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撰

《雜病廣要》~ 外因類 (46)

回本書目錄

外因類 (46)

1.

柴平湯,瘧發時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多熱少,脈濡者,名曰濕瘧,此方主之。(《醫方考》)(即小柴胡合平胃散)

瘧病宜分晝發夜發、寒熱多少和解之。和解之方,以小柴胡湯、二陳湯二方相合為主。(《保命歌括》)

截瘧妙方

柴胡(去蘆五錢),真廣陳皮(泡刮去白曬乾三錢),甘草(五分)

水二碗,煎一碗,臨發日五更空心溫服。已發時不可服。此方初發二三次,元氣實者,用之必效。患瘧已久,或元氣虛弱者,用之未必效,須用清補湯。(《活幼心法》)(清補湯見後)

瘧大渴大熱之甚,小柴胡湯去半夏,加知母、麥門冬、黃連。(《丹溪》)

江應宿治李祠部真陽,傷寒變瘧,大渴大熱,煩躁引飲。都城醫投六君加青皮、厚朴、檳榔、草果,十餘日不效。召予診視,六脈洪數微弦,與小柴胡去半夏,加白虎湯,一劑而渴止,再劑熱退而愈。(《類按》)

小柴胡加常山湯(凡瘧症三發之後,皆可服,天明時一服,瘧未發前一時一服,神效),即小柴胡湯加常山三錢生用不炒(如服後欲吐者,即以手指探吐,痰吐盡則愈)。(《時方歌括》)

崔氏療瘧會稽賴公常山方。

常山(三兩),石膏(八兩碎綿裹),甘竹葉(一把切),糯米(一百粒)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明旦欲服,今晚漬於銅器中,露置星月下高淨處,嚮明取藥,於病人房門前。於銅器里緩火煎取三升,分三服,臨發又一服。若即定,不須後服。(《外臺》)

延年療溫瘧壯熱不能食,知母鱉甲湯方。

知母,鱉甲(炙),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一升),石膏(四兩碎)

上六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分三服。(同上)

鱉甲白朮散,治久瘧,寒熱相等,汗多,腰脊重痛。

鱉甲(醋炙),常山,白芍藥,柴胡(去苗各一兩),白朮(二兩),牡蠣(半兩火煅)

上件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楊氏》)

青蒿散,治瘧疾。

甘草,秦艽,柴胡,草果子,青皮,常山,檳榔,青蒿子(各等分),桃柳枝(各七寸)

上以常山、秦艽、柴胡、草果子、青皮、甘草為末,每服用水一盞半,入桃柳枝、青蒿子,加烏梅一枚,煎八分放冷一服,半夜一服,只是預先一夜一服。(《朱氏》)(按:此係《聖濟》治瘧祛勞湯之變,彼有鱉甲等,然此方為優。)

《全生指迷論》曰:若其人翕翕如熱,淅淅如寒,無有時度,支節如解,手足痠疼,頭目昏運,此由榮衛虛弱,外為風邪相乘,搏於陽則發熱,搏於陰則發寒,又不治成勞氣,宜荊芥散。

荊芥穗,人參,白朮,當歸(切洗焙),黃耆,芍藥,桂(去皮各一兩),柴胡(去苗二兩),甘草(炙半兩)

白話文:

瘧疾

如果瘧疾發作時全身疼痛,手腳沉重,寒冷感多於發熱感,脈象濡緩,這稱為濕瘧,可以用柴平湯來治療。(柴平湯就是小柴胡湯合平胃散)

治療瘧疾應該區分白天發作還是夜晚發作,寒冷感和發熱感哪個比較多,並採用和解的方法來調治。和解的方法,主要使用小柴胡湯和二陳湯這兩個方子配合使用。

截瘧奇方

使用柴胡(去除根部,五錢),陳皮(用真廣陳皮,泡過後刮去白色部分,曬乾,三錢),甘草(五分)。

加入兩碗水,煎成一碗,在瘧疾預計發作的那天,清晨空腹溫服。已經發作時不可服用。這個方子對於初發瘧疾一兩次,而且身體較好的人,使用效果很好。如果患瘧疾時間很久,或者身體虛弱的人,使用這個方子可能效果不佳,需要使用清補湯來治療。(清補湯的方子在後面)

如果瘧疾發作時口渴嚴重、發熱嚴重,可以使用小柴胡湯,但去掉半夏,加入知母、麥門冬、黃連。

江應宿曾經治療一位李祠部,他因為傷寒而轉變成瘧疾,出現口渴嚴重、發熱嚴重、煩躁不安,一直要喝水。城裡的醫生用六君子湯加上青皮、厚朴、檳榔、草果來治療,十多天都沒有效果。江應宿去看診,發現他的六脈洪大而數,略帶弦脈,就給他開了小柴胡湯,去掉半夏,加上白虎湯,服用一劑後口渴就止住了,再服用一劑後發熱就退了,病就好了。

小柴胡湯加常山湯(凡是瘧疾發作三次後,都可以服用,在天亮時服用一次,在瘧疾預計發作前一個時辰再服用一次,效果很好),也就是小柴胡湯加上常山三錢,生用不炒(如果服用後想吐,就用手指探喉催吐,把痰吐完病就好了)。

崔氏有一個治療瘧疾的方子,是會稽賴公的常山方。

使用常山(三兩),石膏(八兩,打碎後用棉布包起來),甘竹葉(一把,切碎),糯米(一百粒)。

把以上四種藥材切碎,加入八升水,在準備服藥的早上,前一天晚上把它浸泡在銅器中,放在月光下高潔的地方,到早上取出藥材,在病人的房門前,用小火慢慢煎煮到三升,分成三次服用,在瘧疾預計發作前再服用一次。如果服用後病就好了,就不需要再服用。

延年有一個治療溫瘧,發熱嚴重而且吃不下飯的方子,是知母鱉甲湯。

使用知母、鱉甲(炙過)、地骨皮(各三兩),常山(二兩),竹葉(切碎,一升),石膏(四兩,打碎)。

把以上六種藥材切碎,加入七升水,煮到剩二升五合,去掉藥渣,分成三次服用。

鱉甲白朮散,是用來治療久病不癒的瘧疾,寒冷感和發熱感差不多,出汗多,腰背感覺沉重疼痛。

使用醋炙的鱉甲、常山、白芍藥、柴胡(去除根部,各一兩),白朮(二兩),牡蠣(半兩,火煅過)。

把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加入兩碗水,放五片生薑,煎煮到剩一碗,去掉藥渣,溫服,不拘時間。

青蒿散,是用來治療瘧疾的。

使用甘草、秦艽、柴胡、草果子、青皮、常山、檳榔、青蒿子(各等分),桃樹枝和柳樹枝(各七寸)。

將常山、秦艽、柴胡、草果子、青皮、甘草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用一碗半的水,加入桃樹枝、柳樹枝和青蒿子,再加一顆烏梅,煎煮到剩八分,放涼服用,半夜再服用一次,也可以提前一夜服用。 (這個方子是《聖濟總錄》中治療瘧疾的祛勞湯的變方,原方有鱉甲等,但這個方子更好)

《全生指迷論》說:如果病人感覺時而發熱,時而發冷,沒有規律,四肢關節感覺鬆軟無力,手腳痠痛,頭暈眼花,這是因為身體的氣血虛弱,外感風邪侵襲,侵入陽經就會發熱,侵入陰經就會發冷,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就會變成勞損,應該使用荊芥散來治療。

使用荊芥穗、人參、白朮、當歸(切片洗淨焙乾)、黃耆、芍藥、桂枝(去皮,各一兩),柴胡(去除根部,二兩),甘草(炙過,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