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ER SHI SI WEI DA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8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肺經 17%
肝經 14%
心經 12%
胃經 11%
腎經 10%
膽經 5%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三焦經 2%
膀胱經 1%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健脾:人參性溫,味甘,入脾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之功效。該方劑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所致的腹痛、泄瀉、食少乏力等症狀,而人參的補氣健脾作用正好能緩解這些症狀。

2. 提高藥效: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包含甘草、桂枝等藥物,人參可以與之相輔相成,增強其補中益氣、溫陽散寒的功效,進一步提高整體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其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心經。其健脾利濕,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改善因脾虛濕困導致的腹脹、便溏等症狀。同時,茯苓還有寧心安神之效,有助於緩解因脾虛心悸、失眠等症狀。

在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茯苓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既能健脾益氣,又能化濕利水,還可安神定志,全面改善脾胃虛弱、心神不安等病症,達到補中益氣、扶正祛邪的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宣肺利氣,通暢氣機:桔梗性味辛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氣、止咳化痰的功效。建中湯以補脾胃為主,但若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則補益效果難以發揮。桔梗可宣暢肺氣,有助於氣機運行,促進脾胃運化,使補益效果更佳。
  2. 提升藥效,協同作用:桔梗與其他藥物相配,可增強藥效。例如,與甘草搭配,可增強甘草的補脾和緩和作用;與黃芪搭配,可增強黃芪的補氣作用;與白朮搭配,可增強白朮的健脾燥濕作用。因此,桔梗在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起到協同作用,提升整體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是因為柴胡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1. 疏肝解鬱,和解脾胃:柴胡能疏解肝氣鬱結,使肝氣條達,從而促進脾胃功能正常運轉。大建中湯以補益爲主,但脾胃虛弱者,往往伴有肝氣鬱結,影響脾胃運化。柴胡的加入,有助於疏肝解鬱,促進脾胃氣血流通,更好地吸收補益之物。
  2. 昇陽舉陷:柴胡具有昇陽舉陷的作用,可以扶正祛邪,提升機體的抵抗力。大建中湯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疾病,而柴胡的昇陽舉陷功效,可以增強脾胃功能,改善虛寒症狀,達到補中益氣的目的。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平,味甘而入脾肺,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藥味眾多,甘草可協調各藥的功效,使藥力相輔相成,發揮最佳療效。
  2. 益氣健脾:甘草具有補脾益氣、和中緩急的作用。此方以補中益氣為目的,甘草作為君藥,可增強脾胃功能,促進營養吸收,進一步提升藥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解鬱、健脾和胃的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以幫助理氣化痰,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虛氣滯、脘腹脹滿等症狀,增強藥物療效。
  2. 緩解藥性:方中多用甘溫滋補藥物,容易造成燥熱。陳皮味辛性溫,能起到引導藥物下行、緩解燥熱的作用,使藥性平和,避免滋膩傷脾。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以下兩大功效:

  1. 補血養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方中以其補益血虛,改善因氣虛血虛所致的脾胃虛弱、腹痛泄瀉等症狀。
  2. 和脾胃:當歸亦能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問題。與方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合用,更能增強補氣健脾之效,促進身體康復。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為一複方中藥,旨在補益中氣,溫中散寒,調理脾胃。秦艽作為其中一味藥材,其主要功效在於袪風除濕,通絡止痛。秦艽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能疏風解表,活血化瘀,尤其適用於風濕痹痛,肢節酸痛之症。在大建中湯中,秦艽的加入不僅有助於改善由脾胃虛弱引起的肢體沉重感,還能協同其他藥物共同增強湯方的行氣活血效果,從而提升整體療效。對於那些因脾虛濕阻導致的消化不良、腹脹腹痛等症狀,秦艽的應用尤顯重要,它能促進氣血流通,使藥力更好地到達病所,加速康復過程。總體而言,秦艽在大建中湯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通過其獨特的藥性和功能,與方中其他藥材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溫中健脾、袪濕止痛的功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 川芎性溫,入肝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該方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川芎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通竅開鬱: 川芎能通鼻竅、開鬱結,有助於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等症狀。

總之,川芎在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起著溫經止痛、通竅開鬱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諸多症狀。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阿膠,主要原因如下:

  1. 補血滋陰: 阿膠具有補血滋陰的功效,能改善因氣血不足、陰虛所致的虛弱症狀,如面色蒼白、體倦乏力、心悸失眠等。
  2. 固本培元: 大建中湯以補脾胃、益氣血為主,阿膠能起到固本培元的輔助作用,使脾胃功能得到加強,氣血生化更加充足。

