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味建中湯
ER SHI SI WEI JIAN ZHONG T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方中以黃耆為君藥,可補益中氣,提升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外邪侵襲,達到固表止汗、防止氣虛外脫的效果。
- 調和諸藥: 黃耆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引導其他藥物發揮最佳功效。方中其他藥材如人參、白朮等也有補氣功效,黃耆的加入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補氣效果,使方藥整體功效更加協調。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包含肉桂,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補中益氣: 肉桂味辛甘,性熱,具有溫陽散寒、補中益氣的功效,能溫補脾腎陽氣,改善因脾腎陽虛所致的畏寒肢冷、腹痛泄瀉、面色蒼白等症狀。
- 助藥力,調和藥性: 肉桂性溫燥,能助其他藥物發揮藥效,並能調和藥性,使藥效更顯著。例如,與甘草搭配,能增強補氣健脾的功效,與芍藥搭配,能緩解肉桂的燥熱之性,避免傷陰。
二十四味建中湯為一複方中藥方,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人體陰陽平衡,增強體質。其中,秦艽作為一味重要草藥,被納入方中自有其深遠考量。秦艽性微寒,味苦辛,歸肝、膽經,具有袪風除濕、舒筋活絡之效。在建中湯的配伍中,秦艽能夠針對風濕所致的關節疼痛,肌肉酸楚等症狀發揮卓越療效。此外,秦艽還能清熱解毒,對於因風熱引起的頭痛、目赤亦有輔助治療作用。在整體方劑中,秦艽與其他藥材相得益彰,共同達到扶正祛邪、固本培元的目的,從而全面提升患者身體機能,促進健康恢復。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肉荳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止嘔安蛔: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安蛔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肉荳蔻能起到溫暖脾胃,緩解寒邪對胃腸的侵襲作用。
- 補中益氣,健脾養胃: 肉荳蔻除了溫中散寒之外,亦能補中益氣,健脾養胃。對於脾胃氣虛、食慾不振、身體乏力等症狀,肉荳蔻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因此,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肉荳蔻,不僅能溫中散寒,更能補中益氣,對於脾胃虛寒、氣虛乏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柴胡,主要是為了疏肝解鬱、和胃止痛。
方劑中以黃芪、人參補氣,甘草和胃,而柴胡則可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流通,避免氣滯血瘀,進一步促進脾胃運化,達到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的效果。
柴胡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協調補氣藥,避免過於滋膩,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整體療效,使補氣兼顧疏肝,對於氣虛、血虛、肝鬱所致的胃痛、腹痛、納呆等症狀,有較佳的治療效果。
二十四味建中湯為一綜合性調理方劑,用於治療體虛、氣血兩虧之症狀。其中,荊芥作為一味重要草藥,其應用源於其獨特的藥效與方中其他藥材相互協同的作用。荊芥性溫,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散風解表、透疹止癢、行氣止痛的功效。在建中湯中,荊芥可助行氣血,促進藥物在體內的運行,使其他藥材的有效成分更易達病所。同時,荊芥還能提升人體對外邪的抵抗能力,增強免疫力,對於體質虛弱者尤為適用。此外,荊芥的解表散寒特性,能輔助治療由外感風寒引起的各種不適,如頭痛、肢體酸痛等,從而全面調理人體機能,達到補虛扶正的效果。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原因在於其補氣健脾、燥濕止帶、通竅止痛的功效。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脾經,能溫補脾陽,健脾益氣,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此外,白芷還有燥濕止帶的功效,能治療脾虛濕困所致的白帶過多。白芷亦具通竅止痛之效,能改善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頭面部疼痛、鼻塞等症狀。
因此,白芷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可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補中益氣、健脾和胃、溫陽化濕、通竅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濕邪內阻等病症。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氣活血: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解鬱之功效。其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補益脾胃,改善氣血虛弱所致的腹痛、食少、乏力等症狀。
- 調和藥性:二十四味建中湯以補脾胃、益氣血為主,但其中亦有溫燥之品,如乾薑、肉桂等。川芎辛溫走散,能協調藥性,避免補益過於溫燥,使藥效更加平和,不致燥熱傷陰。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氣血,滋陰潛陽: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補益肝腎、潛陽止血之功效。對於氣血虛弱、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等症狀,鱉甲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協同其他藥材,增強療效:二十四味建中湯以補中益氣為主,但其中亦加入了一些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藥材,如生地黃、麥冬、黃芪等。鱉甲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材,增強其滋陰降火、涼血止血的功效,使整體方劑效果更為顯著。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宣肺利咽: 桔梗性平味苦,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之效。建中湯中加入肉桂、甘草等溫燥之品,容易導致痰熱鬱肺,桔梗可起到宣通肺氣,化痰止咳的作用,避免藥物燥熱傷肺。
- 利氣行水: 桔梗還具有利氣行水的功效,可助脾胃運化水濕,防止藥物滯留,利於藥力滲透,提高藥效。建中湯以補脾益氣為主,桔梗的加入可使補氣而不壅滯,更利於脾胃氣血運化。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源於其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改善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四肢乏力等氣血不足症狀,同時活血化瘀,改善血運行不暢引起的疼痛,例如腹部疼痛、經期腹痛等。此外,當歸還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可緩解便祕。
