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季遇到梅雨季節,塑造四肢關節發炎的疼痛機制!

- 最後更新:2023-06-19首次發表:

在進入夏季之後,許多人四肢關節疼痛、腫脹的現象再度出現,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發現,夏季的經絡型態很容易出現關節疼痛,遇上濕熱的梅雨季節更是容易被觸發。

夏季梅雨的日子高濕度且溫差大,晴雨交替變化快速,是誘發關節炎的高頻率發作期。這段期間風、寒、濕、熱氣場夾雜,配合夏天專有的經絡型態,塑造完美的關節疼痛機制。

若能了解其成因並加以預防就可以根本遠離關節炎,提供中醫養生人士參考。

人類罹患關節炎歷史悠久

關節炎是一個具有上萬年以上歷史的疾病,遠從恐龍時代就有骨關節炎的證據。關節炎常被認為是史前人類最常見的疾病,像「冰人奧茲」(約公元前3000年),埃及的木乃伊(約公元前2590年)身上都有關節炎。

現代醫學發現,關節炎(Arthritis)會影響身體的各種關節,症狀包含:關節疼痛、僵硬、紅腫、發熱、活動度縮小現象。某些關節炎除了關節疼痛外,也會影響其他器官。

人體四肢很容易出現關節炎
人體四肢很容易出現關節炎

關節炎有超過100多種,最常見的是「骨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常發病於膝蓋、髖關節、腰部、頸部、手指。

這類疾病通常與免疫力統有關,被稱為「自體免疫性疾病」。其他種類則有:僵直性脊椎炎、痛風、全身性紅斑狼瘡、纖維肌痛與敗血性關節炎...等等。

風濕性關節炎在西醫看來,根本是無法治癒的疾病現代醫療主要運用藥物(「類固醇」或「非類固醇抗炎藥」)來治療。

近年來最熱門的健康食品就是「葡萄糖胺」(Glucosamine)改善退化性關節炎,因為它可以刺激關節內軟骨細胞合成醣蛋白,而且也有消炎止痛效果,卻沒有藥物的副作用。

中醫認為關節炎就是痹病

中醫從遠古就開始治療關節炎,類似的疾病名稱相當多。最常被運用的名稱如《傷寒論》所記載的「歷節痛」與《黃帝內經》所論述的「痹證」。

《素問.痹論》中提到:「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其熱者,陽氣多,陰氣少,病氣勝陽遭陰,故為痺熱」

可見古人認為,關節炎主要就是「風、寒、濕、熱」所造成的。

風,寒,濕,熱容易引發關節炎
風,寒,濕,熱容易引發關節炎

許多人只要天氣一變冷、或濕度變大時就會出現疼痛,所以古人主要認為「風、寒、濕痺」是關節炎主要原因。

直到明清時代《溫病條辨》中提到「痹之因於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熱者亦復不少」。關節炎不只會發生於冬天,在夏天悶熱的氣候裡也不少人發作,是屬於「暑濕型」的關節炎。

在炎熱的夏天裡,如果又遇到濕氣很重的梅雨季節,最容易觸發各種關節炎,因此本篇文章主要探討夏天出現的關節炎。

夏季濕熱容易誘發關節炎

2023年6月期間,台灣地區進入梅雨季節後經常下雨。某會員看到爸爸又開始在吃「葡萄糖胺」健康食品了,他問說:「你膝蓋又痛了啊?」爸爸說:「對啊!」

他反問爸爸說:「你難道不會覺得,這可能是天氣所引發的嗎?」爸爸說:「有可能嗎?應該是我老了吧?」

本文首次在2020年發布,就是因為當時在進入夏季之後,FB養生社團就會出現不少網友手腳照片,內容是:「我的手關節開始腫痛變形了,怎麼辦?」、「我的膝關節開始腫痛了怎麼辦?」、「屁股痛到不能走路,怎麼辦?」

進入梅雨季節後,FB社團可輕易看到這種關節炎照片
進入梅雨季節後,FB社團可輕易看到這種關節炎照片

有趣的是,在2021年時台灣梅雨季節竟然出現乾旱,FB社群上詢問關節疼痛的人果然就相對少了!2023年之後,網路上群再度可以看到這類詢問,可見天氣與疼痛是習習相關的。

進入夏季之後養生社群開始詢問關節炎
進入夏季之後養生社群開始詢問關節炎

現代醫學也發現,在梅雨季節時日夜溫差大,晴雨交替變化又快,極易誘發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很容易在進入梅雨季節時開始發作。

因此,當大家看到窗外的滂沱大雨時身體就痛起來時,難道不會先懷疑這個疼痛或許與天氣有關呢?

