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佩琴

《類證治裁》~ 卷之六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5)

1. 耳脈案

侄,腎開竅於耳,膽脈亦絡於耳。夜讀神勞,素有遺泄,弱冠內真陰未充,虛陽易於升動,故氣閉清竅,若聞鳴響。宜用輕劑清少陽膽火之郁。鮮桑葉、丹皮、梔皮、連翹、甘菊(炒),食後泡湯服,久之,一日耳中忽清亮,如涼風捲霧,豁然朗徹矣。

白話文:

侄兒,腎臟的氣血通於耳朵,膽經的脈絡也連通於耳朵。晚上讀書耗損精神,本來就經常遺洩,又未滿20歲,體內的精氣神(真陰)還沒有充沛,陽氣浮越而容易升動,所以氣血阻閉了耳朵的清竅,聽到聲音像鳴響。治療方法適宜採用輕的劑量,清洩少陽膽火的鬱盛。藥物包括新鮮桑葉、丹皮、梔皮、連翹、甘菊(炒熟),飯後用熱水泡好後服下,服用久了,有一天耳中突然清亮起來,像涼風捲走霧氣,豁然明亮通徹。

王,七旬耳猝刺痛,伏枕不減,右尺沉按有力。凡來勢驟者莫如火,老人真陰涸,故相火易炎。權用鎮攝法。靈磁石(一錢)、黃柏(酒炒五分)、山梔(錢半)、熟地(三錢),二劑效。

白話文:

王,七十多歲,耳朵突然疼痛,趴在枕頭上疼痛也不減輕,右寸脈按壓有力。凡是來勢猛烈的疼痛,沒有什麼比火更能形容。老人真陰枯竭,所以相火容易旺盛。權宜使用鎮靜收斂的方法。磁石(一錢)、黃柏(用酒炒五分)、山梔(半錢)、熟地(三錢),二劑見效。

2. 目症論治

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上注於目而為之睛,睛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白眼,肉之精為約束裹擷。故肝屬木,為黑睛,曰風輪;心屬火,為二眥,曰血輪;脾屬土,為上下胞,曰肉輪;肺屬金,為白仁,曰氣輪;腎屬水,為瞳神,曰水輪;此五輪也。

白話文:

經典上說:五臟六腑的精氣上升到眼睛而形成眼珠。眼眶稱為眼窩,它是由骨骼的精華形成。筋的精華形成黑眼球,血的精華形成白眼球,肌肉的精華則包圍著眼球。所以,肝臟屬木,掌管黑眼球,稱為風輪;心臟屬火,掌管上下眼皮,稱為血輪;脾臟屬土,掌管上下眼瞼,稱為肉輪;肺臟屬金,掌管白色眼仁,稱為氣輪;腎臟屬水,掌管瞳孔,稱為水輪。這五輪就是眼睛的組成部分。

膽之府為山廓;大腸之府為天廓;膀胱之府為澤廓;肝之府為風廓;腎之府為水廓;命門之府為火廓;脾胃之府為地廓;小腸之府為雷廓,此八廓也。八廓有名無位。或蘊積風熱,或鬱結七情之氣,各隨五臟所屬而見。風則散之,熱則清之,氣結則調之。瞳胞自癢,清淚赤痛,是謂風眼。

白話文:

膽的住所是山廓;大腸的住所是天廓;膀胱的住所是澤廓;肝的住所是風廓;腎的住所是水廓;命門的住所是火廓;脾胃的住所是地廓;小腸的住所是雷廓,這八個叫做廓。八廓有名無位。有的積蓄了風熱,有的鬱結了七情之氣,各隨著五臟所屬而出現。風則散之,熱則清之,氣結則調之。眼睛自感癢痛,清澈的眼淚發紅發痛,這就是風眼。

洗肝散。烏輪突起,胞硬紅腫,是謂熱眼。黃連湯、瀉青丸。眼昏而淚,胞腫而軟,酸澀微赤,怒則目疼,是謂氣眼。宜石決明、草決明、楮實、蟬蛻、香附、木賊、川芎、甘草等。子和云:目不因火則不病。氣輪赤,肺火也;肉輪赤,脾火也;水風輪翳遮,肝腎火也;赤脈貫目,火自甚也。

白話文:

