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倬

《傷寒兼證析義》~ 運氣 (1)

回本書目錄

運氣 (1)

1. 運氣

諺云:不讀五運六氣,檢遍方書何濟?所以稍涉醫理者,動以司運為務。曷知天元紀等篇,本非素問原文。王氏取陰陽大論補入經中,後世以為古聖格言,孰敢非之?其實無關於醫道也。況論中明言,時有常位而氣無,必然猶諄諄詳論者,不過窮究其理而已。縱使勝復有常,而政分南北,四方有高下之殊,四序有非時之化。

百步之內,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暄各異。豈可以一定之法,而測非常之變耶?故余僅取司運規例,詳釋其義以資顧問。其六元正紀中之某歲某氣當見某病,世所最重者,概不採錄。

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五運之化有常數,主客之運有之遞代。蓋六氣之有主客,五運亦有主客。主運皆起於角,以次相生。如木主春令而為角,火主夏令而為徵,土主長夏而為宮,金主秋令而為商,水主冬令而為羽。每運得七十三日五刻,與六步主氣同,但歲氣有陰陽,主運分太少。

白話文:

俗话说,不学习五运六气,就算翻遍医书又有何用?所以稍微懂点医理的人,都会把推算五行运势当作首要任务。殊不知天元纪等篇,并非《素问》原本。王氏从《阴阳大论》中摘取内容补入经文中,后世却把它当作古圣贤的格言,谁敢质疑?实际上跟医道无关。况且文中明明说过,时序有固定的位置而气运却没有,必然会有详细的论述,不过是为了探究其中的道理罢了。就算胜复有规律,但政治分南北,四方有高低之差,四季也有反常的变化。

百步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外寒暑各异。怎么能用固定的方法,来预测不确定的变化呢?所以我只取司运的规律,详细解释其意义供大家参考。至于六元正纪中某年某气当出现某病,这些世人最为看重的,我概不采纳。

甲己年,土运主导。乙庚年,金运主导。丙辛年,水运主导。丁壬年,木运主导。戊癸年,火运主导。五运的转化有规律,主客运势有交替。因为六气有主客,五运也一样有主客。主运都起源于角,然后依次相生。比如木主春天而为角,火主夏天而为徵,土主长夏而为宫,金主秋天而为商,水主冬天而为羽。每运有七十三日五刻,与六步主气相同,只是岁气有阴阳,主运分太少。

假如甲年為陽土則主運始太角,而生少徵太宮少商太羽;己為陰土,則主運始少角而生太徵少宮太商少羽,此主運之氣必始於角而終於羽也。客運亦一年五步。假如甲己為土運。甲屬陽土,甲年則太宮為初運,少商為二運,太羽為三運,少角為四運,太徵為終運。己屬陰土,己年則少宮為初運,太商為二運,少羽為三運,太角為四運,少徵為終運,太少相生,凡十年一主令而竟天干也。但主運則必始於角,而終於羽。

客運則以本年中運為初運,以次相生。此主運客運之年以有異也。

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戌之歲上見太陽,巳亥之歲上見厥陰。主氣者,地氣也。如厥陰風木主初氣,少陰君火為二氣,少陽相火為三氣,太陰濕土為四氣,陽明燥金為五氣,太陽寒水為終氣。君相二火相隨為一歲之主。

白話文:

如果甲年是陽土,則運氣開始於太角,並生出少徵、太宮、少商、太羽;如果己年是陰土,則運氣開始於少角,並生出太徵、少宮、太商、少羽。這說明運氣的氣息必定從角開始,以羽結束。客運也同樣一年走五步。

假設甲己年為土運,甲屬陽土,甲年則太宮為初運,少商為二運,太羽為三運,少角為四運,太徵為終運。己屬陰土,己年則少宮為初運,太商為二運,少羽為三運,太角為四運,少徵為終運。太少互相生長,每十年一個主令,並與天干相應。但主運必定從角開始,以羽結束。

客運則以當年的中運為初運,依次相生。因此,主運和客運的年份有所不同。

子午年上出現少陰,丑未年上出現太陰,寅申年上出現少陽,卯酉年上出現陽明,辰戌年上出現太陽,巳亥年上出現厥陰。主氣是地氣,例如厥陰風木為主氣,少陰君火為二氣,少陽相火為三氣,太陰濕土為四氣,陽明燥金為五氣,太陽寒水為終氣。君相二火相隨,構成一年的主氣。

