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登元

《心醫集》~ 靜功 (11)

回本書目錄

靜功 (11)

1. 三字

先以兩足盤坐,雙手齊向頭頂托天,隨放下,疊在腹前。叩齒三十六,漱舌下泉,以津滿為度,嚥下。神氣安閒,出入息微微,於非心非口間,持一「靜」字,將靜暗念數千遍,換一「忘」字,暗念比靜字加倍,又換一「空」字,暗念比忘字又加倍。自覺氣轉三車,不可遏抑,其動盪形狀各出不窮,此亦坐功最捷最簡法。

又有語予者云,系「靜」、「忘」、「滅」三字,及質之陳白也,乃知「空」字為妙。此。法即仙家皈依禪定時候也,蓋於鬧熱場中,討出靜中消息,然知有靜非靜也,貴能忘,至忘到神化地位矣;有忘便有不忘時,不若一切皆空,空中無所不變、無所不化,是為大乘。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了一種冥想練習的方法,內容如下:

首先,採用盤腿而坐的姿勢,然後雙手一起向上伸展至頭頂,彷彿在託舉天空,接著緩緩放下,雙手交疊置於腹部前方。接下來,輕咬牙齒三十六次,用舌頭清潔口腔,直到唾液充滿為止,再將唾液吞下。保持精神平和,呼吸細微,不在心與口之間,專注於默唸一個「靜」字,默唸數千遍後,換成「忘」字,默唸的次數要比「靜」字多一倍,再換成「空」字,默唸的次數又要比「忘」字多一倍。當你感覺到氣息在身體內流轉,不可抑制,身體會產生各種振動感,這就是坐功中最快速且簡單的方法。

有人告訴我,這應該是「靜」、「忘」、「滅」三個字的練習,我去問了陳白,才知道「空」字纔是關鍵。這個方法實際上就是修道者在禪定時的練習,即使在喧囂熱鬧的環境中,也能找到靜謐的體驗。然而,知道靜並不是真正的靜,重要的是能夠忘掉一切,達到神靈化的境界;有了忘記,就會有不能忘記的時刻,不如讓一切都歸於空,因爲空中無所不變,無所不化,這纔是真正的高深境界。

2. 六字

「噓」、「呬」、「呵」、「吹」、「呼」、「嘻」,此六字也。訣云:肝若噓時目睜精,肺知呬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嚀。

白話文:

這六個字是「噓」、「呬」、「呵」、「吹」、「呼」、「嘻」。訣竅如下:當肝臟調養時,發出噓音同時眼睛睜大聚焦精神;當肺部調養時,發出呬音,同時雙手向上伸展;心臟調養時,發出呵音,同時雙手在頭頂交叉;腎臟調養時,發出吹音,同時身體前彎抱住膝蓋;脾臟調養時,發出呼音,同時嘴巴收攏;三焦(中醫理論中的調節臟腑功能的通道)有熱時,發出嘻音,同時躺下深呼吸。

3. 十二字

「白虎隱於東方,青龍潛於酉位」,此十二字訣也,云轉輪法。閉目靜坐,叩齒咽津,口中默唸,將十二字一字一圈,作一圓圖如輪轉,數至三十六遍止。及至收回,從外旋內,從大至小,唸曰:青龍潛於酉位,白虎隱於東方,亦三十六遍,復歸太極而止,是為一周天。久則不必用意,自然旋轉,真有歇手不得處,隨則坎(腎)離(心)交,鉛(屬坎)汞(屬離)合,二物黃,至黃房(戊己居中,規中是也)。

戊己真土也,互相吞啖,兩情留戀,盤旋於祖竅之間,自然復此先天之炁,而成混元真一之精,為大藥之根原,作還丹,之基本也。《玉芝》云:玄黃若也無交媾,爭得陽從坎下飛。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義也。然坎離龍虎交,內交也;乾坤子午交,外交也。內交者,使龍虎歸於鼎中(臍下),情性合於竅內,當用「龍從火里出,虎向水邊生」之二訣,始得龍虎交矣。

外交者,以精氣神歸玄牝(此與祖炁共竅),竅中與祖氣聚會,三家相見(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合為一體,凝於混沌,抱一無離,為返本還原之要道,龍虎交而結嬰兒者此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種傳統中醫養生的練氣方法,內容如下:

【十二字訣】就是「白虎隱於東方,青龍潛於酉位」,這十二個字,象徵著轉輪法。練習時,先閉上眼睛安靜坐下,輕輕叩擊牙齒,吞嚥口水,然後在心中默默唸著這十二個字,想像每個字代表一個圓圈,這些圓圈像車輪一樣轉動,一共念三十六次。當收斂心神時,讓圓圈從外向內,從大到小旋轉,唸著「青龍潛於酉位,白虎隱於東方」,同樣也是三十六次,最後回到最初的狀態,這就是完成了一周天的練習。

長期練習後,不需要刻意去想,這些圓圈就會自然地旋轉,就像無法停止一樣。這樣做,腎(坎卦)和心(離卦)就會交會,腎中所藏的元氣(鉛)和心中的神明(汞)就會融合,兩者混合後會產生一種黃色的物質,進入黃房(位於身體中心的位置)。

