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藥研究綱要》~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4)
第一章、漢藥之概念 (4)
1. 三、漢藥之起源及其發達
其次可注目者,為山海經藥品中之動物性,則比植物及礦物尤多。陶弘景校定之神農本草經,以及中國歷代本草書之植物性藥品,斷然占其多數者,如前所述也。獨山海經之動物比植物尤多者,諒為此書,非藥物專門之書故也。一面可見當時關於醫藥知識之如何幼稚,如食之有效,或出現而有效之類;主為食餌療法,或迷信的分子居多所致。要之山海經中藥品之藥效一服單純;不若後世所記藥品之對各方面有複雜作用也。由是可以推想先秦時代之醫藥狀態,多不出原始的範圍之外也。
其次擬就山海經出世之戰國時代所起神仙說之一言。神仙之說,本與中國之醫學,雖無何等關係,然其一樣處理藥品之點,對後世之醫學,及本草學,遂有非常影響。志在研究漢藥者,應不可度外視之。世傳漢武帝時代,司馬遷所著史記,謂神仙說起自齊威王(西紀前三百七十九——三百四十三年)、宣王(西紀前三百四十二——三百十四年)及燕昭王(西紀前三百十二——二百七十九年)之時代。大概即西紀前三百五十年前左右也。
神仙說亦因時代而有種種。及後代雖頗覆雜,在起初則極簡單。大概謂東方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仙山,神仙居焉。其處有不死之藥,宮殿以金銀作之。於是如何而後可到,如何而後得求其不死之藥:說仙而講究其法者,是謂之方土。原來中國,自古有天國之思想,如黃帝封禪既畢,鼎成而天龍下降,黃帝乘龍昇天之說。乃對此天國之憧憬,自古傾心研究昇天秘術者,不乏其人。其間而有神仙說,亦非偶然。關於三仙山之史記所載,謂渤海方面,常現蜃氣樓。是為發生神仙說之直接動機。又視此說之起於燕齊地方,即今之山東省,及河北省一部。亦可以想像其一端。
在未開時代,應不知蜃氣樓之何物,故忽然出現於海中時,或現於海水之下;近之則隨風漂渺。目擊此奇怪現象,莫怪發生種種附會臆說。何況昇天難求之際,轉不若眼前現實之或得易行,於是考究種種工夫,以圖得達此不可思議之境,亦非無理也。秦始皇信神仙說,用方士之言,造阿房宮,一面遣徐福於蓬萊島,以求不死之藥者,有名之話柄也。漢武帝(西紀前一四○——八七年)尤甚重用種種方士,依其言而作種種愚魯之事。結局方士之言,不能實行,遂有許多見殺者。武帝一死,人莫之言。是以神仙說亦巧裝老實,使人易欺,然究竟不若武帝當時之盛。
至後四代之成帝時(西紀前三七——七年),方士之勢力,全然不及於宮庭。然非以此而終熄也。及魏晉南北朝以後,混入道教;與房術、養生、辟穀、導引等之思想結合。雖受時代之種種潮流,究竟至今仍存其所謂神仙也,道教也。皆以輕身延年羽化登仙為主眼。其手段終賴實在藥物之秘效為特色。
白話文:
再來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經》裡記載的藥物,動物性的比植物和礦物還要多。陶弘景校訂的《神農本草經》以及中國歷代本草書籍,植物性藥材明顯佔多數,如同前面所說。唯獨《山海經》動物藥材比植物藥材多,大概是因為這本書並非專門的藥物書籍的緣故。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當時的醫藥知識非常幼稚,像吃了有效、或者出現了就有效之類的想法,主要還是以食物療法為主,或者帶有許多迷信的成分。總之,《山海經》中藥物的功效比較單純,不像後世記載的藥物對各方面有複雜的作用。由此可以推想,先秦時代的醫藥狀況,大多還沒有超出原始的範圍。
接下來,想談談《山海經》問世的戰國時代興起的神仙說。神仙之說本來和中國醫學沒有什麼關係,但它處理藥材的方式,對後世的醫學和本草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想要研究中藥的人,不應該忽略這點。傳說漢武帝時代,司馬遷所寫的《史記》說,神仙說是從齊威王、齊宣王和燕昭王的時代開始的,大約是西元前350年前後。
神仙說也隨著時代而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到了後代雖然變得比較複雜,但起初是很簡單的。大概就是說東方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神仙就住在那里,那裡有長生不死的藥,宮殿是用金銀打造的。於是就有人想著要怎麼才能到達那裡,怎麼才能得到長生不死的藥。那些談論仙人、研究仙術的人,被稱為方士。原來,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國的思想,例如黃帝祭天之後,鼎鑄好,有天龍降下,黃帝就乘龍昇天的說法,都是對天國的憧憬。自古以來,就很多人熱衷研究昇天的秘術,其中出現了神仙說,也不是偶然。關於三仙山的記載,《史記》說,渤海一帶常常出現海市蜃樓,這就是神仙說產生的直接動機。而這個說法起源於燕齊一帶,也就是現在的山東省和河北省的一部分,也可以想像得到。
在還沒有開化的時代,人們不知道海市蜃樓是什麼,所以當它突然出現在海中,或者在海面之下時,靠近了又隨著風飄散,看到這種奇怪的現象,難怪會產生各種附會的猜測。何況昇天難以達到,不如眼前現實中可能得到的事物容易實現。於是,人們就開始研究各種方法,想要達到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秦始皇相信神仙之說,聽信方士的話,建造阿房宮,一方面又派徐福去蓬萊島,尋求長生不死的藥,這是很有名的故事。漢武帝更加看重各種方士,聽信他們的話做了許多愚蠢的事,結果方士的說法都不能實現,因此有很多方士被殺。漢武帝死後,就沒人再提這件事了。所以神仙說也開始偽裝的比較老實,讓人容易受騙,但終究不像漢武帝時那麼盛行。
到了後來的漢成帝時代,方士的勢力已經完全不如在宮廷中那麼大了,但神仙說並沒有因此完全消失。到了魏晉南北朝以後,它和道教、房中術、養生、辟穀、導引等思想結合在一起。雖然經歷了時代的各種變遷,但到了今天仍然存在所謂的神仙和道教。這些都以輕身延年、羽化登仙為主要目標,而其手段最終還是依賴具有特殊療效的藥物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