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藥研究綱要》~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5)
第二章、中國曆代本草之概觀 (5)
1. 七、清時代
清於西紀一六一六年。(萬曆四十四年)興於滿洲。一六六二年遂滅明。至於一九一二年。民國革命。計二百九十七年間。為滿洲人之天下。此間康熙、乾隆盛時。文化大興。在醫學方面。亦有幾多碩學出現。其學說甚多端。然大體屬金元醫學之流亞。例如喻昌、柯琴、張志聰、高士栻。
徐大椿、陳念祖、黃元御等。為守舊派。葉桂、薛雪、余師愚、吳瑭、王士雄等。為改革派。要之。大都但鬥學說上之空理空論。不若日本德川時代。醫學者之真摯態度。惟此時代。儒者之間。受考證學勃興之影響。鴻儒實行古醫書之考證復原。尤以嘉慶。道光以後。輸入西洋醫學。
白話文:
清朝於西元一六一六年(明朝萬曆四十四年)興起於滿洲,於一六六二年滅亡明朝。直至一九一二年民國革命,計兩百九十七年間,為滿洲人的天下。
此期間,康熙、乾隆盛世,文化大興,醫學方面亦有許多傑出的學者出現,學說多樣。但整體而言,仍屬金元醫學的流派。例如喻昌、柯琴、張志聰、高士栻、徐大椿、陳念祖、黃元御等人為守舊派;葉桂、薛雪、余師愚、吳瑭、王士雄等人為改革派。總之,大多止於學說上的空理空論,不如日本德川時代醫學者的真摯態度。
然而,此時代儒者受到考證學興起的影響,鴻儒們致力於古代醫書的考證與復原。尤其在嘉慶、道光以後,西洋醫學開始輸入中國。
中國醫學大起衝動者。諒為不可看過之特徵也。是以醫書。亦於醫宗金鑑以外。多數之叢書續出單行本。則有不勝枚舉者。其間於咸豐、同治間。來廣東之英人合信有西醫略論。內科新說。婦嬰新說。全體新論等。咸豐四年。(西紀一八五四年)來廣東開博濟醫局之美國人嘉約翰有體質窮源。
內科全書。西醫略解。眼科撮要。婦科精蘊。花柳指迷。皮膚新篇。衛生要旨。又光緒年間。趙元益譯英人海得蘭所著之儒門醫學。內科理法。西藥大成等。莫不有相當廣泛讀者。
其次本草方面。則仍廣用本草綱目者。自不待言。如順治十二年(西紀一六五五年)之吳氏本。同十四年張氏本等。數見刊行。本草綱目以外之本草書。上梓者甚多。如概括的說明之。清朝本草書大體有二潮流。一為實用本位。即以為本草綱目之記述太複雜。實際醫家。不便日常使用。
白話文:
《中國醫學大動搖,乃是一種不能忽視的特徵。因此,醫學書籍不僅限於《醫宗金鑑》,還有許多叢書和單行本不斷出版。在鹹豐、同治時期,來自廣東的英國醫生赫德森有西方醫學概論,包括內科新理論、婦女與兒童的新理論、全身健康的新理論等。1854年(鹹豐四年),來自廣東開設博濟醫院的美國醫生嘉約翰撰寫了《體質探源》、《內科全書》、《西醫簡介》、《眼科概要》、《婦科精華》、《花柳指南》、《皮膚新篇》、《衛生要旨》等著作,都受到了廣泛的閱讀。
其次,在草藥方面,仍然廣泛使用《本草綱目》的版本,這不足為奇。例如,1655年的吳氏版和1657年的張氏版等,都被多次出版。除了《本草綱目》之外,還有許多草藥書被出版,大體上有兩股主要趨勢:一是實用主義,認為《本草綱目》的描述過於複雜,不便實用於實際的醫生;二是理論主義,注重理論的深入研究和發展。》
自然要求簡單要約之本草書。如汪昂之本草備要。即為此目的也。在中國固不待言。即日本亦甚歡迎。更別有一潮流為藥理之解說。元來藥品之氣味。自古已論之。尤以明朝繆希雍之論頗詳。此風潮至清朝而最顯。然但是其論旨不外乎以陰陽之思想而論氣味。自現代藥理學觀之。
相去大有逕庭。此期本草書之主要者如次。
本草備要,四卷,汪昂
本草原始,十二卷,李中立
本草述,三十二卷,劉若金
本草匯,十八卷,郭佩蘭
食鑑本草,二卷,尤乘
藥品辨疑,二卷,尤乘
食物本草會纂,十二卷,沈李龍
本經逢源,四卷,張璐
白話文:
自然要求簡潔的本草書籍,就像汪昂的《本草備要》一樣,正是為了這個目的。這在中國自不必說,在日本也很受歡迎。另外,還有一股潮流是對藥理的解說。其實,藥品的氣味自古以來就有人論述,尤其以明朝繆希雍的論述最為詳細。這種風潮到了清朝達到頂峰。然而,這些論述不過是運用陰陽思想來解釋氣味。從現代藥理學的角度來看,差距很大。這次本草書籍的主要內容如下:
《本草備要》,四卷,汪昂
《本草原始》,十二卷,李中立
《本草述》,三十二卷,劉若金
《本草匯》,十八卷,郭佩蘭
《食鑑本草》,二卷,尤乘
《藥品辨疑》,二卷,尤乘
《食物本草會纂》,十二卷,沈李龍
《本經逢源》,四卷,張璐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一卷,徐大椿
本草詩箋,十卷,朱倫
長沙藥解,四卷,黃元御
玉楸藥解,八卷,黃元御
本草從新,十八卷,吳儀洛
本草綱目拾遺,十卷,趙學敏
本草崇原,三卷,張志聰
本草求真,十一卷,黃宮繡
