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邪散

QU X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18%
肺經 15%
肝經 13%
心經 10%
膽經 6%
腎經 4%
膀胱經 3%
心包經 3%
大腸經 3%
三焦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大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驅邪散方中包含香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驅散風寒,闢穢解表: 香薷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化濕止嘔的功效,能驅散外感風寒之邪,特別適用於暑濕時令,兼有表寒、濕濁之症。驅邪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暑溼等症,而香薷的驅邪解表作用,能有效緩解患者的發熱、惡寒、頭痛、鼻塞等症狀。
  2. 清熱利濕,消暑解暑: 香薷亦具清熱利濕功效,能清解暑熱,利水消腫,有助於驅散體內濕邪,改善濕熱引起的症狀。驅邪散中加入香薷,不僅能解表散寒,更能清熱利濕,使藥效更全面,更適合治療暑濕季節的各種病症。

驅邪散中包含青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青皮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驅邪散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邪氣入侵所致的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而青皮的疏肝理氣作用,可幫助驅散寒邪,解除氣機鬱滯,緩解胸悶、脘腹脹痛等症狀。
  2. 消食化積,降逆止嘔: 青皮還具有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功效。外感風寒常伴有脾胃不和,出現食積不消、嘔吐等症狀,青皮可以幫助消化積滯,降逆止嘔,改善脾胃功能。

總之,青皮在驅邪散中起到疏肝理氣、行氣止痛、消食化積、降逆止嘔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驅邪解表、和胃止痛的效果。

驅邪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固護中焦: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固脫的功效。驅邪散為祛邪扶正之劑,白朮能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為驅邪之藥提供充足的能量和物質基礎。
  2. 助藥力,提高藥效:白朮具有引藥入脾胃之作用,可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驅邪散中多用辛溫解表之藥,而白朮能使其藥力直達病所,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提高驅邪散的整體療效。

驅邪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能理氣化痰、健脾燥濕,對於脾胃氣滯、食積不消、痰濕阻滯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驅邪散多用於驅除外邪,而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易受外邪侵襲,故加入陳皮以健脾理氣,增強抵抗力。
  2. 行氣止痛:陳皮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驅邪散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疼痛,如風寒濕痹、胸腹疼痛等。陳皮加入方中,可助藥力行氣止痛,緩解疼痛症狀。

驅邪散方劑中包含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驅邪散常用於治療濕熱內蘊、邪氣入侵所致的各種病症,而茯苓可健脾利濕,使脾胃運化正常,提升正氣,有助驅邪外出。

二、 滲濕利水:茯苓亦有滲濕利水之效,可將體內積聚的濕邪排出,減輕濕邪對人體的影響。濕邪是驅邪散所要治療的病因之一,茯苓有助於去除濕邪,進一步達到驅邪散的治療目的。

驅邪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之性,能緩解其他藥材的燥烈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偏燥而傷正氣。驅邪散中多用辛溫之藥,如羌活、獨活等,甘草能使藥性平和,減少對身體的副作用。
  2. 增強藥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能增強其他藥材的驅邪作用。例如,驅邪散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甘草能補益脾肺,使藥力更容易到達病所,達到更好的療效。

驅邪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醒脾開胃,化濕止嘔: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脾胃,行氣消食,對於脾胃虛寒、飲食不消、脘腹脹痛、嘔吐等症狀有改善作用。驅邪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脾胃濕困導致的感冒發熱、胸悶氣短等,砂仁的加入能助於開胃健脾,促進消化,緩解濕氣阻滯。
  2.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砂仁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對於寒邪客於中焦,導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有緩解作用。驅邪散中也常加入一些溫熱藥物,與砂仁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溫中散寒、驅邪止瀉的作用。

驅邪散中包含前胡,主要是因為前胡具有以下功效:

  1. 疏風散寒: 前胡性微寒,味辛,能疏散風寒,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咳嗽痰多等症。驅邪散為驅散外邪的方劑,前胡有助於散寒解表,使邪氣外泄。
  2. 降氣止咳: 前胡能降肺氣,止咳化痰,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症。驅邪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止咳化痰的藥物,前胡則可輔助其功效,達到更好的止咳效果。

驅邪散方劑中包含柴胡,乃因其具備以下兩項重要功效,有助於驅除邪氣:

