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塞排膿散

DA NEI SAI PAI NO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9%
肺經 18%
腎經 17%
肝經 16%
脾經 12%
胃經 7%
大腸經 3%
膀胱經 2%
心包經 1%
膽經 1%
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1-29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內塞排膿散 」

中藥方劑組成

  • 山茱萸:具有固澀收斂、澀精止遺、補益肝腎、補血養肝、益精等傳統功效。

  •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

  •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石葦:具有止血、止咳化痰、清肺熱利咽、清熱涼血、祛風除濕、清熱利尿、通經絡等多重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附子:辛、甘,大熱,有毒,入肺、腎經,具有溫裡溫中、散寒止痛、回陽救逆之功。

  • 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 巴戟天: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腎經。具有補腎壯陽、祛風除濕、補氣、散風寒、止咳化痰、降氣、強筋骨等功效。

  • 遠志:具有安神益智、利水消腫、止咳化痰、清熱解毒等功效。

  • 麥門冬:味甘性寒,入心肺經,具有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桂枝: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

  • 菟蕬子:具有補腎、益肝、明目、壯陽、止瀉、補虛陰、益精血、充津液、通經絡等功效。

  • 石斛:性微寒,味甘,入胃、肺、腎經。具有滋陰清熱、生津益胃、潤肺益腎、明目強腰、補氣養血、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強筋骨、益精等功效。

  • 人參: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它能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還能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背部生瘡腫脹持續了幾年,治癒後又復發。這可能是因為大風,或體內氣結,經脈閉塞,到了夏季就發作在背部,久治不愈,積蓄膿血,形成瘡內漏。

總結

中藥方劑「 大內塞排膿散 」具有多種功效,包括補益肝腎、補氣、活血化瘀、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清熱涼血、強筋骨等。這些功效源於方劑中使用的多種中草藥,如山茱萸、五味子、茯苓、乾薑、當歸、石葦、川芎、附子、肉蓯蓉、巴戟天、遠志、麥門冬、生地黃、桂枝、白芍、菟蕬子、石斛、人參、甘草等。這些中草藥共同作用,發揮協同效應,達到治療背部生瘡腫脹、膿血積聚等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山茱萸1分,五味子1分,茯苓1分,乾薑1分,當歸4分,石韋4分,芎窮4分,附子2分,蓯蓉8分,巴戟天8分,遠志8分,麥門冬8分,乾地黃8分,桂心3分,芍藥3分,地膽3分,菟絲子3分,石斛5分,人參5分,甘草5分。
上藥治下篩。
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夜1。稍加之。常服,終身不患癰癤。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山茱萸、五味子、茯苓、乾薑、當歸、石葦、川芎、附子、肉蓯蓉、巴戟天、遠志、麥門冬、生地黃、桂枝、白芍、菟蕬子、石斛、人參、甘草等中藥組成。其中,山茱萸、五味子、茯苓、乾薑、當歸、石葦、川芎、附子、肉蓯蓉、巴戟天、遠志、麥門冬、生地黃、桂枝、白芍、菟蕬子、石斛、人參、甘草等中藥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因此,本方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排膿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痲風 [漢生氏病]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大內塞排膿散,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山茱萸1分,五味子1分,茯苓1分,乾薑1分,當歸4分,石韋4分,川芎4分,附子2分,蓯蓉8分,巴戟天8分,遠志8分,麥門冬8分,乾地黃8分,桂心3分,芍藥3分,地膽3分,菟絲子3分,石斛5分,人參5分,甘草5分。 主治:發背癰腫經年,瘥後復發。此因大風,或結氣在內,經脈閉塞,至夏月以來出攻於背,久不治,積聚作膿血,爲瘡內漏。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