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養胃湯
REN CAN YANG WE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4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養胃湯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氣健脾: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健脾益胃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致的胃脘疼痛、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人參可以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 扶正祛邪: 人參能夠增強人體正氣,提高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外邪入侵。對於因脾胃虛弱而導致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等問題,人參可以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促進身體恢復健康。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健脾利溼: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脾、肺經,具有健脾利溼、寧心安神之功效。人參養胃湯中常因脾胃虛弱,導致水溼停滯,茯苓可以健脾利溼,促進脾胃運化,使胃氣恢復正常。
- 協同人參: 人參性溫,偏於補氣,而茯苓性平,能使人參補氣而不燥,避免人參過補而傷陰。兩者協同作用,既能補氣健脾,又能利溼化痰,更利於胃氣恢復。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益氣,助運脾胃:白朮味甘性溫,入脾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瀉止汗的功效。人參養胃湯以補益脾胃為目的,白朮可幫助人參健脾益氣,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吸收藥物精華,提升療效。
2. 燥濕健脾,防止濕邪困脾:人參養胃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症,而濕邪易傷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失調。白朮能燥濕健脾,祛除濕邪,防止濕邪困脾,進一步促進脾胃功能恢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甘草性甘,味甘,略鹹,性平,能調和人參的溫燥之性,防止其過於燥熱,避免對胃造成刺激。
二、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與人參同用,能增強人參補氣養胃之效,使藥效更加顯著,更能達到養胃健脾之目的。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人參補氣,但過於滋膩,容易影響脾胃運化,而陳皮的理氣健脾作用,可以幫助人參更好地發揮補氣功效,避免其滋膩之性對脾胃造成負擔。
- 調和藥性:人參味甘,性溫,偏於補益,而陳皮味辛,性溫,偏於理氣,二者相配,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效更為協調,避免單味藥物過於偏頗。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半夏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人參養胃湯常用於脾胃虛弱、氣虛下陷引起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噁心嘔吐等症。半夏可降胃氣上逆,止嘔吐,輔助人參健脾益氣,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 燥濕化痰:半夏還有燥濕化痰的功效。胃中濕氣過重也會導致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症。半夏可燥濕化痰,祛除胃中濕氣,改善脾胃運化功能,配合人參益氣健脾,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益氣,養胃健脾: 當歸性溫味甘,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而胃氣虛弱往往伴隨血虛,當歸可補血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胃部氣血循環,促進胃黏膜修復。
- 緩和人參之性: 人參性溫燥,長期服用容易上火,而當歸性溫潤,可緩和人參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胃部造成刺激。
因此,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當歸,能夠有效地發揮補血益氣、養胃健脾的作用,提高藥效,並使藥性更加平和,適合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人羣服用。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蒼朮,主要是因為蒼朮具有燥濕健脾、祛風散寒的功效。
人參養胃湯常用於脾胃虛寒、食慾不振、脘腹冷痛等症。而蒼朮可以燥濕健脾,促進脾胃運化,增強食慾;同時蒼朮也能祛風散寒,改善脾胃寒氣,減輕脘腹冷痛等症狀。
