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鹿茸湯中包含鹿茸,主要原因有二:
一、補腎壯陽:鹿茸性溫,味甘,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益精補髓之效。對於腎虛陽痿、腰膝酸軟、精氣不足等症,鹿茸能起到補益腎陽,固本培元的作用。
二、強筋健骨:鹿茸富含氨基酸、蛋白質等營養成分,能促進骨骼生長,增強骨密度,對於骨質疏鬆、筋骨軟弱等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鹿茸湯中加入鹿茸,旨在通過補腎壯陽、強筋健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鹿茸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活血:鹿茸性溫,善補陽氣,但亦易於阻滯血行。川芎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之效,可助鹿茸補陽氣而不致血瘀。
2. 疏散風寒:鹿茸湯常用於治療陽虛體弱,伴隨風寒之症。川芎可疏散風寒,與鹿茸相輔相成,更有利於溫陽驅寒,促進身體恢復。
總之,川芎在鹿茸湯中起着行氣活血、疏散風寒的作用,與鹿茸相配,可增強補陽功效,並避免藥物副作用,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鹿茸湯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補益腎陽、強健身體,對於虛寒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其中,肉蓯蓉的加入意義深遠。肉蓯蓉是一種常用的補腎藥材,其性溫而味甘,具有滋補肝腎、益精填髓的功效。對於身體虛弱、精力不足的人羣,肉蓯蓉能夠有效地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鹿茸是一種珍貴的藥材,以其補腎壯陽的特性而受到重視,而肉蓯蓉則能進一步強化這種效能。同時,肉蓯蓉含有豐富的多醣體和微量元素,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增強體力,從而使鹿茸湯的整體療效更加突出。此外,兩者的相輔相成,能夠調和方劑的藥性,達到更佳的補益效果。因此,肉蓯蓉在鹿茸湯的組成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是強化身體、改善健康的理想選擇。
鹿茸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鹿茸性溫,入腎、肝經,具有補腎壯陽、益精填髓的功效。二者合用,相輔相成,可起到補益氣血、溫腎壯陽的作用,尤其適合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所致的虛寒症狀。
- 引藥入腎:鹿茸性溫,主要入腎經,而當歸性偏溫,入心、肝、脾經,其走行的經絡與腎經相通。因此,當歸可引導鹿茸的藥力更有效地直達腎經,增強補腎壯陽的功效。
鹿茸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降火:鹿茸性溫,具有壯陽補腎之效,但亦可能助火生熱。生地黃性寒,能滋陰降火,與鹿茸相配,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之弊。
- 補虛扶正:鹿茸補益精血,生地黃滋陰養血,二者相合,可補益精血,扶正祛邪,增強治療效果。
因此,鹿茸湯中加入生地黃,不僅可調節藥性,更能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目的。
鹿茸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緩和鹿茸的燥性: 鹿茸性溫,偏燥,容易引起上火、口乾舌燥等不適。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可滋陰養血,並能緩和鹿茸的燥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燥熱傷陰。
- 調和肝脾: 鹿茸入腎經,而白芍入肝經,兩者相配,可起到調和肝脾的作用。肝主疏泄,脾主運化,二者相輔相成,有利於藥效的發揮,使鹿茸補腎陽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滋養肝脾,達到整體調理的效果。
鹿茸湯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鹿茸性溫,善於補腎陽,但過於燥烈,易耗氣陰。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可補益脾胃,使藥力平和,避免鹿茸過於燥熱,損傷脾胃。
- 固本培元:白朮可補中益氣,固護脾胃,為後天之本。鹿茸補腎陽,為先天之本。二者相配,可達到固本培元,滋補腎脾之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鹿茸湯中加入五味子,主要是爲了固本培元,防止鹿茸滋補陽氣過度而耗傷陰液。
五味子味酸甘,性溫,歸肺、心、腎經,具有斂肺止咳、生津止渴、補腎固精等功效。鹿茸性溫,補陽氣,但若服用不當容易導致陰虛火旺,出現口乾舌燥、盜汗等症狀。五味子可起到滋陰降火、平衡陰陽的作用,使鹿茸的補陽效果更加溫和,不易損傷人體。此外,五味子還能固精氣,增強鹿茸補腎壯陽的效果。因此,五味子在鹿茸湯中起到平衡陰陽、固本培元、增強藥效的作用,使藥性更加協調,療效更佳。
主治功效
鹿茸湯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
鹿茸湯由以下中藥組成:
1. 鹿茸
