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倬

傷寒兼證析義

中醫古代典籍:傷寒兼證析義

作者:張倬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傷寒著作。一卷。清·張倬撰。本書所稱傷寒兼證,並非單指六經病兼證而言,包括傷寒兼雜病的多種情況。作者分析了中風、虛勞、內傷、宿食、頭風、瀉利、胎產等17種兼傷寒的病證,以問答方式,闡述這些傷寒兼證的病因、病理、證候及治法。後附經脈、奇經、運氣、方宜四篇。現有康熙刻本、日本刻本、《四庫全書》及《醫學大成》本。

內容:

傷寒兼證析義

傷寒兼證析義,清·張倬撰。本書所稱傷寒兼證,並非單指六經病兼證而言,包括傷寒兼雜病的多種情況。作者分析了中風、虛勞、內傷、宿食、頭風、瀉利、胎產等17種兼傷寒的病證,以問答方式,闡述這些傷寒兼證的病因、病理、證候及治法。後附經脈、奇經、運氣、方宜四篇。現有康熙刻本、日本刻本、《四庫全書》及《醫學大成》本。

傷寒兼證析義,是清代醫家張倬所著的傷寒學專著。全書一卷,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以問答形式,闡述了傷寒兼證的病因、病理、證候及治法。附錄包括經脈、奇經、運氣、方宜四篇,內容豐富,論述精闢,是研究傷寒兼證的重要文獻。

張倬(1689-1761),字子容,號東山,浙江杭州人。清代醫學家。曾任江蘇常州府醫官。精通傷寒、溫病、金匱、婦科等學科,著有《傷寒兼證析義》、《傷寒論辨疑》、《金匱要略辨疑》、《婦人大全良方辨疑》等醫著。

傷寒兼證析義是張倬在多年臨床實踐和研究傷寒學的基礎上,所著的一部傷寒學專著。全書一卷,分為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以問答形式,闡述了傷寒兼證的病因、病理、證候及治法。附錄包括經脈、奇經、運氣、方宜四篇,內容豐富,論述精闢,是研究傷寒兼證的重要文獻。

張倬在書中指出,傷寒兼證是指傷寒病在發病過程中,由於感受外邪或內傷雜病,而出現的其他病證。他認為,傷寒兼證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宿食、頭風、瀉利、胎產等多種。外感是指感受外邪所致,內傷是指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宿食是指飲食停滯所致,頭風是指風邪上犯所致,瀉利是指脾胃虛弱所致,胎產是指妊娠、分娩過程中所致。

張倬還指出,傷寒兼證的病理主要表現為陰陽氣血失調。陰陽氣血失調,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出現各種病證。他認為,傷寒兼證的證候,主要包括發熱、惡寒、頭痛、身痛、咳嗽、嘔吐、腹痛、腹瀉、便秘、水腫、黃疸、衄血、吐血、便血、胎動不安、難產等。

張倬在書中還對傷寒兼證的治法進行了論述。他認為,治療傷寒兼證,應根據病因、病理、證候,辨證施治。外感者,宜解表散寒;內傷者,宜補益脾胃;宿食者,宜消食導滯;頭風者,宜祛風通絡;瀉利者,宜健脾止瀉;胎產者,宜安胎止痛。

傷寒兼證析義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