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藥研究綱要》~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5)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5)
1. 二、魏晉南北朝時代
其次論治療疾病。不可不先究本源。視其病機。用毒藥時。宜先自少量始。又服藥之時刻。謂病在胸膈以上者。宜先飯而後藥。病在心腹以下者。則宜先藥而後飯。病在四肢血脈者。以空腹之朝為佳。病在骨髓者。則以飽食之夜為宜。最後舉主要之大病四十餘種。莫不溯其病源。
論其不可不恢復其變調於平等。以上每項皆見陶弘景詳細解說。可以知道當時醫學進步之狀態矣。
其次試舉中卷及下卷之記事。一例於次。以示其內容之大要。
「獨活一名羌活。一名羌青。一名護羌使者。味苦平。生於川穀。為風寒所擊。治金創止痛。能治賁豚病痙。及女子之疝瘕。久服之。則身輕耐老。(上品)
由是觀之。梁代本草之如何進步。大略可以想見。此時關於藥物之書籍甚多。據七錄所載。而見引用於隋書經籍志者。如次。
神農本草,五卷
神農本草屬物,二卷
蔡邕本草,七卷
華佗弟子吳普本草,六卷
陶隱居本草,十卷
隨費本草,九卷
秦承祖本草,六卷
王季璞本草經,三卷
李當之本草經,一卷
談道術本草經,一卷
宋大將軍參軍徐叔向本草病源合藥要鈔,五卷
徐叔向等四家體療雜病本草要鈔,十卷
王末鈔小兒用藥本草,二卷
甘浚之癰疽耳眼本草要鈔,九卷
陶弘景本草經集註,七卷
趙贊本草經,一卷
本草經輕行,一卷
本草經利用,一卷
云麾將軍徐滔新集藥錄,四卷
李當之藥錄,六卷
藥法,四十二卷
藥律,三卷
藥性,二卷
藥對,二卷
藥目,三卷
神農採藥經,二卷
藥忌,一卷
此等在隋志。謂其已失。今日更無傳矣。由此可見當時關於藥物學術之盛況也。
白話文:
接下來談論治療疾病,必須先探究疾病的根本原因,觀察它的病理機制。使用有毒性的藥物時,應該從少量開始。另外,服藥的時間點也很重要,如果疾病在胸部以上,應該先吃飯再服藥;如果疾病在心腹以下,則應該先服藥再吃飯;如果疾病在四肢和血脈,最好在空腹的早上服藥;如果疾病在骨髓,則最好在吃飽的晚上服藥。最後,列舉了四十多種主要的大病,都追溯了它們的病因,並探討如何使失衡的身體恢復平衡。以上每項都可見陶弘景的詳細解說,可以看出當時醫學的進步狀況。
接下來試舉《中卷》和《下卷》的記載,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其內容的重點:
「獨活,又名羌活、羌青、護羌使者,味苦性平,生長在山谷中,能治療因風寒侵襲所引起的疾病,止金瘡疼痛,也能治療奔豚病、抽搐,以及女性的疝氣腫塊。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上品)」
由此可見,梁代的本草學進步有多大,大概可以想像。這時關於藥物的書籍很多,根據《七錄》的記載,並被《隋書·經籍志》引用的有:
《神農本草》五卷 《神農本草屬物》二卷 《蔡邕本草》七卷 《華佗弟子吳普本草》六卷 《陶隱居本草》十卷 《隨費本草》九卷 《秦承祖本草》六卷 《王季璞本草經》三卷 《李當之本草經》一卷 《談道術本草經》一卷 《宋大將軍參軍徐叔向本草病源合藥要鈔》五卷 《徐叔向等四家體療雜病本草要鈔》十卷 《王末鈔小兒用藥本草》二卷 《甘浚之癰疽耳眼本草要鈔》九卷 《陶弘景本草經集注》七卷 《趙贊本草經》一卷 《本草經輕行》一卷 《本草經利用》一卷 《雲麾將軍徐滔新集藥錄》四卷 《李當之藥錄》六卷 《藥法》四十二卷 《藥律》三卷 《藥性》二卷 《藥對》二卷 《藥目》三卷 《神農採藥經》二卷 《藥忌》一卷
這些書籍在《隋書·經籍志》中被記載為已失傳,今天更是沒有流傳下來了。由此可見當時關於藥物學術的興盛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