事實上,整個夏季炎熱濕氣又重,台灣每當進入梅雨季節時,相對濕度幾乎都接近100%,符合「濕熱」的因素。

在這種天氣下誰不會待在冷氣房呢?這又符合「風寒」的因素。當「風、寒、濕、熱」全部都加起來之後,夏季不就是引發「痹證」的最完美環境嗎?

雲端中醫所有的文章幾乎都是圍繞在天氣(節氣)與疾病的關係,多數人身體的疾病都是受到氣溫、濕度引發。與其去找醫生,不如先觀察自己生活中的一切變化還來的更有意義。

從經絡角度探討夏季的關節炎

既然進入夏季之後容易出現關節痛,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中可以發現一個很特殊的經絡變化現象。

在天氣開始炎熱之後,北半球人類有50%以上的機率會出現「脾經」與「膀胱經」虛證,這種經絡現象很可能與關節痛有密切關聯。

傳統中醫普遍認為,從中醫基礎理論看來,「肝主筋」、「脾主肌肉」、「腎主骨」,關節炎絕對與肝臟、脾臟與腎臟有關聯。

通常在40歲以上的人,體內這三種臟腑已經開始出現內傷,如果再加上風、寒、濕、熱4種外邪入侵,就很容易出現關節炎

這種經絡型態在夏季最常見的變化型,就是與肝經、脾經、腎經密切相關,配合夏季的風、寒、濕、熱,果然是塑造關節炎的完美模型。

夏季經絡現象,塑造關節疼痛的完美環境與機制
夏季經絡現象,塑造關節疼痛的完美環境與機制

所謂的「氣血」、「濕熱」、「寒濕」這些概念,都是專屬中醫的範疇,西醫是根本無法運用儀器檢查出來的,因此當然是原因不明。

有一些良導絡經絡檢測使用者,經常也會在「風濕性關節炎」患者身上看到這種「脾經」與「膀胱經」同時虛證現象。

可見,如果這種經絡現象成為一種體質,一年四季都出現的話,那就會形成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而難以被治癒了。

中醫改善關節炎的經絡穴道

雲端中醫某會員B小姐的朋友K先生,在2020年冬天的時候因為腰痛,在透過她協助之後幾乎痊癒,因此他從此非常相信中醫,當時還做了一個完整的紀錄文章,有興趣者可以點選閱讀。

K先生在2021年進入夏天之後,膝蓋內側竟然開始出現嚴重疼痛。有一天K先生又找了B小姐問他說:「怎麼辦?膝蓋內側痛的不得了?」

B小姐說:「真是準啊,果然進入夏天大家脾經都是虛證,膝蓋內側主要就是脾經異常所造成的。」

B小姐建議他可以按摩拍打「血海穴」、「陰陵泉」、「三陰交」等脾經上的穴道,並且拍打膝蓋後面的「委中穴」、「陰谷穴」。因為這些就是脾經與膀胱經上面的穴道,果然沒多久之後K先生就說膝蓋痛幾乎消失了!

然而,過了兩個星期之後,K先生又打電話給B小姐說:「我的膝蓋又痛起來了!這次按摩拍打都沒效?甚至去泡溫泉也沒改善,為什麼呢?」

B小姐問:「你最近是不是常常吃什麼?」K先生想了一下說:「我最近買了兩顆大西瓜,每天都吃很多,感覺很爽快啊!」

生冷食物傷害脾胃
現代人在夏天食用生冷食物傷害脾胃而不自知

B小姐說:「這就是關鍵了?你有沒有覺得精神不好?」K先生說:「你不說我還沒想到,我最近整天都很想睡啊?」B小姐說:「這些寒性食物造成脾經更加阻塞,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由於這些生冷的食物,會讓脾胃的陽氣不足,更會增加體內的濕氣,因此如果夏天因為脾經或濕氣造成的關節炎,在食用這些食物之後會更加嚴重,這時候就必須開始考慮服用中藥了。

