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氣活血丸

YANG QI HUO XUE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心經 15%
肝經 14%
肺經 13%
腎經 12%
胃經 11%
心包經 4%
膽經 2%
膀胱經 2%
脾經
心經
肝經
肺經
腎經
胃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艾葉,主要基於其溫經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

艾葉性溫,入脾、肝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其溫經散寒的作用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

在養氣活血丸的組成中,艾葉可以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氣養血的功效,從而改善氣血不足、經絡不通所致的各種病症。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助氣活血: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心、肺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功效。對於氣血運行不暢,寒凝血瘀所致的症狀,如肢體冰冷、面色蒼白、脈象沉細等,乾薑能夠溫陽散寒,促進血液循環,使氣血運行通暢。
  2. 配合其他藥材: 乾薑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乾薑與當歸、川芎等藥材搭配,可以溫經活血,改善血液循環;與黃芪、黨參等藥材搭配,可以補氣養血,增強體質。

總而言之,乾薑在養氣活血丸中扮演著溫陽散寒、助氣活血的重要角色,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治療作用。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助藥力: 生薑性溫,味辛,入肺、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化痰的功效。藥方中常以生薑來溫通氣血,促進藥效發揮,達到溫陽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的目的。
  2. 調和藥性,減緩副作用: 生薑可以調和藥性,緩解某些藥材的寒涼或燥烈之性,避免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例如,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可能對脾胃有刺激性,生薑可以起到保護胃腸的作用,使藥物更安全有效地發揮作用。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附子,是為了其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 的功效。附子性溫熱,入心、腎、脾經,能溫補心陽,散寒止痛,回陽救逆,對於氣血虛寒、陽氣不足、寒凝血瘀等病症有顯著療效。

在養氣活血丸中,附子的加入不僅可以溫補陽氣,促進氣血運行,還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功效,起到協調作用,達到溫陽活血、散寒止痛的效果。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味苦酸甘,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其能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改善肝血不足導致的疼痛,與方劑中活血化瘀的藥物相配合,能更有效地達到養血活血的目的。
  2. 緩和藥性: 方劑中常含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性較燥烈,容易傷及脾胃。白芍具有緩和藥性的作用,可以減輕活血藥物的燥烈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大的刺激。

養氣活血丸中包含白朮,其原因主要有二: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方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氣血生化,從而為活血化瘀提供充足的能量來源。
  2. 固本扶正:白朮還具備固本扶正之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防止血瘀過程中出現氣虛、血虛等情況,進一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

因此,白朮在養氣活血丸中起到健脾益氣、固本扶正的作用,有助於提高藥效,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花椒,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經散寒,活血止痛: 花椒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對於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肢體麻木、經絡不通等症狀,花椒能起到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的作用。
  2. 輔助其他藥材發揮功效: 花椒與方劑中其他藥材配合,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花椒可助其他活血化瘀藥物更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狀態。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活血行氣: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膽經,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有效改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因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2. 升清降濁: 川芎能升清陽氣,降濁陰邪,對於氣血不足、頭昏腦脹等症狀,有改善效果。

此外,川芎也具備一定的止痛、止癢、解毒作用,有助於配合其他藥材,增強養氣活血丸的整體療效。

養氣活血丸中包含當歸,主要源於其藥性與功效。當歸味甘辛,性溫,歸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

方劑中,當歸與其他藥材相配伍,可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如當歸與川芎、赤芍等藥物搭配,可活血化瘀,改善血瘀引起的疼痛;與黃芪、黨參等藥物搭配,可補氣養血,增強體質。因此,當歸在養氣活血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巴戟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腎益氣:巴戟天性溫,味甘,歸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溫陽化寒之功效。其能溫補腎陽,促進腎氣生髮,進而提升機體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於改善氣虛乏力、腰膝酸軟等症狀。
  2. 活血通絡:巴戟天還具有一定活血通絡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緩解經絡阻滯、疼痛麻木等症狀。