洗肝散:烏黑的眼輪突出,眼皮紅腫僵硬,叫做熱眼。治療方法是服用黃連湯、瀉青丸。

眼昏而流淚,眼皮腫而柔軟,酸澀微紅,發怒時眼睛疼痛,叫做氣眼。治療方法是服用石決明、草決明、楮實、蟬蛻、香附、木賊、川芎、甘草等藥物。

子和說:眼睛不因爲火氣,則不會得病。氣輪赤紅,是肺火引起的;肉輪赤紅,是脾火引起的;水風輪被遮蔽,是肝腎火引起的;赤脈貫穿眼睛,是火氣很盛引起的。

治目者專主治火,一句可了。東垣云:目得血而能視,五臟六腑之精,皆稟受於脾,治目者宜理脾胃,養血安神為主。二者皆有見地,不可執一也。

白話文:

治療眼睛的疾病,專門以治療火症為主,一句話就可以說完了。東垣說:眼睛得到血液的濡養纔能夠視物,五臟六腑的精氣,都由脾臟吸收而來,治療眼睛的疾病,應該以調理脾胃,滋養氣血,安神養心為主。這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不能只執著於一種。

〔目痛〕目痛有二,一目眥白眼痛,一目珠黑眼痛。眥白屬陽,晝痛,點苦寒藥則效。珠黑屬陰,夜痛,點苦寒藥反劇。治目珠夜痛,夏枯草散。風熱痛,瀉青丸、洗肝散。天行赤熱,怕熱羞明,涕淚交流,酒煎散、大黃當歸散。暴風客熱,白仁壅起,包小烏睛,疼痛難開,瀉肺湯。

白話文:

眼睛疼痛

眼睛疼痛分為兩種:一種是眼角和眼白疼痛,一種是眼珠和黑色眼仁疼痛。

  • 眼角和眼白屬陽,白天疼痛,點苦寒藥物有效。
  • 眼珠和黑色眼仁屬陰,夜晚疼痛,點苦寒藥物反而會加重。

治療眼睛珠子夜間疼痛

  • 夏枯草散

風熱疼痛

  • 瀉青丸
  • 洗肝散

天行赤熱,怕熱羞明,涕淚交流

  • 酒煎散
  • 大黃當歸散

暴風客熱,白仁壅起,包小烏睛,疼痛難開

  • 瀉肺湯

赤腫痛甚,瀉肺湯加黃連。目赤痛而頭目浮腫,普濟消毒飲。怕熱羞明,頭目腫痛,選奇湯。珠疼如針刺,心經實火,洗心散。熱結膀胱,小便不通,五苓散。雷頭風,目痛便秘,清震湯。陽邪風症,眉稜骨痛,兼火者,選奇湯、還睛丸。陰邪風症,腦後枕骨疼,三因芎辛湯。

白話文:

  1. 赤腫痛甚:給予瀉肺湯加上黃連。

  2. 目赤痛而頭目浮腫:給予普濟消毒飲。

  3. 怕熱羞明,頭目腫痛:給予選奇湯。

  4. 珠疼如針刺,心經實火:給予洗心散。

  5. 熱結膀胱,小便不通:給予五苓散。

  6. 雷頭風,目痛便祕:給予清震湯。

  7. 陽邪風症,眉稜骨痛,兼火者: 給予選奇湯、還睛丸。

  8. 陰邪風症,腦後枕骨疼:給予三因芎辛湯。

巔頂風症,頂骨內痛,連及目珠脹急瘀赤,外症之惡候也,若昏眇則內症成矣。外症,用羌活勝風湯。內症,用沖和養胃湯。

白話文:

巔頂風症,指的是頭頂骨內疼痛,並連及眼睛腫脹、充血發紅,這是外在病症的惡化徵兆;如果出現視力模糊不清,則表示內在病症已經形成。

對於外在病症,可以使用羌活勝風湯來治療;對於內在病症,則可以使用沖和養胃湯來治療。

〔目赤〕戴復庵云:眼赤皆血壅肝經所致,屬表者,羌活勝風湯。屬裡者,瀉肝散。赤久生翳膜者,春雪膏、蕤仁膏,並用碧雲散吹鼻。凡赤而腫痛,當散濕熱;赤而干痛,當散火毒;赤而多淚,當散風邪;赤而不痛,當利小便。其或血灌瞳神,大黃當歸散。赤脈貫睛,凡外障有此,頗為難治。

白話文:

