膿矣。痰核症者,人身上下結核不散者,是痰核也。或發腫塊者,是痰塊也。與濕痰流注同治法。大凡治痰塊、流注、痰核,俱加皂角刺,引藥至痰處。濕痰加蒼朮、白朮、砂仁、香附、枳實、桔梗。
熱痰加黃芩、梔子、貝母、枳實、桔梗、麥冬、竹瀝,去半夏。痰火加炒黃連、砂仁、乾葛、烏梅、桔梗、貝母,去半夏。脾虛生痰加白朮、人參、白芍、枳實、桔梗、砂仁。痰喘氣急加蘇子、桑白皮、瓜蔞仁、枳實、砂仁、木香、貝母、竹瀝、薑汁,去半夏。痰氣串痛加砂仁、木香、茴香、瓜蔞仁、白芥子、枳實、羌活、茯苓、蒼朮、當歸、川芎、竹瀝、薑汁,去半夏。
痰症,發熱咳嗽生痰者,加柴、芩、麥冬、五味子、知母、貝母、杏仁、桑白皮、當歸、桔梗、竹瀝,去半夏。項背、骨節痛,皆是痰氣與風濕也。老痰加枳實、瓜蔞、海石粉、連翹、黃芩、桔梗、竹瀝,去半夏。咳嗽咯吐黃痰者,肺胃有熱也。久不愈成肺痿。口吐癰膿或痰血作腥臭者,難治也。
加瓜蔞、枳實、桔梗、黃芩、梔子、貝母、天冬、桑白皮、杏仁、蘇子、竹瀝,去半夏。飲酒嘔噦吐痰,加砂仁、烏梅。咯吐黑痰或成塊者,因勞傷心腎故也。此是久郁老痰,與老痰同治。滋陰降火湯,方載「虛怯症」條,內治痰火症。發熱咳嗽吐紅痰者,即血痰也。痰中帶血者,難治。
痰火者,即熱痰也。痰因火動逆上,清痰降火為先。久病陰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補血治相火,其痰自除。咽喉腫痛,喉舌下拖,喉痛乾燥或生瘡,咽喉紅腫,亦痰火也。俱用滋陰降火湯加減治之。竹瀝不可缺也。
瓜蔞枳實湯加減
治痰結,咯吐不出,胸脅作痛,不能轉側,或痰結胸膈,滿悶痛作,寒熱氣急,並痰迷心竅,不能言語,並皆治之。
瓜蔞仁,枳實,桔梗,茯苓,貝母,陳皮,甘草,片芩,山楂,梔子,當歸,砂仁,木香,竹瀝
痰迷心竅,不能言語,加菖蒲,去木香。氣喘急,加蘇子、桑白皮。
姜一片,水煎服。
外用姜椇揉痛處。
痰結症,痰在胸脅不化,元氣虛弱,津液乾燥,咯難得出,發喘嗽急,身熱痛、難轉側者,是痰結也。脅下有痰,作寒熱、咳嗽、氣急,作痛者,亦痰結也。服藥後,咯吐痰出為效。若咯痰不出,氣鬱發喘不睡,喉下漉漉有聲,喘急,痰咯不出者,難治也。
溫膽湯加減
治痰燥,痰話,驚惕失神,並神不守舍。
茯苓,半夏,陳皮,枳實,當歸,竹茹,酸棗仁,人參,白朮,神砂,麥冬,梔子,甘草,炒黃連竹瀝
姜一片,棗二枚,烏梅一個,水煎,調神砂服。
痰燥者,痰火作熱,煩躁也。痰話者,痰火作熱,驚惕不安,錯語失神也。痰迷心竅,神不守舍,因憂慮鬱結,驚恐傷心,心不自安,神出舍空,則生痰矣,使人癲狂煩亂、悲歌叫罵、奔走不識人者,俱用溫膽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痰飲
如果腫塊疼痛,可以用皮硝、五倍子、大黃、南星磨成細末,用醋調和,敷在腫塊上,腫塊會慢慢消退。如果腫塊不消散,就會化膿。痰核是指身體上下出現結塊不消散的情況,這就是痰核。如果出現腫塊,那就是痰塊。治療方法和濕痰流注相同。凡是治療痰塊、流注、痰核,都要加入皂角刺,引導藥力到達患處。濕痰要加入蒼朮、白朮、砂仁、香附、枳實、桔梗。