因此,當歸的加入,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活血調經,與方劑整體的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相得益彰,進一步提升了其治療效果。
二十四味建中湯為一複方中藥,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中氣,強化脾胃功能,莪朮為其中一味重要草藥。莪朮,又名蓬莪朮,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止痛之效。莪朮能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瘀血,對於因氣滯血瘀導致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療效。在建中湯中,莪朮與其它草藥如人參、白朮等配合,既可增強脾胃運化能力,又能調節氣血,使整個方劑達到補中益氣、活血化瘀的功效。莪朮的加入,使得該方更適合於脾胃虛弱兼有氣滯血瘀的患者,從而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包含麥門冬,主要原因如下:
- 滋陰養胃: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功效。建中湯補中益氣,但亦有燥性,加入麥門冬可平衡藥性,避免補氣過度而傷陰。
- 緩解氣虛津傷:建中湯主要針對氣虛、脾胃虛弱等症,而氣虛常伴隨津液虧虛,出現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麥門冬滋陰生津,可緩解氣虛津傷,使補氣效果更佳。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包含白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補血和肝: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有養血柔肝、止痛止瀉的功效。其酸性入肝,能柔肝養血,緩解肝氣鬱結,並改善血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目眩、心悸失眠等。
二、 緩解脾胃虛弱: 白芍能收斂脾胃,固護脾氣,有助於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食慾不振、腹瀉、便溏等症狀。同時,白芍還能和胃止痛,緩解胃痛、腹痛等不適。
總之,白芍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既能補血柔肝,又能緩解脾胃虛弱,是該方劑重要的組成部分。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人參,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健脾: 人參為補氣藥之首,性溫和,能補益元氣,健脾益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此方以健脾益氣為主,人參可有效提升脾胃功能,改善氣血不足,達到補中益氣的功效。
- 緩解脾胃虛寒: 本方治以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為主。人參性溫,可溫補脾胃,緩解脾胃虛寒,改善因脾胃虛寒導致的食慾不振、腹痛、腹瀉等症狀。
總之,人參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發揮著補氣健脾、溫補脾胃的關鍵作用,使其更有效地改善脾胃虛寒、氣血不足等病症。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利水滲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的功效。二十四味建中湯用以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茯苓可幫助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進而改善氣血不足的狀況。
- 化痰利水,消腫止痛:茯苓還有化痰利水、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配合其他藥材,共同改善脾濕所致的痰濕壅阻、水腫等症狀,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總之,茯苓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發揮著健脾益氣、利水滲濕、化痰利水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痰濕壅阻等症狀的目的。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諸藥,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藥物相剋或過於偏燥或偏寒,使藥效更穩定、安全。
其二,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解毒生津之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配合,可增強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功效,更有效地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症狀。
總之,甘草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起著重要作用,既能調和藥性,又能增強藥效,使其成為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等病症的有效方劑。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木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和胃: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健脾消食之功。對於脾胃虛弱、氣滯食積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木香能夠起到調理脾胃、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 理氣止痛: 木香還具有疏肝理氣、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木香與其他理氣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止痛功效。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酸棗仁,主要基於其安神養心的功效。酸棗仁味甘酸、性平,入心、脾經,具有養血安神,斂汗止盜汗,緩解心悸失眠等作用。