有常無變,故少陽相火繼君火行令,循序而生濕土,所以太陰土居相火之後,氣之順行者也。客氣者,天氣也。如子午則太陽為初氣,厥陰為二氣,少陰為三氣,太陰為四氣,少陽為五氣,陽明為終氣。丑未則厥陰為初氣,寅申則少陰為初氣,卯酉則太陰為初氣,辰戌則少陽為初氣,巳亥則陽明為初氣,蓋初氣皆起地之左間也,而客氣之濕土,居相火之前,乃陰陽先後之數也。按六氣分正化對化。

如子醜寅卯辰巳為對化,對司化令之虛,則勝而有復,午未申酉戌亥為正化,正司化令之實則勝而不復。

帝曰:勝復之動,時有常乎,氣有必乎?岐伯曰:時有常位而氣無必也。帝曰:願聞其道也。岐伯曰:初氣終三氣,天氣主之,勝之常也。四氣盡終氣,地氣主之,復之常也。有勝也有勝則復,無勝則否。

白話文:

天地運行有其規律,不會改變。因此,少陽相火繼承君火掌管氣候,依序生出濕土,所以太陰土位於相火之後,這也是氣機順行的規律。

所謂「客氣」,就是天氣。以子午時辰為例,太陽為初氣,厥陰為二氣,少陰為三氣,太陰為四氣,少陽為五氣,陽明為終氣。其他時辰亦然,例如丑未時則厥陰為初氣,寅申時則少陰為初氣,以此類推。這些初氣都起於地之左間(即東方),而客氣的濕土,位於相火之前,這就是陰陽先後順序的道理。

按照六氣的運作,可以分為「正化」和「對化」。

例如,子丑寅卯辰巳屬於「對化」,對化司掌化氣令的虛位,因此氣機會「勝而有復」;而午未申酉戌亥屬於「正化」,正化司掌化氣令的實位,因此氣機會「勝而不復」。

皇帝問道:「氣機的盛衰與復起,是否有一定的規律?是否一定會發生?」

岐伯回答:「時間有固定的位置,但氣機卻不固定。」

皇帝又問:「請您說明一下。」

岐伯說:「初氣到三氣,由天氣主導,這是氣機盛行的常規。四氣到終氣,由地氣主導,這是氣機復起的常規。如果氣機盛行,就會有復起;如果氣機不盛行,就不會有復起。」

帝曰:天地之氣,何以候之?岐伯曰:天地之氣,勝復之作,不形於診也。脈法曰:天地之變,無以脈診,此之謂也。帝曰:問:氣如何?岐伯曰:隨氣所在期於左右。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從其氣則和,違其氣則病,不當其位者病,迭移其位者病,失守其位者危,尺寸反者死,陰陽交者死,先立其年以知其氣,左右應見,然後乃可以言死生逆順也。

論言,人迎與寸口相應,若引繩大小齊等,命曰平。陰之所在寸口何如?岐伯曰:視歲南北可知矣。

(甲子甲午)南政少陰司天,陽明在泉則兩寸不應(初氣太陽,二氣厥陰,三氣少陰,四氣太陰,五氣少陽,終氣陽明)。

白話文:

黃帝問:天地間的氣候變化,該如何預測?岐伯回答:天地之間的氣候變化,是由勝氣和復氣所形成的,這種變化是無法通過診察來預測的。脈象的法則指出:天地間的變化,不能單純通過脈診來判斷,這就是說。黃帝接著問:氣候變化如何影響人體?岐伯回答:要根據氣候的所在地來預測左右兩側的脈象。黃帝再問:如何預測脈象?岐伯回答:如果脈象符合氣候,則人體會保持平衡;反之,如果脈象不符合氣候,則會生病。脈象不在正確位置的人可能會生病,脈象位置交替轉動的人也可能會生病,如果脈象失去正常位置,情況就變得危險。脈象尺寸反常,或者陰陽交錯,都意味著生命危險。在預測氣候變化時,必須先確定年份,然後觀察左右脈象的反應,才能判斷生死和氣候的順序。