要藥分劑,十卷,沈金鰲
神農本草經,三卷,孫星衍復原
神農本草經讀,四卷,陳念祖
本草經疏輯要,十卷,吳世鎧
本草述鉤元,三十二卷,楊時泰
草藥圖經,一卷,懷庭
本草疏證,十二卷,鄒澍
本草續疏,六卷,鄒澍
本草序疏要,八卷,鄒澍
本草分經,一卷,姚瀾
植物名實圖考,三十八卷,吳其浚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本草詩箋、長沙藥解、玉楸藥解、本草從新、本草綱目拾遺、本草崇原、本草求真、要藥分劑、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讀、本草經疏輯要、本草述鉤元、草藥圖經、本草疏證、本草續疏、本草序疏要、本草分經、植物名實圖考,這些都是古代中醫藥學著作,分別由徐大椿、朱倫、黃元御、吳儀洛、趙學敏、張志聰、黃宮繡、沈金鰲、孫星衍、陳念祖、吳世鎧、楊時泰、懷庭、鄒澍、姚瀾、吳其浚等醫學家所著。
浚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二十二卷,吳其浚
神農本草經贊,三卷,葉志詵
本草三家合注,六卷,郭汝聰
本經彙纂,十卷,屠道和
本經便讀,一卷,黃鈺
藥要便蒙新編,二卷,鋆問渠
本草便讀,二卷,張秉成
本草問答,二卷,唐宗海
本草述錄,六卷,張琦
得宜本草,一卷,王子接
本草話,二十二卷,趙學敏
本草主治,二卷,黃宮繡
本草新編,五卷,陳士鐸
本草匯箋,十卷,顧元交
本草洞詮,二十卷,沈穆
此外不但有關係於本草之書多數。在醫書中論本草者。亦不少。故清代之本草關係書。實有汗牛充棟之概。然大都歸屬於前述二種類之一。故於上列記諸書之中。試舉研究漢藥所必不可缺者。當為趙學敏之本草綱目拾遺。與吳其浚之植物名實圖考。綱目拾遺。如其名所示。乃集本草綱目所遺漏之藥品。
白話文:
清代時期,關於中藥的書籍數量龐大,除了專門研究本草的著作外,醫書中也常涉及藥物知識。這些本草相關書籍可大致分為兩類,而趙學敏的《本草綱目拾遺》和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是研究漢藥不可或缺的重要書籍。《本草綱目拾遺》如其名,補充了李時珍《本草綱目》中遺漏的藥品,而《植物名實圖考》則詳細記載了植物的藥用價值。
引用諸家之說。仿綱目之例。而編纂者。其體裁內容。雖皆不及綱目。本為拾遺逸之目的。到底難望過此以上者。然增加較新之藥品多數。又補入明清諸家之說。凡研究本草者。必須備一本也。名實圖考。則於著者死後二年。即道光二十八年。始由雲南省蒙自之陸應谷校刊。
圖考三十八卷。長編二十二卷。長編乃引本草經。及古今諸家之說。處處插入自說圖考。則附精密之圖。記植物學的之事。其所載植物。在長編八百三十八種。在圖考一千七百一十四種。著者為嘉慶進士。歷任各地。其官跡半天下。親覽各地事物。故其所說的確。即現在亦為研究中國植物之唯一指針之名著也。
白話文:
這本書參考了許多醫學典籍,仿照《本草綱目》的體例編寫。雖然內容和體裁都比不上《本草綱目》,但它是為了補充遺漏和補充一些新藥物的目的而編寫的,所以仍然難以超越它。這本書增加了許多較新的藥品,並且補充了明清時期醫學家的觀點,對於研究本草的人來說,是一本必備的書籍。而《名實圖考》則是在作者去世後兩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八年由雲南蒙自的陸應谷校刊出版的。
《名實圖考》共分為三十八卷圖考和二十二卷長編。長編引述了《本草經》以及古今醫家的觀點,並穿插了作者自己的見解,圖考則附有精密的圖畫,記錄了植物學的相關知識。長編記載了八百三十八種植物,圖考則記載了一千七百一十四種植物。作者是嘉慶年間的進士,曾任職於各地,足跡遍布半個中國,親眼見證了各地的自然事物,因此他所記述的內容真實可靠。直到今天,這本書仍然是研究中國植物的唯一參考書。
現時舊版頗難入手。唯上海商務印書館曾發行洋裝活字本。其圖版亦見縮刷。無如到底難睹舊版面目。然亦屬研究者。座右不可缺之書也。
又清朝時代。所出之書。如廣群芳譜之類書。農書。花譜。府縣誌等。可為研究中國藥品之參考書者不少。可惜紙面有限。無遑細述為憾。
白話文:
現今市面上,舊版的《本草綱目》相當難取得。雖然上海商務印書館曾經出版過洋裝活字本,而且圖版也曾縮刷出版,但始終無法完全呈現舊版的樣貌。然而,這本書對於研究者來說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是案頭必備的書籍。
此外,清朝時期出版的許多書籍,像是《廣群芳譜》之類的類書、農書、花譜、府縣誌等等,都可以作為研究中國藥品的重要參考書。可惜篇幅有限,無法一一細述,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