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藥研究綱要》~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2)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2)
1.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至今於日本研究漢方醫藥者雖日多。前途尚遼遠。若以總括而言之。如前所述。宜自古今藥品之異同性狀藥理之研究始。及於此等配合之綜合藥理。更進而臨床應用上之實驗與熟技。今後更須許多之學理的精細研究。與周到之實地試驗為要也。
入於現代醫學之漢藥數既不少。其成分闡明。藥理確立。應用於臨床上而得良好結果者。亦有若干。又依此後之研究得轉化為新藥者。亦不少。至今之治療藥。概自化學的純品。成為合成藥品。此法在現今。非無多少窮乎。其打開之法。非欲再就和漢藥之天然物中。探求新味乎。
漢藥之數。及經驗豐富。彼此後之研究如何。應得發見許可移入於現代醫學。而裨益於治療界者。是以此方面之研究。得貢獻於東洋文化開發上。應不少也。
統觀現今日本之新藥界。以和漢藥為原料之新藥者不少。其中在治療界。既占重要地位者。有之。此等自其內容觀之。概可分為三種如次。
第一為和漢藥之藥化學。研究之結果。發見分離一種特殊有效成分。又檢查其藥理學。得證明確立其生理學的作用。且應用之於臨床上。得證明原料漢藥古來之治效。或與此相關聊。而案出別途治效。步漢藥研究之正道。可以看作希望之大半已達。例如自麻黃分離。Ephedrin,為喘息及祛痰之藥。
又自防己發見Sinomenin以治神經痛。僂麻質斯者。是也。
其中於漢藥中。發見與西洋醫學所用之某種化學的物質同種。或類似之物質。為代用治療藥而見用。例如白桔梗、遠志等。發見Saponin質。與Senega根主成分之Saponin質同樣。用此等為治療藥者是也。又為治淋藥最見廣用之白檀油。主成分同樣之Sesquiterpen或Terpenealkohol類。
自松檜之松柏科植物。精油中發見之。而用為治淋藥者。亦其一例也。又Digitalis葉之有效成分。乃屬配糖體。此亦由和漢藥之福壽草、萬年青、鈴蘭等。分離其強心性配糖體而代用之。
其中有既知之成分。更受化學的或生物學處理。誘導為更強力。或臨床上更便宜之成分。在藥化學上。及藥理學上。示極有興味之進步者有之。例如自生樟制樟腦。自樟腦通過動物體內。誘導為Paraoxocampher即Vitacampher。又自漢藥蟾酥(蟆)之脂分離Bufoalin更加入Brom。
(臭素)則其強心作用。可以增強數千倍。實有津津興味者。
要之。此部類者。得以化學的闡明其成分。以藥理學的確證其藥效。根據偉然科學的基礎。以供藥用者也。
第二為以前為民間藥。或為漢方醫藥。雖概認其有藥效。而化學的。或藥理學的。尚未能十分闡明其成分、藥理、如海人草。現之證據。楸實者是也。此等依今後之研究。其成分藥理之明白時期。諒亦不遠矣。
白話文:
雖然現今在日本研究漢方醫藥的人越來越多,但前方的道路仍然很長遠。總括來說,正如之前所說,應該從研究古代和現代藥品的異同、性狀和藥理開始,進而研究這些藥物配合使用的綜合藥理,更進一步在臨床應用上進行實驗和熟練操作。未來還需要許多學理上的精細研究,以及周到的實際試驗。
進入現代醫學的漢藥數量已經不少,有些藥物的成分已經被闡明,藥理也已確立,應用於臨床並獲得良好效果的也有一些。此外,也有不少藥物透過後續的研究被轉化為新藥。現今的治療藥物,大多是由化學純品合成而來,這種方法在現今也並非沒有窮盡之時。要打開新的局面,是否應該再次從漢方藥的天然物中尋找新的方向呢?
漢藥的數量眾多,且經驗豐富,未來的研究將如何發展?應該發現並允許將漢藥的有效成分轉移到現代醫學中,以造福治療領域。因此,這方面的研究對東洋文化的發展應有相當大的貢獻。
綜觀現今日本的新藥界,以漢方藥為原料的新藥不少,其中在治療領域已佔有重要地位的也有一些。從內容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是漢方藥的藥物化學研究結果,發現並分離出一種特殊的有效成分,並檢驗其藥理,證明並確立其生理作用,且應用於臨床,證實了原料漢藥自古以來的療效,或與此相關,又或發現了其他療效。這種遵循漢藥研究正道的做法,可以說希望已經實現大半。例如從麻黃中分離出的麻黃鹼(Ephedrin),是治療喘息和祛痰的藥物。
又例如從防己中發現的鹽酸青藤鹼(Sinomenin),用來治療神經痛和風濕病。
此外,有些漢藥中發現的成分,與西洋醫學所使用的某種化學物質相同或相似,可以作為替代治療藥物使用。例如白桔梗、遠志等,發現含有皂苷(Saponin),與美遠志根的主要成分皂苷相同,因此用這些藥物來治療疾病。另外,治療淋病最廣泛使用的白檀油,其主要成分為與之相同的倍半萜類(Sesquiterpen)或萜烯醇類(Terpenealkohol)。
這些成分也可以從松樹和檜木等松柏科植物的精油中發現,並用作治療淋病的藥物,這也是一個例子。此外,毛地黃葉的有效成分屬於配糖體,也可以從漢方藥的福壽草、萬年青、鈴蘭等分離出強心性配糖體來替代使用。
其中,有些已知的成分經過化學或生物學處理後,會被誘導成更強效或在臨床上更方便使用的成分。在藥物化學和藥理學上,這顯示了極具趣味的進步。例如從生樟製成樟腦,又將樟腦通過動物體內,誘導成Paraoxocampher(即Vitacampher)。又例如從漢藥蟾酥(蛤蟆的皮膚分泌物)的脂肪中分離出蟾毒靈(Bufoalin),加入溴(臭素)後,其強心作用可以增強數千倍,實在令人感到有趣。
總而言之,這類藥物能夠透過化學方法闡明其成分,以藥理學證實其藥效,並在科學的基礎上提供藥用。
第二種是以前作為民間藥或漢方醫藥,雖然普遍認為其具有藥效,但在化學或藥理學方面,尚未能充分闡明其成分和藥理的藥物,例如海人草,以及現在被研究的楸實。隨著日後的研究,相信這些藥物成分和藥理被釐清的日子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