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醫集》~ 靜功 (2)
靜功 (2)
1. 靜功妙藥九種
予幼年習八股業,工夫只在夜間,披華振秀,屢試輒冠軍。揣摩既久,覺八股無甚用處,究心醫理、地理、諸傳。自趨庭傳授而外,遊名山大川,訪高人異士,讀已見書,並讀未見書,名師剖晰,秘訣始多。醫理、地理確乎有驗,著有《天文秘占》、《地理確義》。先師真本諸刊,久已行世。
因欲步三大幹龍,未及其一,而足疲矣。偶一日入高巔深林,十數里無人煙。日已暮,遠望平坡,有小草篷,急往投之。見一老者,詢其年不答,叩以薪火借炊,曰無有。心私異之,此必高人也。下拜求教,云與予有夙緣,授以坐功。至半夜,忽然骨節俱響,遍體快暢,如嬰孩胎中,不可名狀,此身在羲皇以上,竟不知有今世境。老者曰:此開關也。
白話文:
我幼年時學習八股文,只在夜間用功,披著華麗的衣服,參加科舉考試,總是名列前茅。然而,長時間鑽研後,我逐漸發現八股文並無實質用處,便轉而專心研究醫學、地理和各種典籍。除了在家傳授知識外,我也遊遍名山大川,拜訪隱士奇人,閱讀已知和未知的書籍,並向名師請教,因此獲得許多秘訣。醫學和地理的知識確實能驗證,我寫了《天文秘占》和《地理確義》兩本書,師父的原稿早已出版流通。
由於我想要實地考察三條最大的龍脈,但還沒走完一條,就已經疲憊不堪。有一天,我走進深山密林,走了十多里路,仍然沒有見到人煙。太陽快要下山了,我遠遠看到一個草棚,趕緊跑過去。裡面住著一位老者,問他年紀他不回答,我請求借用柴火煮飯,他說沒有。我心中暗自覺得奇怪,此人一定是一位隱世高人。我跪拜求教,他說與我有前世緣分,便傳授我打坐功法。到了半夜,我突然感覺骨骼發出響聲,全身舒暢,如同嬰兒在母胎中一樣,難以言喻。我感覺自己超越了三皇五帝,竟然忘記了現世的一切。老者說:這是打通關竅。
數日登山勞倦、筋骨疼痛至此俱釋,津液滿口,腹不知飢,心又異之,此殆卻病休糧秘訣也。後復訪,則並草篷不復見矣。至丙子科,寓湖南淨寺,見一道者在寺前靜坐,視其概與予無異。請入寓,因語予以草篷即予師無生子也。予前所傳,止有手訣心訣,此即吾儒正心誠意、心齋坐忘真旨,一切語言文字、見解造作皆無所著。道者始詳語四戒、五進、六不傳諸則。
閱三日,而道者不知何往。嗟乎!其即向草篷者哉?予何緣之淺而覿面失也!嗣後與葛屺瞻先生、郭丹葵先生、馮茂遠先生、九十四歲翁陳白也先生相參秘旨,諸公自以曏者閉息、導引、十六字、八段錦,與夫三字、六字、十二字、七轉九還及袁了凡先生禪印坐功,諸法行之,皆驗。然終涉有為,不若無生子直捷了當,妙蘊無窮。
白話文:
我連續幾日登山,勞累不堪,筋骨痠痛,如今卻全部消失,滿嘴津液,肚子不覺得餓,心中感到奇怪。這莫非是擺脫病痛、休息儲備體力的秘訣?後來我又去尋找,卻發現那草篷小屋已經不見了。直到丙子年科舉考試,我在湖南淨寺住下,看到一位道士在寺前靜坐,他看起來與我無異。我請他到住處,他告訴我,那個草篷小屋的主人就是我的師傅無生子。我之前所學到的,只不過是手訣和心訣,這正是儒家正心誠意、心齋坐忘的真諦,一切語言文字、見解造作都不可執著。道士接著詳細講述了四戒、五進、六不傳等法則。
過了三天,道士不知去向。唉!他莫非回到了那個草篷小屋?我緣分淺薄,竟與他相遇卻又錯過!後來我與葛屺瞻先生、郭丹葵先生、馮茂遠先生、九十四歲的陳白也先生等人交流秘訣,他們都說自己以前所學的閉息、導引、十六字、八段錦,以及三字、六字、十二字、七轉九還,還有袁了凡先生的禪印坐功,這些方法都曾經驗證有效。然而這些方法都屬於「有為法」,不如無生子的「無為法」直截了當,妙蘊無窮。
問道盲者,然無生子之訣不涉語言,難陳紙筆,若夫袁葛郭陳諸公,其閉息導引諸法,或舊本所有,或口相授受,予得而編輯之,俾好道者開卷有得,是亦囊中妙藥延年卻病,多服為佳者也。
白話文:
向盲人詢問,然而沒有生育子女的方法涉及言語,很難用紙和筆表達。像袁、葛、郭、陳等各位先生,他們所使用的呼吸調節和引導方法,可能是古籍上有的,或者是口頭傳授的,我都收集整理了,讓喜愛修煉的人打開書就能有所收穫,這也是能夠增強健康、延長壽命的好東西,多吃效果更好。
2. 閉息
先將凡慮滌卻,擇淨室靜坐,閉目,鳴天鼓三十有六以集神,咽液三十有六以聚氣,而陰戶可以陰合,使眾邪不得下居。閉氣自一至十,默數九九而止。非閉噎其氣也,乃神定氣和,絕思忘慮,使鼻之息若有若無。診其脈六動為一息,九九者八十一息,總四百八十六動脈也。常存赤氣,自其口出,狀如火輪,周其室中,定則內想安寢,自然疾病除而陰邪遠矣。
初閉息,經十息至五十息,至百息。氣不在上,亦不在下,如遊渾沌,不能破散,凡一日一夜,一萬三千五百息。《太微升玄經》云:氣絕曰死,氣閉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先吹出口中濁氣七口,以手指捏目大小眥,按鼻左右,旋耳摩面,乃以舌抵上齶,撩口中內外津液三十六轉,滿口咽之,如此三止。漱咽靈液,灌溉五臟,面乃生光。
白話文:
首先要清空雜念,選擇乾淨的房間靜坐,閉上眼睛,敲擊耳鼓三十六下以集中精神,吞咽口水三十六下以凝聚氣息,同時閉合陰戶,防止邪氣入侵。閉氣從一數到十,默數九九然後停止。這不是憋氣,而是精神集中、氣息平穩,摒除雜念,讓呼吸若有若無。觀察脈搏,六次跳動為一次呼吸,九九共計八十一息,總共四百八十六次脈搏。保持丹田充盈,從口中吐出紅色氣息,形狀像火輪,遍布房間。靜心安神,自然疾病消除,邪氣遠離。
