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病廣要》~ 臟腑類 (13)
臟腑類 (13)
1. 胃反
胃反自是一種病,故前人必與嘔吐為別,今亦區而列之,然要在與前門參看。
脈候,小弱而澀,胃反。(《脈經》)
白話文:
胃反自成一種疾病,所以前人必定要將它與嘔吐區分開來,現在也分別列出,但關鍵是要與前面的章節相互參照閱讀。 如果脈象細弱且澀,則是胃反的症狀。(出自《脈經》)
寸緊尺澀,其人胸滿不能食而吐。吐止者,為下之,故不能食。設言未止者,此為胃反,故尺為之微澀也。(同上)
白話文:
寸脈緊,尺脈澀,這個人胸滿不能進食但一直嘔吐。嘔吐停止了,就給他服用下藥,所以不能進食。如嘔吐未停止,這就是胃反,所以尺脈稍微澀。
其脈緊而弦,緊則為寒,弦則為虛,虛寒相搏,故食已即吐,名為胃反。(《病源論》)
其脈浮緩者生,沉澀者逆。(《奇效》)
白話文:
他的脈象緊而弦,緊表示有寒,弦表示虛弱,虛和寒相互作用,所以吃了東西就會馬上嘔吐,這種症狀稱為胃反。 脈象浮而緩的人可以治癒,脈象沈而澀的人病情危重。
反胃之脈,沉細散亂,不成條道,沉浮則有,中按則無,必死不治。更參面色,不欲黃白,亦不欲純白,皆惡候也。(《準繩》)
白話文:
反胃的脈象,細弱而散亂,不成條理,按之有時沉、有時浮,按之則無,必定會死亡,無法醫治。再參照面色,不應該發黃白色,不應該發單純的白色,都是不好的徵兆。
翻胃初起之脈,滑數有力有神者,可治;若脈多沉澀而弦急者,不治,此由脾胃之元氣已絕,不能營運轉輸以傳導耳。(《百問》)
白話文:
在翻胃初期,脈搏滑脈、數脈、有力、神氣者,可治;如果脈搏多沉細、澀脈、弦緊者,不可治,這是由於脾胃之元氣已經枯竭,不能運行轉運以傳導的緣故。(《百問》)
源由證治諸說,榮衛俱虛,其血氣不足,停水積飲在胃脘則臟冷,臟冷則脾不磨,脾不磨則宿穀不化,其氣逆而成胃反也,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心下牢大如杯,往往寒熱,甚者食已即吐。(《病源論》)
白話文:
根據醫書上的各家理論和治療方法,榮衛二氣都虛衰了,血液和氣都不足,水液停滯積累在胃的部位,就會導致臟腑受寒,臟腑受寒就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脾的運化功能減弱,穀物就無法消化,氣就逆行向上而引起胃反。所以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就會吐出來,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就會吐出來,心下的部位會脹大,形狀像杯子一樣,時常發冷發熱,嚴重的情況是吃下去的東西就會吐出來。(《病源論》)
夫反胃者,為食物嘔吐,胃不受食,言胃口翻也。則有因飲酒過傷所致,則有因憂悒怏蓄怒,腸結胃翻所致;則有宿滯痼癖,積聚冷痰,久不全除,致成茲疾;則有熱毒壅隔,胃口閉塞,不下飲食。女人皆由血氣所為,男子多因冷憊所致(按:《得效》曰:女人得之,多由血氣虛損,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憊)。
白話文:
反胃是食物嘔吐,胃裏不接受食物,說的是胃部翻騰之意。一種是由於飲酒過量而損傷胃部的,一種是由於憂愁鬱悶,怒氣積聚,胃部絞結而翻騰;還有一種是由於宿留而成的老病,積聚成的冷痰,長久不能完全消除,而導致了這一疾病;還有一種是由於熱毒壅盛,胃口閉塞,不能下嚥飲食。婦女反胃都是由於氣血虛損造成的,而男子則是多由於下腹虛冷造成的。(注:《得效》說:婦女得反胃,多是由於氣血虛虧造成的,男子得反胃,多是由於下腹部虛冷造成的。)
大凡嘔噦飲食所為,病根既若異同,醫療固宜審密,其中有才食便吐,有食久乃翻,不可一概用方,切在子細體候也。(《聖惠》)
白話文:
一般而言,嘔吐都是由於飲食不當引起的,但病因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所以治療方法也應該審慎仔細。其中有些人才吃完就吐,有些則是吃了很久才吐,不能用同一種方法治療,必須仔細觀察病人的情況後再決定用藥。
五種翻胃:第一停飲,早辰吃物,日午吐出,心痛頭疼,又吐酸水者是也。第二膈氣,吃物隨手吐出,而小便赤,腹肚氣膨,坐臥不安,上暖下冷者是也。第三結腸,登混如羊糞,吐出似藏壞雞子,大小便急澀疼痛者是也(按:《衛生家寶》曰:結腸翻胃,飲食入腹,經宿則吐,食粒不化者,是此證)。第四嘔逆,吐酸水,有頑痰,心頭燥者是也。
第五膈宿(膈當隔),今日吃物,來日吐出,心慒腹膨迷悶者是也。(《經驗秘方》)
白話文:
五種翻胃:
-
停飲:早晨吃東西,中午吐出來,伴隨心痛、頭痛,還吐酸水的,這就是停飲。
-
膈氣:吃東西隨手吐出來,小便赤黃、腹肚脹氣、坐臥不安、上身溫暖下身冰冷的,這就是膈氣。
-
結腸:吐出來的嘔吐物混濁像羊糞,吐出來的東西像腐敗的雞蛋,大小便又急又澀又疼的,這就是結腸。
-
