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益養精方

BU YI YANG JING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7%
腎經 13%
心經 13%
胃經 12%
肝經 10%
大腸經 6%
心包經 2%
膀胱經 1%
小腸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脾經
腎經
心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膀胱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益養精方」

中藥方劑「補益養精方」為一種複方中藥,由多種藥材組成,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精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等疾病。

方劑組成:

  • 生地黃:20克
  • 天門冬:15克
  • 乾薑:10克
  • 菟蕬子:10克
  • 石斛:10克
  • 當歸:10克
  • 白朮:10克
  • 甘草:5克
  • 肉蓯蓉:10克
  • 白芍:10克
  • 人參:10克
  • 玄參:10克
  • 麥門冬:10克
  • 大黃:10克
  • 川牛膝:10克
  • 紫菀:10克
  • 茯苓:10克
  • 防風:10克
  • 杏仁:10克
  • 火麻仁:10克
  • 地骨皮:10克
  • 花椒:10克

主治功效:

  • 五勞七傷:因過度勞累而損害身體的五臟,包括肝、心、脾、肺、腎。
  • 六極八風:指天氣的六種極端狀況,包括寒、暑、風、雨、霜、雪。
  • 十二痹:指十二種痹證,包括肩背拘急、四肢痺痛、腰膝酸軟、頭目眩暈、心悸氣短、胸悶憋氣、腹脹腸鳴、泄瀉腹痛、便血尿血、瘡瘍腫毒等。
  • 消渴:指糖尿病,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徵的慢性代謝性疾病。
  • 心下積聚:指心下痞悶、疼痛,並伴有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脹等症狀。

用法用量:

將所有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每次取3-5克,溫水送服,每日2次。

注意事項:

    1. 孕婦禁用。
    1. 脾胃虛弱者慎用。
    1. 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1. 服藥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補益養精方」具有補益氣血、滋陰養精之功效,主要用於治療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等疾病。方劑組成包括生地黃、天門冬、乾薑、菟蕬子、石斛、當歸、白朮、甘草、肉蓯蓉、白芍、人參、玄參、麥門冬、大黃、川牛膝、紫菀、茯苓、防風、杏仁、火麻仁、地骨皮、花椒等20餘種藥材。使用時應注意孕婦禁用,脾胃虛弱者慎用,服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服藥後如有不適,應立即停藥並就醫。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2分,天門冬1分(去心),乾薑6分,菟絲10分(酒漬二宿,焙乾別搗),石斛8分,當歸6分,白朮6分,甘草8分(炙),肉蓯蓉7分,芍藥6分,人參8分,玄參6分,麥門冬10分(去心),大黃8分,牛膝6分,紫菀6分,茯苓8分,防風6分,杏仁8分(去皮尖,熬),麻子仁8分,地骨皮6分,椒3分(去目,汗)。
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性情。
上為末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漸加至30丸,空腹酒送下,1日2次。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生地黃、天門冬、乾薑、菟蕬子、石斛、當歸、白朮、甘草、肉蓯蓉、白芍、人參、玄參、麥門冬、大黃、川牛膝、紫菀、茯苓、防風、杏仁、火麻仁、地骨皮、花椒等中藥組成。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玄參、石斛、當歸、白芍、甘草、肉蓯蓉、白朮等中藥具有補益精血、滋陰養血的功效;乾薑、大黃、川牛膝、紫菀、茯苓、防風、杏仁、火麻仁、地骨皮、花椒等中藥具有溫補脾腎、祛風除濕、行氣活血的功效。諸藥合用,共奏補益精血、溫補脾腎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精血、溫補脾腎的功效,適用于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等症。但脾胃虛寒、濕熱內蘊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糖尿病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麻疹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補益養精方, 出處:《外台》卷十七引《廣濟方》。 組成:生乾地黃12分,天門冬10分(去心),乾薑6分,菟絲10分(酒漬2宿,焙乾别搗),石斛8分,當歸6分,白朮6分,甘草8分(炙),肉蓯蓉7分,芍藥6分,人參8分,玄參6分,麥門冬10分(去心),大黃8分,牛膝6分,紫菀6分,茯苓8分,防風6分,杏仁8分(去皮尖,熬),麻子仁8分,地骨皮6分,椒3分(去目,汗)。 主治:使人身體潤,服之多性情。主治:五勞七傷,六極八風,十二痹,消渴,心下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