剛開始閉氣,從十息到五十息,再到百息。氣息不往上也不往下,像在混沌中游動,無法散開,一天一夜共計一萬三千五百息。《太微升玄經》說:氣息斷絕叫做死亡,氣息閉合叫做成仙,魂魄留守身體,靈魂遊走上天。先將口中的濁氣吹出七口,用手指捏住眼角,按壓鼻翼兩側,旋轉耳朵,按摩面部,然後用舌頭抵住上顎,攪動口中的內外津液三十六圈,充滿口腔後吞下,如此重複三次。漱口吞咽靈液,滋潤五臟,面容就會煥發光彩。
《黃庭篇》曰:元氣者出於下丹田,流注於身,凡晝之午則陽極而陰生,故會合於泥丸,陰陽相推,循環無窮。夫能服氣固精,得其節符,則靈氣凝變。如紫煙白雲。充於三田,升為云,降為雨,以之溉灌五臟。而植根者也。上納津液,下勿泄其氣,氣液充滿,如深井之出湧泉,自然洞流無窮,通於鼻門,而入於口,滋於身,如是則黃鉛紫汞生矣。
依時採而煉之,入于丹田,貫諸百節,自然出暗室而照真陽之門,故曰回紫抱黃,入丹田者,此之謂也。
五氣各屬一臟,餘一氣屬三焦穴。氣者,噓、呵、呬、吹、呼、嘻。噓屬肝,肝主目;呵屬心,心主舌;呬屬肺,肺主鼻;吹屬腎,腎主耳,呼屬脾,脾主中宮;嘻屬三焦。各臟俱有濁氣,人夜睡醒時,口中濁氣熏蒸,自不聞耳。口則吐之,鼻則納之。吐之說,不過初吐濁氣,盡即止,後皆津液清丹,全在閉口方能嚥下,若一納一吐,是隨收隨散也。
白話文:
《黃庭篇》說:元氣從下丹田產生,流遍全身,白天正午陽氣最盛,陰氣開始滋長,因此會聚於泥丸宮,陰陽互相推動,循環不息。如果能夠修煉呼吸吐納、固守精氣,掌握其節奏,那麼靈氣就會凝結變化,如同紫色的煙霧、白色的雲朵,充滿三田,上升為雲,下降為雨,滋潤五臟,如同種植樹木的根。向上吸收津液,向下不讓氣散失,氣液充盈,如同深井湧出泉水,自然流淌不絕,通往鼻孔,進入口中,滋養身體,這樣就會產生黃鉛和紫汞。
依照時機採集煉化它們,放入丹田,貫通全身關節,自然就能從黑暗中走出,照亮真陽之門,這就是所謂的“回紫抱黃”,將它們納入丹田,這就是這個道理。
五種氣分別對應著一個臟腑,剩下的那一種氣屬於三焦穴。氣的種類有:噓、呵、呬、吹、呼、嘻。噓屬於肝,肝主視覺;呵屬於心,心主舌頭;呬屬於肺,肺主嗅覺;吹屬於腎,腎主聽覺;呼屬於脾,脾主管中宮;嘻屬於三焦。每個臟腑都含有濁氣,人夜間睡醒時,口中濁氣熏蒸,自己聞不到。嘴裡吐出去,鼻子吸進來。吐氣的說法,不過是最初吐出濁氣,盡了就停止,之後都是津液清氣,必須閉口才能吞下,如果一吸一吐,就是隨收隨散了。
閉氣全要腹空,日間端坐申腰,如坐禪法,以鼻納氣照前。夜間須要睡醒,子時後,正臥側臥無不妙。
閉氣之法,勤而行之。《火候篇》曰:閉氣二十有四,其數足矣。出則復閉,用赤龍右攪者七,左攪者九,漱者十有六、琢齒二,分三咽。先右次左次中。此陰爻也。閉氣三十有六,其數足矣。出而復閉,用赤龍左攪者七,右攪者九,漱者三十有三,琢齒三,分三咽。先左次右次中,此陽爻也。
凡閉氣一百九十二,以火二八兩煅之,學者當明水火既濟之法。夫火在心為性,水在腎為命,二者實相須以濟焉。腎之水,非心之火養之則不能上升,心之火,非腎之水藏之則不能下降。夫能長養成就,上際下蟠,旁通曲引於三元九宮、五臟百節,斯可以保固而長存也。
白話文:
閉氣的訣竅在於肚子空空,白天要端正坐好,保持腰部挺直,就像打坐一樣,用鼻子吸氣,方法如前所述。晚上則需在睡醒後,特別是子時過後,無論正躺側躺都非常適合。
閉氣的方法需要勤加練習。《火候篇》中說:閉氣二十四个呼吸,数量足够了。呼气后立即闭气,用舌頭在口中攪動,右邊攪動七次,左邊攪動九次,漱口十六次,磨牙两次,分三次嚥下。先右邊,再左邊,最後中間。這是陰爻。閉氣三十六个呼吸,数量足够了。呼气后立即闭气,用舌頭在口中攪動,左邊攪動七次,右邊攪動九次,漱口三十三次,磨牙三次,分三次嚥下。先左邊,再右邊,最後中間。這是陽爻。
總共要閉氣一百九十二次,用二八兩的火來煅煉。学习者要明白水火既济的道理。火在心臟是生命之性,水在肾脏是生命之命,两者相互依存,互相滋养。腎臟的水,如果没有心臟的火来滋养,就无法上升;心臟的火,如果没有腎臟的水来收藏,就无法下降。能够相互滋养、成就,上升到頭頂、下降到腳底,貫通左右、流暢運行於三元九宮、五臟百節,就可以保護身體,長保健康。
常人每臥時,垂足閉氣,舌抵上齶,目視頂,提縮穀道,即咽津一口,共行九遍。熱擦腎腧穴,九九數。少年可御夢遺,老人可愈頻溺。
白話文:
平常人在躺下睡覺的時候,可以放下腳部並閉住呼吸,用舌尖抵在上顎,眼睛看向天空,收緊肛門附近的肌肉,然後吞下一口口水,這樣做九次。如果感到身體發熱,可以用手搓揉腰部的穴位(腎俞穴),重複九次。年輕人可以防止夜間遺精,老年人則可以治療尿頻問題。
3. 導引
漱舌下泉咽之,名曰胎食。得道者生六翮於臂,長毛羽於腹,飛無階之蒼天,度無窮之世俗。
習不唾法,有則含以咽之,使人精氣常留,面目光彩。又曰:津液者吾身之寶,寶聚則為富翁,寶散則為貧客。
人身中夾脊與規中相對,用鼻息呼吸,呼者呼自己之元氣,從中而出;吸者吸天地之正氣,從外而入。吸要從氣海上(肺之上)貫下丹田入命門(丹田臍下,命門臍中),與祖氣(穴即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相連,如磁吸鐵,同類相親也。非止救護命寶,抑能添油接命。