戴復庵說:眼睛發紅都是由於血氣滯留在肝經所引起的,如果屬表症,用羌活勝風湯。屬裡症,用瀉肝散。眼睛發紅時間長了生翳膜,用春雪膏、蕤仁膏,並用碧雲散吹進鼻子。凡是發紅而腫痛的,應先散濕熱;發紅而乾痛的,應先散火毒;發紅而多流淚的,應先散風邪;發紅而不痛的,應先通利小便。如果血灌瞳孔,可用大黃當歸散。發紅的脈絡貫穿眼珠,凡是外因引起的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洗心散、導赤散。赤絲亂脈,點以石燕丹,服用大黃當歸散,酒煎散。

白話文:

洗心散、導赤散

洗心散和導赤散是兩種中藥。

赤絲亂脈

赤絲是血管,亂脈是指血管脈絡混亂。

點以石燕丹

用石燕丹點穴。石燕丹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服用大黃當歸散

服用大黃當歸散。大黃當歸散是一種中藥,具有瀉熱通便、活血化瘀的功效。

酒煎散

用酒煎服散藥。酒煎散是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

〔目腫〕腫有胞腫珠腫不同,胞腫多濕,珠腫多火,暴風客邪,胞腫如杯。洗肝散、龍膽飲。五輪壅起,目脹不能轉,若鶻之睛,酒煎散。風毒濕熱,瘀血灌睛,胞與珠脹出如拳,石膏散加羌、辛、芎、芍、薄荷。若珠爛則無及矣。至於氣輪平,水輪亦明,惟風輪泛起,或半邊泛起,服以涼膈散,點以石燕丹。

白話文:

眼睛腫脹:腫脹可分為胞腫和珠腫。胞腫多因濕邪,珠腫多因火熱。暴風侵襲邪氣,胞腫如杯。可服用洗肝散、龍膽飲治療。五輪壅起,眼睛脹痛不能轉動,像鷹的眼睛一樣,可服用酒煎散治療。風毒濕熱,瘀血灌注眼睛,胞珠腫脹突出如拳,可服用石膏散加入羌活、辛夷、川芎、芍藥、薄荷治療。如果珠腫潰爛,則無藥可治。而氣輪平穩,水輪清明,只有風輪浮起,或半邊浮起,可服用涼膈散,點以石燕丹治療。

若水輪高而綻起如螺,為肝熱甚,點以石燕丹、春雪膏、內服雙解散,或六味丸加知、柏。神珠自脹,麻木淚痛,因五臟毒風所蘊,大黃當歸散。

白話文:

如果眼水滾滾而上,並且鼓起如螺狀,這是肝火旺盛,可以用石燕丹、春雪膏點眼,內服雙解散,或六味丸加知母、柏子。眼珠自己鼓脹,麻痺疼痛,這是由於五臟毒風蘊結所致,服用大黃當歸散。

〔目癢〕風熱,四生散。血虛,四物湯加羌、防、蒺藜、黃耆。大凡有病之目,癢一番則重一番,而病源非一,微癢則屬虛火。治宜薑粉、枯礬、硼砂,津唾調如米大,時將一丸納大眥,及鹽湯蒸洗,或用珍珠膏點之。

白話文:

  • 眼睛發癢

  • 風熱:使用四生散。

  • 血虛:使用四物湯,並加入羌活、防風、蒺藜、黃耆。

  • 一般來說,眼睛有病時,發癢一次就會加重一次,而病因不只一種。

  • 微癢屬於虛火

  • 治療方法:可以使用薑粉、枯礬、硼砂,用唾液調成米粒大小,每次將一丸藥放入眼角,並用鹽湯蒸洗,或使用珍珠膏點眼。

〔外障〕屬風熱上壅,上下胞胬肉菩蕾,磨蕩其睛,久之生翳,宜消風散熱,外用點藥退之。或如雲霧,如絲縷,如秤星,在睛外遮暗,皆涼藥過多,脾胃受傷,生氣不能上升所致。自內眥而出者,羌活勝風湯加蔓荊。自銳眥而入者,上湯加膽草、藁本。自上而下者,上湯加黃連、倍柴胡。

白話文:

〔外障〕原因是風熱上升,上下眼瞼肥厚,反覆摩擦眼睛。時間久了會長出眼翳,應消除風、散熱。外用藥物治療。此外,如果在眼前出現雲霧、絲縷、秤星等遮擋物,都是因為使用了過多寒涼藥物,脾胃受傷,上升的氣體不足所致。如果有眼翳從內眼角長出,就用羌活勝風湯加上忍冬藤治療。如果有眼翳從外眼角長入,就用上湯加上膽草、藁本治療。如果有眼翳從上向下生長,就用上湯加上黃連、加倍的柴胡治療。