  1. 疏肝解鬱,升陽舉陷: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入肝、膽經。其能疏肝解鬱,調暢氣機,並升舉陽氣,使陷下之邪氣得以升散,有助於恢復人體正氣,抵禦外邪入侵。
  2. 和解表裡,調和營衛: 驅邪散主要用於治療表裡俱虛之證,柴胡能和解表裡,調和營衛,使表邪得解,裡氣得通,達至邪去正安之效。

故驅邪散中以柴胡為君藥,可有效地驅除邪氣,恢復人體健康。

驅邪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驅邪散多用於治療外感熱病,黃芩可以清泄體內熱毒,抑制邪氣的侵犯。
  2. 止咳化痰: 黃芩對於肺熱咳嗽、痰黃黏稠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驅邪散中加入黃芩,可起到清熱化痰、止咳的作用,促進疾病的康復。

驅邪散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正氣: 人參為補氣藥,能補脾益氣、生津止渴,對於正氣不足、體虛乏力者,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抵禦邪氣入侵。
  2. 配合其他藥材,協調功效: 驅邪散通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而人參配合其他藥材,如柴胡、葛根等,能協調藥性,增強散寒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

驅邪散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性收,具有斂肺止咳之效,對於燥邪犯肺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驅邪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暑溼等病症,其中也可能包含肺氣不宣的症狀,因此加入烏梅有助於緩解肺部不適。
  2. 生津止渴: 烏梅酸甘,能生津止渴,對於熱邪傷津引起的口渴、咽乾等症狀也有幫助。驅邪散在驅邪的同時,也注重滋陰潤燥,烏梅的生津作用可以緩解因病症導致的津液不足。

驅邪散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化痰: 麥門冬性寒,味甘,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驅邪散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痰多等症,而麥門冬可以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並滋陰潤肺,緩解燥熱症狀,輔助驅除邪氣。
  2. 緩解燥熱,保護津液: 驅邪散中多含有辛溫燥烈的藥材,容易耗傷津液,引起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不適。麥門冬可以滋陰生津,緩解燥熱,保護津液,避免藥物對人體的過度損傷,使療效更佳。

驅邪散中加入蒼朮,主要考量其兩方面功效:

  1. 燥濕化濁:蒼朮性溫燥,能祛除濕邪,並化解脾胃積滯,有助於驅除外邪入侵,恢復脾胃功能。驅邪散旨在驅散外邪,故蒼朮的燥濕化濁作用能起到輔助之效。
  2. 升陽健脾:蒼朮具有升陽健脾的功效,能提升脾胃之氣,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抵抗外邪侵襲。驅邪散旨在提升正氣,抵禦外邪,蒼朮的升陽健脾作用則能為驅邪散提供更強的正氣支持。

驅邪散中包含藿香,主要源於其 芳香化濕 的功效。藿香氣味辛溫,入脾胃經,能 闢穢解毒,化濕止嘔,對於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諸症,如感冒、頭痛、身重、脘悶、嘔吐等,均有較佳療效。

此外,藿香亦有 行氣解鬱 的作用,可輔助驅散邪氣,改善氣機鬱滯之症,進一步提高驅邪散的整體功效。因此,藿香在驅邪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助於 驅除外邪,恢復正氣

驅邪散方中包含川芎,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藥理作用:

  1. 通竅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驅邪散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效果。
  2. 祛風散寒: 川芎性溫,可溫經散寒,驅散外邪。驅邪散中加入川芎,有助於驅散風寒濕邪,避免其入侵體內,加強治療效果。

驅邪散中包含白芍,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寒邪入侵引起的疼痛: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緩解疼痛的功效。驅邪散主治外感寒邪引起的發熱、頭痛、咳嗽等症狀,白芍可緩解寒邪入侵所造成的頭疼、身痛等症狀。
  2. 調和藥性:驅邪散中其他藥材如柴胡、羌活等性偏燥熱,白芍的寒涼性質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於偏燥,避免對身體造成傷害,並使藥效更為平和。

驅邪散方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燥濕化痰: 草果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燥濕化痰的功效。驅邪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痰濕阻肺等證,草果的溫燥之性可助藥力祛除寒濕,化解痰濁,使邪氣外散。
  2. 芳香闢穢,增強療效: 草果氣味辛香,具有芳香闢穢之效,可增強驅邪散的藥效,使藥力更易穿透病邪,達到更好的療效。此外,草果亦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慾,有助於患者的康復。

