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訊
主治功效
人參養胃湯
整體功效
益氣健脾,和胃止嘔。
主治
産後瘧疾。
產後瘧疾是指產後出現瘧疾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寒戰、出汗、頭痛、身痛、關節痛、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人參養胃湯具有益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可以緩解產後瘧疾的症狀。
文獻參考
- 《醫學入門》:人參養胃湯,治產後瘧疾。
- 《本草綱目》:人參養胃湯,治產後瘧疾。
- 《中醫方劑學》:人參養胃湯,具有益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適用於產後瘧疾患者。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錢5分,白朮(酒炒)1錢5分,厚朴(薑汁制)6分,陳皮(去白)1錢5分,蒼朮(米泔浸,炒)2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草果(去殼)1錢,藿香8分,甘草8分,黃芩(酒炒)6分,柴胡(去蘆)6分。
嚼碎,作1服,水2鐘,加生薑3片,紅棗1枚,煎至1鐘,不拘時溫服。虛者多服數帖,壯者1-2服,不拘遠近。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養胃湯由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當歸、蒼朮、厚朴、柴胡、黃芩、前胡、白芷、牡蠣、烏梅、生薑等中藥組成。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利水、滲濕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的功效;甘草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蒼朮具有健脾燥濕、祛風除濕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燥濕、消痰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前胡具有宣肺、利咽、降氣的功效;白芷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牡蠣具有平肝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烏梅具有生津止渴、澀腸固精的功效;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益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適合於產後瘧疾患者使用。
- 本方中含有人參、甘草等補益藥物,陰虛火旺、氣滯血瘀、痰濕壅盛者慎用。
- 本方中含有烏梅、生薑等辛溫燥烈之品,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養胃湯,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上。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炙草、茯苓、半夏、芍藥、人參、白朮。 主治:小兒脾胃不和,或吐或膨,時泄瀉,或煩或渴;飲食少進者。
人參養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當歸、蒼朮、川朴、柴胡、黃芩、前胡、白芷、牡蠣、烏梅、生薑。 主治:産後瘧疾。
人參養胃湯,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去白)、甘草(炙)、人參、白茯苓、半夏(去皮)、草果、藿香、砂仁、香附子。 主治:內傷飲食,心腹脹痛,吐瀉;瘧疾初起及瘧後調理。
人參養胃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8分,茯苓(去皮)8分,陳皮8分,半夏(薑汁炒)8分,厚朴(薑汁炒)8分,蒼朮(米泔浸)8分,藿香8分,當歸8分,川芎8分,草果(去殼)8分,甘草3分,烏梅1個。 主治:暴瘧初起。
人參養胃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 組成:人參3錢,茯苓(去皮)4錢,北五味子5錢,黃耆3錢,白扁豆3錢,遠志3錢,石蓮肉(去皮)5錢,生地黃5錢,益智仁3錢,川當歸3錢半,川芎2錢半,麥門冬(去心)3錢,甘草2錢,大棗6枚。 主治:虛損血衰,手足軟,行步無力,口苦舌乾。
人參養胃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1錢5分,白朮(酒炒)1錢5分,厚朴(薑汁制)6分,陳皮(去白)1錢5分,蒼朮(米泔浸,炒)2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草果(去殼)1錢,藿香8分,甘草8分,黃芩(酒炒)6分,柴胡(去蘆)6分。 主治:暑瘧、風瘧、痰瘧、食瘧、瘴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