自下而上者,上湯加木通。搐鼻,以碧雲散。點藥,皆用春雪膏、蕤仁膏,或以地慄粉和人乳點之。如去老翳,則以石燕丹、春雪膏、熊膽膏選用。張石頑曰:外障內治之藥雖多,咸以神消散、皂角丸為主。外治之藥不一,莫如石燕丹為最。血翳包睛,破血藥兼硝黃下之,或紅翳如輕霞映日之狀,治宜去風散血。

白話文:

由下往上散熱:上湯加木通。流鼻涕:碧雲散。滴眼藥:春雪膏、蕤仁膏,或地慄粉和人乳滴眼。如果去掉老翳,要用石燕丹、春雪膏、熊膽膏。張石頑說:治療外障的內服藥雖多,但都以神消散、皁角丸為主。外治藥不同,不如石燕丹最有效。血翳包住眼球,破血藥和硝黃同時服用,或紅翳像輕霞映照太陽,治療應去風散血。

若黃膜上衝,服以神消散,點以石燕丹。黃膜下垂,遮滿瞳神,蟬花散加石膏、膽草、大黃,點以石燕丹。赤膜下垂,神消散去二蛻,加皂莢、石決明,點絳雪膏。凝脂翳在風輪上,急用神消散、氣鬱。花翳白陷,龍膽飲。破壞風輪,神膏綻出,凸如蟹睛,防風瀉肝散。斑脂翳色白而帶青黑,內服神消散,外點石燕丹。

白話文:

如果黃色翳膜向上侵犯,服用神消散,點用石燕丹。黃色翳膜下垂,遮蓋住了瞳孔,蟬花散加石膏、膽草、大黃,點用石燕丹。紅色翳膜下垂,服用神消散去二皮,加入皁莢、石決明,點用絳雪膏。凝脂翳在瞳孔的外圍,緊急服用神消散、氣鬱湯。白色花翳,服用龍膽飲。損壞了瞳孔的外圍,神油滲出,凸出如蟹子,服用防風瀉肝散。斑脂翳呈白色而帶青黑色,內服神消散,外點石燕丹。

有翳從上而下,貫及瞳神,狀如懸膽,服以石膏散,點以石燕丹。烏珠上白顆如星,蟬花散去蒼朮,加蒺藜、穀精,並用碧雲散吹鼻。烏珠上細顆,或白或黃,或聚或散,或頓起,或漸生,多由痰火。服羚羊角散,或補腎丸。胬肉起於大眥,漸侵風輪,掩過瞳神,宜和血清火。

白話文:

視力模糊,從上面向下貫穿瞳孔,好像懸掛的膽子,服用石膏散,點石燕丹。黑色的眼珠上白色顆粒狀像星,使用蟬花散去除蒼朮,加上蒺藜、穀精,同時使用碧雲散吹鼻子。黑色的眼珠上細小的顆粒,或白色或黃色,或聚集或分散,或突然產生,或逐漸產生,大多是痰火。服用羚羊角散,或補腎丸。眼角的肉疙瘩從大眥開始,逐漸侵犯風輪,遮蓋瞳孔,應和血清火。

點以石燕丹。大眥起紅肉如雞冠一塊,害及氣輪,宜三黃丸加芒硝、點以絳雪膏。此治外障法也。

白話文:

用石燕丹點治。眼角旁長出一塊像雞冠的紅色肉瘤,並影響到氣運轉,應該用三黃丸加芒硝,再用絳雪膏點治。這是治療外障的方法。

〔內障〕屬虛挾氣鬱,外似好眼,而不能照物,不痛不癢,惟瞳神裡面有隱隱青白者,皆臟腑中邪,乘虛入而為翳也。青風障,內有氣色,如晴山籠淡煙之狀,急宜治之,免變綠色。羚羊角湯。綠風障,瞳神濁而不清,久則變為黃風。方同上。黑風障,與綠風相似,但時時黑花起。

白話文:

[內障]屬於虛弱夾雜氣鬱,外觀看似好眼,但不能照物,不痛不癢,惟有瞳神裡面有隱隱青白色者,皆是臟腑中邪,乘虛而入形成障翳。青風障,瞳神內有氣色,如晴朗山峯籠罩著淡煙的樣子,需要緊急治療,以免變成綠色。治療方法是使用羚羊角湯。綠風障,瞳神混濁不清,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黃風障。治療方法與青風障相同。黑風障,與綠風障相似,但時常會有黑花出現。