故修長生者,必固其氣,氣固則身中元氣不隨呼而出,天地之正氣恆隨吸而入,久之則胎息定,鄞鄂成。行氣在照玄膺(舌下有三竅,中玄膺,左金津,右玉液)一竅,以舌折而舐之,少頃則津液滿口,微漱數遍,徐徐以意引下,至重樓(咽喉),漸達膻中(胸前)、中脘(心間)、神闕(規中),至下氣海(穀道前),就從氣海分開兩路,至左右大腿,從膝至三里(穴在膝下),下腳背及大拇指,轉湧泉(在腳底心),由腳跟腳彎循大腿而上,至尾閭(穀道後),合為一處,過腎堂、夾脊、陶道、大椎、天柱,分送兩肩兩臂,至手背,由中指轉手掌,一齊旋迴,過手腕,由腋至胸旁,歷腮後,從腦灌頂,復下明堂(腦前眉上),上齶,以舌迎之,至玄膺而止,此為一轉。稍停,又照前行動,則壅滯疏通,貫穿諸經,通達諸竅,是玉液煉形也。
白話文:
漱口時將唾液咽下,叫做胎食。得道之人,能在手臂上長出六根羽毛,腹部生長毛髮,飛翔於無階的天空,超越無盡的世俗。
不習吐唾之法的人,可以含住唾液咽下,這樣可以使人精氣常駐,面容光彩照人。又說:津液是我們身體的寶貝,聚攏起來就像富翁,散失出去就成了貧窮之人。
人體中夾脊與規中相對,用鼻子呼吸,呼氣時排出自身元氣,從體內而出;吸氣時吸入天地正氣,從體外而入。吸氣要從氣海(肺部上方)貫穿向下至丹田,再入命門(丹田在臍下,命門在臍中),與祖氣(穴位在下丹田,在臍下一寸三分處)相連,就像磁鐵吸鐵一樣,同類相吸。不僅可以保護生命之寶,還能增強生命力。
因此,修煉長生的人,一定要固守自身元氣,氣固則體內元氣不會隨呼氣排出,天地正氣會隨著吸氣不斷進入,時間久了,便會達到胎息境界,身體強壯。行氣要從照玄膺(舌下有三竅,中間為玄膺,左邊為金津,右邊為玉液)一竅開始,用舌頭舔舐,片刻之後,津液便會充滿口腔,輕輕漱口幾遍,然後慢慢用意引導向下,到達重樓(咽喉),再漸漸到達膻中(胸前)、中脘(心間)、神闕(規中),最終到達下氣海(穀道前),從氣海分開兩路,到達左右大腿,從膝蓋到三里穴(在膝蓋下方),再向下至腳背和大拇指,轉至湧泉穴(在腳底心),沿著腳跟、腳彎向上循行至大腿,到達尾閭(穀道後),合為一路,經過腎堂、夾脊、陶道、大椎、天柱,分送至兩肩兩臂,到達手背,從中指轉至手掌,一同旋轉,經過手腕,從腋窩到胸側,經過腮後,從頭頂灌頂,再向下至明堂(腦前眉上)、上齶,用舌頭迎接著,最後到達玄膺而止,這為一轉。稍作停歇,再按照之前的方法行氣,這樣就能疏通阻塞,貫穿經脈,通達竅穴,這就是用玉液煉形之法。
然行氣須用眼者,目之所至,心亦至焉;心之所至,氣亦至焉。其用液者,液中有氣,液氣相生,為金液之基,作潤身之寶,穿關透節,無處不到。況玄膺乃津液之海,生化之源,灌溉一身,皆本於此。以此法行之,無有舛錯。坐畢,當於頭面散火,理五臟之氣。
散火先搓兩手熱,摩面三十六;次須周匝,隨摩頂門三十六;次摩腦後二十四;次手掩兩耳,擊二十四次,次摩上元六合穴三九二十七次,此穴在兩眼梢外陷處,此穴一名攢竹,用兩食指按之;又兩大指按耳珠旁聽會穴,共三九二十七次;次以兩手背摩兩眼二十四次;又以兩手中指掐近鼻眼角,轉二十四次;隨掐眼梢轉二十四,又側兩手摩眼眶二十四,又搓兩手第二指及中指熱,夾兩耳摩耳前二十四,後二十五,共四十九次,又搓兩手中指熱,摩鼻兩旁三十次;隨以手托天三次;即以右手摩左手,自肩及臂至指三十六次;左手亦如之,每指屈其節令有聲;後搓兩手熱,摩腎堂八十一次,摩遍身三十六次,摩腿膝至足趾三十六次;又以右手摩左足心湧泉穴八十一次;左手摩右足心八十一次,然後以意歸至丹田,臍下一寸三分際守之,靜坐片時而起。
白話文:
行氣需要用眼,因為目光所及之處,心意也隨之而去;心意所至,氣機亦會到達。而用液體行氣,則液體中蘊藏著氣,液氣互相滋生,是金液的基礎,也是滋潤身體的寶物,能穿透關節、到達全身各處。更何況玄膺是津液的海洋、生化的源泉,滋養全身都源於此。用這種方法行氣,絕不會有差錯。坐完之後,應該在頭面部散火,調理五臟之氣。
散火首先搓熱雙手,按摩面部三十六次;接著環繞著頭部,按摩頭頂三十六次;然後按摩腦後二十四次;接下來用手捂住雙耳,擊打二十四次;再按摩上元六合穴三九二十七次,這個穴位位於雙眼外側凹陷處,又名攢竹穴,用雙食指按壓;另外用雙拇指按壓耳珠旁的聽會穴,同樣三九二十七次;之後用雙手背按摩雙眼二十四次;再用雙手中指掐近鼻眼角,轉二十四次;隨後掐眼梢轉二十四次,接著用雙手側著按摩眼眶二十四次;然後搓熱雙手中指和食指,夾住雙耳按摩耳前二十四次,耳後二十五次,共四十九次;再搓熱雙手中指,按摩鼻兩側三十次;接著用手托天三次;然後用右手按摩左手,從肩膀到手臂到手指三十六次;左手也同樣操作,每次屈指都要發出聲音;之後搓熱雙手,按摩腎堂八十一次,按摩全身三十六次,按摩腿膝到腳趾三十六次;再用右手按摩左腳心湧泉穴八十一次;左手按摩右腳心八十一次,最後用意念歸於丹田,即肚臍下 一寸三分處守住,靜坐片刻再起身。
坐用《抱中集》神訣法,將左足抵大中極,右足盤,兩手掐子紋,左手按臍,右手按臍下,靜坐凝神,先叩齒三十六通以集神,漱津滿口,以意送下丹田,運河車正氣于丹田中,溯尾閭,透雙關,上腎堂,沖夾脊,上陶道,過天柱,至玉枕,住泥丸,少頃下至鵲橋,入喉至胸,過玄關至臍,穿後二腎中間玄牝而止。如此三十六通,或八十一通,愈善。
功畢復叩齒三十六通,咽津液三口,使神不散。後坐床上,兩足雙並,以目視頂,舌抵上齶,握固,縮穀道,搖颭為之,兩足如氣球狀,氣極即休。如有足痛,日行七八次,平時只轉三十六次可也,此乃導引秘法。功畢,以左足下地,默祝曰乾元亨利貞;右亦祝曰日月保長生。