嘔逆:吐酸水,有頑痰,心頭煩躁的,這就是嘔逆。
有食罷即吐,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所吐酸臭可畏,或吐黃水。凡有斯疾,乃是脾敗,惟當速療,遲則發煩渴,大便秘,水飲纖悉不得入口,不旋踵斃矣。(《得效》)
白話文:
有些人吃完東西就吐,有些人早上吃的東西晚上吐,晚上吃的東西早上吐,吐出的東西酸臭難聞,或者吐出黃色的水。凡是得了這種疾病的,都是脾胃功能敗壞引起的,必須趕快治療,如果治療遲了,就會出現煩躁口渴的症狀,大便祕結,一滴水都喝不進去,很快就會死亡。
翻胃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也。□則由七情氣鬱而生涎,及飲食生冷,喜啖炙煿,飢飽不時,傷損脾胃。脾之中州,不能磨化水穀。胃之下口,不能宣達於闌門泌別之。所以致氣復回升,引食而反。治之之法,須當運化水穀為先,導泄胃之下口,使氣得下達,隨引水穀下透於小腸,則上不吐矣。(《活法秘方》)
白話文:
翻胃的症狀是,早上吃的食物在晚上吐出來,晚上吃的食物在早上吐出來。這種情況通常是由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緒鬱積而產生的唾液,以及飲食生冷、喜歡吃烤炙的熱性食物、飢餓或飽食不規律,傷害了脾胃。由於脾胃屬中州,不能正常運化水穀。胃的出口處也不能正常將食物輸送至腸道,進行消化吸收。因此,導致氣體反覆上升,引發食物嘔吐。治療翻胃的方法,應當以運化水穀為首要任務,疏通胃的出口處,使氣能夠下達,並且將水穀順利輸送至小腸,這樣,嘔吐的症狀就能夠得到緩解。
如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食下須臾即吐者,此胃可容受而脾不能傳送也;或大小腸秘結不通,食反而上奔也。(《丹溪》)
白話文:
如果早上吃東西,晚上吐出來;晚上吃東西,早上吐出來;或者食物吞下去沒多久就吐出來,這是因為胃可以容納食物,但脾臟無法傳送食物;或者是大腸和小腸密閉不通,食物反而會向上湧。
翻胃之病,所以重於嘔吐者,嘔吐食入即吐,翻胃則或一日半日,食復翻上,不化如故。腹中非不欲食,食不肯留。胃氣不溫,不能消食,食既不消,不為糟粕而入大腸,必隨氣逆上,從口而出。故翻胃人,胸膈多為冷氣所痞。二陳湯加丁香十粒,枳殼半錢;或治中湯,加枳殼,砂仁各半錢,半夏一錢,入米與生薑同煎。
白話文:
胃食道逆流的疾病,所以比嘔吐更嚴重。嘔吐是食物吃進去立刻吐出來,而胃食道逆流則可能是一天或半天之後,食物才又翻上來,而且沒有消化過,和剛吃進去的時候一樣。肚子裡的確想要吃東西,但是食物吃進去後卻不願意留在肚子裡。胃氣不溫和,所以沒辦法消化食物。食物沒有消化,就不能變成渣滓,進入大腸。只能跟隨氣往上逆流,從嘴巴裡吐出來。所以患有胃食道逆流的人,胸腔和橫膈膜通常都被冷氣積住。二陳湯加上丁香十粒,枳殼半錢;或者治中湯,加上枳殼、砂仁各半錢,半夏一錢,加上米和生薑一起煮。
若胃寒甚,服藥而翻者,宜附子粳米湯,加丁香十粒,砂仁半錢;大便秘者,更加枳殼半錢。隧道久不通,名結腸翻胃,半硫丸尤宜。病重百藥無效,勢危篤者,宜桂香青金散(按:蓋即桂香散)以墜之。(《要訣》)
白話文:
如果胃寒很嚴重,服用藥物後又吐出來,應該服用附子粳米湯,再加入丁香十粒、砂仁半錢;大便不通的人,再加入枳殼半錢。腸道不通很久的人,叫做結腸翻胃,服用半硫丸尤其合適。病情嚴重,各種藥物都無效,處於危篤狀態的人,應該服用桂香青金散(實際上,即桂香散)來治療。
治反胃之法,當辨其新久及所致之因。或以酷飲無度,傷於酒濕;或以縱食生冷,敗其真陽;或因七情憂鬱,竭其中氣。總之無非內傷之甚,致損胃氣而然。故凡治此者,必宜以扶助正氣,健脾養胃為主。但新病者,胃氣猶未盡壞,若果飲食未消,則當兼去其滯;若有逆氣未調,則當兼解其鬱。
白話文:
治療反胃的方法,應該要先分辨出是新生的反胃還是長期的反胃,以及引起反胃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過度飲酒,損傷了脾胃;或者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破壞了身體的陽氣;或者因為七情憂鬱,耗盡了中氣。總之都是因為內傷嚴重,損傷了胃氣而引起的。所以治療反胃的方法,首先要以扶助正氣、健脾養胃為主。但如果是新發生的反胃,胃氣還沒有完全損壞,如果還有食物沒有消化,則應該同時去除此阻滯;如果還有逆氣沒有調理好,則應該同時解除鬱結。
若病稍久或氣體稟弱之輩,則當專用溫補,不可標本雜進,妄行峻利開導、消食化痰等劑,以致重傷胃氣,必致不起也。(《景岳》)
白話文:
如果病人患病時間較長,或者體質虛弱的人,就應該專注於溫補,而不應將標本混雜,隨意使用峻利開導、消食化痰等劑,以免嚴重損傷胃氣,導致病情無法好轉。(《景嶽》)