方中以黃芪、人參、甘草等補氣健脾,但補氣過度易傷陰,而酸棗仁可起到滋陰安神,防止氣盛傷陰的作用,使補氣效果更加溫和持久,並能有效改善因氣虛引起的失眠、心悸、盜汗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二十四味建中湯為一複方中藥方劑,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身體,增強體質。其中,海桐皮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選用自有深意。海桐皮,性溫味苦,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之效。在本方中,它能有效對抗風濕引起的關節疼痛,改善因寒濕阻滯而致的肢體沉重與活動不便。此外,海桐皮還能輔助其他藥材,共同調節人體的氣血運行,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藥效的滲透力,使療效更全面地發揮。因此,海桐皮在二十四味建中湯中,不僅是祛風濕的良藥,也是整體療效提升的關鍵,彰顯了中醫藥學配伍的智慧。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行氣,緩解脾胃氣滯: 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建中湯以補脾胃、益氣血爲主,但脾胃虛弱者往往伴隨氣滯,導致食慾不振、腹脹等症。枳殼的加入能幫助理氣行氣,促進脾胃運化,使補益藥物更容易吸收。
- 疏肝解鬱,輔助補益效果: 肝氣鬱結也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加重虛弱症狀。枳殼具有一定疏肝解鬱的作用,能緩解肝氣鬱結,使補益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總之,枳殼的加入使二十四味建中湯的組成更加完善,既能補益脾胃,又能理氣行氣,疏肝解鬱,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一、 滋陰補血: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的功效。建中湯以補脾胃為主,但脾胃虛弱常伴隨氣血不足,因此加入生地黃以滋陰補血,使脾胃氣血充盈,更利於補益脾胃。
二、 緩解燥熱:建中湯中多用溫燥之品,如黃芪、甘草等,若不加生地黃滋陰降火,易造成燥熱之弊。生地黃的寒性可中和燥熱,使補益之功更趨平和,避免藥性過於燥烈。
二十四味建中湯中加入沉香,是基於其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
沉香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補脾腎、理氣止痛的功效。此方以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為旨,但對於脾胃虛寒、氣滯血瘀的患者,單純補益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
沉香能溫中散寒,促進脾胃運化,同時理氣止痛,緩解患者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使補益效果更顯著。
二十四味建中湯為一綜合性調理方劑,用於強化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增強體質。其中,檳榔(Bing Lang)作為一味重要成分,其主要作用為行氣消積,驅蟲健胃。根據中醫理論,檳榔味苦、辛,性溫,歸脾、胃、大腸經,能有效促進腸胃蠕動,消除脹氣,對消化不良、食滯腹脹有顯著療效。此外,檳榔含有的檳榔鹼等生物鹼成分,具有驅除腸道寄生蟲之效,適合用於治療蛔蟲、綫蟲等引起的腸蟲症。在建中湯中,檳榔與其它草藥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作用,從而達到全面調理消化系統,提升整體健康水平的目的。
主治功效
二十四味建中湯方劑:
二十四味建中湯是中醫的經典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弱、疲倦、疼痛,消瘦、無力,心悸、胸悶,食慾不振,調節月經不調問題,改善不孕情況等。它由24種中藥材組成,每種中藥材都具有不同的功效,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
二十四味建中湯方劑組成:
甘草: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白芷: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鱉甲: 具有滋陰、補氣、清熱瀉火、平肝息風、降氣、清虛熱、調經等功效。
檳榔: 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柴胡: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沉香: 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嘔、止咳平喘、補腎、健脾胃等功效。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莪朮: 具有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健脾胃和消食化積的功效。
茯苓: 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海桐皮: 具有驅蟲殺蟲、祛風除濕、溫筋活血、止痛、活血化瘀、化腐生肌、通經絡、散血等功效。
黃耆: 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桔梗: 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荊芥: 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木香: 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麥門冬: 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秦艽: 具有清熱瀉火、祛風除濕、清熱利尿和強筋骨的功效。
肉荳蔻: 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止瀉、止嘔、下氣消食等功效。
人參: 具有多種傳統療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肉桂: 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生地黃: 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酸棗仁: 具有安神、生津止渴、補血養肝、清虛熱、固表止汗等傳統療效。
枳殼: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黃耆(蜜炙)2兩,官桂2兩,秦艽2兩,肉豆蔻2兩,煨柴胡2兩,荊芥2兩,白芷2兩,川芎2兩,鱉甲(醋炙)2兩,桔梗2兩, 當歸1兩,莪朮(炮)1兩,麥門冬(去心)1兩,白芍藥1兩,人參(去蘆)1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木香1兩,酸棗仁(炒)1兩,海桐皮1兩,枳殼(去瓤,煨)1兩,乾地黃1兩,沈香0.5兩,檳榔0.5兩。
上為細末。
每2錢半,水1盞,加生薑3片,烏梅2個,煎至7分,溫服。如覺臟腑冷,即空心熱服,小便多,即食後、臨臥時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氣血、健脾和中的功效,適合氣虛、脾虛、血虛、痰濕、氣滯、血瘀等患者服用。但本方含有肉桂、檳榔等中藥,有溫燥、上火之性,陰虛火旺、肝火旺盛、胃熱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二十四味建中湯, 出處:《簡易方》引《衛生家寶》(見《醫方類聚》卷一五○)。 組成:黃耆(蜜炙)2兩,官桂2兩,秦艽2兩,肉豆蔻2兩,煨柴胡2兩,荊芥2兩,白芷2兩,川芎2兩,鱉甲(醋炙)2兩,桔梗2兩,當歸1兩,莪朮(炮)1兩,麥門冬(去心)1兩,白芍藥1兩,人參(去蘆)1兩,茯苓1兩,甘草(炙)1兩,木香1兩,酸棗仁(炒)1兩,海桐皮1兩,枳殼(去瓤,煨)1兩,乾地黃1兩,沉香半兩,檳榔半兩。 主治:虛勞,體倦骨疼,羸瘦少力,心忪胸滿,痞悶不食;婦人血氣風勞,月水不調,不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