總結來說,脈象的變化反映了天地氣候的變化,要預測氣候對人體的影響,需要仔細觀察脈象。在不同的年份,氣候的變化會影響脈象的位置,需要根據脈象的變化來預測氣候的變化。

(己巳己亥)南政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則右寸不應(初氣陽明,二氣太陽,三氣厥陰,四氣少陰,五氣太陰,終氣少陽)。

(己丑己未)南政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則左寸不應(初氣厥陰,二氣少陰,三氣太陰,四氣少陽,五氣陽明,終氣太陽)。

(己卯己酉)南政少陰在泉,陽明司天則兩尺不應(初氣太陰,二氣少陽,三氣陽明,四氣太陽,五氣厥陰,終氣少陰)。

(甲寅甲申)南政厥陰在泉,少陽司天則左尺不應(初氣少陰,二氣太陰,三氣少陽,四氣陽明,五氣太陽,終氣厥陰)。

(甲辰甲戌)南政太陰在泉,太陽司天則右尺不應(初氣少陽,二氣陽明,三氣太陽,四氣厥陰,五氣少陰,終氣太陰)。

白話文:

己巳年、己亥年,南方主政,厥陰主氣,少陽在泉,則右寸脈不應;己丑年、己未年,南方主政,太陰主氣,太陽在泉,則左寸脈不應;己卯年、己酉年,南方主政,少陰在泉,陽明主氣,則兩尺脈不應;甲寅年、甲申年,南方主政,厥陰在泉,少陽主氣,則左尺脈不應;甲辰年、甲戌年,南方主政,太陰在泉,太陽主氣,則右尺脈不應。

(丙戊庚壬子午)北政少陰司天,陽明在泉,則兩尺不應(初氣太陽,二氣厥陰,三氣少陰,四氣太陰,五氣少陽,終氣陽明)。

(乙辛丁癸已亥)北政厥陰司大,少陽在泉,則兩尺不應(初氣陽明,二氣太陽,三氣厥陰,四氣少陰,五氣太陰,終氣少陽)。

(乙辛丁癸丑未)北政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則右尺不應(初氣厥陰,二氣少陰,三氣太陰,四氣少陽,五氣陽明,終氣太陽)。

(乙辛丁癸丑酉)北政少陰在泉,陽明司天則兩寸不應(初氣太陰,二氣少陽,三氣陽明,四氣太陽,五氣少陰,終氣少陰)。

(丙戊庚壬辰申)北政厥陰在泉,少陽司天,則右寸不應(初氣少陰,二氣太陰,三氣少陽,四氣陽明,五氣太陽,終氣厥陰)。

白話文:

(丙戊庚壬子午)北方政令下屬「少陰」主管天空,「陽明」主管地下的情況下,兩腳的脈象不會對應正常的脈象變化(一開始為「太陽」氣候,接著為「厥陰」,然後是「少陰」,接著是「太陰」,接著是「少陽」,最後為「陽明」)。

(乙辛丁癸巳亥)北方政令下屬「厥陰」主管天空,「少陽」主管地下的情況下,兩腳的脈象不會對應正常的脈象變化(一開始為「陽明」氣候,接著為「太陽」,然後是「厥陰」,接著是「少陰」,接著是「太陰」,最後為「少陽」)。

(乙辛丁癸醜未)北方政令下屬「太陰」主管天空,「太陽」主管地下的情況下,右腳的脈象不會對應正常的脈象變化(一開始為「厥陰」氣候,接著為「少陰」,然後是「太陰」,接著是「少陽」,接著是「陽明」,最後為「太陽」)。

(乙辛丁癸醜酉)北方政令下屬「少陰」主管地下,「陽明」主管天空的情況下,右腳的脈象不會對應正常的脈象變化(一開始為「太陰」氣候,接著為「少陽」,然後是「陽明」,接著是「太陽」,接著是「少陰」,最後為「少陰」)。

(丙戊庚壬辰申)北方政令下屬「厥陰」主管地下,「少陽」主管天空的情況下,右腳的脈象不會對應正常的脈象變化(一開始為「少陰」氣候,接著為「太陰」,然後是「少陽」,接著是「陽明」,接著是「太陽」,最後為「厥陰」)。

