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登元

《心醫集》~ 靜功 (3)

回本書目錄

靜功 (3)

1. 八段錦

法依閉氣,行於夜半後,生氣初動時,濁氣口中吐之,清氣鼻中納之,子後午前各一次。先去一切思慮,閉目冥心,盤趺而坐,握固靜思集神,然後叩齒三十六。後又兩手向項後,數九息,勿令耳聞。乃移兩手心掩兩耳,先以第二指壓中指,彈擊腦後,左右各二十四次。搖頭左右顧肩膊轉,隨動二十四。

以舌攪口齒,並左右三十六。待津液滿口,漱三十六,分作三口,如有硬嚥下汩汩然有聲。龍者液也,氣者虎也,液行氣自奔發。乃以鼻引清氣閉之,少頃搓手令極熱,微微放氣出。腰後外腎為精門,搓兩手心熱,背後摩腎堂三十六畢,仍收手向前握固,閉口鼻之氣,想用心火下燒丹田覺熱極。俯首擺撼左肩三十六,右肩三十六。

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閉少頃,乃放直兩腳,叉手向上托天,按頂各九次。然後放下,以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候口中津液,所云逆水上也。如無津,照前法再漱再吞三度,所得神水分三咽,乃為九也。嚥下汩汩有聲,百脈自勻暢。擺肩並身二十四次,再轉轆轤二十四次,閉氣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魔消夢安,寒暑災病皆不能入,與乾坤合矣。

2. 八段錦詩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

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嚥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入,災病不能迍。子後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

3. 十六字

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此十六字,仙家名十六錠金,至易至簡妙訣也。口中漱津三五次,舌攪華池,仍以舌抵上齶,滿口生津嚥下汩然有聲。隨於鼻中吸清氣一口,以意會及心,寂地送至臍下一寸三分丹田之中,略存一存,謂之一吸。隨用下部輕輕如忍大小便狀,以意力提起使歸臍,穿腎堂,過夾脊、陶道、天柱、風府、玉枕、透入泥丸,其升而上,如雲如露,生津滿口,氤氳氣衝,謂之一呼。一呼一吸,謂之一息。

氣既上升,隨又前汩然有聲嚥下,鼻吸清氣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收縮下部,如前輕輕提上,與臍相接而止,而後覺沖和之氣徐徐上生,升引如前,所謂氣歸臍,壽與天齊矣。凡嚥下口中有液為妙,無液亦要汩然有聲,積氣亦能生液也。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五七、或十二、或二十四,要行即行,止即止,只要不忘,久久行之,長生可期。又云在一陽動時,尤宜急行。

然行鼻息而不得下部提縮之法,與知提縮而不得鼻息往來之法,皆非真傳也。

4. 三字

先以兩足盤坐,雙手齊向頭頂托天,隨放下,疊在腹前。叩齒三十六,漱舌下泉,以津滿為度,嚥下。神氣安閒,出入息微微,於非心非口間,持一「靜」字,將靜暗念數千遍,換一「忘」字,暗念比靜字加倍,又換一「空」字,暗念比忘字又加倍。自覺氣轉三車,不可遏抑,其動盪形狀各出不窮,此亦坐功最捷最簡法。

又有語予者云,系「靜」、「忘」、「滅」三字,及質之陳白也,乃知「空」字為妙。此。法即仙家皈依禪定時候也,蓋於鬧熱場中,討出靜中消息,然知有靜非靜也,貴能忘,至忘到神化地位矣;有忘便有不忘時,不若一切皆空,空中無所不變、無所不化,是為大乘。

5. 六字

「噓」、「呬」、「呵」、「吹」、「呼」、「嘻」,此六字也。訣云:肝若噓時目睜精,肺知呬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嚀。

6. 十二字

「白虎隱於東方,青龍潛於酉位」,此十二字訣也,云轉輪法。閉目靜坐,叩齒咽津,口中默唸,將十二字一字一圈,作一圓圖如輪轉,數至三十六遍止。及至收回,從外旋內,從大至小,唸曰:青龍潛於酉位,白虎隱於東方,亦三十六遍,復歸太極而止,是為一周天。久則不必用意,自然旋轉,真有歇手不得處,隨則坎(腎)離(心)交,鉛(屬坎)汞(屬離)合,二物黃,至黃房(戊己居中,規中是也)。

戊己真土也,互相吞啖,兩情留戀,盤旋於祖竅之間,自然復此先天之炁,而成混元真一之精,為大藥之根原,作還丹,之基本也。《玉芝》云:玄黃若也無交媾,爭得陽從坎下飛。乃作丹之大端,修仙之第一義也。然坎離龍虎交,內交也;乾坤子午交,外交也。內交者,使龍虎歸於鼎中(臍下),情性合於竅內,當用「龍從火里出,虎向水邊生」之二訣,始得龍虎交矣。

外交者,以精氣神歸玄牝(此與祖炁共竅),竅中與祖氣聚會,三家相見(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合為一體,凝於混沌,抱一無離,為返本還原之要道,龍虎交而結嬰兒者此也。

7. 七返九還

立為洪壚大鼎以煉真,內以養鉛汞,外以象坎離,運其陰陽,驅龍馭虎,以返本還原,於是玄霜絳雪、玉蕊金膏,九轉而成寶矣。離發乎坎下,汞居乎水中,上下之象也。神居其中,謂之三才。道生於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終始於一者也。一者水也,二者火也,三者土也,水火者各得其一者也。