虛在上焦,微寒嘔惡者,惟薑湯為最佳,或橘皮湯亦可。虛在中焦而食入反出者,宜五君子煎(即理中湯加茯苓)、理中湯之類主之。虛在下焦而朝食暮吐,或食入久而反出者,其責在下,除非補命門以扶脾土之母,則火無以化,土無以生,亦猶釜底無薪,不能腐熟水穀,終無濟也,宜六味回陽飲(方見傷寒)或人參附子理陰煎(用熟地、當歸、炙甘、乾薑)或右歸飲(系腎氣丸去苓、澤、牡,加枸杞、甘草、杜仲)之類主之。此屢用之妙法,不可忽也。
(《景岳》)
白話文:
-
如果虛寒嘔吐的症狀位於上腹部,可以服用生薑湯來治療,或橘皮湯也可以。
-
如果虛寒嘔吐的症狀位於胃脘部或中腹部,食物吞嚥下去很快就吐出來,可以用五君子煎(即在理中湯中加入茯苓)、理中湯等藥方來治療。
-
如果虛寒嘔吐的症狀位於下腹部,早飯到晚上就吐出來,或食物吞嚥下去很長時間才吐出來,則其病因在下腹部,可以用六味回陽飲(方見傷寒)或人參、附子、熟地、當歸、炙甘草、乾薑、杜仲等藥方來治療。
反胃系真火式微,胃寒脾弱,不能消穀,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兩時而吐,或積至一日一夜,腹中脹悶不可忍而復吐。雖曰脾胃虛寒,然致病之由,必有積滯於內。《千金》治反胃初起,用《金匱》茯苓澤瀉湯,去白朮,換乾薑,加人參、橘皮、大黃、青竹茹,得利去大黃,為胃虛反胃、下喉便吐之主方。
白話文:
反胃是真火衰弱,胃寒脾弱,不能消化食物,早上吃的,晚上會吐出來,晚上吃的,早上會吐出來,有時候是一到兩個小時就吐,有時候會積到一整天一夜,肚子脹得難以忍受,然後又吐出來。雖然說是脾胃虛寒,但是生病的原因,一定是有積滯在體內。《千金方》治療反胃的初期,用《金匱要略》的茯苓澤瀉湯,去掉白朮,換成乾薑,加上人參、橘皮、大黃、青竹茹,如果吐利好了就去掉大黃,這是治療胃虛反胃、下喉就吐的主方。
若吐出原物酸臭不化,此飲食入胃,既抵胃之下脘,復返而出也,宜理中湯為主,甚則加丁、附、川連(按:此本出《沙篆》)。食物之後,冷涎不已,隨即反出,或心腹覺疼,藿香安胃散,或六君子湯加丁香、藿香。咽喉阻塞,胸膈滿悶,暫用香、砂、枳、樸以開其結滯,然通氣藥過多,中氣因而不運,異功散加香、砂,使氣旺自能運化。胃反上氣,食即吐出,屬熱者,《千金》用蘆根、茅根等煎服;不應,加竹茹、生薑。
反胃而胸中嘈雜不寧,或作或止,其人懊憹,面上有白點者,作蟲積治之。(《醫通》)
白話文:
如果吐出沒有消化的食物,並且散發出酸臭味,這是食物進入胃中,又被吐出來了,應該以理中湯為、主,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加入丁香、附子、川連。飲食後,一直流口水,很快就吐出來,或者感覺到心腹疼痛,可以用藿香安胃散,或者六君子湯加入丁香、藿香。咽喉阻塞,胸膈滿悶,可以用香附、砂仁、枳實、厚樸來消除結滯,但是通氣的藥物用多了,中氣就會不順暢,異功散加入香附、砂仁,使氣旺自能運化。胃部反酸、嘔吐,如果是熱證,《千金》方用蘆根、茅根等煎服;如果效果不好,可以加入竹茹、生薑。
翻胃不甚劇者,但視其所食之物猶未盡者是也,宜用溫藥如木香、桂心、生薑之類以溫其脾,加半夏、黃連、人參、茯苓煎服。翻胃甚者,所食之物吐盡者是也,其胃大寒,必用熱藥如煨熟附子、丁香、乾薑之類,加薑炒黃連、人參、茯苓、蘇子、沉香、白豆蔻煎服。(《醫鏡》)
反胃屬胃氣虛,忌破氣、升。苦寒、甘、熱燥,宜補氣降氣、和胃、清熱、酸斂以制肝。(《本草經疏》)
白話文:
胃部僅稍微翻胃,只是看見所吃的東西好像還沒有完全消化完,應該用一些溫熱的藥物,像是木香、桂心、生薑之類的,可以溫暖脾臟,加上半夏、黃連、人參、茯苓,煮好後服用。胃部嚴重翻胃,所吃的食物全部吐光光,這類病人的胃部很寒冷,必須服用熱性的藥物,像是煨熟的附子、丁香、乾薑之類的,加上薑炒黃連、人參、茯苓、蘇子、沉香、白豆蔻,煮好後服用。(出自《醫鏡》)
反胃,用伏龍肝水煎藥以補土,糯米汁以澤脾,代儲以鎮逆,烏鉛以抑肝。(《匯補》)
白話文:
嘔吐反胃,可用豬肝藥水煎服以補益脾胃,糯米汁以滋潤脾胃,代赭石以鎮定反胃,烏鉛以抑制肝氣犯胃。
火衰證(宜參前條景岳說),反胃火衰,不能生土,其脈沉遲,宜八味丸,減熟地,加沉香、砂仁。(《沙篆》)(《醫通》作八味丸加丁、沉,間進黑錫丹。)
白話文:
火衰證狀(可參考前面景嶽的說法),反胃是火衰的症狀,不能生土,脈搏沉遲,宜用八味丸,減少熟地,增加沉香、砂仁。(《沙篆》) (《醫通》用八味丸加上丁香、沉香,間中服用黑錫丹。)
石頑治湯伯乾子,年及三旬,患嘔吐經年,每食後半日許,吐出原物,全不穢腐,大便二三日一行,仍不燥結,渴不喜飲,小便時白時黃。屢用六君子、附子理中、六味丸皆罔效,日瀕於危,逮後延余診之。其兩關尺弦細而沉,兩寸皆澀而大,此腎臟真陽大虧,不能溫養脾土之故,遂以崔氏八味丸與之。或謂附子已經服過二枚,六味亦曾服過,恐八味亦不能克效也。
白話文:
石頑治湯伯乾子,今年三十歲,患有嘔吐症狀已經有一年了。每次進食後約半天左右,就會將原物吐出,完全沒有腐臭味。大便二至三天一次,但並不乾燥或結塊。他不渴也不想喝水,小便有時是白色的,有時是黃色的。