(丙戊庚壬辰戊)北政太陰在泉,太陽司天,則左寸不應(初氣少陽,二氣陽明,三氣太陽,四氣厥陰,五氣少陰,終氣太陰)。

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司天在泉四間氣者,客氣之六步也。凡初氣為左間,二氣為右間,三氣為司天,四氣為左間,五氣為右間,終氣為在泉。故曰:司左右者為間氣,每氣各主一步。又司天主上半年,在泉主下半年,故曰:歲半已前,天氣主之。歲半以後,地氣主之。

南北政者,即甲已為南政,余為北政是也。謂南政之年,南面行令,其氣在南,故寸為上而尺為下,左右俱同。北政之年,北面受令,其氣在北,故尺應上而寸應下,是以司天應兩尺,在泉應兩寸也。脈不應者,指少陰所居之處而言,故曰:陰之所在。而三陰以少陰居中,太陰居左,厥陰居右,隨南北二政以定上下也。

白話文:

南北政,就是說甲已年為南政,其他年份為北政。意思是說,南政之年,朝南行令,其氣在南方,因此寸脈在上,尺脈在下,左右都是這樣。北政之年,朝北行令,其氣在北方,因此尺脈在上,寸脈在下。所以司天應兩尺脈,在泉應兩寸脈。脈不應,指的是少陰經所在的位置,所以說:陰之所在。而三陰經中,少陰居中,太陰居左,厥陰居右,隨著南北二政來決定上下。

故曰:諸不應者,反其診則見矣。反其診者,謂南北相反而診之。北政之年,少陰司大,則兩尺不應,太陰司天,則少陰在右。所以右尺不應,厥陰司天,則少陰在左,所以左尺不應。南政之年,少陰在泉,則兩尺不應。太陰在泉,則少陰在右,所以右尺不應,厥陰在泉,則少陰在左,所以左尺不應也。

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少陰司天,其化以熱。太陰司天,其化以濕。少陽司天,其化以火。陽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陽司天,其化以寒。以所臨藏位命其病者也。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

白話文:

因此說:所有不應的脈象,反過來看診就能明白。反過來看診,指的是南北相對應地診斷。北方主政的年份,少陰主宰大運,則兩尺脈不應,太陰主宰天運,則少陰在右,所以右尺脈不應,厥陰主宰天運,則少陰在左,所以左尺脈不應。南方主政的年份,少陰在泉,則兩尺脈不應。太陰在泉,則少陰在右,所以右尺脈不應,厥陰在泉,則少陰在左,所以左尺脈不應。

厥陰主宰天運,其氣化表現為風。少陰主宰天運,其氣化表現為熱。太陰主宰天運,其氣化表現為濕。少陽主宰天運,其氣化表現為火。陽明主宰天運,其氣化表現為燥。太陽主宰天運,其氣化表現為寒。根據它們所主管的臟腑部位來命名疾病。厥陰盛極,其脈象弦緊。少陰盛極,其脈象鉤弦。太陰盛極,其脈象沉伏。少陽盛極,其脈象大而浮。陽明盛極,其脈象短而澀。太陽盛極,其脈象大而長。

至而和則平,至而甚則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陰陽易者病死。

大寒至春分為初之氣,厥陰風水主令其脈,乍大乍小乍短乍長。春分至小滿為二之氣,少陰君火主令,其脈浮大而短。小滿至大暑為三之氣,少陽相火主令,其脈洪大而長。大暑至秋分為四之氣,太陰濕土主令,其脈緩大而長。秋分至小雪為五之氣,陽明燥金主令,其脈緊細而微。小雪至大寒為終之氣,太陽寒水主令,其脈沉短而敦。

白話文:

從大寒到春分是第一個氣候階段,厥陰風水主導氣脈,脈象忽大忽小,忽短忽長。春分到小滿是第二個氣候階段,少陰君火主導氣脈,脈象浮大而短。小滿到大暑是第三個氣候階段,少陽相火主導氣脈,脈象洪大而長。大暑到秋分是第四個氣候階段,太陰濕土主導氣脈,脈象緩大而長。秋分到小雪是第五個氣候階段,陽明燥金主導氣脈,脈象緊細而微。小雪到大寒是最後一個氣候階段,太陽寒水主導氣脈,脈象沉短而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