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醫集》~ 紀驗二刻 (2)
紀驗二刻 (2)
1. 紀驗二刻
氣已絕而血不止者,為藥所誤,而命火雖墜猶未滅,心血消長也。血脈自芤,小弱者生,脈靜身涼,有似乎死,而不知乃生機也,是以投之輒驗。
湯方
生地蕙(一錢),赤芍藥(八分),側柏葉(一錢),生艾葉(八分),黃芩(一錢),川芎(八分)
服此方三劑而病體全愈。用藥之奇在生大黃與生參地耳,夫生大黃氣最盛,脾血不化,壅熱已極,遂一吸而通,且性寒能涼血。隨以參培元氣,地歸血路,其氣已復,以地芍柏艾芩芎除舊生新,數劑愈矣。
梁吉之婦,患肺癰,膿血不止,渴極,舌生瘡不能開口,大小便秘澀,七日不通,諸醫進硝黃亦不效。予視脈曰:此非肺癰也,毒在脾胃不能出,其毒紅腫已極,如拳大塞於腸口,用大黃只能稍涼血,而加以朴硝與之鬥,血益妄行。此當用化毒散,瀉肺療風,和中解毒,俾其毒從汙中去者十之六,從二便去者十之三,而病療矣。
化毒散
人參(一錢),黃芩(一錢),石膏(二錢),芒硝(八分),大黃(一錢),麻黃(六分),連翹(八分),瓜蔞(八分),牡蠣(八分),貝母(八分),木香(六分),桔梗(八分),梔子仁(一錢),當歸(一錢),川芎(八分),赤茯苓(八分)
上方服一劑覺身上微冷,被蓋出汗,即能開口言語;再服一劑,小便流血水二三碗;又一劑,腹痛大便行皆膿血,流兩個時始見硬糞,內毒已清,並口瘡全愈矣。
王爾用婦,患一虛症,頭眩目花,手持物即軟,足欲行即躓,腹極飢欲食,而一物不能下,枯瘦如柴;多痰短氣,每服藥即胸膈如刺。予視脈曰:此症服四物湯,諸醫未始不是,但服四物湯即痛如刺,其故未曉也。又他藥投之更痛,遂束手不用藥矣。予許以兩劑即愈,諸醫以予有何如奇藥,果兩日全愈,反問予所用者,亦即四物湯也。
因語以四物湯亦即有異,蓋此症宜芎歸等補藥,然胸膈有痰氣肺火,而脘竅未能即下,補劑甚急而未能即受,予即用四物湯,而先用枳殼一兩煮濃汁,將四物入,浸露一宿,曬乾入煎。夫枳殼寬胸理氣,補劑才入而即寬,稍寬而已過脘矣,投之即驗,蓋以此。
地黃,當歸,白芍,川芎,茯神,牛膝,白朮,人參,甘草
煎照常。
柴完我,患一症,怔忡脹滿吞酸,四肢厥冷,飲食不下,大小便每日行數次,或多或澀,十年尋醫不效。予視脈曰:此誤認為中寒中濕症,多用附子理中湯而益重也,此症因好色過度,醉後行房,邪入筋絡,上攻而怔忡,中聚而脹滿,入四肢而痠疼,思飲食而不納,皆邪火也。數劑而愈。
湯方
黃連,山梔(童便炒黑),黃柏(酒炒),知母,白茯苓,五味子,石蓮子,木通,甘草
加黑棗二枚,燈心七根。
白話文:
紀驗二刻
氣已經絕,但出血不止,這是因為用藥錯誤,雖然命門之火衰弱將熄,但尚未完全熄滅,只是心血的運化失調。脈象呈現血脈自芤(脈象浮大而軟弱),脈搏微弱,看似就要死去,但其實還有生機,因此投藥後就能很快見效。
湯方:
生地黃(一錢)、赤芍藥(八分)、側柏葉(一錢)、生艾葉(八分)、黃芩(一錢)、川芎(八分)
服用此方三劑,病體就痊癒了。用藥奇特之處在於使用了生大黃和生山藥地黃,生大黃氣味最盛,能疏通脾胃積滯,若脾胃積熱壅盛,則生大黃能一瀉而通,且性寒能涼血。再用人參補益元氣,地黃補益血液,待氣血恢復後,再用地黃、芍藥、側柏葉、艾葉、黃芩、川芎等藥清除舊瘀,滋生新血,幾劑藥便痊癒了。
梁吉之妻患肺癰,膿血不止,極度口渴,舌頭生瘡無法張嘴,大小便祕結七天不通,許多醫生用硝石黃連等藥都不見效。我診脈後說:這不是肺癰,毒素在脾胃無法排出,毒素積聚,紅腫如拳頭般堵塞腸道出口,只用大黃只能稍微涼血,而加上朴硝則會讓血液更加妄行。應該用化毒散,瀉肺、療風、和中、解毒,讓毒素從大小便排出,約六成從汙穢中排出,三成從二便排出,疾病就能痊癒。
化毒散:
人參(一錢)、黃芩(一錢)、石膏(二錢)、芒硝(八分)、大黃(一錢)、麻黃(六分)、連翹(八分)、瓜蔞(八分)、牡蠣(八分)、貝母(八分)、木香(六分)、桔梗(八分)、梔子仁(一錢)、當歸(一錢)、川芎(八分)、赤茯苓(八分)
服用一劑後,感覺身體微微發冷,蓋被子後出汗,就能開口說話了;再服一劑,小便排出混有血水的尿液兩三碗;又服一劑,腹痛,大便排出膿血,兩個時辰後才排出硬糞,體內毒素已清除,口瘡也痊癒了。
王爾用的妻子患有一種虛症,頭暈眼花,手拿東西就軟,腳想走路就絆倒,肚子很餓想吃東西,卻什麼東西都吃不下,瘦得像柴火一樣;痰多氣短,每服藥就覺得胸膈如刺。我診脈後說:這個症狀服用四物湯,其他醫生並非完全錯誤,但服用四物湯後就覺得疼痛如刺,其原因他們沒有弄明白。服用其他藥物也更痛,所以束手無策。我保證用兩劑就能治癒,其他醫生問我用什麼奇藥,果然兩天就痊癒了,反問我用了什麼藥,我說就是四物湯。
我解釋說四物湯也有不同的用法,這個症狀適合用川芎、當歸等補藥,但是胸膈有痰氣和肺火,而胃口又不好,補藥很急需但卻不能立即吸收,所以我用四物湯,先用枳殼一兩煮濃汁,將四物湯藥材放入,浸泡一夜,曬乾後再煎服。枳殼可以寬胸理氣,這樣補藥才能進入而立即舒緩,稍稍舒緩就能到達胃脘,投藥後就能見效,原因就在這裡。
地黃、當歸、白芍藥、川芎、茯神、牛膝、白朮、人參、甘草
煎服方法照常。
柴完我患有一種症狀,心悸、腹部脹滿、吞酸、四肢厥冷、飲食不下、大小便每天都排泄數次,有時量多有時便秘,十年求醫無效。我診脈後說:這是誤認為是中寒中濕症,用了很多附子理中湯反而加重病情,這種病症是因為縱欲過度,醉酒後房事,邪氣入侵筋絡,上攻而致心悸,聚於中焦而致脹滿,入侵四肢而致痠痛,想吃東西卻吃不下,都是邪火引起的。幾劑藥就痊癒了。
湯方:
黃連、山梔子(童尿炒黑)、黃柏(酒炒)、知母、白茯苓、五味子、石蓮子、木通、甘草
加黑棗二枚,燈心草七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