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養精方

BU YI YANG JING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7%
腎經 13%
心經 13%
胃經 12%
肝經 10%
大腸經 6%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生地黃,乃因其具有滋陰養血、清熱涼血之效。生地黃味甘性寒,入心、肝、腎經,能滋養心陰,清熱瀉火,涼血止血,並可養陰生津,滋潤腎陰。

此方旨在補益精血,而生地黃的滋陰功效,能滋養腎陰,促進精血生成,並有助於改善因陰虛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如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腰膝痠軟等。因此,生地黃成為補益養精方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補益精血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包含天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潤燥: 天門冬味甘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此方旨在補益精氣,而精血同源,滋陰潤燥有助於促進精血生化,緩解陰虛燥熱導致的精氣虧虛。
  2. 降火清心: 天門冬亦有降火清心之效,可緩解因心火亢盛、陰虛火旺引發的精氣損耗。此方若以補益精氣為目的,同時兼顧降火清心,可達到更全面、更有效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脾: 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化氣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寒,則運化功能減弱,影響精氣的生成和吸收。乾薑溫脾胃,有助於提高脾胃功能,促進精氣的生成。
  2. 祛寒除濕: 乾薑具有祛寒除濕的作用。濕氣過重,易阻礙氣血運行,影響精氣的生成和流通。乾薑溫陽化濕,有助於祛除體內的寒濕,改善精氣的生成和流通,從而達到補益養精的目的。

總之,乾薑在「補益養精方」中發揮著溫陽助脾、祛寒除濕的作用,為整體方劑的補益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補益養精方是一種旨在增強身體精氣、提高免疫力和滋補腎精的中藥方劑。在其組成中加入菟蕬子,主要是因為菟蕬子具有補腎益精、強壯身體的功效。菟蕬子又名「狼毒子」,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有助於補充腎氣,進而促進生殖健康。

菟蕬子的主要成分包含多種生物活性化合物,這些成分能有效改善陽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礙,並能增強性慾。菟蕬子還具有一定的滋養作用,特別適合於腎虛體質的人羣,使其在補益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外,菟蕬子還可以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機體代謝,進一步支持整體健康。因此,將菟蕬子納入補益養精方中,是基於其對腎精的補益效果及對整體健康的益處,符合中醫的辯證論治原則。

「補益養精方」中包含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益精: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養胃生津、益精明目之功效。其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如多糖、生物鹼等,可補益腎精,改善腎陰虛導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等症狀。
  2. 增強體質: 石斛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抗氧化能力,對於長期勞累、體虛乏力、精神不振等狀態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與方劑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補益養精、增強體質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養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因氣血不足引起的疲乏、面色蒼白、頭暈等症狀,有助於整體的精氣充盈。
  2. 滋養肝腎:肝腎同源,肝藏血,腎精生髓。當歸能滋養肝腎,促進精血生成,有助於改善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失眠多夢等症狀,從而達到補益養精之功效。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精血生化之源在脾胃,脾胃健運,方能更好地吸收營養,化生精血,滋養臟腑,從而達到補益養精之目的。
  2. 固本培元:白朮能補脾氣,脾氣健運,則能固本培元,使人體正氣充足,抵抗外邪侵襲,不易生病,進而有助於精血的生成和儲存。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補益養精方通常包含多種藥材,甘草能起到調和各藥性,使藥性相得益彰,避免藥物互相拮抗,提升藥效。
  2. 補脾益氣:甘草能補脾益氣,健脾胃,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有助於藥材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提升補益效果。此外,甘草還能緩解藥材對脾胃的刺激,保護脾胃功能,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負擔。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肉蓯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補腎精,強壯筋骨: 肉蓯蓉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補腎益精、強筋壯骨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頭暈耳鳴、鬚髮早白等症狀,與補益養精方整體滋補腎陰、益精填髓的功效相輔相成。
  2. 潤腸通便,改善體虛: 肉蓯蓉兼具潤腸通便的功效,可改善因腎虛所導致的便祕,使藥效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進一步提升補益養精的效果,有利於整體調理身體虛弱狀況。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養血柔肝: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歸肝脾經。其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補益養精方往往針對精氣虧虛,肝腎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白芍可滋養肝血,緩解肝氣鬱結,改善肝腎功能,從而達到補益精氣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溫燥之品,例如鹿茸、枸杞等,白芍的酸寒之性可以中和這些藥物的燥性,避免藥物過於溫燥,損傷陰血,同時也能使藥性更加平和,更好地達到補益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1. 大補元氣: 人參為補氣藥之王,具有大補元氣、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對於元氣不足、體虛乏力者,能起到很好的補益效果。
  2. 益氣生精: 人參能益氣生精,補益精血,可改善因氣血虧虛導致的頭暈目眩、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等症狀,有助於提高精氣神,恢復身體的健康狀態。