白話文:
坐著時,按照《抱中集》中所載的神訣方法,將左腳抵在大中極穴,右腳盤坐,雙手掐住子紋穴,左手按住臍中,右手按住臍下,靜坐凝神,先叩齒三十六次,以集中精神,漱口含津,用意將津液送入丹田,運轉氣血,使正氣聚集于丹田,再從尾閭向上,穿過雙關穴,至腎堂,再上至夾脊,過陶道,上達天柱,到玉枕,停留于泥丸穴,稍停片刻,再向下至鵲橋,入喉至胸,過玄關至臍,穿過後二腎之間的玄牝穴而止。如此反覆三十六次或八十一次,效果越好。
功法結束後,再叩齒三十六次,咽下津液三次,以使精神不散。之後坐在床上,雙腳併攏,目視头顶,舌抵上齶,握固,縮肛門,輕輕搖動身體,雙腳像氣球一樣鼓脹,感到氣力耗盡便停止。若有足痛,可每日行此法七八次,平時只需轉動三十六次即可。此乃導引的秘法。功法結束後,以左腳落地,默念“乾元亨利貞”;右腳落地,默念“日月保長生”。
各三祝。
葛真人曰:靈龜俊鵠,千歲不食者,善息故也。舌之下有三穴焉,左曰金津,右曰玉液,中曰玄膺,皆湧生甘泉,以灌於氣海。氣海者,命門也,此生死之岸也。神氣精,身之三寶也,保之之要有三焉。始以導引百骸,通流血脈以安其體;中以勤修百行,抱制魂魄以全萬神;終以淘煉本元,飛行日月以復其真精。真精得一,可以仙矣。
治身之要,在乎存想,閉目內視,而使神識氣,氣識神,於是氣為神胎,神為氣主,神氣相合而自然,此真想也。日月既足,可以出入其殼矣。肺,主氣者也,是為華蓋,下通於命關,上貫乎神廬,氣或不通,則鼻塞矣。於是存其白元,靜調六氣(呬噓呵吹呼嘻),可以革壅滯者矣。
白話文:
葛真人說:“聰明的靈龜和雄鷹,千年不吃東西的原因,就是因為它們懂得休息。”在舌頭下面有三個穴位,左邊叫“金津”,右邊叫“玉液”,中間叫“玄膺”。這些穴位都湧出甜美的泉水,用來灌溉身體的能量中心——氣海。氣海也就是生命的大門,這是生命的開始與結束的地方。精神、氣息和精華,這是我們身體的三大珍貴物質,保護它的方法也有三個。首先通過運動讓全身骨骼活絡起來,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身體健康穩定;其次要努力修行各種行為規範,控制自己的思想情感,以此來維護所有神靈的存在;最後要通過練習基本功法,進行自我提升,實現身心合一,最終達到返璞歸真的境界。當真正掌握了這個精髓時,就可以成為神仙了。 修身養性的關鍵在於心念想象,閉著眼睛內部觀察自己,讓意識和氣息相互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這樣就能夠產生真正的想法。等到月亮圓滿的時候,你就可以從外殼裏出來了。肺臟負責呼吸功能,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向下連接著生命大門,向上穿過腦部,如果氣息不能流通,就會出現鼻子堵塞的情況。因此,我們應該想象白色的元氣存在,並且平靜地調整好六種氣息(吸、嘆、咳、喘、笑),這樣才能消除阻塞感。
白元者,肺之真氣也。治身莫先乎行氣,氣活則血榮,血榮則精實,精實則神靈,而四海內豐矣。四海者,氣血精髓也,其要在乎戒五傷焉。咸多心傷,苦多肺傷,酸多脾傷,辛多肝傷,甘多腎傷。不特此也,久視血傷,久臥氣傷,久立骨傷,久坐肉傷,久行筋傷,知此者血氣調理,上窮七返,下究九還,煉真元,服金液,於是血成乳,氣成云,骨成金,髓凝霜矣。肝,藏魂者也。
忍怒可以制陰,抑喜可以養陽。一陽起於子,而至於巳,則六陽極矣;常人之真氣,遇極則飛散,達生之士觀其極,則內生一陰;自午至亥,則六陰極矣,內生一陽。陰陽相推,生生不已,故得神全精復,與天地相久。此何道乎?用七日來復之候,以攝魂還魄、煉丹結胎者也。
白話文:
白元是肺部的真氣。保養身體最重要的就是行氣,氣血暢通則血液滋潤,血液滋潤則精氣充盈,精氣充盈則神氣旺盛,身體各方面都得以滿足。身體的四海指的是氣血精髓,而保護它們的关键在于避免五種傷害。過度喜樂會傷心,過度苦傷會傷肺,過度酸傷會傷脾,過度辛辣會傷肝,過度甘甜會傷腎。不僅如此,長時間用眼會傷血,長時間臥床會傷氣,長時間站立會傷骨,長時間坐著會傷肉,長時間行走會傷筋。懂得這些道理的人,就能調節氣血,使之向上運行,直至達到最高境界,也向下運行,直至達到最深處,煉化真元,服用金液,最終達到血液如乳,氣息如雲,骨骼如金,精髓如霜的狀態。
肝臟是藏魂的地方。
忍住怒氣可以抑制陰氣,壓抑喜悅可以滋養陽氣。陽氣從子時開始生長,到巳時達到極盛,六種陽氣都達到頂峰;普通人體內的真氣,到了極盛就會散失,而懂得養生之道的人,看到陽氣達到極盛,就會在內部生出一股陰氣;從午時到亥時,六種陰氣達到極盛,就會在內部生出一股陽氣。陰陽互相推動,生生不息,因此可以保全精神,恢复精气,與天地同寿。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利用七日来復的规律,来摄取魂魄,炼制丹药,成就金丹的道理。
腎堂者,玄關也。心腎合為一脈,其白如線,其聯如環,中廣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是為九天真一靈和之妙氣,至精活命之深根者也。常能存固,則二部之海水,應刻定候,其潮自生,至於生門矣。生門者,幽關之戶也,水之運也,及冬至則王氣極,夫能實其腎則凝為白金,得乎離火,則為還丹矣。脾者,元氣之根也,能消穀分氣,其脈下貫於命門(臍下一寸三分),是為下丹田。
