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藥研究綱要》~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6)
第三章、和漢藥與新藥 (6)
1. 二、鎮咳祛痰藥
制自漢藥之新藥中用為鎮咳祛痰者甚多。如麻黃、石蒜之以Alkaloid,為主成分者有之。然大抵含有配糖質、尤含,Saponin,質。如遠志、桔梗、車前、八手、竹節人參等種種。而此等有Saponin,者。其溶血作用之強弱大概雖與毒性相比例。其與祛痰作用之強弱之關係則不明。
然,Saponin,之祛痰作用。概依局所刺戟作用為則。一因口腔咽頭等之刺戟。益其氣道之分泌。且喚起咳嗽、聲咳。一面依胃黏膜之刺戟。起噁心。使氣道之分泌增大稀薄。如是使容易祛出祛痰而致咳嗽鎮靜者。乃藥理學所教也。其局所作用強者。祛痰作用亦強。故噁心、消化障礙等之副作用亦多。
視今日治療界之實狀。以其謂效力強者。寧以副作用少而且易服者多受歡迎。然藥理作用既不明。治效又模塗者有之。而以宣傳之力竟見應用者有之。凡祛痰藥。一般以其用有效成分之純品。寧用生藥為佳。煎劑比錠劑為佳。溫而服之為可。是以漢方之用法頗合理的也。
(三)麻黃,麻黃在歐洲、印度亦有產出。多野生於中國各地。尤以內蒙古地方。形如木賊。原植物乃屬麻黃科之Ephedra,sinica,,Stapf.,採莖為藥用。
自古記在神農本草經之中品。為皇漢醫藥所重之漢藥之一。自昔主用為發汗藥。本經曰「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逆上氣、除寒熱、破症堅積聚。」又張仲景傷寒論處方中之麻黃湯、葛根湯及大小青龍湯等。皆以麻黃為主劑。今示其配劑如次。
[麻黃湯]麻黃(二錢),桂皮(一錢三分),甘草(六分),杏仁(十個)
[葛根湯]葛根(一錢半),麻黃(一錢),桂皮,甘草,芍藥(各七分半)
[小青龍湯]麻黃,芍藥(各二錢),細辛,乾薑,甘草,桂皮(各一錢半),五味子,半夏(各二錢)
[大青龍湯]麻黃(五錢),桂皮,甘草(各一錢半),杏仁(七個),石膏(三錢),(一錢即一兩也)
及新醫學時代之後。日本猶以麻黃為發汗、鎮咳、祛痰之藥。尤見重於喘息之處方。一八八五年長井長義先生由此麻黃分離一種Alkaloid,Ephedrin。承高橋、三浦兩先生及廣瀨博士等之藥理學的研究之後。天津博士及余共同工作。實驗藥物學的得證明,Ephedrin,為Adrenalin,之代用臨床上有同樣之效果。且拜託二三臨床家使用之。
竟無有顧之者。當時萬事皆崇西洋之世。亦不得已也。其後約經十年。有陳某在美國發表Ephedrin,之論文。自是以後。頓惹世界注意。日本臨床家亦附驥尾而用之。實自長井先生髮見Ephedrin以來閱四十餘年之事也。只今在治療界已成重要之藥品矣。
白話文:
二、鎮咳祛痰藥
許多從中藥開發的新藥都用來鎮咳祛痰。有些藥物,例如麻黃和石蒜,主要成分是生物鹼。但大多數藥物含有配糖體,特別是皂苷,例如遠志、桔梗、車前、八手、竹節人參等等。這些含有皂苷的藥物,其溶血作用的強弱大致與毒性成正比,但與祛痰作用強弱的關係尚不清楚。
皂苷的祛痰作用,主要是通過局部刺激來發揮作用。一方面,刺激口腔和咽喉等部位,促進呼吸道分泌,並引起咳嗽和咳痰。另一方面,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且變稀,這樣痰就更容易排出,從而達到鎮咳的效果,這是藥理學的解釋。局部刺激作用強的藥物,祛痰作用也強,因此也容易產生噁心和消化不良等副作用。
從現在的醫療狀況來看,人們比較喜歡副作用少且容易服用的藥物,即使效果沒有那麼強。然而,有些藥物的藥理作用不明確,療效也不確定,卻因為宣傳而廣泛使用。一般來說,對於祛痰藥,使用有效成分的純品不如直接使用生藥好,煎劑比錠劑好,溫服效果更佳。可見,中藥的用法是相當合理的。
(三)麻黃
麻黃在歐洲和印度也有產出,多野生於中國各地,尤其以内蒙古地區為多。外形像木賊,原植物屬於麻黃科的麻黃(Ephedra sinica, Stapf.),採集莖部作為藥用。
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就將麻黃列為中品,是中醫非常重視的中藥之一。自古以來,麻黃主要用於發汗。本經記載,麻黃「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可以發汗、去除邪熱之氣、止咳逆上氣、消除寒熱、破除症瘕積聚」。張仲景《傷寒論》中的麻黃湯、葛根湯和大小青龍湯等方劑,都以麻黃為主藥。現在列出這些方劑的配方如下:
[麻黃湯]:麻黃(八克),桂皮(五克),甘草(二點四克),杏仁(十個)
[葛根湯]:葛根(六克),麻黃(四克),桂皮、甘草、芍藥(各三克)
[小青龍湯]:麻黃、芍藥(各八克),細辛、乾薑、甘草、桂皮(各六克),五味子、半夏(各八克)
[大青龍湯]:麻黃(二十克),桂皮、甘草(各六克),杏仁(七個),石膏(十二克)
到了近代醫學時代,日本仍然將麻黃作為發汗、鎮咳和祛痰藥物,尤其重視它在治療喘息方面的作用。1885年,長井長義先生從麻黃中分離出一種生物鹼,稱為麻黃鹼(Ephedrin)。經過高橋、三浦兩位先生和廣瀨博士等藥理學家的研究,天津博士和我共同進行藥物實驗,證明麻黃鹼在臨床上可以替代腎上腺素,具有類似的效果。我們也曾請一些臨床醫生使用,但當時大家崇尚西醫,所以沒有引起重視。大約十年後,一位陳姓人士在美國發表了關於麻黃鹼的論文,從此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日本的臨床醫生也開始跟風使用。這距離長井先生發現麻黃鹼已經過了四十年。如今,麻黃鹼在醫學界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