鹿茸性溫,味甘鹹,入腎經。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
鹿茸還具有強筋骨、益精、補腎、固崩止帶的功效。
2. 川芎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同時,川芎還可治療風寒感冒、肢體疼痛、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肝鬱氣滯引起的胸脅脹痛、胃脘疼痛等症。除此之外,川芎還有補血、強筋骨的作用,可治療貧血、月經不調、痛經,以及跌打損傷、骨折等症狀。
3. 肉蓯蓉
肉蓯蓉是一種傳統中藥,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道之效。可治療腎陽虛衰,精血不足所引起的陽痿、遺精、白濁、尿頻餘瀝、腰痛腳弱、耳鳴目花,以及月經衍期、宮寒不孕、腸燥便祕等症狀。
肉蓯蓉還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改善貧血、促進血液循環、強壯筋骨等功效。另外,肉蓯蓉還能益精,助陽、補腎,治男子五勞七傷、陰痿不舉、積有十年、癢濕、小便淋瀝,溺時赤黃,肝虛、腎虛引起的精力不足和陰莖勃起困難。然而,肉蓯蓉性溫,服用過多可能會導致上火,因此應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4. 當歸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此外,當歸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補血生肌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微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達到活血化瘀的目的;同時,當歸亦有止咳平喘之效,其所含的揮發油等成分具有鎮咳、祛痰、平喘的作用,可抑制氣管平滑肌收縮,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5. 生地黃
生地黃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生地黃能清瀉肝火、胃火、心火、肺火,滋陰、養血,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生地黃亦用於津傷口渴、內熱消渴。現代研究表明,生地黃對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具有治療和預防作用。
6. 白芍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健脾胃功效可治療脾胃虛弱、腹痛泄瀉、陰血不足等症。
7. 白朮
白朮具有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等功效。
白朮可以補氣健脾、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常用於治療脾虛氣弱、食慾不振、肢體乏力、水腫、黃疸、自汗、盜汗、口渴、口乾舌燥、安胎、食少、腹脹、泄瀉、風濕疼痛、關節炎等症狀。
8. 五味子
五味子性溫、味酸、澀,具有固澀收斂、補氣、補腎、止咳化痰、降氣、生津止渴、強筋骨、解酒毒等功效。其中,固澀收斂可斂肺止咳、澀腸固精、益氣生津、補腎寧心;補氣可助脾益氣,增強抵抗力,緩解疲勞;補腎可改善腎虛諸症,如腰膝酸軟、頭暈耳鳴、遺精早洩、陽痿不舉等;止咳化痰可稀釋呼吸道分泌物,促進痰液排出;降氣可治嘔吐、暈眩、口苦等症;生津止渴可刺激唾液和其他消化液的分泌,從而起到生津止渴的作用;強筋骨可增強骨骼力量,強健筋骨;解酒毒可保護肝臟,促進酒精代謝,緩解酒後不適。
總結:
鹿茸湯是一種中藥方劑,由鹿茸、川芎、肉蓯蓉、當歸、生地黃、白芍、白朮、五味子等多種中藥組成。具有補腎助陽、益精血、強筋骨、壯筋骨的功效。主治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神疲畏寒,眩暈,耳鳴耳聾,腰背痠痛,筋骨痿軟,小兒五遲,女子崩漏帶下,陰疽等症。鹿茸湯在臨牀應用中具有顯著的療效,在治療腎陽虛衰、陽痿滑精、宮冷不孕、虛勞贏瘦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傳統服藥法
鹿茸1兩(濫去毛,炙),川芎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皮)半兩,當歸(去蘆,浸)半兩,生乾地黃(洗)半兩,白芍藥半兩,白朮半兩(炒),五味子3錢(去皮)。
補心血。
上為粗末。
每服5大錢,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鹿茸湯是一道中藥方劑,有一定的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鹿茸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鹿茸1兩(爁去毛,炙),川芎半兩,肉蓯蓉(酒浸,去皮)半兩,當歸(去蘆,浸)半兩,生乾地黃(洗)半兩,白芍藥半兩,白朮半兩(炒),五味子3錢(去皮)。 主治:補心血。主治:虛勞咳嗽。
鹿茸湯,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四。 組成:鹿茸2兩(爁去毛,酥炙),附子1兩(炮,去皮臍),人參(去蘆)3分,黃耆3分(蜜炙),茯神(去木)半兩,金钗石斛(酒浸)半兩,當歸(去蘆)半兩,甘草1錢(炙),肉桂1分(去粗皮,不見火)(又方加五味子)。 主治:益心血。主治:虛勞,四肢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