命門者,性命之門,非獨右腎已也。常溫養脾火,使土氣充盈,則體強而本固矣。膽者,六府之精也,主諸氣為外,應乎目瞳鼻柱,煉三元之氣既久,則五臟之靈光夜燭矣。鼻之氣出清入玄者也,夫存想發火,運載河車,不離乎呼吸而已。於是煉其津液,而入於玄宮,腎之鉛汞飛出於上道,乃上下關鍵而不泄,聖胎斯成矣。
白話文:
腎臟是人體的根本,就像玄關一樣重要。心臟和腎臟相連,如同白線般細密,又像圓環般緊密相扣,中心寬度約一寸二分,包容著全身精華,這便是九天真氣,精華活命之根本。只要能常保腎氣充足,心腎兩部分就像海水般運作,按時潮起潮落,自然就能滋生生命之源。生命之源是人體的幽關之門,水氣運行之處,到了冬至時,陽氣最盛,如果能滋養腎氣,就會凝聚成白金,得到離火(心火)的溫煦,就能化作還丹。脾臟是元氣之源,能消化食物,輸送氣血,其經脈下貫命門(臍下一寸三分),也就是下丹田。
命門是生命之門,不僅僅是右腎而已。常保脾火溫暖,使脾土之氣充盈,就能使身體強健,根基穩固。膽囊是六腑之精,主導全身氣機,影響眼睛瞳孔和鼻子,如果長期煉化三元之氣,五臟之靈光就會在夜晚照亮。鼻氣清濁交替,如同存想發火,運載河車,與呼吸息息相關。煉化津液,送入玄宮(腎臟),腎臟的鉛汞(精華)向上升華,上下關閉而不洩漏,聖胎就能形成。
舌之吐縮,漱津咽液,當如江河之注五內,源源不絕可也。善治生者,先治其心,將躁則安之,將邪則止之,將求則舍而抑之,將濁則清而澄之。行止於是,造次於是,久之則物冥於外,神鑑於中,不求靜而愈靜,於是動寂俱忘,天真自適矣。語曰:子欲不死,腸中無滓;子欲長生,腸中當清。
故宜食太和之精氣焉。夫欲實其腹,先虛其心。心主靜者也,氣主動者也。通乎道者,翱翔海宇之外而心常寧焉,休息毫釐之間而氣常運焉。靜然後能契至虛,虛極則瑩,天地之大,莫能逃乎方寸矣。
《精景按摩經》曰:臥起平氣正坐,先叉左右手度以掩其頸後,因仰面視上而舉其頸,使頸與左右手爭,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風氣不入。已復屈動其身體,伸手四極,反張側掣,宣搖百關,為之各三焉。已乃咽液二十過,以導內液。常行之則體不垢,邪氣不幹矣。
白話文:
舌頭伸縮、漱口吞口水,應該像江河注入五臟六腑般源源不絕。善於養生的人,首先要調養心神,躁動不安時要安撫它,邪念產生時要阻止它,貪求慾望時要捨棄它並壓抑它,心神混濁時要清淨它並使之澄澈。在行動舉止中如此,在緊急時刻也如此,時間久了,外物就會變得模糊不清,而心神則會變得清澈明鏡。不刻意追求平靜,卻反而更加平靜,於是,行動與靜止都忘掉了,自然而然地達到天真無邪的狀態。俗話說:「想要不死,腸胃中就不要有殘渣;想要長生,腸胃中就應該保持清淨。」
所以,應該食用天地間精華之氣。想要充實腹部,首先要空虛心神。心主靜,氣主動。通曉養生之道的人,即使在廣闊的天地間自由翱翔,心神也依然安寧;即使在微小的空間裡休息,氣脈也依然運轉自如。心神平靜後才能達到虛無的境界,極度虛無則會變得通透,天地之大,再也沒有什麼能逃過方寸之間的感知。
《精景按摩經》說:躺下或起身時,要保持氣息平穩,正襟危坐。首先交叉左右手,將雙手放在頸後,然後仰頭向上看,並抬起頸部,讓頸部與左右手相互爭力,做三到四次,這樣可以使精氣和血脈流通,防止風邪入侵。然後,彎曲身體,伸展四肢,反向拉伸,左右搖動全身關節,各做三次。接著,吞咽口水二十次,引導體內津液。經常練習這些動作,身體就不會污濁,邪氣也不會侵犯。
《太素丹經》曰:一面之上,常以左右手摩拭之,使熱,高下隨形,皆使極匝,使皺斑不生,光澤如少女,所謂山澤通氣者也。耳目者,尋真之梯級,總靈之門戶也。以手按眉後之穴三九過,是上元六合之府也。以手心及指摩其目顴上,以手旋兩耳,行三十過,其摩數數然無時也。
既已,則以手逆乘額上三九過,從眉中而復上,行入髮際,咽液無數,常行之,目清明矣。目之下、顴之上是決明之津也。以手旋其耳,採明䁐膜之道也。夫人之老,鮮不始於耳目者也。以手乘其額,而內存赤子,則日月雙明,上元喜矣。於是三九之數,是為手朝三元,固腦堅發者也。
白話文:
《太素丹經》記載,每天都要用左右手按摩臉部,讓臉頰發熱,上下左右都要仔細按摩,避免產生皺紋和斑點,保持年輕光澤。耳目是通往精神世界的門戶,按摩眉後穴位三十九次,可以通暢上元六合之府。用掌心和指尖按摩眼周和顴骨,旋轉耳朵三十次,隨時隨地都可以按摩。
接着,用逆時針方向按摩額頭三十九次,從眉心往上,到髮際線,同時吞咽唾液,長期堅持,眼睛就會變得明亮。眼下方、顴骨上方是決明之津,旋轉耳朵,可以採集明䁐膜之氣。人體衰老,大多從耳目開始,用掌心按摩額頭,保持赤子之心,就會耳目明亮,上元喜悅。每天按摩三十九次,是為手朝三元,可以固腦堅發。
首之四面,以左右手乘之,順發就結令多,則首血流散,風濕不凝矣。以手按目二九過,是為檢目神;耳數按抑則聰徹,名曰管治城廓,名書皇籍,鼻數按其左右則氣平,名曰灌溉中嶽,名書帝籙。目欲瞑而內視,以見其五臟則腸胃明徹。
杜廣平授玄白之道於介先生,嘗旦旦坐臥,任意存於泥丸,其中有黑氣焉,次存於心,其中有白氣焉,臍之中有黃氣焉。其初存也,氣出如豆,既而漸大沖天,於是三氣如雲,纏咽繞身,而覆身之上,變而為火,在三咽之內,復合景以煉一身,一身之內,五臟照徹。如是旦而行之,至日中而止,於是服氣百有二十過,所謂知白守黑可以不死。