因此,蒼朮在人參養胃湯中可以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降逆止嘔: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化痰、降逆止嘔之功效。胃氣上逆,常伴隨噁心嘔吐,厚朴能降逆止嘔,使胃氣下降,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 健脾和胃:厚朴不僅能降逆止嘔,也能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人參養胃湯以人參補氣養胃,厚朴輔助健脾,使補而不滯,更能提升整體療效。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柴胡,看似矛盾,實則暗藏玄機。
人參補氣養胃,柴胡疏肝解鬱,看似方向相反,但實則相輔相成。
人參補氣,可增強胃氣,促進消化吸收,但若肝氣鬱結,則會影響脾胃運化,導致食慾不振,腹脹不適。柴胡疏肝解鬱,可使肝氣流通,疏解鬱結,從而促進脾胃運化,使人參補氣的效果更佳。
因此,人參養胃湯中加入柴胡,並非毫無道理,而是為了更好地促進脾胃功能,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燥濕: 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效。人參養胃湯中加入黃芩,可清胃熱、燥濕邪,防止因胃熱而引起的口苦、口乾、食慾不振等症狀。
- 調和藥性: 人參性溫,補氣益血,而黃芩性寒,清熱瀉火,二者相配,可起到寒熱相濟、陰陽平衡的作用,避免單用人參過於溫燥,或單用黃芩寒涼傷胃的弊端,使藥效更加平和。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疏肝理氣,健脾和胃: 前胡味辛性平,入肺、肝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效。人參養胃湯以人參補氣為主,加入前胡則可協調氣機,避免補氣過度而損傷脾胃,使補氣養胃更加平和有效。
- 針對胃脘脹痛、食慾不振: 前胡能疏肝理氣,對於因肝氣鬱結導致的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人參養胃湯本身也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加入前胡則能加強此方面的療效,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胃腸功能。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補氣健脾,和胃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補氣健脾、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與人參、黃芪等藥材配合,可增強補氣健脾之力,緩解胃寒疼痛,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胃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
-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白芷具有疏散風寒的功效,對於因風寒侵襲所致的胃痛,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總而言之,白芷在人參養胃湯中,不僅能增強補氣健脾之效,還能緩解胃痛、疏散風寒,起到協同作用,共同改善胃部不適。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牡蠣,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滋陰降火,和胃止嘔: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軟堅散結的功效。對於胃熱引起的胃痛、反酸、嘔吐等症狀,牡蠣能清熱降火,和胃止嘔,緩解不適。
2. 補腎益精,固澀止瀉:牡蠣還具有補腎益精、固澀止瀉的作用。人參補氣益脾,牡蠣則能滋陰補腎,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改善脾胃虛弱、腎氣不足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
牡蠣的加入,使人參養胃湯更能針對脾胃虛弱、胃熱上炎等病症,達到滋陰降火、和胃止嘔、補腎益精的綜合療效。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斂胃止瀉: 烏梅性酸斂,入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之效。對於胃氣虛弱、脾胃不和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腹瀉等症狀,烏梅能有效改善。
- 滋陰生津: 烏梅味酸,能生津止渴,且能滋陰養胃,與人參、白朮等藥物共同作用,起到滋補脾胃、益氣生津的作用,對於胃陰不足所致的口乾舌燥、胃脘灼熱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人參養胃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溫中散寒,和胃止嘔: 人參性溫,善於補氣養胃,但對於寒性胃痛、嘔吐等症,單用人參效果有限。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可與人參相輔相成,增強溫胃散寒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 調和藥性,促進吸收: 人參甘溫,偏於滋補,生薑辛溫,偏於發散,兩者搭配,可相互調和藥性,使藥力更易滲透、吸收,更好地發揮補益脾胃的功效。
主治功效
人參養胃湯主治功效分析
人參養胃湯,一方多見於中醫典籍,其組成包括: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當歸、蒼朮、厚朴、柴胡、黃芩、前胡、白芷、牡蠣、紅棗、生薑。主要功效為:補氣健脾、和胃化痰、祛風散寒、調和營衛。