阿膠的加入,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滋養陰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使大建中湯的補益效果更加全面。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原因是其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方劑中以補益脾胃為主,但脾胃虛弱易受濕邪困阻,導致脾胃氣機不暢,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半夏能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可有效緩解濕邪對脾胃的影響,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復,進一步促進補益作用的發揮。此外,半夏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更加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各種症狀。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柏子仁,主要原因在於其養心安神之效。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

方中以甘草、人參等補益脾胃之氣,而柏子仁則有助於緩解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協同補益脾胃,進一步增強整體療效。同時,柏子仁的潤腸通便作用也能緩解因脾胃虛弱而引起的便祕,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達到更好的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包含草果,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之效。此方以補脾胃為主,但寒邪常阻礙脾胃運化,草果溫中散寒,可助脾胃氣機運轉,使補益藥物更易發揮效用。
  2. 調和藥性,增進療效:草果辛香,能起到調和藥性、增進療效的作用。方中其他藥材多偏溫燥,草果加入能使藥性更趨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草果的加入,使二十四味大建中湯溫中散寒、補脾健胃之效更顯著,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烏藥,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烏藥性溫,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此方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食少、便溏等症,烏藥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陽氣生髮,改善消化功能。
  2. 調和藥性:烏藥味辛、性溫,能與其他藥材相配,調和藥性,避免寒涼藥性過於強烈,影響脾胃陽氣,更利於脾胃溫補。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1. 緩解脾胃虛寒,補益氣血: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止痛、斂陰、調經之效。脾胃虛寒容易導致氣血不足,而白芍能補益氣血,溫暖脾胃,緩解虛寒之症,為大建中湯中補氣養血的重要藥材。
  2. 調節腸胃功能,止瀉止痛:白芍能收斂腸胃,調節腸道功能,有助於止瀉止痛。對於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白芍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原因有二: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效。大建中湯主治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症狀如腹痛、泄瀉、形寒肢冷等,而黃耆能補益脾胃之氣,溫陽固表,使脾胃功能恢復,氣血充盈,從而改善腹痛、泄瀉等症狀。
  2. 增強藥效: 黃耆與其他藥材配伍,能增強藥效。例如,黃耆與人參、白朮等藥材合用,可增強補氣健脾之效;與甘草、生薑等藥材合用,可增強溫中散寒之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包含鱉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精: 鱉甲性寒,味甘鹹,歸腎經,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此方以甘草、桂枝等溫陽藥為主,加入鱉甲可起到寒熱相濟,陰陽調和的作用,避免溫補過度,更適合脾腎兩虛,虛寒較重者。
  2. 固本培元: 鱉甲富含膠質,能滋補陰血,改善氣血虧虛,增強人體抵抗力。此方旨在補益脾胃,恢復元氣,加入鱉甲有助於固本培元,促進身體康復。

總之,鱉甲的加入,既能補益腎氣,又能滋補陰血,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協同,發揮更佳的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功效:

  1. 滋陰補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能滋陰養血,涼血止血。大建中湯旨在補脾胃,而脾胃虛弱常伴隨氣血不足,生地黃的滋陰補血功效可以幫助改善氣血虛弱的症狀,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2. 緩解燥熱:大建中湯中包含多種溫燥藥材,例如肉桂、甘草等,生地黃的寒涼性質可以中和藥物的燥熱之性,防止藥物燥性傷陰,避免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副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斂脾止瀉:烏梅性酸斂,能收斂脾胃,止瀉止痢。對於脾胃虛弱、腸滑泄瀉的患者,烏梅可以起到固澀脾胃,防止滑脫的作用,增強湯劑的止瀉效果。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並能促進津液的生成。對於脾胃虛弱、津液不足導致的口渴、咽乾等症狀,烏梅可以起到緩解作用,提升湯劑的滋潤效果。

