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澤蘭煎

琥珀澤蘭煎

HU PO ZE LAN JI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7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19%
心經 18%
腎經 14%
肺經 12%
胃經 8%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膽經 1%
心包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小腸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腎壯陽,益精固本: 巴戟天味甘性溫,入腎經,具有補腎陽、益精血、固精的作用。琥珀澤蘭煎中加入巴戟天,有助於補益腎氣,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痠軟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2. 溫陽散寒,通絡止痛: 巴戟天亦具溫陽散寒之效,可溫煦腎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寒濕所致的關節疼痛、四肢冰冷等症狀。琥珀澤蘭煎中加入巴戟天,能夠溫陽散寒,通絡止痛,增強藥物整體療效。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糯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固本培元:糯米性溫和,味甘,具有補中益氣、健脾胃之功效。琥珀澤蘭煎中常配伍具有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功效的藥材,糯米的加入可以起到平衡藥性、補益脾胃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傷及正氣。

2. 增強藥效:糯米具有較強的吸附性,可吸附藥物有效成分,使之在體內更易吸收,進一步提升藥效。同時,糯米亦可作為藥物載體,有助於藥物的煎煮和服用。

琥珀澤蘭煎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琥珀澤蘭煎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茴香的理氣作用可以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配合澤蘭、琥珀等藥物,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2. 調和藥性: 琥珀澤蘭煎中,澤蘭性涼,琥珀性寒,搭配溫性的茴香,可以使方劑整體藥性趨於平和,避免寒涼過甚,更利於患者的康復。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牡丹皮,主要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涼血: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琥珀澤蘭煎主治熱毒壅盛、血瘀阻滯所致的各種疾病,牡丹皮可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緩解熱毒對身體的損害,並協同其他藥物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病竈恢復。

二、活血化瘀: 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淤血消散。琥珀澤蘭煎中一些藥物,如琥珀、澤蘭,也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牡丹皮的加入可增強活血化瘀的效果,加速病竈恢復,提高治療效果。

琥珀澤蘭煎方中含有劉寄奴,主要考量其活血止痛之效。劉寄奴性味苦寒,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其藥理研究表明,劉寄奴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可有效緩解因氣滯血瘀導致的疼痛,且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因此,在琥珀澤蘭煎中加入劉寄奴,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療目的。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斂肺止咳:五味子性酸斂,入肺經,具有收斂肺氣、止咳化痰之效。琥珀澤蘭煎主治咳嗽痰多,五味子可助澤蘭、琥珀等藥物收斂肺氣,減少痰液分泌,達到止咳平喘的效果。

二、固腎益氣:五味子有益腎氣、固精的作用。澤蘭、琥珀等藥物可耗氣傷腎,加入五味子可補腎固精,避免藥物對腎氣的損傷,提升藥效,使整體方劑更加平衡。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通竅止痛之功效。其可緩解頭痛、鼻塞、流涕等風寒感冒症狀,並能通利鼻竅,改善嗅覺。

二、解毒消腫:白芷亦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能治療癰腫瘡毒、皮膚瘙癢等。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白芷,可輔助其他藥物緩解炎症,促進組織修復。

總而言之,白芷在琥珀澤蘭煎中起着疏散風寒、通竅止痛、解毒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琥珀澤蘭煎方中加入五加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益氣血,固本培元: 五加皮性溫,味甘辛,入肝、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之功效。琥珀澤蘭煎多用於治療氣血不足、筋骨痠軟、體虛乏力等症狀,五加皮的加入可增強補益效果,使氣血充盈,筋骨強壯,達到固本培元之效。
  2. 協同澤蘭,活血化瘀: 澤蘭性涼,味辛,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功效。五加皮溫而不燥,可緩解澤蘭的寒涼之性,協同澤蘭活血化瘀,同時避免寒涼傷胃。

琥珀澤蘭煎方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燥,清熱解毒: 石斛味甘、性寒,具有滋陰生津、清熱解毒的功效。琥珀澤蘭煎方多用於治療熱病傷陰、口乾舌燥、咳嗽痰黏等症,石斛的加入可起到滋陰潤燥,清熱解毒,緩解症狀的作用。
  2. 益氣養胃,護肝降火: 石斛還具有益氣養胃,護肝降火的功能。方中若存在脾胃虛弱、肝火旺盛等情況,石斛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脾胃,清肝降火的作用,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疾病恢復。

琥珀澤蘭煎方中加入澤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化瘀: 澤蘭性味辛溫,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方中以其配合琥珀,可加強活血化瘀之力,適用於瘀血阻滯所致的各種病症。