因此,人參作為補益養精方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地增強人體的體質,提高免疫力,改善精氣神,達到補益養精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玄參,主要是利用其滋陰降火的功效。

玄參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消腫的功效。在補益養精方中,玄參的作用是平衡滋補藥物的燥熱之性,避免補過度而引起上火或陰虛火旺。同時,玄參也能滋陰養腎,有助於精氣的生成和補充,進一步增強補益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潤肺,養精生津:麥門冬味甘性寒,入肺、心經,具有滋陰潤肺、養陰生津的功效。其能滋養肺陰,緩解肺熱燥咳,同時也能滋養心陰,緩解心煩失眠,從而間接起到養精固本的作用。
  • 配伍協調,增強效力:麥門冬與方中其他藥材如人參、黃芪等,相互配伍,能夠起到協同增效的作用。例如,人參補氣,黃芪補中益氣,而麥門冬滋陰潤燥,三者相輔相成,可更加有效地補益氣血,提高身體抵抗力,達到養精固本的目的。

「補益養精方」中包含「大黃」,乍看之下似乎矛盾,因為大黃性寒,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與補益養精的藥理相悖。然而,此處使用大黃的用意並非單純瀉下,而是利用其「瀉火」的特性。

當人體內積熱,導致脾胃虛弱,精氣不足時,大黃可以清熱瀉火,消除體內病邪,為補益藥物創造良好的吸收環境,促進藥效發揮。同時,大黃也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清除積滯,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間接達到補益精氣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川牛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經活血,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甘苦,入肝、腎經,具有通經活血、引血下行的功效。補益養精方多以滋補肝腎為主,而川牛膝可促進氣血運行,將補益之藥力引導至肝腎,提高藥效。
  2. 補腎填精,強壯筋骨: 川牛膝亦有補腎填精、強壯筋骨的作用。對於因腎虛所致的腰膝痠軟、精氣不足等症狀,川牛膝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與方中其他補腎藥材相輔相成,加強補益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紫菀,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潤肺化痰,改善精氣虧虛:紫菀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精氣虧虛常伴隨肺氣虛弱,表現為咳嗽、痰多、氣短等症狀。紫菀能潤肺止咳,化解痰濁,改善肺氣虛弱,有助於改善精氣虧虛。

二、溫陽補腎,增強精氣生成:紫菀同時具有溫陽補腎之效,能溫煦腎陽,促進腎精的生成與充盈。精氣不足常與腎陽不足有關,紫菀的溫陽補腎功效,有助於改善腎氣虛弱,從根本上提升精氣生成能力。

因此,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紫菀,不僅能直接改善精氣虧虛的症狀,更能從根本上增強精氣生成,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茯苓,主要原因有二:

一、 健脾利濕,助運精氣: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功效。脾主運化,精氣生於脾,茯苓能健脾利濕,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將水濕排出,改善脾虛濕困,從而提高脾胃運化精氣的能力,補益精氣。

二、 益腎安神,提高精氣生成: 茯苓入腎經,能益腎安神,補益腎氣,有助於改善腎虛,提高腎精的生成和儲藏。同時,茯苓能寧心安神,減少心神不安,有助於精氣的固守和滋養。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防風,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祛風散寒,溫補陽氣:防風味辛,性微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補益養精方多用於腎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昏耳鳴、精氣不足等症。防風可散去體內寒邪,溫補陽氣,有助於改善腎陽不足,從而促進精氣生化,增強體質。
  2. 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防風具有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的功效。腎虛常伴有氣血不足,導致經絡不通,氣血運行不暢。防風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通暢,進而促進腎精的生成和運化,達到補益養精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杏仁,看似與補益養精的功效相悖,實則有其道理。杏仁味苦性平,入肺經,有潤肺止咳、降氣止喘之效。方劑中加入杏仁,主要是針對部分因肺虛津虧所致的精氣不足,起到潤肺生津,緩解肺虛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進而達到補益精氣的目的。此外,杏仁還能改善肺氣,有利於氣血流通,促進精氣生化,為補益精氣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杏仁在補益養精方中起到輔助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滋陰補腎: 火麻仁性涼,味甘,入腎經,能滋陰潤燥,補腎益精。對於因腎陰不足引起的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滑精等症狀,火麻仁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2. 養血安神: 火麻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和卵磷脂,具有一定的養血安神功效,能改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等症狀。