得一者物之母,故水生一男為坎,名曰汞;火生二女為離,名曰鉛。謂之四象。汞,丹也。鉛,藥也。天老神君曰:用鉛不用鉛,須向鉛中作,及至用鉛時,用鉛還是錯。何言之?汞,陽也,子也;鉛,陰也,母也。汞無鉛則獨子不母,何以生哉?鉛汞合而三年為寶,焚去鉛之氣,是為脫殼,其名曰純陽(用鉛不用鉛也)。夫起火必於子,何也?承陽氣起火,火力斯全,過乎子則陰盛而火不然也。

《經》曰:火起於臍下,水出於鼎中,既濟之象也。吾有中宮之鼎在乎心之下(即規中)。是鼎也,時至卯則增鉛(精也),時至酉則增汞(津也),鉛不得火則不騰,汞不得鉛則不凝。《經》曰:取水于山(腦也),起火於海(臍也),取汞於重樓,採鉛於九天。其運也備乎四時,與神御之,與氣和之,於是四象具矣。

而中宮之鼎狀如雞子,三年赤白判而換軀矣。金腸玉骨出於五行,其名曰蛻,故四象交而汞干矣,一陽備而鉛去矣,其名曰還丹。於是神魂立矣,其體剛矣,三花合一,五彩歸陽,夫是之謂無修之地。

昔純陽子問於正陽子曰:何以謂之鉛與汞乎?答曰:鉛生於腎之左,外玄內白,水之正氣也,居北方(子位也),陰中之陽也;汞生腎之右,外青內赤,金之正氣也,居南方(午位),陽中之陰也。問曰:火與水在於身,何物為之乎?曰:下元真一之氣,既極而成,火起於臍之下者也。

水者,出於腦者也。火從下發如蒸釜焉,此既濟之道也。問曰:鉛者靜也,性也;汞者動也,命也,果何所生?曰:五穀之真氣,為心所竊,化而為血,血化為液,液復化為真氣,凝而為神,此性也。命居於二腎之中,元海之內,所出真元之氣,其中有真水焉,本生於心,流於腎,化而為精,精者莫親於斯二者也。曰:脾謂之黃婆何也?曰:脾能接心之液、腎之氣,和合而成丹者也,故云黃婆。

金液煉形,形神妙而合道真,何謂也?曰:鍊汞成神,煉氣成形,於是後生前咽,二物合而成胎,是謂與道合真,斯金液煉形者也。七返九還何謂也?曰:時自子而至申九轉也,故煉者九年為一轉,三轉為一周,是故九煉而還丹。一年益氣,二年益血,三年益脈,四年益肉,五年益髓,六年益筋,七年益骨,八年益發,九年益形。

九者既成,其目點漆,其膚凝脂,其骨化玉,其腸化筋,白毫生於眉,金光周於身,行軼六驥,洞視百步之外,口鼻常有清香之味內行五臟者,七竅也。吾之真氣上下周流,自申至於寅,七返也。一陰一陽,一升一降,一浮一沉,精也,髓也,涕也,唾也,氣也,液也,津也,晝夜存之而不走失者,七返也。採丹者何也?曰:滿口含津而搬歸於命府,運氣於黃庭之中,於是氣液造化而成精。

津積為血,血積為珠,珠為汞,汞為砂,砂為丹,此為採丹者也。三車何謂歟?曰:前後微脅者,牛羊鹿車也。胃脘者,河車也,天河也,水府真一之氣從天內來,通於口鼻,故曰河車,臍之下者,火車也。曰:二泉孰生乎?曰:其出於口之中,舌之下,左右有二穴,其大如針鋒,通於心肺,時有津液生於咽,此潤萬物而濡五臟者也。純陽子既聞要道,於是發玄鍵而知八漏之禁也。

目之淚走者,肝漏;鼻之涕走者,肺漏;口之唾走者,腎漏;外腎之汗走者,心漏;夜而盜汗者,小腸漏;寢而有涎者,腦漏;夢與鬼淫者,神漏:淫欲者,身漏。是八者能固,使入於金鼎玉池,聚之以為鉛汞。其可度乎?能取津於玄膺,入於明堂,溉於喉下,有還丹則必上烹元液,使陰盡而陽生,火抽而水添,循環而不止。何以取津乎?攪漱舌之下則波濤自滿,咽之則注于丹海矣。

大功欲成者,其邪關外塞、命關中開乎?肺者,主乎榮衛二氣,其在於腎是為金水相生,父子之道也。行三十咽於玉池,則百脈通而血液滋矣,此七返者也。何云乎騰腦成云、降口成水、傳肺成唾、傳心成血、傳肝成精、傳脾成液、傳腎則成二脈而為陰精陽粹者也?金津玉液者,陰陽之所生也。夫能上經七返,傳入於二腎;下變九還,傳至於腦,上下往來而不息,則元氣充實。

八素之液流通其腎,受精貫於五內,更九九之真火,氣滿候足,而金丹成矣。

行七轉九還,則可以辟穀。舌下泉,此不飢之藥也。即初學之士,但能閉目靜坐,終日不見一人,不飲不食,時以舌抵上齶,攪上下齒內外,取舌下泉滿口即嚥下,咽後又以前法行之,愈行愈覺精神,每晝夜計行五百度,腹中自然不飢,其間覺有神明之通,大丹之成,如在數日光景,快樂不可名狀,此云休糧訣也。故曰:華池神水,玉汞金鉛。

乾坤運用,日月烹煎。屯蒙發火,進退精研。抽添沐浴,九轉一年。坎浹離通,功行三千。持之勿怠,化形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