白話文:
用手掌輕輕托住頭部四面,並順著頭髮的方向梳理,使血液流通,風濕就不會凝結。用手指輕按兩眼九次,可以檢查眼睛的神氣;多次按壓耳朵,則聽覺敏銳,稱為「管治城廓」,記錄在「皇籍」中;多次按壓鼻樑左右兩側,則氣息平順,稱為「灌溉中嶽」,記錄在「帝籙」中。閉目內視,可以觀察五臟,使腸胃明澈。
杜廣平傳授玄白之道給介先生,他每天都坐著或躺著,任意將意識集中在泥丸宮,其中有黑色氣體;接著集中在心臟,其中有白色氣體;最後集中在肚臍,其中有黃色氣體。剛開始時,氣體如豆粒般大小,漸漸變大並沖向天際,三種氣體如雲霧般繚繞全身,並覆蓋在身上,轉化為火焰,在三咽之中,與精氣結合,煉化全身,使五臟器官都變得清晰明亮。每天早上練習,到中午停止,如此練習一百二十次,稱為「知白守黑」,可以長生不老。
煉精有法,全在腎家下手。內腎一竅名玄關,外腎一竅名牝戶。真精未泄,乾體未破,則外腎陽氣至子時而興,人身之氣與天地之氣兩相吻合。精泄體破,而吾身陽生之候漸晚,有醜而生者,次則寅而生者,又次則卯而生者,有終不生者,始與天地不相應矣。煉之之法,須半夜子時披衣起坐,兩手搓極熱,以一手將外腎兜住,以一手掩臍而凝神於內腎,久久習之而精旺矣。一切導引以閉息為主,一切修養以斷欲為主。
息不閉則氣不聚,雖導引何益;欲不斷則精不住,雖修養無功。導引療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氣,動之則百關氣暢,閉之則三官血凝。《法藏碎金》曰:修協用二法:止觀也,導引也。止念令靜,觀理令明,念靜理明,無生可成。導氣令和,引體令柔,氣和體柔,長生可求。
白話文:
修煉精氣的法門,關鍵在於腎臟。腎臟內部有一個叫做玄關的竅穴,外部則有一個叫做牝戶的竅穴。如果真精未曾洩漏,身體未曾破損,那麼外腎的陽氣就會在子時(晚上十一點到凌晨一點)興旺起來,人體的氣息與天地之氣相互呼應。然而,一旦精氣洩漏,身體破損,人體的陽氣生發就會逐漸延後,有的會在丑時(凌晨一點到三點)生發,有的會在寅時(凌晨三點到五點)生發,有的則會在卯時(凌晨五點到七點)生發,甚至終生無法生發,最終與天地之氣失去平衡。
修煉精氣的方法,需要在半夜子時穿衣起床,雙手搓熱,用一隻手捂住外腎,另一隻手掩住臍部,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內腎上,久久練習,精氣就會旺盛。所有的導引術都以閉息為核心,所有的修養方法都以斷絕慾念為根本。
如果不閉息,氣就不會聚集,即使練習導引術也沒有效果;如果不能斷絕慾念,精氣就會流失,即使進行修養也無濟於事。導引術可以治療尚未發生的疾病,疏通不調的氣息,運動時可以使全身氣脈暢通,閉氣時可以使三焦的血液凝固。《法藏碎金》中說:修煉的方法分為止觀和導引兩種。止念令心靜,觀理令心明,心念靜止,道理明晰,就能達到無生之境。導引氣息使其和順,使身體柔軟,氣息和順,身體柔軟,就能追求長生不老。
又云:百體導引貴乎動,久久必和柔,此道家之妙用也;一心檢攝貴乎靜,久久則明徹,此禪家之妙用也。
踴身令起,平身正坐,兩手叉項後,仰視舉首,左右招搖,使項與手爭。次以手扳腳稍閉氣,取太衝之氣(太衝穴在大指本節後二寸骨罅間陷者),左挽如引弓狀,右挽亦如之。以手按目近鼻之兩眥,閉氣為之,氣通即止。引畢以手按目四眥三九遍,捏令見光明。捏目四眥畢,即用兩手側立摩掌,如大開目熨睛數遍,以兩手按眉後小穴中二九,一年可夜作細書。眉後小穴為上元六合之府,主化生眼暈,和瑩精光。
長珠徹瞳,保煉月精,是真人坐起之道。紫微夫人曰:仰和天真,俯按山源。天真是兩眉之角,山源是鼻下人中也。兩眉之角是徹視之津梁,鼻下人中是引靈之上房。葛屺瞻曰:予賦稟最弱,壯年間,每房勞則三日不出戶,七日不易衣。臨文畢,時吐血眩暈,藥力無效。自傳閉息導引之術,苦坐百日,始得開關,覺神氣漸旺。
白話文:
古人說:百種導引術,最重要的是要動,長期堅持就會達到柔順的境界,這是道家精妙的運用;專心致志的靜坐,最重要的是要靜,長期堅持就會達到明澈的境界,這是禪家精妙的運用。
先站直身體,然後平穩地坐下,雙手交叉放在頭後,仰頭向上看,左右擺動,讓脖子和手臂互相爭鬥。接著用手抓住腳,稍微閉氣,吸取太衝穴的氣息(太衝穴位於大拇指第一節後二寸骨頭縫隙凹陷處),左手拉動如同拉弓,右手也同樣拉動。用手按住靠近鼻子的兩眼角,閉氣進行,氣息流通就停止。導引完畢後,用手按住眼睛四周的四個穴位,重複三九遍,捏到眼睛明亮為止。捏完眼睛四周的四個穴位後,就用雙手側立摩擦掌心,就像睜大眼睛熨眼睛一樣,重複幾遍,然後用雙手按住眉後的小穴,重複二九遍,一年就能在晚上做細微的書寫工作。眉後小穴是上元六合的宮殿,主宰著化生眼部昏花,使眼睛明亮有神。
眼睛裡有長珠貫穿瞳孔,守護著月精的煉化,這是真人坐著或站著的方法。紫微夫人說:向上應和天真,向下按住山源。天真是兩眉的角,山源是鼻子下的人中。兩眉的角是視力通暢的橋樑,鼻子下的人中是引導靈氣的上房。葛屺瞻說:我的天賦稟賦最弱,年輕的時候,每次勞累就會三天不出門,七天不換衣服。寫完文章,經常吐血眩暈,藥物也無效。自從學習了閉氣導引術,苦坐百天,才開啟關竅,感覺神氣漸漸旺盛。
