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登元

心醫集

中醫古代典籍:心醫集

作者:祝登元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西元1650年

心醫集是清朝醫學家祝登元所著的醫學著作。全書共10卷,分為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傷科、雜症等八部分,內容涵蓋了中醫各科的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學著作。

心醫集在當時就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並被後世醫家廣泛引用。清朝醫學家張璐在《醫學源流論》中評價道:「心醫集,集諸家之大成,為醫學之正宗。」

心醫集的內容非常豐富,其中有許多重要的學術思想。例如,祝登元提出了「陰陽相生相剋」、「五行生克制化」等學說,並將其應用於臨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祝登元還提出了「辨證論治」的方法,強調在治療疾病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明病因、病性和病位,然後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

心醫集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心醫集中的一些重要內容:

  • 陰陽相生相剋

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基本概念,用來描述事物的兩個對立面。陰陽相生相剋是指陰陽兩個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從而維持事物的平衡。在心醫集中,祝登元認為陰陽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規律,陰陽失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 五行生克制化

五行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用來描述事物之間相互關係的一種模型。五行包括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相互生克制化,從而維持事物的平衡。在心醫集中,祝登元認為五行是人體生理活動的基本規律,五行失調會導致疾病的發生。

  • 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中醫的一種診療方法,強調在治療疾病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明病因、病性和病位,然後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在心醫集中,祝登元詳細論述了辨證論治的方法,並提出了許多重要的辨證要點。

心醫集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祝登元在心醫集中提出的許多學術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

  • 張璐:《醫學源流論》
  • 祝登元:《心醫集》

靜功 (1)

靜功 (2)

靜功 (3)

靜功 (4)

靜功 (5)

靜功 (6)

靜功 (7)

靜功 (8)

靜功 (9)

靜功 (10)

靜功 (11)

靜功 (12)

靜功 (13)

靜功 (14)

靜功 (15)

靜功 (16)

靜功 (17)

紀驗 (1)

紀驗 (2)

紀驗 (3)

紀驗 (4)

紀驗 (5)

紀驗 (6)

紀驗 (7)

紀驗 (8)

紀驗 (9)

紀驗二刻 (1)

紀驗二刻 (2)

紀驗二刻 (3)

紀驗二刻 (4)

紀驗二刻 (5)

紀驗二刻 (6)

紀驗二刻 (7)

紀驗二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