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登元

《心醫集》~ 紀驗 (6)

回本書目錄

紀驗 (6)

1. 紀驗

丸方

浙腿術(二兩,米泔水浸一宿,陳壁土炒,去油),白豆蔻(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新瓦焙乾),青皮(一兩),枳實(麵炒,一兩),北芥子(炒,一兩),川黃連(吳茱萸制,一兩),砂仁(微炒,五錢),南木香(五錢),川厚朴(姜炒,一兩),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地骨皮(一兩),蒼朮(一兩,米泔水浸一宿,炒),知母(一兩),甘草(五錢),甘枸杞(一兩)

共為末,陳米用薄荷葉湯煮粥為丸,梧子大,每空心淡鹽湯吞二錢。

佟撫臺命予視一將官脈,其症則頭眩體弱,手足拘攣,飲食不進,藥無效。予細察脈曰:此有鬱血在胸,當因損致然,若此血得出,其病立愈,不則難療也。用末藥一服覺病益重,二服欲嘔,三服始吐出紫血一口,繼吐出黑血六七塊。其病立愈。

末藥方

生陳皮(末,二錢),生附子(末,二錢),生大黃(末,二錢),生乾薑(末,一錢)

共為細末,用好陳酒熱沖,儘量服之。

蘇州商人何鳳宇,患病十餘日,目黃身腫,胸前結塞,不能通氣,每脹悶則目睛上視,一個時不能轉,醫者未審何症,但用寬胸理氣藥益增重,予視脈曰:此傷寒熱邪傳裡,凶症也,遲之又久,藥力亦無施矣。急取黑骨雄雞白毛者,去肚內雜物,切開,先用陳皮枳殼末各五分,攤腹胸,將雞才切即貼上,半個時,腹中微響,邪即轉動,頓覺爽快矣,服煎藥三日而愈。

藥方

川黃連(薑汁炒,一錢),知母(一錢),石膏(三錢),黃芩(一錢),山梔(童便炒,八分),麥門冬(去心,八分),五味子(八分),香豉(一合)

水一碗半,煎八分。

楊提督標下一將官,病久不愈,時九月初,舟中甚熱,脹悶不可忍,米飲不能下,將垂絕矣。予視脈曰:此非熱症也,風邪未經清表,乘虛作脹,涼藥服之加重,即溫藥而溫服之亦無濟也,當用湯藥候冰冷,數服而愈。

藥方

麥門冬(去心,二錢),白蒺藜(炒,去刺,二錢),生地黃(二錢),白茯苓(二錢),人參(五分)

用水四碗,煎至二碗半,候冰冷,不時服之。

祖部堂標下一將官,病月餘,頭眩口瘡,喉痛下瀉,偶一二日作痢,旋愈復瀉,閱數日又痢,而喉腫又不進飲食,偶進食旋吐,服藥益吐。予視脈曰:此虛極,腎水不升,脾土不能勝,當進以益精補脾之藥,喉痛口瘡,此邪火不足慮也。整一丸方,十日全愈。

丸藥方

人參(一兩),硃砂(水飛,三錢),白朮(米泔水浸一宿,陳壁土炒,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黃耆(蜜炙,一兩),白芍藥(一兩),當歸(酒洗,一兩),陳皮(一兩)

煉蜜為丸,梧子大,每日進三次,白滾湯每次一錢。

白話文:

紀驗

丸藥方一

這個藥方包含:浙貝母(以米泔水浸泡一夜,再用陳舊的牆壁土炒制,去除油脂,二兩)、白豆蔻(一兩)、麥門冬(去心,用新瓦焙乾,二兩)、青皮(一兩)、枳實(用麵粉炒制,一兩)、北芥子(炒制,一兩)、川黃連(用吳茱萸炮製,一兩)、砂仁(微炒,五錢)、南木香(五錢)、川厚朴(用薑汁炒制,一兩)、白茯苓(一兩)、人參(一兩)、地骨皮(一兩)、蒼朮(以米泔水浸泡一夜,再炒制,一兩)、知母(一兩)、甘草(五錢)、枸杞子(一兩)。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陳米加薄荷葉煮成的粥做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空腹用淡鹽水送服二錢。

一位將官頭暈乏力,手腳抽搐,食慾不振,服用其他藥物無效。我診斷為胸中有鬱血,可能是外傷導致。如果能排出淤血,病就能痊癒,否則難以治療。他服用此藥,第一次感覺病情加重,第二次想嘔吐,第三次才吐出紫色的血一口,接著又吐出六七塊黑色血塊,病就好了。

末藥方二

這個藥方包含:生陳皮(研磨成粉末,二錢)、生附子(研磨成粉末,二錢)、生大黃(研磨成粉末,二錢)、生乾薑(研磨成粉末,一錢)。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用陳年好酒熱沖服下,儘量多喝。

蘇州商人何鳳宇,患病十多天,眼睛發黃,身體浮腫,胸部阻塞不通氣,每次脹悶時眼睛會向上看,一會兒都不能轉動。其他醫生不知其病因,只用寬胸理氣的藥物,反而加重病情。我診斷為傷寒熱邪深入內臟,是凶險的症狀,延誤時間越久,藥物就越沒有效用。我立刻取一隻黑骨白毛的雄雞,去除內臟,切開,先用陳皮、枳殼各五分研磨成粉末,敷在腹部和胸部,雞肉切開後馬上貼上,半個小時後,腹部微響,邪氣開始轉動,病人頓時覺得舒服多了。服用煎藥三天就好了。

藥方三

這個藥方包含:川黃連(用薑汁炒制,一錢)、知母(一錢)、石膏(三錢)、黃芩(一錢)、山梔子(用童尿炒制,八分)、麥門冬(去心,八分)、五味子(八分)、香豉(一合)。

用一碗半水煎成八分。

楊提督手下的一位將官,久病不愈,九月初的時候,在船上很熱,脹悶難忍,連米湯都喝不下去,快要死了。我診脈後判斷,這不是熱症,而是風邪沒有從表層清除,乘虛而入導致脹悶。服用涼藥會加重病情,即使溫熱的藥物也無濟於事。應該用藥物煎好後放涼,多次服用就能痊癒。

藥方四

這個藥方包含:麥門冬(去心,二錢)、白蒺藜(炒制,去刺,二錢)、生地黃(二錢)、白茯苓(二錢)、人參(五分)。

用四碗水煎成二碗半,放涼後不時服用。

祖部堂手下的一位將官,患病一個多月,頭暈,口腔潰瘍,喉嚨痛,腹瀉,有時一兩天腹瀉,然後好轉,過幾天又腹瀉,喉嚨腫痛,吃不下東西,偶爾吃一點就吐,服藥後也吐。我診脈後判斷,這是虛症,腎水不能上升,脾土不能克制,應該服用補益精氣、健脾的藥物。喉嚨痛和口腔潰瘍,這些邪火不足為慮。我開了這個丸藥方,十天就好了。

丸藥方五

這個藥方包含:人參(一兩)、硃砂(水飛,三錢)、白朮(以米泔水浸泡一夜,再用陳舊的牆壁土炒制,二兩)、白茯苓(去皮,一兩)、黃耆(蜜炙,一兩)、白芍藥(一兩)、當歸(酒洗,一兩)、陳皮(一兩)。

用蜂蜜煉製成梧子大小的藥丸,每天服用三次,每次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