多次服用六君子、附子理中、六味丸等藥物,但都沒有效果。病情日益嚴重,瀕臨危險。後來他來找我看病。我為他把脈,發現他的兩關尺脈弦細而沉,兩寸脈都澀而大。這是腎臟真陽大虧,不能溫養脾土所致。於是我給他開了崔氏八味丸。
有人說,他已經服用過兩枚附子,也服用過六味丸,恐怕八味丸也不能起效。
余曰:不然。此證本屬腎虛,反以薑、附、白朮伐其腎水,轉耗真陰,至於六味雖曰補腎,而陰藥性滯,無陽則陰無以生,必於水中補火,斯為合法。服之不終劑而愈。(《醫通》)
白話文:
我說:不對。這個證症本來是屬於腎虛,反用生薑、附子、白朮來攻伐腎水,反而耗傷真陰,至於六味地黃丸雖然說是補腎,但陰藥的性質滯澀,沒有陽氣,陰氣就無法生長,一定必須在水中補火,這才合乎法則。服了還沒吃完一個療程就痊癒了。(《醫通》)
大便秘結,反胃證,多有大便閉結者,此其上出,固因下之不通也;然下之不通,又何非上氣之不化乎。蓋脾胃氣虛,然後治節不行而無以生血,血涸於下,所以結閉不行,此真陰枯槁證也。必使血氣漸充,臟腑漸潤,方是救本之治。若徒為目前計而推之逐之,則雖見暫通,而真陰愈竭矣。(《景岳》)
白話文:
大便祕結,連帶引發反胃症狀,有很多是因為大便不通暢,這固然是因為下不通暢的緣故;但下不通暢,又何嘗不是因為上氣化不下呢。通常是因為脾胃氣虛,使治節不能正常進行,不能生血,陰血枯竭,所以大便積結,不能通暢,這是真陰枯槁的表現。一定要讓血氣漸漸充盈,臟腑漸漸滋潤,纔是根本的治療方法。如果只是為了眼前一時舒服,拼命用力排出大便,雖然暫時通暢,但真陰也會更加耗竭。(出自景嶽)
有陽虛不能統運,嘔逆便秘,用人參、大黃、附子攻之,即真氣竭者,不可救。(《醫通》)
死證,反胃症沫大吐者多死,予目擊十數人矣。(《赤水》)
白話文:
有陽氣虛弱無法正常運行的情況,會出現嘔吐逆轉和便秘,使用人參、大黃、附子來治療,但如果真是元氣已經耗盡,則無法輓救。 對於反胃症,如果伴有大量吐沫的情況大多會致命,我親眼見過十幾個這樣的病例。
凡反胃而致大吐白沫如雞子清者,是肺胃俱亡,矢如羊糞,則大腸血槁,即大補氣血,終亦必亡而已。(《醫通》)
白話文:
《萬全方》中治療脾胃病的諸多方劑。主治飲食不消化而嘔吐,食物不能消化的症狀,這是由於胃氣上逆引起的,使用半夏飲子。
溫中諸方,《萬全方》療脾,飲食吐逆,水穀不化,此為胃反,半夏飲子方。
製半夏(八分),厚朴(炙),人參,白朮,生薑(切),棗(各六分),粳米(兩合),橘皮(四分)
白話文:
-
半夏,取八分,研成粉末。
-
厚朴,先炙過,再取等份,切碎。
-
人參,取等份,切碎。
-
白朮,取等份,切碎。
-
生薑,切碎。
-
棗,取六分,切碎。
-
粳米,取二合。
-
橘皮,取四分,切碎。
上八味細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分溫四服。空肚服二服。(《外臺》)《葉氏》翻胃湯,治反胃嘔吐,胸膈不快,食即經宿吐出酸臭(石大夫方),於本方去半夏、粳米,加茯苓、吳茱萸。
白話文:
將上方的八種藥材切碎,加入兩大碗水,煎煮成一碗湯,去渣後分為四次服完,空腹時服用兩次。(出自《外臺》)《葉氏》翻胃湯,用來治療反胃嘔吐、胸膈不快、吃了東西之後就會隔夜吐出酸臭(出自石大夫的方子),將本方的半夏、粳米去掉,加入茯苓、吳茱萸。
李絳《兵部手集方》,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垂死者,以上黨人參二大兩拍破,水一大升,煮取四合,熱頓服日再,兼以人參汁煮粥與啖。李直方司勳徐郎中,於漢南患反胃,兩月餘諸方不瘥,遂與此方,當時便定,瘥後十餘日發入京。絳每與名醫持論此藥,難可為儔也。(《本草圖經》)
白話文:
李絳的《兵部手集方》中記載了一種治療反胃、嘔吐無常、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力、垂死者的藥方。這個藥方是用以上黨人參二大兩(約12克)拍碎,加水一大升(約500毫升)煮取四合(約200毫升),趁熱頓服,每天兩次。此外,還可以將人參汁煮粥給病人食用。李直方司勳徐郎中在漢南患了反胃,兩個多月來用各種方法都沒有治好,後來用了這個藥方,當時就見效了。康復後十幾天就出發前往京城。李絳每次與名醫討論這種藥方,都認為它難以匹敵。(《本草圖經》)
治反胃,吐酸水,人參粥方。
人參(為末半兩),生薑(取汁半升)
白話文:
治療反胃、吐酸水,人參粥的配方如下: 人參(磨成粉半兩),生薑(取汁半升)。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粟米一合,煮為稀粥,覺飢即食之。(《聖濟》)(按:前門有參粟湯,即是類方。又《千金》有搗粟米作面,水和丸爛煮,內醋中吞之方,宜參。)
白話文:
把上兩種藥材,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加入粟米一合,熬成稀粥,肚子餓的時候就吃。(《聖濟總錄》)(按:前文有參粟湯,是類似的方子。另外《千金方》中也記載,把粟米搗成麪粉,加水和成團,煮爛後加入醋中吞服,這兩種方法宜參考。)
