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兼證析義》~ 中滿腫脹兼傷寒論
中滿腫脹兼傷寒論
1. 中滿腫脹兼傷寒論
問:脹滿兼傷寒,當與何藥?曰:先察其脹之屬寒屬熱,詳其邪之在表在裡,方可議藥。
問:脹諸腹大,皆屬於熱,恐無屬寒之理?曰:曷觀罈中之水,冰則脹,脹甚則裂,豈非寒極脹閉之一驗乎?
問:脹滿之寒熱,何以為辨。曰: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水液渾濁,皆屬於熱。然亦有本寒標熱,而大便不實,小便赤澀者。大抵中滿,當辨痰飲食積;水腫,當辨陰水陽水;鼓脹,當辨氣血蟲積,此為大綱。
問:腫脹之表證,寒者何治,熱者何治?曰:中滿腫脹之人,痰濕素盛,中氣先傷,更加傷寒,未有不先犯胸膈,而為煩擾不寧,喘脹嘔逆之患。外證雖有頭疼發熱,人迎未必緊盛,然往往有氣口反大於人迎者,倘醫者不加辨察,只認本病變重,而與清熱利水,恣邪深入,輾轉誤藥不死不已。邪在表時,切不可動其痼疾,亦不可恣用表藥,惟當和其營衛為主。
白話文:
問
肚子脹滿又兼有傷寒,應該用什麼藥呢?
答
首先要觀察脹滿是屬於寒性還是熱性,詳細了解邪氣是在外還是內,才能決定用藥。
問
肚子脹滿,腹圍增大,應該都屬於熱性,怎麼可能有寒性呢?
答
你看看罈子裡的水,結冰的時候就會脹,脹得太厲害就會裂開,這不就是寒極脹閉的現象嗎?
問
脹滿的寒熱如何辨別呢?
答
各種疾病所呈現的體液,如果澄澈清冷,就屬於寒性;如果體液渾濁,就屬於熱性。但是也有一些病人,本質上是寒性,但表現為熱症,而且大便不實,小便赤澀。總的來說,肚子脹滿要區分是痰濕、飲食積滯;水腫要區分是陰水還是陽水;鼓脹要區分是氣血、蟲積,這就是診斷的大綱。
問
腫脹的表面症狀,寒症應該如何治療,熱症應該如何治療?
答
肚子脹滿腫脹的人,痰濕本來就盛,中氣先受損,再加上傷寒,幾乎都會先犯胸膈,出現煩躁不安,喘脹嘔吐的症狀。表面症狀雖然有頭痛發熱,但人迎脈不一定緊實,反而氣口脈往往比人迎脈大,如果醫生不仔細辨別,只認爲病情嚴重,就用清熱利水的藥物,邪氣就會深入,反覆用錯藥,最後就會不治而亡。邪氣在表的時候,千萬不要動其痼疾,也不要隨便使用表藥,應該以調和營衛為主。
如寒脹用桂枝加附子湯、五積散;熱脹用桂枝加厚朴杏仁子湯、芎蘇散之類。本寒燥熱者,膀胱津氣大虧,切不可用利水藥,惟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加蔥白最當。若溺閉小腹硬滿者,合用春澤湯,以五苓開結導水,四君滋其化源,此瀉中寓補之義也。
問:見半表裡症,何治?曰:此病本在裡,邪復向里,如大小柴胡之類,此後無妨礙。
白話文:
如果患者出現寒性脹滿,可以用桂枝加附子湯或五積散治療;若是熱性脹滿,則可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湯或芎蘇散等藥方。
對於原本就寒燥熱的患者,膀胱津液已經大量虧損,絕對不可使用利水藥物,唯有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加上蔥白才是最適合的藥方。
若患者出現尿閉,小腹硬滿,則可以結合使用春澤湯,以五苓散來開結導水,同時用四君子湯滋養其化源,這就是瀉中有補的治療原則。
問
遇到半表半裡的症狀,應該怎麼治療?
答
這種病症的根本原因在於裡,邪氣又向內發展,可以使用大小柴胡湯等藥方治療,之後就沒有大礙了。
問:見里症何治?曰:宿病雖有虛實寒熱之不同,若更加外邪乘機內入,雖正氣本虛,亦當微導以泄其熱,或通幽門,或疏水道,隨其攸利。若以其虛而禁攻,則邪氣流連,漫無解期矣。至於真元虛憊者,神丹亦不可復起也。
問:中滿,水腫,鼓脹,兼傷寒者,治各有異否?曰:三者皆屬裡症,咸禁升發。而中滿者,汗劑中宜加痰氣之藥,則不致於逆滿。水腫則可用開鬼門之法,惟極虛陰水,與陰本陽標者戒汗。若鼓脹則大忌發汗,當理中兼調營衛,多有浹然汗出而解者;若用表劑則熱轉劇,脹反甚,必無得汗之理,至其傳裡,當各隨本病之氣血痰水,兼以養正藥治之。慎勿以其虛而驟進壅補,亦不可脹而擅用峻攻,此治虛中實邪之大法也。
白話文:
答
雖然宿疾有虛實寒熱的不同,但若外邪乘虛而入,即使正氣本就虛弱,也應該略加引導以泄去體內熱氣,或是通暢幽門,或是疏通水道,依其症狀選擇最有利的方法。若因為虛弱而一味禁攻,邪氣就會在體內流竄,無期限可解。至於真元虛弱到極點的人,即使服用神丹也無法恢復。
答
這三種病症都屬於裡症,都忌諱升發。而中滿者,在汗劑中宜加入化痰藥,則不至於導致逆滿。水腫可以用開鬼門之法治療,但極度虛弱的陰水,以及陰虛陽亢者,要慎用汗法。至於鼓脹,則絕對禁止發汗,應該理中兼調營衛,多有汗出而解者;若使用表劑,則熱氣更甚,鼓脹反而加劇,必然無法出汗,一旦傳入裡證,就應該依其氣血痰水等本病症狀,兼用養正藥治療。要小心謹慎,不可因為虛弱而急於進補,也不可因為鼓脹而擅自使用峻猛藥物,這就是治療虛中夾實邪的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