故在「補益養精方」中加入火麻仁,旨在通過滋陰補腎、養血安神,達到全面調理身體、補益精氣的效果。

補益養精方中加入地骨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清熱解毒: 地骨皮性寒,味甘,入肺、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之功效。在補益方中加入地骨皮,可防止因補益過度而導致的陰虛火旺,起到平衡陰陽、防止上火的作用。
  2. 養陰生津,潤肺止咳: 地骨皮能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對於因陰虛火旺而引起的燥咳、咽乾口渴等症狀有改善作用。這對於一些因精氣不足而導致的呼吸道問題,可以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總之,地骨皮在補益養精方中,可以起到平衡陰陽、清熱解毒、養陰生津的作用,使補益效果更加完善。

補益養精方中包含花椒,主要原因在於其辛熱之性,可溫補腎陽,助陽氣生發。花椒性溫,入腎經,可溫腎散寒,對於陽虛體質,腰膝冷痛,腎陽不足者,具有溫補作用。同時,花椒亦具有溫經通絡之效,有助於改善因腎陽不足引起的四肢不溫、腰膝痠軟等症狀。因此,在補益養精方中加入花椒,可起到溫補腎陽、助陽氣生發的作用,進而達到補益精血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益養精方」

中藥方劑「補益養精方」為一種複方中藥,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精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等疾病。

方劑組成:

  • 生地黃:20克
  • 天門冬:15克
  • 乾薑:10克
  • 菟蕬子:10克
  • 石斛:10克
  • 當歸:10克
  • 白朮:10克
  • 甘草:5克
  • 肉蓯蓉:10克
  • 白芍:10克
  • 人參:10克
  • 玄參:10克
  • 麥門冬:10克
  • 大黃:10克
  • 川牛膝:10克
  • 紫菀:10克
  • 茯苓:10克
  • 防風:10克
  • 杏仁:10克
  • 火麻仁:10克
  • 地骨皮:10克
  • 花椒:10克

主治功效:

  • 五勞七傷:因過度勞累而損害身體的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
  • 六極八風:指天氣的六種極端狀況,包括寒、暑、風、雨、霜、雪。
  • 十二痹:指十二種痹證,包括肩背拘急、四肢痺痛、腰膝酸軟、頭目眩暈、心悸氣短、胸悶憋氣、腹脹腸鳴、泄瀉腹痛、便血尿血、瘡瘍腫毒等。
  • 消渴:指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
  • 心下積聚:指心下痞悶、疼痛,並伴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

用法用量:

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取3-5克,溫水送服,每日2次。

注意事項:

    1. 孕婦禁用。
    1. 脾胃虛弱者慎用。
    1.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1. 服藥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補益養精方」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精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等疾病。方劑組成包括生地黃、天門冬、乾薑、菟蕬子、石斛、當歸、白朮、甘草、肉蓯蓉、白芍、人參、玄參、麥門冬、大黃、川牛膝、紫菀、茯苓、防風、杏仁、火麻仁、地骨皮、花椒等20餘種藥材。使用時應注意孕婦禁用,脾胃虛弱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服藥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2分,天門冬1分(去心),乾薑6分,菟絲10分(酒漬二宿,焙乾別搗),石斛8分,當歸6分,白朮6分,甘草8分(炙),肉蓯蓉7分,芍藥6分,人參8分,玄參6分,麥門冬10分(去心),大黃8分,牛膝6分,紫菀6分,茯苓8分,防風6分,杏仁8分(去皮尖,熬),麻子仁8分,地骨皮6分,椒3分(去目,汗)。
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性情。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腹酒送下,1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精血、溫補脾腎的功效,適用于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等症。但脾胃虛寒、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糖尿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養精方,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廣濟方》。 組成:生乾地黃12分,天門冬10分(去心),乾薑6分,菟絲10分(酒漬2宿,焙乾别搗),石斛8分,當歸6分,白朮6分,甘草8分(炙),肉蓯蓉7分,芍藥6分,人參8分,玄參6分,麥門冬10分(去心),大黃8分,牛膝6分,紫菀6分,茯苓8分,防風6分,杏仁8分(去皮尖,熬),麻子仁8分,地骨皮6分,椒3分(去目,汗)。 主治: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性情。主治: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