《斗門方》治翻胃,用附子一個最大者,坐於磚上,四面著火漸逼,淬入生薑自然汁中,又依前火逼干,復淬之,約生薑汁可盡半碗許,搗羅為末,用粟米飲下一錢,不過三服瘥。(《本草》)(《本事》名附子散。)治患痼冷反胃,嘔噦不下食方。附子三分,生薑一升,水入二合。
白話文:
《鬥門方》 治療翻胃,用一個最大的附子放在磚頭上,在四面點火慢慢燻烤,將烤過的附子浸入生薑汁中,再依此方式用火烤乾後再浸入生薑汁中,大約能得到半碗生薑汁,搗碎後服用一錢,喝粟米水送服,服用三帖就會痊癒。(《本草》)(《本事》稱為附子散。)治療患有長期的胃寒而反胃,嘔吐、呃逆,不能進食的配方。材料:附子三分,生薑一升,水二合。
上切附子如豆許大,入薑汁中,煎令汁盡,更入蜜一合,搗一千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生薑湯下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聖惠》)
白話文:
將附子切成豆子那麼大,放入薑汁中,煎到薑汁完全沒了,再放入一合蜜,搗一千下,丸成梧桐子那麼大,不拘泥於服用時間,用生薑湯送服二十丸,逐漸增加到三十丸。
治翻胃嘔吐,黃附丸。
附子(炮去皮臍尖)
上為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以大黃為衣,每服十丸,溫水下。(《家寶》)
附子五苓散,治翻胃吐食。
大附子(一隻取空入五苓散在內炮熟)
上為細末,用薑湯下,何元壽方。(《朱氏》)
白話文:
治療反胃嘔吐,使用黃附丸。 附子(炮製後去除皮和頂端)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用水糊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以大黃粉包裹,每次服用十粒,用溫水吞服。(出自《家寶》) 附子五苓散,用於治療反胃和食物反流。 大附子(一隻,挖空後填入五苓散,然後炮製至熟)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用薑湯送服,這是何元壽的方子。(出自《朱氏》)
尤,脈緩右關弦,知飢惡食,食入即吐,肢浮便溏,溺少不渴飲,此胃陽衰微,開合之機已廢,老年噎格反胃,乃大症也。
人參,茯苓,淡附子,淡乾薑,炒粳米,薑汁(《臨證指南》)
白話文:
尤,脈搏緩慢,右關脈弦硬,知道飢餓厭食,吃東西就會嘔吐,身體浮腫便溏,小便少而不渴飲,這是胃陽衰微,開合機制已經廢棄,老年人噎食反胃,是大症狀。
茱萸丸,孫生傳曰:年深膈氣翻胃,飲食之物至晚皆吐出,悉皆生存不化,膈上常有痰涎,時時嘔血,胸中多酸水,吐清水無時,日漸羸,腹中痛楚,時復冷滑,或即閉結,候狀不可盡述。自患此疾六年,日可吐及五、七度,百方無驗。因遇此法,服及兩月,諸疾悉瘥。
白話文:
茱萸丸,孫先生傳述說:多年以來,膈氣翻胃,吃下去的食物到了晚上都會吐出來,食物根本沒有消化,膈上常常有痰液,時常嘔血,胸中有很多酸水,吐清水沒有一定時候,一天比一天瘦弱,腹中疼痛,有時又會肚子冷滑,或馬上大便不通暢,病情狀況實在說不完。從我患此病六年來,一天最多會吐到五、七次,試過很多方法都沒有效。後來遇到這個方法,服用了兩個月,所有的病都好了。
吳茱萸(三分瓦上出油),胡椒,人參,當歸(各五錢),甘草(半兩,一半生,一半紙裹五、七重,醋浸令透,火內慢煨,干又浸,如此七遍。),半夏(一兩,用薑四兩研汁,入砂罐子內,用薑汁、並水煮,候破,看存二分白心,取半夏研為膏子。),白礬(半兩炒乾存性一分)
白話文:
吳茱萸(三分之一瓦盒上放油來製藥),胡椒,人參,當歸(各五錢),甘草(半兩,一半生曬,一半包五、七層紙,醋浸透,火裡慢慢烘烤,乾後再浸,如此重複七次),半夏(一兩,用四兩薑打成汁,放入砂鍋內,用薑汁加水煮,等到半夏破裂,看到剩三分之二的白色心,取出半夏碾成膏狀),白礬(半兩炒乾留存一分)。
上為末,半夏膏丸,如稍硬,添薑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桑柳條各三十莖,銀器內煎湯吞下,日三服。忌諸毒物,惟可食油豬胰脾軟飯。此孫生自敘如此。(《蘇沈》)
白話文:
藥物上磨成粉末備用,半夏和膏藥混合捏成丸藥,如果稍硬,就加一些薑汁,將藥丸捏成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七粒,把桑樹枝和柳樹枝各三十根,放入銀器中煎煮後服用,一天三次。忌食各種有毒的物品,只能吃加了豬油和豬胰,煮的軟爛的米飯。這些是孫生的親口敘述。(《蘇沈》)
治翻胃,丁香一兩為末,煉滷梅取肉,以丁香末為膏,含化即愈。(《袖珍》)(又有生薑、蕎麥麵、丁香方,當閱。)
白話文:
治療翻胃的方法:將丁香一兩研成粉末,將煉滷梅的果肉取出來,與丁香粉末混合成膏狀,含在口中化開,即可治癒。(《袖珍方》)(還有生薑、蕎麥麵、丁香一方,可參考。)
清中諸方,治胃反,食即吐出,上氣方。
蘆根,茅根(各二兩細切)