因此,巴戟天在養氣活血丸方劑中,起到補腎益氣、活血通絡的功效,與其他藥物配合,起到協同作用,達到改善氣血循環、增強體質的效果。

養氣活血丸方劑中加入糯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補益脾胃,增強藥力: 糯米性溫和,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固氣止瀉的功效。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補益脾胃可增強機體對藥物的吸收和利用,進而提高藥效。
  2. 調和藥性,防止燥烈: 部分藥材性燥烈,容易傷陰,糯米則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加入糯米可以調和藥性,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補氣益血: 人參性溫,味甘,入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對於氣虛血弱、面色蒼白、神疲乏力等症狀,人參能夠有效改善,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2. 協調藥性: 養氣活血丸中其他藥材多為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品,性偏寒涼。人參的溫補性質可以中和藥性,防止寒涼之品損傷脾胃,起到協調藥效的作用,使藥物更加平和,更好地發揮功效。

養氣活血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方面的藥理作用:

  1. 益氣固本,改善氣虛血瘀: 五味子性酸甘,入肺、腎經,具有益氣生津、斂肺止咳、固精縮尿的作用,可改善氣虛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進一步促進活血化瘀。
  2. 保護心血管,增強藥效: 五味子能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心臟功能,並可提高血液循環效率,有助於藥物成分更有效地到達病竈部位,發揮其活血化瘀的作用。

因此,五味子在養氣活血丸中起到益氣固本、促進活血化瘀,並增強藥效的輔助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養氣活血丸 」,主要成分是:艾葉,乾薑,生薑,附子,白芍,白朮,花椒,川芎,當歸,巴戟天,糯米,人參,五味子, 主治功效是:產後體虛氣血不足,勞累過度導致血氣虧損,身體元氣虛弱,四肢疲乏無力,肌肉消瘦。以及脾胃虛弱,飲食不佳,或有嘔吐、腹瀉、自汗等症狀,或有寒熱交替的表現。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1.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2. 艾葉:性溫,味苦、辛,具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等功效。

  3.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4.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5. 花椒: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瀉、殺蟲解毒、祛寒止痛、溫中散寒、健脾止瀉、溫腎壯陽、補陽、壯命門火、止嘔、壯陽、通經絡、清熱利尿、祛風除濕、破血消癥、溫裡溫中、健脾胃、止咳平喘、止瀉、活絡止痛、通乳等功效。

  6.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7. 糯米:性溫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健脾胃、解毒、補中益氣、溫裡溫中、止汗等功效。

  8.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9.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10.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11.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12.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13.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 養氣活血丸 」,由多種性味溫補的中草藥組成,具有補氣活血、補血益氣、溫裏散寒、活血化瘀、強筋骨、止咳平喘等功效。可應用於產後體虛氣血不足,勞累過度導致血氣虧損,身體元氣虛弱,四肢疲乏無力,肌肉消瘦。以及脾胃虛弱,飲食不佳,或有嘔吐、腹瀉、自汗等症狀,或有寒熱交替的表現。但,由於中藥方劑組成複雜,服用前應諮詢專業中醫師,以確保用藥安全。

傳統服藥法


大艾葉(炒焦,取細末)5兩,乾薑(炮,取末)2兩半(用上醋2升半,無灰好酒2升,生薑自然汁1升,將薑、艾末同調於銀器內,慢火熬成膏),附子(炮,去皮臍)2兩半,白芍藥2兩,白朮2兩,椒紅2兩,川芎2兩,當歸(洗,焙)2兩,紫巴戟(去心,糯米炒)2兩,人參(去蘆頭)2兩,五味子2兩。後九味為細末,入前膏子,並熟炒白麵二兩半,同和為劑,入杵臼內搗千下,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食前溫酒或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腹瀉身體消瘦忽冷忽熱身體容易出汗

相同名稱方劑


養氣活血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六。 組成:大艾葉(炒焦,取細末)5兩,乾薑(炮,取末)2兩半(用上醋2升半,無灰好酒2升,生薑自然汁1升,將薑、艾末同調于銀器內,慢火熬成膏),附子(炮,去皮臍)2兩半,白芍藥2兩,白朮2兩,椒紅2兩,川芎2兩,當歸(洗,焙)2兩,紫巴戟(去心,糯米炒)2兩,人參(去蘆頭)2兩,五味子2兩。 主治:産後諸虛不足,勞傷血氣,真元內弱,四肢倦乏,肌肉消瘦。及脾元虛損,不入飲食,或吐利自汗,或寒熱往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