熱痰要加入黃芩、梔子、貝母、枳實、桔梗、麥冬、竹瀝,去除半夏。痰火要加入炒黃連、砂仁、乾葛、烏梅、桔梗、貝母,去除半夏。脾虛產生痰要加入白朮、人參、白芍、枳實、桔梗、砂仁。痰喘氣急要加入蘇子、桑白皮、瓜蔞仁、枳實、砂仁、木香、貝母、竹瀝、薑汁,去除半夏。痰氣竄痛要加入砂仁、木香、茴香、瓜蔞仁、白芥子、枳實、羌活、茯苓、蒼朮、當歸、川芎、竹瀝、薑汁,去除半夏。
痰症,如果發燒咳嗽產生痰,要加入柴胡、黃芩、麥冬、五味子、知母、貝母、杏仁、桑白皮、當歸、桔梗、竹瀝,去除半夏。如果脖子背部、關節疼痛,都是痰氣和風濕引起的。老痰要加入枳實、瓜蔞、海石粉、連翹、黃芩、桔梗、竹瀝,去除半夏。如果咳嗽吐出黃痰,代表肺胃有熱。如果久治不癒,會變成肺痿。如果口吐膿血或者痰血帶有腥臭味,就比較難治療。
要加入瓜蔞、枳實、桔梗、黃芩、梔子、貝母、天冬、桑白皮、杏仁、蘇子、竹瀝,去除半夏。如果飲酒後嘔吐並吐出痰,要加入砂仁、烏梅。如果吐出黑痰或成塊狀,是因為勞累損傷心腎所導致的,這屬於久鬱老痰,治療方法與老痰相同。滋陰降火湯的配方在「虛怯症」中有記載,可以用來治療痰火症。如果發燒咳嗽吐出紅痰,那就是血痰。痰中帶血,比較難治療。
痰火,就是熱痰。痰是由於火氣上逆而引起的,所以要先清痰降火。久病導致陰火上升,津液化為痰,而不產生血液,應該補血並治療相火,這樣痰自然就會消除。如果咽喉腫痛,喉舌下垂,喉嚨乾燥或長瘡,咽喉紅腫,也都是痰火引起的,可以用滋陰降火湯加減來治療。竹瀝是不可缺少的。
瓜蔞枳實湯加減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痰結,導致咯痰不出、胸脅疼痛、無法轉動身體,或者痰結在胸膈,感到胸悶疼痛、寒熱、氣喘,以及痰迷心竅導致不能說話。
藥方包括:瓜蔞仁、枳實、桔梗、茯苓、貝母、陳皮、甘草、黃芩、山楂、梔子、當歸、砂仁、木香、竹瀝。
如果痰迷心竅導致不能說話,要加入菖蒲,去除木香。如果氣喘急促,要加入蘇子、桑白皮。
用一片生薑加水煎服。
外用生薑揉搓疼痛部位。
痰結症是指痰在胸脅部不化解,導致元氣虛弱、津液乾燥、咯痰困難、氣喘急促、身體發熱疼痛、難以轉動身體。如果脅下有痰,並伴有寒熱、咳嗽、氣喘、疼痛,也屬於痰結。服用藥物後,吐出痰液就有效。如果咯不出痰、氣鬱導致氣喘無法入睡、喉嚨有痰聲、喘息急促、咯不出痰,就比較難治療。
溫膽湯加減
這個方子可以治療痰燥、痰話、驚恐不安、精神恍惚。
藥方包括:茯苓、半夏、陳皮、枳實、當歸、竹茹、酸棗仁、人參、白朮、神砂、麥冬、梔子、甘草、炒黃連、竹瀝。
用一片生薑、兩枚棗、一個烏梅加水煎煮,調入神砂服用。
痰燥是指痰火導致發熱、煩躁。痰話是指痰火導致發熱、驚恐不安、說錯話、精神恍惚。痰迷心竅、精神恍惚,是因為憂慮鬱結、驚恐傷心、心神不安導致的,心神離開了原位,就會產生痰,使人癲狂煩亂、悲歌叫罵、奔走不識人,這些都可以用溫膽湯加減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