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肝氣脈案

吳,冬初由水瀉後腹脹,是臟寒生滿,脈虛食少。治先溫通理陽。用益智、炮薑、潞參、茯苓、製半夏、縮砂殼、廣皮、陳粳米煎湯眼。數劑頗適。晚餐少運化,加神麯、雞內金(俱炒),脹寬。冬季因怫逆動肝,脅腹脹痛,寒熱,脈微數。轉方用白芍、當歸、潞參、蘇梗、鮮橘葉,縮砂殼、鬱金汁,兩合肝胃,痛緩藥停。

春正上脘痛嘔沫,由肝邪乘胃,胃氣失降則脹壅,肝陽上升則嘔痛,因肝為剛臟,法當柔以軟之,甘以緩之。且肝陰久虧,觸事生怒,脾元不復,病先肉脫。劣手竟用赭石重鎮,桂心剛制,炒術壅氣,兼蒺藜、青皮疏肝伐肝,一啜煩躁大痛,再劑脅如刃割,腹絞痛欲絕。予聞,擬甘潤柔劑,用阿膠、雞蛋黃、白芍、甘草、棗仁、當歸、飴糖等。

遙寄片紙,藥未及撮而歿。志此為以剛治剛,好言平肝者鑑。

白話文:

肝氣脈案

吳某,冬天初期因腹瀉後出現腹脹,這是因為臟腑寒冷導致氣血瘀滯,脈象虛弱,食慾不振。治療先溫通理氣,用益智仁、炮薑、潞黨參、茯苓、法半夏、縮砂仁、廣皮、陳米煎湯服用。服用了幾劑後症狀有所好轉。晚餐後消化不良,於是加用神麴、雞內金(都炒過),腹脹減輕。冬季因情緒鬱結導致肝氣逆亂,出現脅肋腹部脹痛、寒熱交替,脈象微弱而數。於是改用白芍藥、當歸、潞黨參、紫蘇梗、鮮橘葉、縮砂仁、鬱金汁,以調和肝胃,疼痛減輕後停藥。

春天,上腹部疼痛並嘔吐泡沫,這是因為肝邪犯胃,胃氣下降受阻導致脹滿,肝陽上逆導致嘔吐疼痛。因為肝屬剛臟,應當用柔緩之法治療,用甘味之藥緩解。而且肝陰長期虧損,遇到事情就容易生氣,脾胃元氣也未恢復,病情發展到肌肉消瘦的地步。可惜之前的醫生竟然用赭石重鎮肝火,用桂枝辛溫強行抑制,用炒白術助長壅氣,還用蒺藜、青皮疏肝甚至伐肝,結果只服一劑就煩躁疼痛加劇,再服一劑脅肋痛如刀割,腹痛絞痛,幾乎要死了。我聽說後,打算用甘潤柔緩的藥方,準備用阿膠、雞蛋黃、白芍藥、甘草、酸棗仁、當歸、麥芽糖等。

可惜只寄去藥方,藥還沒配好病人就去世了。寫下這些,希望那些主張用剛猛之法治療肝病的人引以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