上二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頓服之,得下良。(《千金》)
包(六十),胸脘痞悶噯逆,三四日必嘔吐黏膩或黃綠水液,此屬反胃,六旬之年,是亦重病。
白話文:
《清中諸方》用於治療胃反,吃東西就會吐出來,以及上氣的方子。 使用蘆根和茅根(各二兩,細切)。 將上述兩味藥材用水四升煎煮,煮至剩二升,一次服下,能夠促進排泄,效果佳。(出自《千金要方》) 對於胸脘感到痞悶、噯逆,三、四天後必定會嘔吐出黏膩或是黃綠色的水液,這是屬於反胃的情況,在六十歲的年齡,這也是一種重病。
川連,半夏,枳實,鬱金,竹茹,薑汁(《臨證指南》)
白話文:
川連:連翹,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半夏: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嘔的功效。
枳實:枳實,具有行氣導滯、消積化痰的功效。
鬱金:鬱金,具有活血行氣、消瘀止痛的功效。
竹茹:竹茹,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薑汁:薑汁,具有溫中散寒、解表發汗的功效。
這六味中藥合用,可以治療胸悶、咳嗽、痰多、氣滯血瘀等症狀。
疏里諸方,華佗治胃反,胃反為病,朝食暮吐,心下堅如杯升,往來寒熱,吐逆不下食,此為關上寒澼所作,將成肺痿,治之方。
真珠,雄黃,丹砂(各三兩),朴硝(五兩),乾薑(十累)
白話文:
疏理諸方的治療方法:
華佗治療胃反的藥方。胃反是一種疾病,症狀是早上吃的食物在傍晚吐出來,心窩下面堅硬得像杯子或升斗一樣,反復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嘔吐逆流,不能吃東西。這是由於關門內有寒澼引起的,如果不治療,就會發展成肺痿。治療的方法是:
上五味末之蜜丸,先食服,如梧子三丸。若小煩者,飲水即解,然無所忌,神良無比。一方用桂心一兩。(《千金》)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研成細末,用蜜揉成丸子,先吃了藥丸,大約像梧桐子般大小的三丸。如果發生輕微煩躁的現象,喝水馬上就會解除,對飲食沒有什麼忌口,效驗非常靈驗。又一方的作法是用桂心一兩。
大黃湯,治冷涎翻胃,其候欲發時先流冷涎,次則吐食,此乃勞證,治之不早,死在旦夕。
大黃(一兩,生薑自然汁半茶盞,炙大黃令乾,又淬薑汁中,如此淬盡,切焙為末。)
白話文:
大黃湯,用於治療冷涎翻胃的疾病。當疾病即將發作時,患者會先流出冷涎,然後會嘔吐食物。這種疾病屬於勞損性疾病,如果治療不及時,患者可能會在一天之內死亡。
上每服二錢,陳米一撮,蔥白二莖,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先食蔥白,次服其藥,不十日去根。(《本事續集》)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二錢中藥,加入一把陳米、兩根蔥白和大一杯水,煎煮至七分。先吃蔥白,然後服用藥物。不到十天就能根除疾病。(《本事續集》)
半夏生薑大黃湯,治旦食暮吐,暮食朝吐,此下焦病。
半夏,大黃(各二兩),生薑(一兩半)
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再服。(《必讀》)
治胸膈不快,酒食所傷,漸成翻胃,自令乾嘔。
丁香,巴豆,烏梅(各二十個完全好者)
白話文:
半夏生薑大黃湯,用於治療早晨吃的食物晚上吐出,晚上吃的食物早上吐出,這是下焦的病症。 半夏、大黃(各六十克),生薑(四十五克)。 用水五升,煎煮至三升,分兩次溫服。(出自《必讀》) 治療胸膈不舒,因酒食過量所傷,逐漸形成反胃,導致乾嘔。 丁香、巴豆、烏梅(各二十個品質良好的)。
上三味皆不去油谷並核,搗三五千百杵成膏,入早米飯一兩,同搗又二千杵,令極勻細,眾手丸如○大,慢火焙乾,淨紙承,頓地上出火毒,每服五丸或七丸,茶酒熟水任下。如嘔吐酸水,心腹氣痛,膨脹者,橘皮甘草湯下。(《本事續集》)(按:此本《雞峰》五百羅漢丸,今去胡椒、縮砂,彼曰消食化氣。《三因》五百丸,於羅漢丸去胡椒。)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都不去油、谷和核,搗數千杵成膏,加入一兩早米飯,再搗二千杵,讓它極其均勻細膩,眾人用手丸成圓球,用文火焙乾,用乾淨的紙承接,在地上一頓,去除藥性中的毒性,每次服用五丸或七丸,用茶、酒或熟水送服。如果嘔吐酸水,心腹氣痛,膨脹的人,可以用橘皮甘草湯送服。(《本事續集》)(註:這本《雞峯》五百羅漢丸,現在去除了胡椒、縮砂,因為胡椒和縮砂有消食化氣的作用。《三因》五百丸,在羅漢丸中去除了胡椒。)
翻胃平胃散,平胃散多加硇砂,薑為末沸湯點服,當吐出惡物一塊,黑色如石,屢驗。(《必用全書》)(按:磨積方僅止此,仍不別設其類,敢列於斯。)
白話文:
翻胃平胃散,平胃散多加芒硝,並加入生薑粉末,用沸水沖服,即可嘔出一塊黑色如石的惡物,屢試不爽。(《必用全書》) (注:磨積方只有這一種,沒有其他種類,因此不敢將其列為一個類別。)
收澀鎮墜諸方,治反胃病吐後,令永瘥,赤石脂丸方。
赤石脂(一斤好膩無砂者)
白話文:
收斂固澀、安神降逆的各類藥方,用於治療反胃症狀、嘔吐之後,使病情永遠康復,赤石脂丸的配方如下: 赤石脂(一斤,選質地細膩且不含沙粒的)
上搗羅研,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生薑湯下十丸,加至二十丸。一云,水飛,丸如綠豆大,令乾,以布揩令光淨,空腹津吞十丸,仍先以巴豆一枚去皮,勿令破,津吞之後服藥。(《聖惠》)《按:《千金翼》治痰飲盛,吐水無時節,赤石脂為散,服方寸匕,日三,酒飲並可下之,即此方所本。又《寓意草》治膈氣危證,用煎人參湯,調赤石脂末。
白話文:
把赤石脂搗碎研磨細了,用蜂蜜和丸劑,丸劑的大小要和梧桐子一樣,每天空腹的時候用生薑湯送服十粒,之後可以逐漸增加劑量到二十丸。另一種說法是,把赤石脂用水飛過,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劑,讓它變乾,用布擦拭乾淨,空腹的時候直接吞服十粒丸劑,在服用之前要先吞服一粒巴豆,把巴豆的皮去除,服用時不要讓它破掉。(《聖惠》)
《按語:《千金翼》中記載,用赤石脂做成散劑,來治療痰飲盛、吐水無時節的症狀,每天服用三勺,可以用酒來送服。這個方子就是這個方子的來源。另外,《寓意草》中記載,用煎好的人參湯,調和赤石脂粉,來治療膈氣危證的症狀。
又以赤石脂,用六君子湯加旋覆花煎調。喻氏所謂膈氣,即吐逆證,宜考。又宜參前門吐清水。)
治臟腑久積虛冷,反胃嘔噦,宜服此方。
白礬,黃丹(各二兩),硫黃(一兩)
白話文:
另外再用赤石脂,加入六君子湯、旋覆花煎汁一起煮。喻氏所說的膈氣,指的是吐逆的症狀,應當詳細考量。另外與前一例一樣加入吐清水的狀況。
上先將白礬、黃丹入於坩鍋內,以炭火半秤燒通赤,任火自消,取出於濕地出火毒兩日,入硫黃同細研為末,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以粥飲下二十丸。(《聖惠》)《本事續集》去硫黃。治胃虛脹,其氣上逆,食已反出,礬石丸,白礬三兩燒,細研,以研飯為丸,如梧子,每空心米飲下十五丸。(《聖濟》)
治翻胃方。
白話文:
首先將白礬、黃丹放入坩堝內,用半秤炭火燒至通紅,任由火自行熄滅,取出後放置在潮濕的土地上以去除火毒,兩天後取出並加入硫黃,一同研磨成粉末,以粟米飯混合製成丸藥,大如綠豆,以粥服用二十丸。(《聖惠》)《本事續集》中刪去了硫黃。治療胃虛脹,胃氣上逆,食物吃下後又吐出,可服用礬石丸,取三兩白礬燒製,研磨成細粉,以研飯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空腹時以米湯服用十五丸。(《聖濟》)
石灰(不計多少,水浸七日,每日換水,去盡苦水,焙乾,一兩。),薑製半夏(一兩),丁香(一分),茯苓(一兩)
白話文:
石灰(不論多少,用清水浸泡七天,每天換一次水,以去除苦味,然後烘乾,一兩。),薑汁炮製的半夏(一兩),丁香(一分),茯苓(一兩)
上並細末和勻,每用五錢,別作粥,粥熟抄藥在內攪勻,一、二服立止。(《方氏》)
治男女久患冷痃翻胃,口吐清水,遍身虛腫,胸腹脹滿,上氣喘急,及冷氣築心,面色萎黃,不進飲食。
白話文:
將藥物混合均勻,每次使用五錢,另外煮粥,粥煮好後將藥放入攪拌均勻,服用一、二次即可見效。 治療男女長期患有冷痃反胃,口中常吐清水,全身虛腫,胸腹脹滿,呼吸急促,以及冷氣攻心,面色萎黃,不願進食。
真針砂(一斤先淘去赤水令清了卻以米醋煮炒紅色),蒼朮(半斤炒赤),陳皮(去白),乾薑(炮各五兩)
白話文:
真針砂(一斤,用米醋煮炒後,令清了赤水,還變成紅色),蒼朮(半斤,炒成赤色),陳皮(去除白色),乾薑(用火炮製,各五兩)
上為末,以蒸餅糊丸,如梧子大,空心溫酒送下三十丸,婦人醋湯下,忌生冷毒物。(《衛生十全》)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米粉加水做成丸子,(大小)像梧桐子那樣大,(中間)空心的,用溫酒送服三十丸,婦女用醋湯送服,忌食生冷有毒的食物。
治久患翻胃,及小兒驚吐,諸吐並醫,田季散。
好硫黃(半兩細研),水銀(一分與硫黃再研無星)
白話文:
治療長期的反胃,以及小兒因驚嚇而引起的嘔吐,各種嘔吐都能治療,使用田季散。 好的硫黃(半兩,細細研磨),水銀(一分,與硫黃一起再次研磨至完全融合無顆粒)。
上同研如黑煤色,每服三錢,生薑四兩取汁,酒一盞,同薑汁煎熟調藥,空心服,衣被蓋覆,當自足指間汗出,迤邐遍身,汗出即瘥。(《蘇沈》)
白話文:
將藥研磨成像黑煤般的顏色,每次服用三錢,生薑四兩榨汁,加上一杯酒,和薑汁一起煎煮後,服用藥物,蓋好被子讓自己全身出汗,當汗水從指尖滲出時,意味著疾病康復了。(《蘇沈良方》)