二、疏肝理氣: 澤蘭還能疏肝解鬱、理氣止痛。對於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導致的胸脅疼痛、月經不調等病症,澤蘭可起到一定的調理作用。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行氣,通經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行氣、通經止痛的功效。琥珀澤蘭煎用於治療血瘀阻滯所致的經期不順、痛經等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滯,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配合澤蘭,增強疏肝理氣功效: 澤蘭性微寒,味辛,歸肝、脾經,具有行氣活血、疏肝理氣的功效。川芎與澤蘭相配,可以增強疏肝理氣的功效,進一步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疼痛,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琥珀澤蘭煎方中加入赤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瘀阻所致的各種症狀,例如發熱、口渴、咽痛、舌苔黃膩、面色紅赤、皮膚紅腫等。琥珀澤蘭煎主治熱毒壅滯,血瘀氣滯,故加入赤芍可增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
  2. 配伍增效: 赤芍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澤蘭、琥珀等配合,可起到增效作用。赤芍清熱涼血,可配合澤蘭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琥珀清熱解毒、化瘀止痛,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目的。

琥珀澤蘭煎方中包含生地黃,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方中澤蘭性辛涼,善於清熱解毒,但其涼性較烈,易傷陰,而生地黃可緩解其寒性,兼顧清熱解毒與滋陰養血。

二、 配伍增效: 生地黃與琥珀、澤蘭等藥材相配,可增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例如,生地黃可與琥珀相伍,增強涼血止血之功,並緩解琥珀的燥性;與澤蘭相伍,則可加強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並滋陰生津,防止燥熱傷陰。

琥珀澤蘭煎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因為當歸具有補血活血的作用。當歸是中醫中常用的藥材,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又能調和氣血,對於調理女性的生理狀況特別有效。當歸中的有效成分能夠刺激骨髓生成紅血球,提升血液品質,從而緩解因氣血不足所引起的症狀,如面色蒼白、疲倦無力等。

此外,當歸還具有舒緩疼痛和消炎的特性,這在多種臨牀應用中都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在琥珀澤蘭煎中,當歸能夠與其他成分協同增效,增強整體方劑的療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因此,將當歸納入琥珀澤蘭煎的組成中,既符合中醫的理論,也能在臨牀上有效改善患者的身體狀況。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益血: 琥珀澤蘭煎主要功效為活血化瘀,但同時也可能因化瘀而耗氣傷血。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補益氣血,防止過度化瘀導致氣血虛損。
  2. 扶正祛邪: 琥珀澤蘭煎屬於活血化瘀類方劑,化瘀的目的在於祛邪,而人參則屬於補益類藥物,可扶持正氣。人參與澤蘭等藥物配合,可達到扶正祛邪、標本兼治的效果,使治療更為完善。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鬱氣滯: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月經不調等症狀。琥珀澤蘭煎以琥珀、澤蘭等疏肝理氣藥為主,白芍的加入能協調藥性,避免疏肝過度而傷陰。
  2. 保護脾胃:白芍性微寒,能緩解肝氣過盛對脾胃的影響,避免脾胃虛弱。琥珀澤蘭煎中藥性偏燥,白芍的加入能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保護脾胃功能,使藥力更易於吸收。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滋陰: 熟地黃性溫,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血滋陰、填精益髓之效。澤蘭性涼,味辛,入肝、膀胱經,善於清熱解毒、利水消腫。二者配伍,一溫一涼,相得益彰,既能補益氣血,又能清熱利水,協調陰陽,共奏療效。

2. 調和藥性: 琥珀澤蘭煎中可能含有其他燥熱之藥,熟地黃的滋陰作用可以中和燥熱,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身體造成損害,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患者接受。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經止痛:艾葉性溫,具有溫經止痛的功效,可溫煦血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寒凝血瘀引起的疼痛。琥珀澤蘭煎常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痛經、腹痛等症,艾葉的加入可增強其溫經止痛之效。
  2. 化瘀止血:艾葉亦具有一定的化瘀止血作用,可促進血行,消散瘀血,並止血止痛。琥珀澤蘭煎中若有出血症狀,艾葉的加入可輔助止血,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琥珀澤蘭煎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入心、腎經,具有溫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澤蘭性涼,善於清熱解毒,但若患者寒氣較重,單用澤蘭容易寒性過盛,難以奏效。附子的加入,可溫陽散寒,助澤蘭清熱解毒,達到寒熱兼治的效果。
  2. 助藥力:附子性溫,可引藥入經,助澤蘭之藥力,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提高療效。

琥珀澤蘭煎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

澤蘭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脾胃虛寒者服用容易損傷脾氣,導致氣虛乏力、水濕停滯。白朮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可補益脾氣,改善澤蘭的寒涼之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傷及脾胃。

同時,白朮的燥濕利水之功,可配合澤蘭的清熱利濕,共同達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療效。因此,白朮的加入,可協調藥性,增強藥效,使琥珀澤蘭煎的療效更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琥珀澤蘭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範疇廣泛,集中於婦科血氣失調與風痹癥瘕等症,具體包含:

  1. 血氣病症:婦人「三十八種血氣」泛指多種氣滯血瘀證,如經閉、血暈、浮腫、赤白帶下等。
  2. 癥瘕積聚:針對「七癥八瘕」,即腹腔內瘀血結塊,與現代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相似。
  3. 妊娠與產後病:胎動不安、死胎不出、產後敗血攻心、胞衣不下等。
  4. 風濕痹痛:八風五痹、手足痠疼,涉及風寒濕邪侵襲經絡。
  5. 虛損雜症:衝任虛損、絕嗣無子、頭眩眼花、瘦弱嘔逆等。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方劑結構與核心思路