烏梅在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健脾益氣、和胃止瀉的效果。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固護脾胃,止瀉止汗: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容易腹瀉或自汗的患者,五味子可以固護脾胃、止瀉止汗,改善體質。
  2. 益氣養陰,補益心腎:五味子同時具有益氣養陰的功效,可以補益心腎,改善心悸、失眠、腰膝酸軟等症狀。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主要用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的患者,加入五味子可以進一步補益氣血,增強整體療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方劑中,包含檳榔,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消食導滯: 檳榔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行氣止痛之效。此方用於脾胃虛寒、飲食停滯,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狀,檳榔可助於消食導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溫中散寒: 檳榔亦可溫中散寒,配合方中其他溫熱藥物,如乾薑、肉桂等,共同起到溫中散寒、益氣健脾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瀉,檳榔可起到溫暖脾胃、驅寒止痛的作用。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為一複方中藥,其組成精妙,旨在溫中補虛,和胃止痛。地骨皮,又稱枸杞根皮,性寒味甘淡,歸肝、腎經,是此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地骨皮具清熱涼血、滋腎陰、固精止汗之效。在大建中湯中,它主要發揮清熱除煩、滋養肝腎的作用,可平衡方中溫熱藥物的熱性,防止過度溫補導致上火。此外,地骨皮還能增強人體的陰液,對長期虛損或熱病後的體虛乏力有良好調理效果。因此,地骨皮在大建中湯中,不僅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還能兼顧患者體質,使補益之功更加全面而細緻。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胃,助消化: 木香性溫,味苦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脹痛等症狀,木香能溫中散寒,促進消化吸收。
  2. 調中氣,止瀉痢: 木香還能理氣止瀉,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木香能溫中暖脾,固澀止瀉,起到緩解作用。

綜上所述,木香的加入,不僅能增強二十四味大建中湯健脾胃、助消化的功效,更能調中氣、止瀉痢,使方劑的療效更加全面。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中加入肉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溫陽散寒、補中益氣、活血通經的功效。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腎、脾經。其溫陽散寒,能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補中益氣,能補益元氣,增強體力;活血通經,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經絡暢通。

對於脾胃虛寒、氣血不足、體虛乏力等症狀,肉桂能溫補脾腎,促進氣血生成,增強體質,進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是中醫的一種溫補方劑,具有補氣、益血、溫陽、固表等功效,用於治療虛勞症狀:畏寒怕熱交替出現,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治癒,不想吃東西,肌肉消瘦,感到口乾舌燥,咽喉乾燥。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2.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3. 半夏

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4. 柏子仁

具有安神鎮靜、止血、固澀固表、生津止渴、潤燥滑腸、補氣補陰等功效。

5. 鱉甲

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6. 檳榔

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7. 草果

性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8. 柴胡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9. 陳皮

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10.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11.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12. 地骨皮

性寒味甘,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13. 阿膠

具有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等功效。

14. 茯苓

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15. 黃耆

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16. 桔梗

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17. 木香

性溫、味辛,歸脾、胃、大腸經,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18. 秦艽

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19. 人參

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20. 肉桂

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21. 生地黃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22. 烏梅

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23. 五味子

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24. 烏藥

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主要成分是:人參,茯苓,桔梗,柴胡,甘草,陳皮,當歸,秦艽,川芎,阿膠,半夏,柏子仁,草果,烏藥,白芍,黃耆,鱉甲,生地黃,烏梅,五味子,檳榔,地骨皮,木香,肉桂。主要功效是:補氣、益血、溫陽、固表,用於治療虛勞症狀:畏寒怕熱交替出現,已經很長時間沒有治癒,不想吃東西,肌肉消瘦,感到口乾舌燥,咽喉乾燥。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桔梗(炒)1兩,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瓤)1兩,當歸(去蘆)1兩,秦艽(洗淨)1兩,川芎1兩,阿膠(蛤粉炒)1兩,半夏(湯泡7次)1兩,柏子仁1兩,草果子1兩,烏藥1兩,白芍藥3錢,黃耆(蜜炙)3錢,鱉甲(米醋炙)3錢,地黃(熟煮)3錢,烏梅肉3錢,五味子3錢, 檳榔0.5錢,地骨皮(去骨),木香1錢(不見火),肉桂1錢半(去粗皮,不見火)。
嚼碎。每服4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棗子2個,煎至8分,去滓,不拘時候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相關疾病


食慾不振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身體消瘦忽冷忽熱口乾口渴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二十四味大建中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1兩,白茯苓(去皮)1兩,桔梗(炒)1兩,柴胡(去苗)1兩,甘草(炙)1兩,陳皮(去瓤)1兩,當歸(去蘆)1兩,秦艽(洗淨)1兩,川芎1兩,阿膠(蛤粉炒)1兩,半夏(湯泡7次)1兩,柏子仁1兩,草果子1兩,烏藥1兩,白芍藥3錢,黃耆(蜜炙)3錢,鱉甲(米醋炙)3錢,地黃(熟煮)3錢,烏梅肉3錢,五味子3錢,檳榔半錢,地骨皮(去骨),木香1錢(不見火),肉桂1錢半(去粗皮,不見火)。 主治:虛勞。寒熱往來,日久未癒,不思飲食,肌肉消瘦,口燥咽乾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