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保田晴光

漢藥研究綱要

漢藥研究綱要

日本·久保田晴光

底本*收錄於《皇漢醫學叢書》,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據1936年世界書局鉛印本校勘翻印,1993年。

漢藥研究綱要

久保田晴光

一、漢藥的定義

漢藥是指中國本土所產的藥物,包括植物、動物、礦物等。漢藥的使用歷史悠久,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數百種藥物。漢藥的種類繁多,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

二、漢藥的性味歸經

漢藥的性味歸經是指漢藥的藥性、藥味和歸經。藥性是指漢藥的寒、熱、溫、涼等性質;藥味是指漢藥的苦、甘、酸、辛、鹹等味道;歸經是指漢藥作用於人體的經絡。漢藥的性味歸經是其藥理作用的重要依據。

三、漢藥的炮製方法

漢藥的炮製方法是指對漢藥進行加工處理的方法。漢藥的炮製方法有許多種,常見的有蒸、炒、炙、蜜炙、酒炙、酒蒸、醋蒸、鹽水浸、鹽水炒、水飛、砂炒、煅、漂、漂洗、漂去雜質、漂去灰分等。漢藥的炮製方法可以改變漢藥的性味歸經,提高漢藥的藥效。

四、漢藥的臨床應用

漢藥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具有廣泛的藥理作用。常用的漢藥有:

  1. 補益藥:補益藥可以補益氣血、滋陰養陽、強筋壯骨等。常用的補益藥有人參、黃芪、白朮、甘草、當歸、熟地黃、白芍、天冬、麥冬、五味子、阿膠等。

  2. 清熱解毒藥:清熱解毒藥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涼血止血等。常用的清熱解毒藥有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大黃、黃連、黃芩、白花蛇舌草、魚腥草、蒲公英、大青葉、紫花地丁等。

  3. 祛風濕藥:祛風濕藥可以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消腫散結等。常用的祛風濕藥有蒼朮、防風、白芷、牛膝、威靈仙、獨活、桑枝、秦艽、木瓜、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等。

  4. 活血化瘀藥:活血化瘀藥可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藥有丹參、赤芍、桃仁、紅花、川芎、益母草、當歸、牛膝、三七等。

  5. 止血藥:止血藥可以止血、涼血、收斂等。常用的止血藥有白茅根、側柏葉、地榆、槐花、大黃、黃連、黃芩、白花蛇舌草、魚腥草、蒲公英、大青葉、紫花地丁等。

  6. 瀉下藥:瀉下藥可以瀉下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等。常用的瀉下藥有大黃、芒硝、番瀉葉、甘草、火麻仁、決明子、番瀉葉、蘆薈、大黃、芒硝、番瀉葉、甘草、火麻仁、決明子、番瀉葉、蘆薈等。

  7. 安神藥:安神藥可以安神定志、鎮靜安眠、解痙止痛等。常用的安神藥有柏子仁、酸棗仁、五味子、遠志、硃砂、珍珠母、龍骨、牡蠣、合歡皮、夜交藤、首烏藤等。

  8. 理氣藥:理氣藥可以理氣和胃、行氣止痛、消食化積等。常用的理氣藥有陳皮、半夏、茯苓、白朮、甘草、香附、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1)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2)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3)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4)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5)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6)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2)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3)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4)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5)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6)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7)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8)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9)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0)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1)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2)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3)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4)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5)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6)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17)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2)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3)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4)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5)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6)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7)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8)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9)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0)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1)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2)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3)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4)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15)

第四章、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