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托流氣飲

NEI TUO LIU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肺經 15%
胃經 15%
肝經 13%
心經 11%
大腸經 8%
腎經 5%
三焦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托流氣飲」

中藥方劑「內托流氣飲」是一帖具有悠久歷史的傳統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包括人參、木香、黃耆、厚朴、甘草、紫蘇葉、桔梗、肉桂、檳榔、烏藥、枳殼、當歸、川芎、白芍、白芷等多種中草藥。

人參具有補氣生血、益氣養血、生津止渴、補血、健脾胃等功效。

木香具有溫裏溫中、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理氣行氣、止瀉、健脾健脾止咳平喘、疏肝解鬱等功效。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等功效。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肉桂性溫,味辛甘,歸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檳榔性苦能破滯,辛能散邪,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烏藥性溫、味辛、苦,入脾胃、腎經,具有理氣行氣、補陽、行氣止痛、散寒止咳、消腫散結、祛痰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以上藥物經過合理配伍,具有頭痛氣虛,陽氣上升,頭頂就會出現腫塊,稱為頂門癰的治療功效。

傳統服藥法


人參、木香、乳香、當歸、川芎、黃耆、芍藥、防風、甘草、厚朴、枳殼、桔梗、烏藥、白芷、檳榔、紫蘇。
加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服。外用金箍散敷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人參、黃耆、當歸、川芎、白芍、白芷等補益藥為主,以木香、厚朴、甘草、紫蘇葉、桔梗、肉桂、檳榔、烏藥、枳殼等行氣散結藥為輔,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及月經量多者慎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內托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蒼朮、黃柏、青皮、甘草、芍藥、當歸、白朮、檳榔、川芎、羌活、獨活、白芷、木瓜、牛膝、杜仲。 主治:臁瘡。

內托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人參、黃耆、厚朴、甘草、紫蘇、桔梗、枳殼、烏藥、細辛、當歸、防風、川芎、白芷、鼠粘子、芍藥。 主治:發鬢毒。

內托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四。 組成:人參、木香、乳香、當歸、川芎、黃耆、芍藥、防風、甘草、厚朴、枳殼、桔梗、烏藥、白芷、檳榔、紫蘇。 主治:手心毒。

內托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人參、黃耆、厚朴、甘草、紫蘇、桔梗、枳殼、官桂、檳榔、烏藥、當歸、防風、白芷、芍藥、川芎、柴胡。 主治:項疽毒。

內托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人參、木香、黃耆、厚朴、甘草、紫蘇、桔梗、官桂(冬加夏減)、檳榔、烏藥、枳殼、當歸、川芎、芍藥、白芷。 主治:頂門癰。

內托流氣飲,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三。 組成:人參、木香、黃耆、厚朴、甘草、紫蘇、桔梗、枳殼、官桂、烏藥、當歸、白芍、防風、白芷、川芎、茯苓、陳皮、天花粉。 主治:上下肋癰。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