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醫集》~ 紀驗 (3)
紀驗 (3)
1. 紀驗
藥方
乾薑,肉桂,陳皮,柴胡,茯苓,半夏,白芍,甘草
加黑棗二枚,水一碗半,煎七分。
杭主考(諱齊蘇,號東侯,吏科給事中,時典試閩闈)向有鬱血症,欲吐不吐,最難忍。戊子秋,閱卷勞心,發甚重。出闈,予視脈用藥立效,時一使。半月前忽腿疼,兩腳筋縮,腳根縮黏至腿,寸步不能行,將一月,屢藥無效。咸以此為痿痹症,予曰:非也,察其脈,左寸忽洪忽澀,遲數無定棲,因此人好飲冷酒,酒新熱燥,冷飲寒濕、寒熱相摶,遂有此病。以四味藥為末,頭晚進一服,次晨即能行動,三服全愈。
散藥方
白蒺藜(一錢,炒去刺,酒蒸熟,焙乾為末),川烏(二錢,去皮臍,為末),麻黃(二錢,二股梢一股根,為末),蒼朮(一錢,甘草汁拌炒為末)
每服一錢二分,用老酒熱沖服。被厚蓋,出汗自干。
丁方伯(諱文盛,號瑞軒,福省藩司)夫人己丑冬,因水土不服,胸膈氣逆,飲食不進,諸藥無效,整方偶痊兩日,復發如噎膈然,甚至喉間不能通氣。予視脈悟曰:昔賢有云:氣大逆遏塞之甚者,其氣挾火,畏用熟藥,須以生藥磨服之。予整藥二味,一服而愈。
藥方
檳榔(五錢),枳殼(七錢)
用涼水生磨沖服。
何道尊(諱平,號匡山,福省糧道)夫人時恙後,遍身痠疼,胸腹膨脹,飲食不進,時發寒熱。諸醫作不足進藥,無驗。予視脈曰:此非不足之症,乃邪氣未散,傳入經絡,上焦有火,當用通氣清涼之劑,三服而愈。
藥方
羌活(一錢),防風(八分),升麻(七分),柴胡(七分),白豆蔻仁(六分),黃柏(酒炒,七分),桑白皮(六分),青皮(五分),白茯苓(七分),炙甘草(三分)
煎照常。
顧道尊(諱礽,號南金,建南道)丁亥秋得痢症,至冬尚未痊。予視脈曰:非痢也,此必由食冷物,寒入脾,虛入腎,但以痢藥投之無濟也。果因多食藕。從噁心起,不進飲食,遂至瀉成痢,投藥數劑而愈。
藥方
當歸(一錢),懷地(八分),白芍(八分),益智仁(一錢),砂仁(六分),白茯苓(一錢),陳皮(七分),甘草(三分)
水一鍾半,加姜二片,煎七分。
黃道尊(諱鼎象,號商侯,建南道)己丑初秋患瘧,三日一發。每日事甚煩,而年又高,瘧月餘,飲食不能進,體瘦脾弱,每藥無效。予視脈曰:三日一發,有熱無寒,裡實不泄,手足熱而欲嘔,此陰氣弱而陽氣獨發也,謂之癉瘧。且自午漸酉漸亥轉陰也,為水氣不交,腎虛也,法當用升,而醫家多用黃芩等藥,宜乎日益弱矣。予用升陽飲加減,次用神截丸漸愈。
藥方
人參(一錢),白茯苓(一錢),白朮(泔浸土炒,一錢),藿香葉(一錢),升麻(八分),青皮(八分),何首烏(一錢),甘草(四分)
白話文:
紀驗
杭主考(齊蘇)患有鬱血症,想吐卻吐不出來,非常痛苦。戊子年秋天,閱卷勞累傷神,病情加重。閱卷結束後,我診脈用藥,立刻見效,一次便痊癒。半個月後,他突然腿疼,兩腳腳筋攣縮,腳跟緊貼小腿,寸步難行,持續近一個月,服用許多藥物都無效。眾人都認為是痿痹症,但我說不是,觀察他的脈象,左寸脈忽而洪大忽而澀滯,脈象遲數不定,原來此人喜好飲用冰鎮酒,酒性溫熱燥烈,冰鎮酒寒濕,寒熱交雜,所以導致此病。我用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晚上服用一劑,第二天早晨就能行動,服藥三次痊癒。 四味藥的藥方未記載。
丁方伯(文盛)夫人,己丑年冬天,水土不服,胸膈氣逆,飲食不下,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偶爾藥效好轉兩天,又復發,像噎膈一樣,甚至喉嚨都無法呼吸。我診脈後明白:古人云:「氣逆遏塞嚴重者,其氣挾有火邪,忌用熟藥,需用生藥研磨服用。」我用兩種藥材製成藥劑,一劑便痊癒。兩種藥材的藥方未記載。
何道尊(平)夫人,疾病痊癒後,全身酸痛,胸腹脹滿,飲食不下,時而發寒發熱。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沒有效果。我診脈後說:這不是氣血不足的症狀,而是邪氣未散,侵入經絡,上焦有火邪,應該使用通氣清熱的藥物,服藥三次痊癒。藥方未記載。
顧道尊(礽)丁亥年秋天患痢疾,到冬天還沒痊癒。我診脈後說:這不是普通的痢疾,一定是吃了寒涼食物,寒邪入侵脾胃,虛邪入侵腎臟,單用治療痢疾的藥物是沒有用的。果然,他是因為吃了很多藕。從噁心開始,飲食不下,最後瀉成痢疾,服用幾劑藥後痊癒。藥方未記載。
黃道尊(鼎象)己丑年初秋患瘧疾,三天發作一次。每天都非常痛苦,而且年紀又大,瘧疾持續一個多月,飲食不下,身體消瘦,脾胃虛弱,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我診脈後說:三天發作一次,有熱象而無寒象,裡實不泄,手足發熱想嘔吐,這是陰氣虛弱而陽氣獨盛,叫做「癉瘧」。而且從中午到傍晚到晚上陰氣漸盛,這是水氣不交,腎氣虛弱,應該使用升提陽氣的藥物,而許多醫生都使用黃芩等藥物,所以病情日益嚴重。我用升陽飲加減,再用神截丸,漸漸痊癒。藥方未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