黃房裡的物質是真實的土元素,它們互相融合,情感纏綿,在人體的初始之竅中盤旋,自然就能恢復先天的元氣,形成純粹的精華,這是大藥的根源,也是製造還丹的基礎。《玉芝》一書中提到:如果玄黃沒有交會,如何能讓陽氣從坎宮(腎)飛揚起來?這是製丹的關鍵,也是修煉成仙的第一步。

然而,腎和心的龍虎交會是內部的交會;而乾(頭部)和坤(腹部)的子午交會是外部的交會。內部的交會,是讓龍虎回歸丹鼎(肚臍下方),情性和心性在身體的竅穴中結合,這時候要使用「龍從火裡出,虎向水邊生」兩個口訣,才能實現龍虎的交會。

外部的交會,是指把精、氣、神匯聚到玄牝(與祖氣共用的竅穴),在這個竅穴中與祖氣聚會,身、心、意三者合一,合為一個整體,凝聚在混沌之中,緊緊擁抱著一,不離開,這是返回根本、還原本真的重要途徑,龍虎交會後結成的嬰兒,就是指的這個過程。

4. 七返九還

立為洪壚大鼎以煉真,內以養鉛汞,外以象坎離,運其陰陽,驅龍馭虎,以返本還原,於是玄霜絳雪、玉蕊金膏,九轉而成寶矣。離發乎坎下,汞居乎水中,上下之象也。神居其中,謂之三才。道生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終始於一者也。一者水也,二者火也,三者土也,水火者各得其一者也。

得一者物之母,故水生一男為坎,名曰汞;火生二女為離,名曰鉛。謂之四象。汞,丹也。鉛,藥也。天老神君曰:用鉛不用鉛,須向鉛中作,及至用鉛時,用鉛還是錯。何言之?汞,陽也,子也;鉛,陰也,母也。汞無鉛則獨子不母,何以生哉?鉛汞合而三年為寶,焚去鉛之氣,是為脫殼,其名曰純陽(用鉛不用鉛也)。夫起火必於子,何也?承陽氣起火,火力斯全,過乎子則陰盛而火不然也。

《經》曰:火起於臍下,水出於鼎中,既濟之象也。吾有中宮之鼎在乎心之下(即規中)。是鼎也,時至卯則增鉛(精也),時至酉則增汞(津也),鉛不得火則不騰,汞不得鉛則不凝。《經》曰:取水于山(腦也),起火於海(臍也),取汞於重樓,採鉛於九天。其運也備乎四時,與神御之,與氣和之,於是四象具矣。

而中宮之鼎狀如雞子,三年赤白判而換軀矣。金腸玉骨出於五行,其名曰蛻,故四象交而汞干矣,一陽備而鉛去矣,其名曰還丹。於是神魂立矣,其體剛矣,三花合一,五彩歸陽,夫是之謂無修之地。

昔純陽子問於正陽子曰:何以謂之鉛與汞乎?答曰:鉛生於腎之左,外玄內白,水之正氣也,居北方(子位也),陰中之陽也;汞生腎之右,外青內赤,金之正氣也,居南方(午位),陽中之陰也。問曰:火與水在於身,何物為之乎?曰:下元真一之氣,既極而成,火起於臍之下者也。

水者,出於腦者也。火從下發如蒸釜焉,此既濟之道也。問曰:鉛者靜也,性也;汞者動也,命也,果何所生?曰:五穀之真氣,為心所竊,化而為血,血化為液,液復化為真氣,凝而為神,此性也。命居於二腎之中,元海之內,所出真元之氣,其中有真水焉,本生於心,流於腎,化而為精,精者莫親於斯二者也。曰:脾謂之黃婆何也?曰:脾能接心之液、腎之氣,和合而成丹者也,故云黃婆。

金液煉形,形神妙而合道真,何謂也?曰:鍊汞成神,煉氣成形,於是後生前咽,二物合而成胎,是謂與道合真,斯金液煉形者也。七返九還何謂也?曰:時自子而至申九轉也,故煉者九年為一轉,三轉為一周,是故九煉而還丹。一年益氣,二年益血,三年益脈,四年益肉,五年益髓,六年益筋,七年益骨,八年益發,九年益形。

九者既成,其目點漆,其膚凝脂,其骨化玉,其腸化筋,白毫生於眉,金光周於身,行軼六驥,洞視百步之外,口鼻常有清香之味內行五臟者,七竅也。吾之真氣上下周流,自申至於寅,七返也。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浮一沉,精也,髓也,涕也,唾也,氣也,液也,津也,晝夜存之而不走失者,七返也。採丹者何也?曰:滿口含津而搬歸於命府,運氣於黃庭之中,於是氣液造化而成精。

白話文:

用一個大爐子來煉製真丹,爐內用鉛和汞來滋養,爐外則模擬坎卦和離卦的陰陽變化,運用體內的陰陽能量,如同駕馭龍虎一樣,使之回歸到本源。這樣一來,就會產生像玄霜和絳雪一樣的精華,以及玉蕊和金膏一樣的珍貴物質,經過九次轉化,最終煉成寶物。