行之三年,無房勞諸病,進飲食、長精血、悅顏色,得力於此不少矣。閱三十年餘,又得傳靜忘坐功,既不行氣,又不咽津,即導引皆無所用,惟是閒時便靜坐,掃卻一切,獨證本來。吾身有天地,靜中光景逼現,後並此光景亦復不存,並精氣神付諸烏有,直到有生以前,無處著腳去所。殆顏氏坐忘真樂歟?自以道妙盡於此矣。
今更得無生子五進四戒秘旨,斯真證宗第一義也。
郭丹葵曰:予好道數十年,精氣神會合處所,實覺有得,只導引之法行之殊煩難,不免作止,惟每晨取幼女津唾服之,以多為貴,久久百節靈通,飲食加進,即今大耋而玄發青髭,登山如平地也,豈不驗哉!祝茹穹曰:此傳未嘗不妙,未嘗不驗,慮食生也,進以熟則無量。
白話文:
我練功三年,沒有勞損身體,反而精神飽滿,食慾大增,氣血充盈,容光煥發,受益匪淺。三十多年後,我又得傳靜坐忘卻功法,不需刻意運氣、吞津,也不需導引,只要閒暇時靜坐,拋開雜念,就能體悟本心。我體內有天地,靜坐時景象逼現,後來這些景象也消失不見,連精氣神都歸於虛無,回到未出生前的狀態,無處可依。這大概就是顏氏所說的「坐忘真樂」吧!我認為道妙的境界就在於此。
現在我又得到無生子五進四戒的秘訣,這才是真正的證悟之道。
郭丹葵說:我修道幾十年,精氣神融合的境界的確有所得,但導引之法實在太繁瑣,難以堅持,時常做做停停。我每天早上都會取女兒的唾液服用,多多益善,久了以後身體百節靈活,食慾大增,如今我已年過八十,頭髮卻仍烏黑,鬍鬚也呈青色,爬山如同走平地,這豈不驗證了這方法的有效性!祝茹穹說:這方法確實妙不可言,效果顯著,只是擔心吃生食會影響健康,建議用熟食,效果會更好。
其法當使女人頭晚用擦牙藥漱淨,至半夜後或清晨,女人亦叩齒,漱舌下泉滿口,接取過口,再漱服之。斯還元之秘訣,不老之奇方也。
竺陽子馮茂遠曰:嘗觀象於乾坤姤復,知《契》言剛柔有表裡,為消息陰陽至義。蓋《易》象自姤至坤,皆表柔而里剛,陰凝合而生陽於內也。廣成子曰: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原至陰也。自復至乾,皆表剛而里柔,陽變動而生陰於內也。廣成子曰:為汝入於杳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原至陽也。
是故乾之靜專即坤之靜翕,匪翕,也,於何有專?乾之動直,即坤之動闢,匪闢也,於何有直?夫是以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必以坤為道廬也,日月之有明,亦若是矣。其明者金也,至陽之精,日之魂也;其黑者水也,至陰之精,月之魄也。由三日復明,立表微剛,至望為純乾,柔皆在裡。
白話文:
這個方法要讓婦女在晚上睡覺前用牙藥漱口,到半夜或清晨時,也要叩齒,漱口讓唾液充滿口腔,然後吞下,再漱口喝下。這是恢復元氣的秘訣,也是不老的奇方。
竺陽子馮茂遠說:我曾經觀察過乾坤姤復的卦象,明白《易經》中所說剛柔有表裡,是陰陽變化的至理。因為《易經》從姤到坤的卦象,都是表柔內剛,陰氣凝聚而生出陽氣。廣成子說:你已經到達大明之上的境界了,到了最陽的源頭,源頭就是最陰的。從復到乾的卦象,都是表剛內柔,陽氣變動而生出陰氣。廣成子說:你已經進入杳冥之門了,到了最陰的源頭,源頭就是最陽的。
因此,乾的靜止專一就是坤的靜止翕合,沒有翕合,怎麼會有專一?乾的運動直線就是坤的運動開闢,沒有開闢,怎麼會有直線?所以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持太和,必須以坤為道廬。日月的光明也是如此,明亮的是金,最陽的精氣,是太陽的魂魄;黑暗的是水,最陰的精氣,是月亮的魄。從初三開始復明,立表微剛,到十五日滿月為純乾,柔都在裡面。
《契》言子藏母胞,謂水為金子。水固未嘗滅也。由十六生魄。表吐微柔,至晦為純坤,剛皆在裡。《契》言母隱子胎,謂金為水母,金亦未嘗亡也。徐子云:利用安身隱形而藏。又云:推情合性,轉而相與,此藏彼轉,互為室宅。
玄家擬諸呼吸以相含育,亦知夫呼以吸為根,吸者呼之窟乎?亦猶夫天地之息踵於地,日月之息踵於月乎?或測之以七衡四遊、二陸九道,要皆跡耳,安所見呼吸哉?惟夫地氣升降而見乎卉凋蟄啟,月光吞吐而見乎兔闕桂舒,則若有呼吸存焉。然仰求之光氣之交,曾莫之往來,而煉士必欲循呼揣吸,高者搏空,卑者逐末,相牽入九里昏霧,以及皓首,殆哉!《至真歌》云:但看嬰兒處胎時,豈解將心潛算計。
白話文:
《契》書中說孩子藏在母親的胞胎中,指的是水是金的子。水其實從來沒有消失過。由十六日生魄,外表表現出微弱的柔性,到晦日就變成純粹的坤,剛性全部都在內部。《契》書中又說母親隱藏著孩子的胎,指的是金是水的母,金也從來沒有消失過。徐子說:利用安身隱形的方法來藏身。又說:推敲事物的情理,合乎其本性,轉而彼此相依,此藏彼轉,互相作為彼此的住所。
玄學家將這些比擬為呼吸,互相包含和滋養,也知道呼氣是以吸氣為根源,吸氣是呼氣的洞穴嗎?就像天地呼吸跟隨在地,日月呼吸跟隨在月一樣嗎?也許可以透過七衡四遊、二陸九道來測量,但這些都是表象,哪裡能真正看到呼吸呢?只有地氣升降時,才能在草木凋零、蟄伏、發芽中看到,月光吞吐時,才能在兔子消失、桂樹舒展中看到,彷彿有呼吸存在。然而,仰望光氣的交接,從來沒有看到它們來往,煉士卻一定要依循呼氣揣摩吸氣,高者追求虛無,低者追逐末端,互相牽扯陷入九里迷霧,直到白髮蒼蒼,真是危險啊!《至真歌》說:只要看看嬰兒在胎中的時候,哪裡懂得將心思潛意識地去算計呢?