翻胃之患,皆因中脘停寒,涎飲凝滯,食入即吐,當用養正丹,以生薑、熟附各四分,丁香十粒,同煎嚥下。但丁、附性熱,恐為痰飲阻隔,即蓄在上焦,反為僭燥,則於二陳湯中選藥用之。(《易簡》)
白話文:
胃部不適的症狀,都是因為中脘部位停滯著寒氣,口水和食物凝結成一團,吃進去的食物會馬上吐出來,應該用養正丹來治療,用等量的生薑和熟附子,以及十粒丁香,一起煎服。但丁香和附子的藥性都很熱,怕它們被痰飲阻隔,積聚在上焦,反而會導致上火,所以可以用二陳湯中的藥物來治療。(《易簡》)
《明理論》理膈氣反胃,諸藥難瘥,朝食暮吐,食已輒出,其效神速。用硫黃半兩,水銀、黑錫各三錢,同於銚內,用柳木捶研,微上火細研為炭。取後入丁香末二錢,桂末一錢,生薑末三錢,同研停勻,每二錢,黃米粥飲調下,一服效,甚則再服,名桂香散。(《簡易》)
白話文:
《明理論》中提到,如果出現理膈氣反胃的情況,服用各種藥物都很難治癒,早晨吃下的東西晚上就會吐出來,吃完東西隨即吐出,這種藥的療效很神奇。使用硫磺半兩、水銀、黑錫各三錢,一同放入銚內,用柳木捶研,用小火慢慢研磨成炭。研成後加入丁香末二錢、桂末一錢、生薑末三錢,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二錢,用黃米粥送服。服用一次就會見效,病情嚴重者可以再服用一次,這種藥叫做桂香散。(出自《簡易》)
入藥靈砂,治翻胃嘔吐,食飲不下。
靈砂末(一兩),丁香末,木香末,胡椒末(各半錢)
白話文:
使用靈砂治療反胃嘔吐,食物難以下嚥。 取靈砂粉末(三十克),丁香粉末,木香粉末,胡椒粉末(各約一點五克)。
上件和勻,煮棗圈肉,杵和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粒,生薑米飲送下,不拘時候。(《濟生續》)(按:《和劑》靈砂主治,有翻胃吐逆。)
白話文:
將藥材混合均勻,用大棗煎汁,把肉切碎後和藥材搗成丸子,丸子的大小要像綠豆一樣。每次服用50粒,用生薑汁送服。不受服藥時間的限制。(《濟生續》)(注:《和劑》中的靈砂丸主治反胃嘔吐。)
絕飲用藥法,反胃之疾,十有九死,非藥不效,良因輒強以食,或飲以羹湯,是速其吐。今得其說,不強以食,絕其羹湯,先投來復丹暑藥,知其非伏暑證,遂投養正、靈砂之類,飢則以飯炒香乾啖之,一點湯水亦不與,三日後竟不復吐,飲食如初,方用甘蔗搗汁七升,生薑搗汁一升,打和分作二服。(《經驗秘方》)
白話文:
戒絕飲食用藥方法:反胃之疾,十個人中有九個人會死亡,不是藥物沒有效果,好的原因是,往往勉強用食物或是羹湯來餵養,這樣很快就會吐出來。現在明白了這個道理,不勉強用食物餵養,戒除羹湯,先服來復丹、暑藥,知道這不是伏暑之證,就服養正、靈砂一類的藥物,飢餓了就用炒香了的乾飯來吃,一點湯水也不給,三天後竟然不再嘔吐,飲食恢復正常,然後用甘蔗搗汁七升,生薑搗汁一升,攪拌均勻分成兩次服用。(《經驗祕方》)
干食方,惟食乾飯餅餌,盡去羹飲水漿,藥亦用丸,自不反動,調理旬日奇效。有人三世死於胃反,至孫收效此方。(《得效》)
白話文:
乾食方,只是吃乾飯、餅和點心,完全戒除湯湯水水,藥也做成丸劑服用,自然不會反胃,調養十天就有明顯效果。有人曾連續三代死於胃反,到了孫子才採用此方而見效。(《得效方》)
得藥不反,切不可便與粥飯及諸飲食,每日用人參五錢,陳皮二錢,作湯細啜,以扶胃氣。覺稍安,漸漸加人參(按:《必讀》作惟以人參五錢,陳皮二錢,老黃米一兩,作湯細啜。《醫通》作每日與獨參湯,少加炒陳米,不時煎服)。旬日半月間,方可小試陳倉米飲及糜粥。
白話文:
雖然得到藥治,但不能立即吃粥飯和其他食物。每天使用五錢人參、二錢陳皮,煮成湯慢慢喝,以幫助恢復胃部元氣。等到症狀稍微減輕後,逐漸增加人參的用量(依據《必讀》,應該只用五錢人參、二錢陳皮、一兩老黃米煮成湯慢慢喝。《醫通》則指出每天給予獨參湯,稍微加入炒過的陳米,不時煎煮服用)。在十天半個月後,纔可以稍微嚐嚐陳倉米飲和粥。
倉廩未固,不宜便貯米穀,常見即食粥飯者,遂致不救。(《準繩》)(按:此文本出其自制通腸丸下,然《六要》、《必讀》俱為該反胃諸治者,其意為佳。)
白話文:
倉糧倉不夠堅固,不適合放米穀,常見有人只能吃粥飯,以致無法治療。(《準繩》)(註:此文本出於其自制通腸丸下,但《六要》、《必讀》都將其作為反胃治療方法,其用意很好。)
灸法,有人久患反胃,予與鎮靈丹服,更令服七氣湯,遂能立食,若加以著艾,尤為佳也。有老婦人患反胃,飲食至晚即吐出。見其氣繞臍而轉,予為點水分、氣海,並夾臍邊兩穴。既歸,只灸水分、氣海即愈,神效。(《資生》)
服藥未應者,宜灸中脘一穴,足三里二穴,各灸七壯或九壯,其效尤著焉。(《濟生》)
白話文:
灸法:有人長年患有反胃,我給他服用了鎮靈丹,還讓服用七氣湯,結果馬上能夠進食,如果加上灸艾,效果更好。有一位老婦患有反胃,飲食到晚上就會吐出來。我看見她的氣繞著肚臍旋轉,於是在她的水分穴、氣海穴點燃艾炷,並夾在她肚臍邊的兩個穴位。她回家後,只灸水分穴、氣海穴就治癒了,效果神奇。(《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