離卦的火從坎卦的水下升起,汞存在於水中,這代表上下相應的關係。人的精神存在於其中,這就叫做天、地、人三才。道產生於一,一產生二,二產生三,三產生萬物,最終又回歸於一。這裡的一指的是水,二指的是火,三指的是土。水和火各自佔有一份。

獲得一的,是萬物的母親。所以水生出一個陽性的男孩,稱為坎,也叫做汞;火生出兩個陰性的女孩,稱為離,也叫做鉛。這就構成了四象。汞是丹,鉛是藥。天老神君說:「運用鉛卻又不用鉛,必須在鉛中下功夫,等到真正要用鉛的時候,用鉛反而就錯了。」這是什麼意思呢?汞屬於陽,代表兒子;鉛屬於陰,代表母親。汞沒有鉛的配合,就像兒子沒有母親一樣,如何能夠產生後代?鉛和汞結合三年就會成為寶物,去除鉛的陰氣,就像脫殼一樣,這個就叫做純陽(也就是運用鉛卻又不用鉛)。點火一定要在子時開始,這是因為承接陽氣開始生發,火的能量才能夠完全。過了子時,陰氣漸盛,火的能量就不行了。

經典上說:「火從肚臍下升起,水從鼎中出來。」這就是水火既濟的景象。我有一個中宮的鼎,位於心臟之下(也就是規中)。這個鼎在卯時就會增加鉛(精氣),在酉時就會增加汞(津液)。鉛沒有火就不能升騰,汞沒有鉛就不能凝結。經典上說:「從頭腦這個山中取水,從肚臍這個海中點火,從重樓(咽喉)中取汞,從九天中採鉛。」它的運行與四季相應,用精神來駕馭它,用氣息來調和它,這樣一來,四象就都具備了。

而中宮的鼎看起來像雞蛋一樣,三年之後,赤色和白色就會分明,身體也會發生蛻變。產生出如同金子一樣的腸子和玉石一樣的骨頭,這就叫做蛻變。所以四象交合,汞的陽氣就充滿了,一陽飽滿,鉛的陰氣就消散了,這就叫做還丹。到這個時候,精神和魂魄就確立了,身體也變得剛強有力,三花(精、氣、神)合為一體,五彩歸於陽,這就是所謂不用修煉的境界。

過去純陽子問正陽子說:「為什麼稱之為鉛和汞呢?」正陽子回答說:「鉛生於腎臟的左邊,外表呈現黑色,內裡呈現白色,是水的正氣,位於北方(子位),是陰中之陽;汞生於腎臟的右邊,外表呈現青色,內裡呈現紅色,是金的正氣,位於南方(午位),是陽中之陰。」純陽子又問:「體內的火和水是由什麼構成的呢?」正陽子回答說:「是下元真一之氣,到達極點後就會形成,火從肚臍下升起。」

水,是從頭腦中產生的。火從下向上升騰,如同蒸鍋一樣,這就是水火既濟的道理。純陽子又問:「鉛屬於靜,屬於本性;汞屬於動,屬於生命,它們究竟從哪裡產生呢?」正陽子回答說:「五穀的真氣,被心臟所吸取,轉化為血,血轉化為液體,液體再轉化為真氣,真氣凝聚就成為精神,這就是本性。生命存在於兩個腎臟之間,元氣之海中,產生的真元之氣,其中有真水,真水源於心臟,流向腎臟,轉化為精氣,精氣最親近的就是腎臟和心臟。」純陽子又問:「脾臟被稱為黃婆,這是為什麼呢?」正陽子回答說:「脾臟能夠接納心臟的津液和腎臟的氣,調和它們,使之形成丹藥,所以稱之為黃婆。」

金液能夠煉化形體,使形體和精神達到美妙的境界,最終與道合一,這是怎麼回事呢?正陽子回答說:「煉汞成神,煉氣成形,然後後天產生的物質被吞咽到先天,二者結合在一起形成胎兒,這就叫做與道合一,這就是金液煉形。」什麼是七返九還呢?正陽子回答說:「時間從子時到申時,經歷九次轉化。所以修煉每九年為一轉,三轉為一周,因此要經過九次煉製才能夠還丹。第一年增益氣,第二年增益血,第三年增益脈,第四年增益肉,第五年增益髓,第六年增益筋,第七年增益骨,第八年增益頭髮,第九年增益形體。」

九次修煉完成之後,眼睛會像點了漆一樣明亮,皮膚會像凝固的脂肪一樣光滑,骨頭會像玉石一樣堅硬,腸子會像筋一樣柔韌,眉毛上會長出白色的毫毛,全身會散發金色的光芒,走路像奔跑的駿馬一樣迅速,能夠看清百步之外的事物,口鼻常常散發清香的氣味。體內真氣在上下運行,從申時到寅時,經歷七次返回。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浮一沉,精氣、骨髓、鼻涕、唾液、氣息、液體、津液,在晝夜之間保持而不散失,這就叫做七返。採丹是什麼呢?正陽子回答說:「將滿口的津液吞回命府,在黃庭之中運轉真氣,這樣一來,氣液就能夠造化而生成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