試嘗燕居,合天地為元包,連旦暮如胎處,無營無慮,滿六虛是一團元和,於中微有一息綿綿,沖虛自在,正爾虛極靜翕,寂如坤土,久之靜極發機,形於庚辛之金,金中含有元精,即玄家所欲採於腎府之真鉛也。由火不下蒸,金不生水,然此火非他,亦坤元本來具足,念息神存,隱明內照,則元氣自聚,元精自產,瞥爾潛潭吐萌,如《契》言:日施德而月生光。又言: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乃其象也。
從此絪縕蒸潤,鉛氣自騰,皆由天然真火自生自育,沖而徐盈,非關意識下交上達,轉運以致之。只要閒閒靜住,委心虛無,聽其熏蒸,如雷雨之動,滿盈三宮,自然生陰化液,鉛汞自合,如《契》言:太陽流珠得金華而化白液,喉中覺有甘津,是其驗也。又《契》言: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
白話文:
試著體驗燕居生活,將天地合為一個巨大的元氣包裹,如同在母胎中般,連續不斷地經歷著白天與黑夜,沒有任何營謀與煩慮,充滿了六個虛空,形成一團圓滿和諧的狀態。在此之中,感受到一絲微弱綿綿不斷的氣息,空靈自在,正當虛空達到極點,靜止收斂,寂靜如同坤土一般,時間久了,靜止達到極點,便會產生變化,顯現於庚辛之金,金中蘊含著元精,也就是玄家所想要從腎府中採集的真鉛。
由於火沒有下降蒸騰,金也沒有生水,但這裡的火並非來自其他,而是坤元原本就具足的。當念息神存,內心光明照耀時,元氣自然會聚集,元精自然會產生。突然之間,潛藏的潭水湧現萌芽,如同《契經》所言:「日施德而月生光」。又說:「陽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乃其象也」。
從此,溫和滋潤,鉛氣自然上升,皆因天然真火自然產生自然成長,沖盈而緩慢充盈,並非依靠意識的上下交接,轉運而致。只要安靜地居住,將心歸於虛無,順其自然地熏蒸,如同雷雨的運行,充滿三宮,自然生出陰氣化為液體,鉛汞自然融合,如同《契經》所言:「太陽流珠得金華而化白液,喉中覺有甘津,是其驗也」。又《契經》言:「方諸非星月,安能得水漿」。
此月亦非他,即《悟真篇》禪光終日照西川之月耳。可見通一身全體大用,皆其消息相因,先天不離後天,坤壚便是乾鼎。特於剛柔表裡、陰陽動靜之際,氣液交養,伏蒸變化,以陶真煉形。若可求之呼吸,而不盡繫於呼吸,故曰黃中漸通理,此陰中煉至陽之下手元基。二液還丹,亦莫不由之始矣,曾何有於危殆?而《悟真》言:受氣之初容易得,抽添運火要防危。
何謂哉?謂陰,陽之升降,自右轉子而訖卯,自東旋午而至酉,此時最易昏散,防有陰陽小變之虞,若用意觀照,防有浮沉溢度之患,忘與助皆害也,豈徒不作丹而已乎?《太上》云:形動德散,氣越道叛。陳虛白雲:念起則息粗,意散則火冷。正為卯酉中刑德相負,刑即死戶,德即生門。
白話文:
這個月與其他月份並無不同,如同《悟真篇》中所言的禪光終日照耀著西川的月亮一樣。可見貫穿全身的效用,都是彼此相互影響、相依相存的,先天與後天密不可分,坤爐就是乾鼎。特別是在剛柔表裡、陰陽動靜的過程中,氣液交養,伏蒸變化,以煉化真氣、鍛鍊形體。如果能夠在呼吸中尋求,而不完全依賴於呼吸,這就是所謂的「黃中漸通理」,這是陰中煉陽的起始基礎。二液還丹,也都是由此開始的,何懼危殆?《悟真篇》說:「受氣之初容易得,抽添運火要防危。」
這指的是陰陽的升降,從右轉子到卯,從東旋午到酉,此時最容易昏散,要預防陰陽輕微變化的危險。如果用心觀照,要防範浮沉溢度的弊端,忘記或助長都會造成危害,豈止是無法煉丹而已?《太上》說:「形動德散,氣越道叛。」陳虛白說:「念起則息粗,意散則火冷。」這正是卯酉相刑,刑即死戶,德即生門。
其機如此,其危如此,其最玄最妙又如此。玄修之士,夫亦肅括元樞,而握機無極乎?
陳白也曰:道家諸法,自是不可少的,予所秘傳,有更直捷更神妙者,不用閉氣,不用導引,不用嚥下汩汩然有聲,並不用夾脊、規中、泥丸等相照應,只一「竅」字妙不可言,機全在目。人目外視能見物,內視能見神,見物則昏,見神則明。每晝夜得閒便坐,不拘屈坐,不拘椅坐,先用手搓熱摩眼畢,隨閉,手交臍下,叩齒七十二,漱舌下泉七十二,攪上齶七十二,多寡津液任其自吞,然後以目視竅。
此竅不在心上,不在境上,但覺目神所至有一圓圈,視之不已,其光漸大,充塞吾身,遍大世界皆不出此竅內。視久神化,不知有吾身,不知有天地,並不知有竅,而身內藏竅,毛竅、骨節竅,一氣周流,百體從令。行之一年,覺有內陽一點從臍下動盪,如婦人有孕然;行之二年,此一點透上頂門;三年而成混沌,而成交媾,而成嬰兒,遂聖而不可知矣。祝茹穹曰:謹聞命。
白話文:
其運作原理如此,其危險性亦如是,其中最深奧、最精妙的層面亦如是。修行者,理應掌握元氣的核心,並掌握無盡的機遇。
陳白也曾提及:道家的各種方法,確實不可或缺。我所保留的祕密,有更加直接、更加神妙的方法,無需閉氣、導引、嚥下咕噓聲,也不需調用夾脊、規中、泥丸等部位。只一個「竅」字,其微妙難以言表,關鍵在於視覺。人類的眼睛向外可以見物,向內可以見靈。見物會使人心神混亂,見靈則能使人心神清明。每天在空閒時坐下,無論是盤腿坐、椅子坐都可,首先用手搓熱按摩眼後,接著閉眼,手放在肚臍下方,叩齒七十二次,漱口七十二次,轉動舌頭七十二次,吞嚥多少津液都隨其自然,然後用眼睛看向「竅」。
這個「竅」不在心上,也不在環境中,只是覺察到眼睛和靈魂所在的位置有一個圓圈,持續地看下去,光芒逐漸擴大,充滿我的身體,整個大千世界都不出這個「竅」的範圍。長期視之,靈魂得以轉化,忘卻自我、天地,甚至忘卻這個「竅」的存在,然而身體內藏著「竅」,包括毛竅、骨節竅,氣息周流全身,百體聽命。實踐一年後,感覺有一點內陽從肚臍下動蕩,如同女性懷孕一般;實踐兩年後,這一點穿透頂門;三年後,形成混沌,達到交媾,形成嬰兒,最終成為聖人,不可知曉。祝茹穹說:謹遵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