自從2022年夏季之後,K先生開始在夏季不吃西瓜,直到2023年他對B小姐說:「我已經連續兩年夏季沒有出現關節痛了,真是神奇!」

這個案例只有探討膝蓋,由於關節炎無所不在,所以可以改善的穴道可以說全身都有可能。

中醫改善夏季關節炎的中藥

由於關節炎不是只有出現在膝蓋,而是全身各地方都可能會出現,因為這是一種全身免疫性的現象,所以是無處不在的,這時候運用中藥的效果反而是比較好的。

既然上面提到「風、寒、濕、熱」是造成關節炎的主要原因,因此嚴格說起來,像關節炎這樣的疾病是一種感冒傷寒後遺症。

如果一個人可以在每次遇到「風寒濕熱」的時候,都可以妥善處理好,之後就不會破壞體內的免疫系統,更不會產生這種「自體免疫性」的疾病。

所以雲端中醫經常推薦的治療感冒傷寒中藥,才是真正可以預防關節炎的中藥方劑,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一下:

幾乎多數的病患,都是等到關節炎發作了,手腳都已經開始變形了,才在到處找中醫治療,這其實根本就已經來不及了。

既然關節炎起因於「風、寒、濕、熱」,這裡主要探討夏季的「濕熱」所造成輕度的關節炎,確實有一些特效的中藥可以改善,這裡舉出兩個案例:

案例一:某會員的舅舅,每年都會在固定時間,手腕與膝蓋就會自動腫起來。他觀察這些時間,通常是發生在:天氣突然變熱、梅雨季節、天氣突然變冷時,因此經常在「4-6月」及「11-12月」出現。

在該會員的協助下,每次只要服用「三妙散」,關節腫痛都會在三天內自動消失。由於這個中藥方劑成分只有三個,簡單到他自己都學會了。

各位讀者可以查看三妙散的歸經內容,完全就是與夏季最常見的經絡型態一致。

三妙散歸經
三妙散的方劑組成歸經,完全符合夏季的典型經絡型態

PS. 本文在2023年6月更新後,上面提到的會員爸爸,果然在服用「三妙散」一天之後膝蓋疼痛改善了一大半,爸爸說:「看來這真的不是膝蓋老化所造成的疼痛!」

案例二:某會員是中藥經方的崇拜者,已經自學中藥十幾年以上,他經常協助周邊的親朋好友改善健康狀態。他發現,改善關節炎最好的中藥方是「桂枝芍藥知母湯」。他說:「這是古代治療歷節病的經典方,從漢朝用到現在還是很好用!」

本文在2020年發表之後,陸續有會員分享自己的心得,發現只要排除體內濕氣的中藥都可以改善夏季的關節炎。

常見的有「麻黃加朮湯」、「越婢加朮湯」、「附子理中湯」、「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薏苡仁湯」、「三痹湯」、「黃耆桂枝五物湯」...等等。

各位讀者還可以分別查看每一個方劑的歸經,幾乎都是通往脾經為主軸,可見脾經異常是造成關節痹痛的主因!

有些人不喜歡服用中藥,經常煮紅豆薏苡仁排濕氣也會改善。這些都是典型的健脾、去寒濕的中藥。

預防夏季關節炎的生活習慣

任何可以在夏季加深「風寒濕熱」因子的生活習慣,都有可能會誘發關節炎,因此只要注意以下幾點,就可以精確預防關節炎發作:

  1. 少喝冰水:夏季的寒涼冷飲、西瓜...等等寒性食物、可以加深腹部的寒濕程度,誘發關節炎。
  2. 不吹冷氣,自然流汗:透過流汗可以排除體內的濕氣,待在冷氣房反而讓濕氣無法排出,而讓關節炎更嚴重。
  3. 不要熬夜:熬夜會加重脾經、膀胱經、腎經氣血不足,讓關節炎更難以被治癒。
  4. 經常開除濕機:夏季反而是開除濕機的最佳機會,可以經常開始讓環境保持乾燥。
  5. 進行經絡拍打:夏季天氣炎熱,經絡氣血運行旺盛,如果經常進行經絡拍打,可以讓經絡疏通速度加快。

每個季節都有符合該節氣的氣候特質,若能結合該季節常見的經絡型態,就可以用來解釋好發疾病的成因,這是站在大數據的立場來思維的!

由於每個人的經絡型態都不一樣,因此需要符合個人化的養生系統,來建立個人化的養生策略以預防各種疾病。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