先與去風,後用補腎磁石丸。黃風銀風障,不治。絲風障,瞳神內隱隱有一絲橫經。宜六味丸加細辛、蒺藜。偃月障,如新月復垂。先與三因芎辛湯,後用補腎丸。仰月障,瞳神下半邊,有白氣一灣,如新月仰從下而上。補腎丸。銀障,瞳神白色如銀。初服羚羊補肝散,次服補腎丸。

白話文:

  1. 先用祛風的藥物治療,之後再服用補腎磁石丸。如果得了黃風、銀風障,就無法治癒了。

  2. 絲風障:瞳孔內隱隱有一絲橫線。治療方法:服用六味丸,再加細辛和蒺藜。

  3. 偃月障:瞳孔的形狀像新月,並且向下彎曲。治療方法:先服用三因芎辛湯,之後再服用補腎丸。

  4. 仰月障:瞳孔的下半部分有一灣白色的氣體,形狀像新月,從下往上彎曲。治療方法:服用補腎丸。

  5. 銀障:瞳孔呈現銀色的白色。治療方法:首先服用羚羊補肝散,之後再服用補腎丸。

金障,治同上。綠映瞳神,瞳神內隱隱綠色。先服黃連羊肝丸,後服補腎磁石丸。其自視如蠅飛花墮,旌斾飄揚,或黃或白,或青或黑。黃白者痰火傷肺,皂莢丸。青黑者宜補腎,補腎磁石丸。瞳神散大,六味丸加五味子、石決明,或補腎磁石丸。瞳神緊小,先服黃連羊肝丸,後服六味丸加二冬,或用滋腎丸。

白話文:

以下所述的情況可以服用與前面相同的藥物治療。

瞳神呈現綠色:先服黃連羊肝丸,後服補腎磁石丸,自視如蠅飛花落,旗幟飄揚,有時呈現黃色或白色,有時呈現青色或黑色。如果是呈現黃色或白色的,通常是痰火損傷肺部,服用皁莢丸即可。如果是呈現青色或黑色的,則要補腎,服用補腎磁石丸即可。

瞳神散大: 服用六味丸,並添加五味子和石決明,或服用補腎磁石丸即可。

瞳神緊小:先服黃連羊肝丸,後服六味丸,並添加二冬,或服用滋腎丸即可。

瞳神欹側,六味丸加蒺藜、當歸。暴盲,經云:氣脫者,目不明。急用大劑獨參膏。雀盲,蛤粉丸、煮肝散。至於膏傷珠陷,神水將枯,並宜大補腎精,不可寒涼。又有目珠上下轉運如轆轤,甚則瞳神反背,補中益氣湯加羌活。此治內障法也。

白話文:

瞳孔偏斜,可用六味丸加入蒺藜、當歸治療。突發性視力喪失,古書上說:氣脫,導致眼睛不明。立刻使用大量劑量的獨參膏治療。夜盲症,可用蛤粉丸、煮肝散治療。至於眼角膜破裂、眼球陷下,眼神像枯竭了的水潭,均應大補腎精,不可用寒涼藥物治療。此外,還有眼珠向上或向下轉動,就像轆轤一樣,嚴重時瞳孔甚至會反轉。可用補中益氣湯加入羌活治療。這些都是治療內障的方法。

〔雜症〕能遠視,不能近視,陰氣不足也,治在心腎。加減地芝丸,或六味丸。能近視,不能遠視,陽氣不足也,治在膽腎。加味定志丸,或八味丸。倒睫拳毛,由目緊皮縮所致,久則赤爛,神水不清。以三稜針刺目眶,瀉其濕熱。後服防風飲子。搐鼻,以碧雲散,更以木鱉子一枚為末,左塞右,右塞左,一夜即直。

白話文:

  1. 近視,而看不到遠處,是因為陰氣不足。治療方法是調理心腎。另外,可以服用加減地芝丸或六味丸。

  2. 遠視,而看不到近處,是因為陽氣不足。治療方法是調理膽腎。另外,可以服用加味定志丸或八味丸。

  3. 倒睫和拳毛是眼部肌肉痙攣所致,久了會發炎紅腫,影響視力。可以用三稜針刺眼眶,放出濕熱。之後再服用防風飲子。

  4. 鼻塞,可以使用碧雲散。另外,將木鱉子研磨成細末,分別塞入左右鼻孔,一夜之間就能治好。

睥翻黏瞼,血壅於內,皮急吊於外,宜鐮剔開導法。風沿爛眼,年久不愈而多癢者,服柴胡飲子,點蕤仁膏。若迎風赤爛,川芎茶調散、洗肝散。因風流淚,菊花散。其實熱生瘡,宜瀉心火,祛風熱。椒瘡生於睥內,紅粒如椒而堅硬者,是也,宜祛風熱。粟瘡亦生睥內,色黃而軟如粟,宜退濕熱。