驅邪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其具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驅散邪氣,促進機體恢復。
  2. 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驅邪散中其他藥物可能偏寒涼,而當歸性溫,可以起到中和寒涼之氣,避免寒涼之氣傷正的作用,同時也有助於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

總之,當歸的加入,既能補血活血,調和氣血,又能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有助於驅邪散更好地達到驅散邪氣、恢復健康的目標。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驅邪散」

主治功效: 女性在懷孕期間感染瘧疾,導致氣血虛弱,出現往來寒熱的症狀,而且發作時間不固定。

組成:

  • 香薷
  • 青皮
  • 白朮
  • 陳皮
  • 茯苓
  • 甘草
  • 砂仁
  • 前胡
  • 柴胡
  • 黃芩
  • 人參
  • 烏梅
  • 麥門冬
  • 蒼朮
  • 藿香
  • 川芎
  • 白芍
  • 草果
  • 當歸

藥材功效介紹:

  • 甘草 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 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朮 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 蒼朮 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草果 具有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治瘧、降氣、燥濕、解酒毒等功效。

  • 柴胡 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止咳化痰、平肝息風、補陽、清熱瀉火、疏肝解鬱等功效。

  • 陳皮 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 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 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黃芩 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藿香 具有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等功效。

  • 麥門冬 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前胡 具有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等功效。

  • 青皮 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人參 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安神益智等功效。

  • 砂仁 具有燥濕、芳香化濕、理氣行氣、止瀉、安胎、健脾胃等功效。

  • 烏梅 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香薷 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清熱利尿、降氣以及健脾胃等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驅邪散」主要成分為:香薷,青皮,白朮,陳皮,茯苓,甘草,砂仁,前胡,柴胡,黃芩,人參,烏梅,麥門冬,蒼朮,藿香,川芎,白芍,草果,當歸。

「驅邪散」具有驅除邪氣、改善氣血虛弱、緩解往來寒熱症狀的功效。

傳統服藥法


藿香、白朮、茯苓、甘草、草果、少許知母、橘紅、砂仁(1方加柴胡8分)。
如有表邪者,加蘇葉8分,蔥白5寸。
生薑、大棗為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在服用驅邪散前,應先諮詢醫生。

相關疾病


氣喘貧血瘧疾嘔吐手腳冰冷忽冷忽熱口乾口渴牙齒緊閉口張不開噁心反胃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驅邪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一。 組成:蒼朮2兩(米泔浸1宿,刮淨,去皮,微炒),川芎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傷風。

驅邪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二。 組成:香薷、青皮、柴胡、黃芩、川芎、前胡、砂仁、藿香、白朮、烏梅、紅棗、人參。 主治:妊娠瘧疾,熱極則損胎。

驅邪散, 出處:《濟生》卷七。 組成:高良薑(銼,炒)1兩,白朮1兩,草果仁1兩,橘紅1兩,藿香葉1兩,縮砂仁1兩,白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半兩。 主治:食瘧。

驅邪散, 出處:《胎産秘書》卷上。 組成:藿香、白朮、茯苓、甘草、草果少許,知母、橘紅、砂仁(1方加柴胡8分)。 主治:妊娠營衛虛弱,脾胃不足,或感風寒,或傷生冷,傳爲瘧疾。

驅邪散,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組成:香薷、青皮、白朮、陳皮、茯苓、甘草、砂仁、前胡、柴胡、黃芩、人參、烏梅、麥冬、蒼朮、藿香、川芎、白芍、草果、大棗(1方加當歸)。 主治:養正驅邪。主治:妊娠瘧疾,氣血虛弱,往來寒熱,發止無時。

驅邪散, 出處:《顧松園醫鏡》卷十三。 組成:犀角1錢,羚羊角1錢,龍齒1錢,虎頭骨(俱爲末)1錢,木香1錢,沉香1錢,檀香1錢,降香(淨)1錢,麝香2分,雄黃2錢,牛黃1分,朱砂2錢,羶羊肉2-3兩,茯神5錢,棗仁5錢,遠志5錢。 主治:卒中邪惡,頭面青黑,口噤眼閉,昏不知人,手足厥冷,肌膚粟起,或錯言妄語,或直視握拳,或遍身骨節疼痛非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