全方以「活血化瘀、溫補肝腎、調和衝任」為主軸,兼具祛風除濕、補氣養血之效。可分類如下:

  1. 活血化瘀通經

    • 澤蘭葉劉寄奴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針對產後瘀阻、經閉。
    • 赤芍川芎:行氣活血,疏肝解鬱,助通利血脈。
    • 牡丹皮:清血分瘀熱,防溫燥藥物傷陰。
  2. 溫補肝腎,壯陽散寒

    • 紫巴戟附子:補腎陽、逐寒濕,改善衝任虛冷、不孕。
    • 茴香:暖下焦,散寒止痛,協調附子溫通之力。
  3. 養血益氣,調補衝任

    • 熟地黃當歸白芍:四物湯基礎(缺川芎已另用),滋陰養血。
    • 人參白朮:補脾益氣,助氣血生化之源。
  4. 祛風濕,強筋骨

    • 五加皮金釵石斛:祛濕通絡兼養陰,緩解手足痠疼。
  5. 特殊配伍與引經藥

    • 艾葉(醋炒):溫經止血,針對漏胎、崩漏。
    • 五味子:收斂肺腎,防辛散過度,平衡藥性。

(二)治療機轉推論

  1. 血瘀證:通過活血藥(澤蘭、劉寄奴)與溫通藥(附子、巴戟)協同,化解胞宮寒凝血瘀。
  2. 衝任虛損:補益肝腎(熟地、巴戟)與益氣(人參、白朮)共奏固本之效,調節月經與生育功能。
  3. 風濕痹痛:五加皮、白芷祛風濕,配合當歸養血活血,達到「治風先治血」的效果。
  4. 產後病:以活血藥促進惡露排出(如劉寄奴),結合溫補藥(艾葉、附子)防氣血脫散。

三、現代理論對應

此方組成涵蓋「活血化瘀、免疫調節、內分泌調整」等現代作用,可能適用於:

  • 婦科疾病: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產後恢復。
  • 循環障礙:微循環改善(如川芎、赤芍擴張血管)。
  • 慢性炎症:風濕性關節炎(五加皮、白芷抗炎)。

總結:琥珀澤蘭煎融合「溫通、補養、祛瘀」三法,體現中醫「標本兼治」思想,尤適合虛寒夾瘀體質之婦科雜病。

傳統服藥法


紫巴戟(去心,糯米炒)1兩,茴香(炒)1兩,牡丹皮(去心)1兩,劉寄奴草(去枝)1兩,五味子(去梗)1兩,白芷1兩,五加皮(去心)1兩,金釵1兩,石斛(去根,銼,酒浸,炒)1兩,澤蘭葉(去梗)1兩,川芎1兩,赤芍藥1兩,生乾地黃(洗,去蘆)1兩,川當歸(酒浸1宿)1兩,人參(去蘆)1兩,白芍藥1兩,熟乾地黃(洗去土)1兩,艾葉(醋炒,糯米糊調成餅,焙乾,為末)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朮1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每服1丸,早、晚用溫酒磨下。漏胎刺痛,煮糯米飲送下;寒熱往來,四肢煩疼,煎青蒿酒送下;婦人、室女經血不通,煎紅花酒送下;血暈不省人事,童子小便和暖酒送下;催生,雞子清和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琥珀澤蘭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溫經散寒的功效,但是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陰道炎坐骨神經痛腦中風白帶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子宮頸炎全身性水腫眼睛模糊膝部腫大疼痛噁心反胃半身或下肢麻木赤白帶

相同名稱方劑


琥珀澤蘭煎, 出處:《局方》卷九(寶慶新增方)。 組成:紫巴戟(去心,糯米炒)1兩,茴香(炒)1兩,牡丹皮(去心)1兩,劉寄奴草(去枝)1兩,五味子(去梗)1兩,白芷1兩,五加皮(去心)1兩,金钗石斛(去根,銼,酒浸,炒)1兩,澤蘭葉(去梗)1兩,川芎1兩,赤芍藥1兩,生乾地黃(洗,去蘆)1兩,川當歸(酒浸1宿)1兩,人參(去蘆)1兩,白芍藥1兩,熟乾地黃(洗去土)1兩,艾葉(醋炒,糯米糊調成餅,焙乾,爲末)1兩,附子(炮,去皮臍)1兩,白朮1兩。 主治:婦人三十八種血氣,八風五痹,七癥八瘕,心腹刺痛,中風癱瘓,手足痠疼,乳中結瘀,妊娠胎動,死胎不出,産衣不下,敗血湊心,頭旋眼花,血註四肢,渾身浮腫,衝任久虛,絕産無嗣,或因有子,經脈不調,赤白帶下,惡心嘔逆,身體瘦倦。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