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精詳》~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起脹順症

痘出齊後,熱退身涼,飲食如舊,精神清爽,體暢心寧,上無咳嗽吐逆之弊,下無泄瀉秘結之虞,痘稀而朗,顆粒分明,頂尖圓而日起脹,腳不闊而聚紅暈,痘頂放光而起,瘡底帶漿而升,先出者先起脹。

痘若出齊至足,而面部水汁俱行,天庭地角總光明,左右頰腮俱潤澤,水至八分,其腳便有漿膿,又或水至而即帶行漿,更為氣強血盛,此等易漿易靨,尤為至美之苗,其次漸漸升灌,亦為最吉之痘。吉痘何須用藥,只要飲食調和,起居謹慎,自獲平安。切莫妄服藥餌,恐庸醫反致誤人;又莫冒犯穢氣,致外邪而觸內毒。

且肥滑不宜與服,恐滑利而生泄瀉,以犯痘家之忌;生冷不可與食,恐冰伏而生腹痛,以致終身之疾。此保赤之良言,故向天下而致囑。

2. 起脹險症

起脹而壯熱不退,則毒滯留於內矣,毒氣盛則痘色赤紫,甚至焦枯稠密而不分地界,元氣虛則痘色灰白而不紅活,嬌嫩而不蒼老,此皆險症也。但神氣清爽,飲食二便如常,雖險可治。

3. 起脹逆症

頭面不起,雖遍身皆起,不治。

痘不腫起,而肉先浮腫,不治。

痘紫黑不起,乾燥不潤,慘暗不明者,不治。

痘有紫黑泡刺出黑血,旋而處處有此泡者,不治。

痘灰白不起,漸成塌陷,氣促神昏者,不治。

起脹時,痘之四畔旋出小豆,攢簇本痘,成叢似粟者,凶。

起脹時,痘頂即含白漿者,凶。

痘遍身紫點,如蚊所咬者,不治。

手足之痘,見而復隱,起而復塌,或上身帶水,下身枯者,凶。

痘頂上有黑眼如豬鬃者,毒入臟腑也,急宜用內托散托之,托而不起,則難救矣。

起脹時,漿水未行,而口唇即有黃漿者,俗名鵝口,最惡候也,急解脾胃之毒,用調元化毒湯,加石膏為君,又用石膏、牛子、甘草煎水,時時搽於口唇,而且與噙,或可解也。不然,唇崩齒落而死。

4. 出齊發熱

痘已出齊熱宜退,熱愈甚兮毒留中,毒壅調元大成妙,元虛內托可奏功。

釋:凡痘出齊,必要退熱,潮熱已退,則毒盡出於皮膚矣。若出齊猶熱,是毒猶少留於內也,出齊大熱,是毒盛滯於中也。急宜宣毒出外,毒不留滯,則熱自退,而痘自長矣。但毒之所以滯者有二,有毒氣壅盛而熱甚者,其痘必紅紫乾焦,兼之煩悶,宜用調元化毒湯以解之,若仍不退,則用大成散以攻之,服此而痘光潤起水,即熱未盡退,亦當更用補劑,蓋八九日上,候當用補,不敢復試清涼也;有元虛不能送毒而熱甚者,痘必淡白,雖現點稀疏,亦是留毒未出,不可翫忽視之,宜用千金內托散,托出痘毒,方可無虞。

調元化毒湯,見一卷初熱門。

大成散

錄方:穿山甲(一兩),人中黃,明雄黃(各三錢),硃砂(二錢),麝香(二分)

共為細末。冷症溫酒送下,熱症紫草燈心湯送下。泄瀉者忌。

千金內托散,見卷三七暈門。

5. 痘不起脹

痘不起脹豈無由,毒盛元虛可推求,傷風傷食皆為累,對症施藥莫亂投。

釋:痘出齊後,當漸次起脹,然有毒氣熾盛血燥而凝,不能起脹者,痘色必紅紫而焦枯,宜以清毒活血湯主之。有元氣虛弱,血寒而縮,不能送毒而不起脹者,痘色必淡白,頂必不尖圓,根必無紅暈,宜用千金內托散參歸鹿茸湯治之。有因風寒閉塞不能起脹者,痘色淺淡黯滯,外症鼻塞惡寒,宜用蘇解散以治之。

有因內傷飲食,中氣為食積所滯,不能宣暢痘毒,而不起脹者,腹必飽脹疼痛,宜用寬中快斑湯治之。此外更有遇天時暄熱,又加包裹,以致毒火遏郁,而不起脹者,宜用白虎快斑湯治之。誤食生冷,致脾虛而不能起發者,宜用理中快斑湯治之。

清毒活血湯、千金內托散、參歸鹿茸湯,三方俱見三卷七暈門。

解散,見三卷應出不出門。

寬中快斑湯

錄方:陳皮厚朴山楂,神麯,川芎白芷砂仁木香香附,炙甘草

白虎快斑湯

錄方:人參石膏,甘草,麥冬,升麻竹葉

理中快斑湯

錄方:人參,白朮黃耆,官桂,木香,丁香乾薑,炙甘草

泄瀉,加肉豆蔻、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