古文記載的應用分析:
產後瘧疾/子瘧:
- 《驗方新編》指出人參養胃湯適用於產後瘧疾,特別是素體虛弱者。也提到妊娠病瘧 (子瘧),多由營衛虛弱、脾胃不足,或感風寒、或傷生冷引起,寒多熱少者可用人參養胃湯去半夏。
- 《証治準繩‧女科》亦明確指出人參養胃湯可用於產後瘧疾,且對於脾胃虛弱、飲食停滯、外邪、鬱怒傷脾、暑邪所伏等因素造成的產後瘧疾,均有一定療效。
- 《產寶》提到產後半月內外,由於氣血兩竭,陽虛寒作而陰虛發熱的類瘧症,可用人參養胃湯。
外感風寒,內傷生冷:
- 《衛生寶鑒》指出人參養胃湯可用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導致的憎寒壯熱、頭目昏疼、肢體拘急,或中脘虛寒、嘔逆噁心。
- 《醫方集解》也提到人參養胃湯可用於外感風寒,內傷生冷,夾食停痰,嵐瘴瘟疫;或飲食傷脾,發為痎瘧。
脾胃虛弱、飲食停滯:
- 多部典籍均指出人參養胃湯可用於脾胃虛弱、飲食停滯的相關症狀,如《証治準繩‧女科》提到飲食停滯可用人參養胃湯。
- 《世醫得效方》指出虛人五積,人參養胃湯均可服。食積導致的頭疼脈數,發熱惡寒,滿身不痛,也可使用人參養胃湯。
濕熱鬱積:
- 《仁齋直指方論》提到人參養胃湯能開結痰並療久瘧,與控涎丹、小胃丹等同用可治濕熱流注四腹作疼。
虛瘧:
- 《祖劑》指出人參養胃湯即不換金正氣散加人參、茯苓、草果,可治虛瘧。
其它應用:
- 《世醫得效方》提到婦人體虛腳疼,可用人參養胃湯加味。
- 《証治準繩‧幼科》指出胃虛弱不調,而不能食者,可用人參養胃湯。
治療原理分析:
人參養胃湯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藥物組成及古代醫家的論述中窺見一二:
- 補氣健脾: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是經典的補氣健脾組合,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脾胃虛弱的狀態。《醫方考》指出方中有人參、茯苓、甘草之甘,可以補胃之不足。
- 燥濕化痰: 蒼朮、半夏、陳皮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可清除體內濕濁痰飲。《醫方考》指出方中有陳皮、蒼朮、厚朴之辛,可以平胃之有餘;半夏之辛,可使醒脾。
- 行氣和胃: 厚朴、陳皮、柴胡可行氣和胃,疏理氣機,緩解胸脘痞悶、嘔逆噁心等症狀。《醫方考》指出方中藿香之香,可使開胃。
- 祛風散寒: 前胡、白芷可祛風散寒,緩解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身痛等症狀。
- 清熱解毒: 黃芩可清熱燥濕、解毒消炎,用於濕熱內蘊的症狀。
- 養血活血: 當歸可養血活血,改善血虛、血瘀的症狀。
- 調和營衛: 生薑、紅棗可調和營衛,增強機體抵抗力。
- 收斂:《醫方考》指出方中烏梅之酸,可使收陰。
- 消滯:《醫方考》指出方中草果之溫,可使消滯。
總體而言, 人參養胃湯以補氣健脾為基礎,兼顧祛邪外出,通過燥濕化痰、行氣和胃、祛風散寒、清熱解毒、養血活血等多重作用,達到調和營衛、扶正祛邪的目的,從而治療因脾胃虛弱、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濕熱鬱積等因素引起的各種病症,尤其是瘧疾、虛瘧、產後瘧疾等。
傳統服藥法
人參(去蘆)1錢5分,白朮(酒炒)1錢5分,厚朴(薑汁制)6分,陳皮(去白)1錢5分,蒼朮(米泔浸,炒)2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草果(去殼)1錢,藿香8分,甘草8分,黃芩(酒炒)6分,柴胡(去蘆)6分。
嚼碎,作1服,水2鐘,加生薑3片,紅棗1枚,煎至1鐘,不拘時溫服。虛者多服數帖,壯者1-2服,不拘遠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益氣健脾、和胃止嘔的功效,適合於產後瘧疾患者使用。
- 本方中含有人參、甘草等補益藥物,陰虛火旺、氣滯血瘀、痰濕壅盛者慎用。
- 本方中含有烏梅、生薑等辛溫燥烈之品,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養胃湯, 出處:《痘疹金鏡錄》卷上。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炙草、茯苓、半夏、芍藥、人參、白朮。 主治:小兒脾胃不和,或吐或膨,時泄瀉,或煩或渴;飲食少進者。
人參養胃湯, 出處:《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五。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陳皮、半夏、當歸、蒼朮、川朴、柴胡、黃芩、前胡、白芷、牡蠣、烏梅、生薑。 主治:産後瘧疾。
人參養胃湯, 出處:《松崖醫徑》卷下。 組成:蒼朮、厚朴、陳皮(去白)、甘草(炙)、人參、白茯苓、半夏(去皮)、草果、藿香、砂仁、香附子。 主治:內傷飲食,心腹脹痛,吐瀉;瘧疾初起及瘧後調理。
人參養胃湯, 出處:《回春》卷三。 組成:人參8分,茯苓(去皮)8分,陳皮8分,半夏(薑汁炒)8分,厚朴(薑汁炒)8分,蒼朮(米泔浸)8分,藿香8分,當歸8分,川芎8分,草果(去殼)8分,甘草3分,烏梅1個。 主治:暴瘧初起。
人參養胃湯, 出處:《普濟方》卷二一九。 組成:人參3錢,茯苓(去皮)4錢,北五味子5錢,黃耆3錢,白扁豆3錢,遠志3錢,石蓮肉(去皮)5錢,生地黃5錢,益智仁3錢,川當歸3錢半,川芎2錢半,麥門冬(去心)3錢,甘草2錢,大棗6枚。 主治:虛損血衰,手足軟,行步無力,口苦舌乾。
人參養胃湯,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四。 組成:人參(去蘆)1錢5分,白朮(酒炒)1錢5分,厚朴(薑汁制)6分,陳皮(去白)1錢5分,蒼朮(米泔浸,炒)2錢,茯苓(去皮)1錢,半夏(湯泡7次)1錢,草果(去殼)1錢,藿香8分,甘草8分,黃芩(酒炒)6分,柴胡(去蘆)6分。 主治:暑瘧、風瘧、痰瘧、食瘧、瘴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