白話文:

  1. 脾氣上逆,眼瞼黏連,血氣淤積在內,皮膚緊繃、吊起在外,應該用鐮刀挑開導通的方法治療。
  1. 風邪侵襲眼睛,潰爛很長時間不癒合,而且很癢,服用柴胡飲,點用蕤仁膏。
  2. 如果迎風時眼睛發紅潰爛,用川芎茶調散、洗肝散清洗。
  3. 由於風邪而流淚,用菊花散治療。
  4. 實熱引起的瘡,應該瀉心火,祛除風熱。
  5. 椒瘡生長在脾臟內部,紅色的顆粒像花椒一樣堅硬,就是椒瘡,應該祛除風熱。
  6. 粟瘡也生長在脾臟內部,黃色而柔軟像小米一樣,應該退濕熱。

白話文:

2. 風邪侵襲眼睛,潰爛久不癒合,且伴有搔癢,服用柴胡飲,點用蕤仁膏。

3. 如果迎風時眼睛發紅潰爛,可用川芎茶調散和洗肝散清洗。

4. 風邪引起的流淚,適用菊花散治療。

5. 由於實熱引起的瘡,宜瀉心火,散風清熱。

6. 椒瘡生成於脾臟,顆粒呈紅色,堅硬如花椒,即為椒瘡,宜散風清熱。

7. 粟瘡同樣生成於脾臟,顆粒呈黃色,柔軟如小米,宜清利濕熱。

五疳症,木疳生於風輪,青碧色。實者,瀉青丸。虛者,補腎丸。火疳生於睥眥及氣輪,初起如椒瘡,三黃湯、導赤散。土疳俗呼偷針眼,瀉黃散。金疳生於睥內,與玉粒相似,失治則變漏。瀉肺湯。水疳生睥眥及氣輪,狀如黑豆,若在風輪,目必破損,頭風人多有此。清空膏。

白話文:

五疳症:

  • 木疳:生於風輪,青碧色。
  • 實者,服用瀉青丸。
  • 虛者,服用補腎丸。
  • 火疳:生於脾眥及氣輪,初起如椒瘡。
  • 三黃湯、導赤散。
  • 土疳:俗稱偷針眼。
  • 瀉黃散。
  • 金疳:生於脾內,與玉粒相似,失治則演變成漏。
  • 瀉肺湯。
  • 水疳:生於脾眥及氣輪,狀如黑豆,若在風輪,眼睛必定破損,頭風的人多有此症。
  • 清空膏。

至於瘡久成大眥漏,金花丸加羌活、蠍尾。小眥漏,導赤散加透風清熱藥。正漏生風輪上,流膿如痰,急宜瀉肝。偏漏生氣輪上,流出白水,急宜瀉肺。更有精神亂而妄見,視定反動,視正反邪,生暈變色,皆陰精虧也。駐景丸、益氣聰明湯,或點百草膏。又或目為物傷,積血青紫,撞破白仁黃仁,宜酒煎散。

白話文:

如果是瘡口已久形成很大的眼漏,金花丸加羌活、蠍尾。如果是小的眼漏,導赤散加透風清熱藥。正眼漏生長在「風輪穴」上,流出的膿液像痰一樣,應該趕快瀉肝火。偏眼漏生長在「氣輪穴」上,流出的分泌物是白色淡水,應該趕快瀉肺火。此外還有精神錯亂而胡亂看,看著固定的東西卻相反的動作,看著正確的東西卻成為邪惡的東西,產生頭暈目眩變色的現象,這些都是陰精虧損。應該吃駐景丸、益氣聰明湯,或者點百草膏。另外還有眼睛受到外物傷害,瘀血青紫,撞破眼白或瞳孔,應該吃酒煎散。

漸生翳障,犀角地黃湯加大黃、當歸。飛絲入目,宜頭垢點之。上論根據石頑《醫通》,與其大略如此。

白話文:

如果漸漸長了眼翳障,則在犀角地黃湯中加用大黃、當歸。如果是飛絲進入眼睛,應當用頭垢點眼。以上論述根據石頑的《醫通》,與其論述大體上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