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兼證析義》~ 多汗家兼傷寒論
多汗家兼傷寒論
1. 多汗家兼傷寒論
問:汗家不宜發汗則邪從何解?曰:所謂汗家不當發汗,是指平昔腠理不固,不時傷風自汗者而言。即仲景例中汗家重發汗,必恍惚心亂,小便已陰疼一條,不過言衛虛營氣常泄之人,汗之復傷其營,乃有如是變症,非謂多汗之人,一概不可發汗也。嘗見陰虛盜汗者,發汗不得汗,則乾熱不已,汗出則足冷麵戴陽。
陽虛自汗者,發汗則惡寒不食,甚至冷汗厥逆。蓋陰虛則血熱,其汗亦熱;陽虛則氣寒,其汗常冷,且有胃氣虛寒者,常出淡汗。凡此皆以發汗為禁,惟小建中為主,陰虛加丹皮,陽虛加黃耆,陰陽俱虛二味並加,胃虛自汗不止,則加人參,又有血虛心痛,則加當歸,血虛寢汗熱不止,則合當歸補血湯,皆萬舉萬當,百不失一者。
白話文:
問:汗家不宜發汗,那邪氣要如何去除呢?
**答:**所謂汗家不當發汗,指的是平時身體腠理不密,容易受風寒而自汗的人。這就像仲景書中所說,汗家過度發汗,就會出現神志恍惚、心慌意亂、小便困難、陰部疼痛等症狀。這是因為衛氣虛弱,營氣常泄,發汗又會進一步傷及營氣,才導致這些變化。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多汗的人都不可以發汗。
我曾經見過陰虛盜汗的人,發汗卻出不了汗,反而更加燥熱,汗出之後則四肢冰冷,臉色發紅。
陽虛自汗的人,發汗後就會怕冷、食慾不振,甚至出現冷汗、昏厥等症狀。這是因為陰虛則血熱,其汗液也較熱;陽虛則氣寒,其汗液常冷。此外,胃氣虛寒的人,也常常出淡汗。
這些情況都是發汗禁忌,應以小建中湯為主治。陰虛者加丹皮,陽虛者加黃耆,陰陽俱虛者則二味藥都加。如果胃虛自汗不止,則再加人參。如果有血虛心痛,則加當歸;血虛夜間出汗,熱氣不止,則合用當歸補血湯。這些方法都是萬試萬靈,百試百靈的。
若夫濕熱素盛之人,舉動則渾身汗出,設有客邪表症,亦謂其虛而禁發汗,則表邪與內濕固結難分。當乘邪未入里時,急與表散。但表法與尋常不同,必兼辛涼淡泄之味,則胃熱方化,非但無痰逆氣滿之虞,並可以杜風熱內入之患,如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麻杏甘石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之類。若治稍失時,邪一入內,即當隨症用瀉心湯諸法。
白話文:
若說那些體內濕熱盛行的人,一動就滿身大汗,如果又碰上了外邪侵犯的表面症狀,也說他們虛弱不宜發汗,這樣表邪和內濕就會糾纏在一起,難以分開。應當趁著邪氣尚未深入內裡時,趕緊用藥物散發表邪。但治療表證的方法和尋常不同,必須同時兼具辛涼淡泄的味道,這樣才能化解胃熱,不僅能避免痰逆氣滿的狀況,還能預防風熱侵入內部的問題,例如越婢加半夏湯、小青龍加石膏湯、麻杏甘石湯、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等方劑。如果治療稍有耽誤,邪氣一進入內部,就要根據具體的症狀,使用瀉心湯等方劑了。
復有濕熱多汗之人而兼陰虛者,汗之則喘汗胸滿,上熱下寒而上脫,下之則溺閉腹脹,五液注下而下脫,兼陽虛者汗之則額上與手背冷汗不止而上脫,下之則呃逆嘔穢,暴下不止而下脫,所以犯此皆死。余嘗用小陷胸合豬苓湯治陰虛濕熱,小陷胸合理中湯治陽虛濕熱。每多見效,倘陰虛下利不止,用赤石脂禹餘糧湯,陽虛下利不止,用桃花湯間用得生者,此皆平時多汗,復感客邪之候。若因外感而見自汗者,則與上法無預也。
白話文:
對於那些既有多餘濕氣和熱病又伴有陰虛的人,如果使用發汗的方法,會導致他們喘息、胸部滿脹,上部有熱,下部有寒,且上部失調,如果使用下藥的方法,會導致尿閉、腹部脹大,五種體液從下部排出,造成下部失調。如果有陽虛的人,使用發汗方法,可能會導致額頭和手背冷汗不斷,造成上部失調;使用下藥方法,會導致打嗝、嘔吐,下部排便過快,造成下部失調。因此,違反這些原則的人都會死亡。我曾經使用小陷胸湯合豬苓湯治療陰虛與濕熱,小陷胸湯配合理中湯治療陽虛與濕熱,常常獲得效果。如果陰虛導致下痢不停,可以使用赤石脂禹餘糧湯;如果陽虛導致下痢不停,可以使用桃花湯,間或使用生薑,這都是由於經常出汗後,又被外邪所侵。如果因為外感而出現自汗,則不適用以上方法。